低溫注意!氣溫驟降心肌梗塞、腦中風、皮膚乾癢?變天要注意的疾病一次看
氣溫驟降、溫差大,除了容易感冒咳嗽,還可能誘發不少疾病。醫師呼籲,溫差過大應注意保暖,避免因身體無法負荷而發生憾事。究竟低溫、溫差過大會引發哪些問題?又該如何預防或解決呢?Yahoo顧健康帶你一次掌握。
相關新聞》冷空氣一波波!今晚低溫下探12度 下週「新東北季風」接力襲台
低溫應注意疾病1: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氣溫驟降、溫差明顯時,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導致主動脈剝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期刊提到,曾有研究發現,若以24℃為基準,每下降一℃,急性心肌梗塞病患的住院率,在台北增加2.6%、高雄增加4.0%,而這類狀況都是突然且短暫的。倘若輕忽起床時、洗澡或泡湯時、運動時,氣溫變化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可能加速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著極高的致命風險。
看更多》冬天洗澡水溫、順序該注意什麼?當心中風、一氧化碳中毒找上門
如果出現突發性胸悶、胸痛、覺得喘,或者覺得心慌、心跳快、冒冷汗,可能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兆。若是感到頭暈、走路頭重腳輕、或出現手指變色等,則可能是高血壓的症狀。而高血壓又是心肌梗塞最常見的危險因子,患者切勿隨意停藥,出現不適症狀時請立即就醫,以免錯過90分鐘黃金治療時間。
天冷要「護心」,衛福部建議,可以這麼做:
監測血壓與控制病情:三高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了規律服藥、定期回診、飲食控制,也要定期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測。
夜間與清晨注意保暖:記住「慢、熱、起、穿、行」口訣,晚上睡覺時,先備妥衣物在床邊。無論半夜如廁或早上起床,記得先動一動四肢及軀幹,暖和身體,緩慢坐起且坐穩,接著添加衣物保暖,手扶床邊、腳步踩穩地板再行走,切勿過於急促。
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清晨外出運動,要格外注意禦寒,應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且建議最好結伴同行。
泡湯注意氣溫與時間:泡湯注意溫度勿超過40℃,並且不要長時間泡溫泉,以防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
飲食、情緒要注意: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情緒起伏太大之外,另應多喝溫水,降低血液黏稠度,較不易形成血栓;多攝取纖維素,還能兼顧預防便祕;建議也要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
疾病徵兆要留意:出現心臟病、中風等徵兆,請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
低溫應注意疾病2:腦血管破裂、腦中風
寒冷的冬日裡,許多人飲水量減少,血液容易變得黏稠;當日夜溫差大時,血管突然緊縮,就可能導致血液無法流通而產生栓塞。日常生活裡,如果行為表現異常,像是反應遲鈍、說話含糊不清、吞嚥困難、臉或嘴歪斜一邊時,便有可能是腦血管破裂或腦中風;一旦出現前述症狀,請立刻前往醫院,把握治療黃金期。
預防腦中風,衛福部呼籲,可以這樣做:
注重頭頸部、四肢保暖:頭頸部的血管數量多且重要,若出問題會直接影響腦部。建議戴帽子、手套、圍圍巾,再穿襪子,讓血管保持一定的溫度,防範因溫差大而劇烈收縮。
剛起床、出門前、剛到家「減少溫差」:床邊應準備保暖衣物,起床前先穿上衣物,動動關節再起身;出門前,應確認做好保暖工作;剛從戶外回到溫暖室內時,別急著沖熱水澡,應先等身體回暖,避免溫差過大導致血管擴張,尤其對於血管彈性不佳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很可能引起低血壓。
室內應維持恰當溫度:太冷會提高猝死機率,太溫暖又會造成內外溫度懸殊,對身體產生負擔。提醒讀者朋友,洗完澡後也要注意保暖,不可馬上進入較低溫的環境,以免造成血管急速收縮。
看更多》腦中風前兆有哪些?高風險族群是誰?該看哪一科?什麼情形要就醫?
低溫應注意疾病3:乾癬性關節炎
低溫報到,部分乾癬患者會合併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等症狀,嚴重者還可能關節變形、寸步難行。當發生指甲凹陷變形、出現香腸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時,很可能就是乾癬性關節炎在作祟。
由於乾癬性關節炎的症狀變化萬千,且會侵犯手指末端、手腕末端、膝關節和踝關節等四大類關節,有時也會併發虹彩炎、腸胃炎,甚至有類似高血壓、糖尿病、尿酸高等三高現象,常讓人摸不清病因。
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黃韻如指出,乾癬性關節炎目前無法根治,僅能透過物理、藥物、外科治療或生物製劑控制發炎狀況。要是發現上述症狀,請盡速就醫,防止病情惡化。
看更多》乾癬原因跟免疫力失調有關?乾癬怎麼治療?如何避免復發?
低溫應注意疾病4:氣喘或呼吸道症狀
氣喘是因呼吸道對誘發因子(如冬季冷空氣、溫差、空污、二手菸、灰塵等)過度反應,產生呼吸道阻塞,而產生間歇性症狀,且重複發作。根據國健署資料,溫差達7℃以上時,便容易誘發氣喘及過敏症狀。
低溫預防氣喘,你可以這樣做:
注意保暖:隨身攜帶保暖衣物、圍巾,減少直接接觸冷空氣的機會。
配戴口罩:避免大量吸入冷空氣而刺激呼吸道,亦可減少因空氣品質不佳而誘發氣喘的可能性。
避免進行激烈運動:若要運動,應從事較緩和的運動,且事前應做好暖身。
藥品隨身:患者應隨身攜帶藥品並遵循醫囑用藥,定期回診追蹤,控制病情。
看更多》氣喘發作怎麼辦?天冷溫差大更要小心!氣喘不可不知Q&A
低溫應注意疾病5:皮膚乾癢脫屑
每年秋冬,不少人的皮膚都會出現乾燥發癢的症狀,還可能脫屑、龜裂,被稱為「冬季搔癢症」,這是一種缺脂性皮膚炎。尤其老年人會隨著皮膚老化、角質層變薄、保水度下降,更容易乾癢脫屑;加上氣溫偏低,人們喜歡沖熱水澡,高溫熱水也會破壞保護皮膚的油脂層,加重搔癢的情況。天冷導致末梢血液循環不順,很多人常因皮膚癢,抓出大小傷口,苦不堪言,一不小心還可能感染,讓身體免疫力也受到影響。
冬季保護皮膚,你可以這樣做:
洗澡時,慎選溫和的洗劑,以舒適的溫熱水沖洗,避免過度用力摩擦皮膚。
洗完澡擦乾身體後,應立即薄擦乳液或凡士林。
維持家中溼度,若有開暖氣或除溼機,建議放一盆水。
適時補充水分,多攝取維生素A、C、E。
避免長時間穿著厚重不透氣的衣物,容易刺激皮膚,加重搔癢感。
看更多》冬天皮膚乾癢怎麼辦?乳液這樣擦更有效!富貴手又該怎麼辦?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游婉琪、廖梓鈞
參考資料
※急性心肌梗塞與寒冷天氣(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葉昌明、謝昌成、柯秉宏)
※天冷請您多留「心」-六招「護心」、「保暖」要訣(衛福部)
※掌握3關鍵 護心保暖抗溫差(衛福部)
※認識乾癬性關節炎(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黃韻如)
※氣溫溜滑梯,提醒氣喘患者要注意! 國民健康署提供預防氣喘5措施(衛福部國健署)
其他人也在看

館長遭爆「便當只用高級料」業績飆3倍!Cheap認證頂但1缺點很鳥
網紅館長(陳之漢)14日被元老級員工「大師兄」李慶元「毀滅式爆料」,李慶元踢爆,館長的便當店什麼都要求用最頂的,還要遵守勞基法,讓他們經營困難,被稱是「業配文範本」。對此,網紅Cheap也透露自己吃過館長的便當總結「便當是很頂,但店本身很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對抗熊害 日本出動「狗吠無人機」高空播放叫聲、煙火聲 還會發射鞭炮
日本「熊害」讓中央與地方總動員,岐阜縣11月14日出動綁著擴音器、還能發射鞭炮的無人機,從高空播放狗吠聲和煙火聲,希望以此驅趕黑熊;近日在果園上空實測時,無人機確實發射鞭炮,成功嚇阻可能闖入的黑熊。當地官員表示,今年秋天的黑熊目擊事件比去年暴增8倍,有農民透露自己也曾多次與黑熊近距離遭遇,非常害怕。 果園附近的登山步道,也豎立起警示牌,建議民眾不要單獨登山。日本全國統計,從2025年迄今已有創紀錄的220人因黑熊攻擊受傷,致死案件已達13起,其中7人發生在10月,是黑熊冬眠前最積極覓食的高峰期。許多發生在偏遠的鄉村地區,但近日在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白川村,卻發生小熊攻擊西班牙遊客事件,也讓驅熊成為當地政府的首要工作。 美國、中國、英國等國都發布了日本熊害的旅遊警示。白川村負責熊害對策的官員表示,已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塗滿蜂蜜的誘捕陷阱、砍除柿子樹、提醒訪客避免落單,並向當地學生發放熊鈴等,希望不要再發生類似事件。遊客也自備熊鈴觀光。 亞洲黑熊在全球被列為易危物種,但自2012年來,日本的黑熊數量估計已增加三倍,部分原因是狩獵活動下降,且氣候變遷讓熊食物變少,迫使其往人類社區移動。
Yahoo奇摩(國際通) ・ 12 小時前獨家》大學迎最長寒假 中國統戰旅遊團擴大招募台生
部分大學從12月底開始放寒假,將迎來史上最長寒假。中國鎖定我國大學生的「假旅遊、真統戰」交流團擴大招募,近日在大學生社群等管道進行宣傳和報名,以1萬多元到2萬多元低價,招攬且限定台灣的大學生在寒假赴中國上海、北京、哈爾濱等交流,教育部和陸委會皆多次示警,教育部近期再發文給各大學,請學校提醒所屬教職人
自由時報 ・ 18 小時前
芬普尼毒蛋延燒! 蛋行負責人20萬交保 蛋也流向新北
中部中心報導芬普尼蛋風波燒不停,檢方指揮調查局,前往台中梧棲的蛋行進行搜索,複訊後負責人,裁定20萬交保。而彰化動防所解除移動管制,僅口頭告知業者,縣長王惠美說,相關人員若涉違失,將一併懲處。彰化縣衛生局也公布問題蛋流向,除了原有的台中市,還增加了新北市!
民視 ・ 9 小時前
陳美鳳化身泰妹為藍心湄慶生!吸千人朝聖「最美友情」
娛樂中心/王靖慈報導資深女星陳美鳳昨日在社群媒體分享幫摯友藍心湄慶祝其60歲生日,並曬出一組泰國旅行的美照。兩人深厚的友誼,讓這趟生日之旅顯得格外珍貴。陳美鳳更打趣地表示:「朋友之間彼此互補,只是妳補得比我多啦,還好有妳!」字裡行間流露出滿滿的溫暖情誼。
民視 ・ 12 小時前藍白主席會面 黃國昌:在野聯手撐國家替台灣點燈
(中央社記者郭建伸台北18日電)國民主席鄭麗文明天與民眾主席黃國昌會面,黃國昌今天表示,盼會面時觸及聯合政府與聯合治理議題,當執政撕裂社會、造成社會對立時,在野要聯手撐起這國家,為台灣的未來點亮一盞燈。
中央社 ・ 16 小時前
10年與九個孩子的相遇與離別 — 退休夫妻投身寄養 讓愛繼續流動【Yahoo有故事】
退休社工與警察的余爸爸、余媽媽在台東投入寄養家庭10年,照顧過9名寄養童,包括多位特殊兒。他們以耐心與細膩重建孩子的安全感,從作息到信任關係一步步陪伴。隨著寄養家庭數量下滑,他們盼年輕家庭接棒,讓愛延續。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 ・ 21 小時前
7個月來首見!比特幣一度跌破9萬美元 幣圈專家「短線看空」:減少操作為宜
比特幣今(18)日跌破9萬美元,價格一度挫至89,368美元,為7個月來首見,且抹去2025年初以來的所有漲幅。幣圈專家「鬼才阿水」受訪時表示,目前從技術分析角度來看,短期仍以空頭力量較為強勢,一般散戶建議在這種行情時減少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Yahoo奇摩股市 ・ 13 小時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5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一閉眼就睡著?醫揭真相示警:可能比失眠更危險 下午3點別喝咖啡了
你是否也羨慕那些一躺下就能立刻入睡的人?許多人認為「倒頭就睡」代表睡眠品質良好,但醫學研究卻指出,過快入睡可能是健康警訊,表面上看似睡得香甜,實際上可能整夜都在與缺氧狀態搏鬥。 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近十億人 慢性睡眠剝奪狀態下容易「秒睡」 根據2019年發表於《The Lancet》期刊的研究,全球約有9.36億成年人患有輕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其中4.25億人患有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這種疾病會導致睡眠期間呼吸道反覆阻塞,血氧濃度反覆下降,使患者處於慢性睡眠剝奪狀態,因此一旦有機會躺下就會「秒睡」。未經治療的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2至3倍,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約30%,中風風險更是一般人的4倍。長期缺氧還會影響大腦功能,導致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增加失智症風險。研究顯示,約70%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同時有肥胖問題,肥胖是此疾病最強的風險因素。 良好睡眠品質不在於入睡速度 而在於整夜睡眠的深度與連續性 在Sleep Medicine Reviews期刊中的雙胞胎研究分析指出,約40%的失眠問題與遺傳因素有關。科學家已識別出數百個與睡眠相關的基因變異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李多慧長年維持48公斤!早餐吃「蘋果沾花生醬」 自製菜單公開:好吃又能減肥
南韓啦啦隊女神李多慧來台超過3年,在球場上跳舞時充滿爆發力,但私下形象又相當親切可愛。外界常好奇她如何在保持良好體力的同時,又長年把體重控制在48公斤,她近日在 YouTube 上傳新影片,難得公開日常飲食控制方法,立刻吸引大量粉絲點閱討論!
姊妹淘 ・ 9 小時前
實測曝光!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不可能一勞永逸
瘦瘦針減重藥物「猛健樂」雖然效果顯著,但許多人關心停藥後體重是否會快速反彈。根據一項刊登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的大型臨床試驗,停藥一年後體重平均反彈14%,雖然未完全回到治療前狀態,但也證實減重如同馬拉松,沒有任何減重方法能「一勞永逸」。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32歲男天天「靠1物」充飢 血糖狂飆680!醫嘆:再晚恐中毒亡
一名32歲男性司機因三餐不定時,常喝珍珠奶茶這類含糖飲料充飢,且外食也高油、高鹽、高糖,致其空腹血糖竟高達680mg/dL(正常值上限99)、糖化血色素超過15(正常值上限5.6%),已達嚴重糖尿病!醫師呂昀珊表示,糖尿病嚴重恐致酮酸中毒、甚至死亡。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