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患前半年黃金期中西醫並治 加速復原
▲麻豆新樓醫院中醫科歐佳蓉醫師示範雷射針灸治療方式,對應中風受損腦部區域,可改善循環,減輕大腦組織缺血缺氧狀況。(記者李嘉祥攝)
腦中風為國人死亡與失能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新診斷腦血管疾病人數約三萬人,造成死亡或失能風險顯著,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也使許多家庭頓失經濟支柱或突增龐大照護負擔;麻豆新樓醫院於今年十月起承辦健保署「西醫住院病患中醫特定疾病輔助醫療計畫」、「特定疾病門診中醫加強照護計畫」,中風患者住院階段與病情穩定出院後可參加健保中醫計畫進行治療,中、西醫攜手強化腦中風患者照護服務,於中風患者康復、症狀緩解與功能重建提供更全面的協助。
卅二歲吳先生有吸煙、嚼檳榔習慣,家中長輩有高血壓病史,今年八月初突然昏倒緊急送醫急診,腦部電腦斷層掃描顯示左側殼核有大約卅CC的腦出血,導致腦部輕度中線移位,於加護觀察三天後轉神經內科病房,於中風後第五天開始第一次針灸,以一週三次頻率治療,剛入院時右上肢肌力由原本三分進步到近五分,右下肢肌力同樣由原本三分進步到五分,從無法站立超過三秒到現在已可不需使用拐杖自行走路上下樓梯,預計月中出院返家及返回職場。
麻豆新樓醫院中醫科歐佳蓉醫師表示,中風可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與梗塞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是腦血管破裂,血液滲出血管形成血塊,壓迫腦組織而影響腦部的正常功能,青壯年較常發生;梗塞性腦中風,與天冷血管狹窄或血栓有關,導致腦組織缺乏血液灌流而影響腦部的正常功能,好發於中老年族群。
中風病人若能把握前半年治療黃金期,於住院期間會診中醫師,透過積極針灸治療,可提升腦部神經系統修復或代償能力,加快肢體運動、語言、吞嚥等各項功能恢復。
歐佳蓉進一步說明,針灸治療中風病人分為頭皮針及體針兩部分,「頭部」穴位針灸對應因中風受損的腦部區域,可使循環改善,使大腦組織缺血缺氧的狀況減輕,對中風後引發的腦水腫有幫助吸收消除作用,加速病人復原;「體針」主要針刺四肢及軀幹穴道,中風造成的神經損傷可能會引起肌肉無力,導致肌肉逐漸萎縮、受損、關節脫臼、疼痛,也可能引發過大的肌肉造成肌肉僵硬與緊繃,使關節活動度降低而影響肢體功能,運用針灸肢體穴道可有調節肌肉張力並且增強肌肉組織循環,減少因中風而造成的肌肉關節損傷,促進病人復健功效。
歐佳蓉提及,腦中風十年內累積復發率約為五十一點三%,通常二次中風後遺症及殘障程度會比第一次發作時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死亡,而中國醫藥大學團隊研究指出,中風病人若出院後持續長期接受針灸治療,會比未接受針灸治療的病人降低復發風險。
其他人也在看

胞姊控小馬可仕長期染毒 菲政府斥「舊案重提」轉移貪腐焦點
菲律賓參議員艾美馬可仕,公開指控總統小馬可仕長期吸食古柯鹼,兩人親姊弟的身分為這起事件增添戲劇性和政治敏感度。總統發言人旋即駁斥這些指控為「舊案重提且早已被證偽」,並暗示這是企圖轉移參議員盟友、即親杜特蒂陣營涉防洪工程腐敗醜聞的調查焦點。
鏡新聞 ・ 7 小時前

視力模糊、線條變形 黃斑部皺褶作祟
六十四歲何先生近日突然發現右眼視力退化,看直線時變得彎曲、影像扭曲,起初以為只是眼睛疲勞,休息幾天便會好轉,沒想到症狀持續多日未改善,於是到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就診。經李宜潔醫師詳細檢查,確診為右眼「視網膜上增生膜」,俗稱「黃斑部皺褶」,這是一種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視網膜病變。李宜潔醫師十八日指出,視網膜是位於眼球最內層、負責接收光線並將影像傳送至大腦的感光組織,其中「黃斑部」為視力最敏銳的區域。當視網膜表面出現不正常的新生薄膜,會逐漸皺縮並拉扯視網膜,影響黃斑部結構,造成視力模糊與影像變形。李宜潔醫師說明,醫界普遍認為與玻璃體自然老化有關。當玻璃體退化並與視網膜分離時,殘留的玻璃體膜可能引發細胞沉積與增生,形成增生膜。此外,曾有視網膜裂孔、剝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 ...
台灣新生報 ・ 1 小時前
《你旁觀的罪》7點解析+幕後秘辛公開:李瑜美為了更像受害者把自己受到36公斤?導演不用「暴力」畫面呈現,反而恐懼感更深植人心?
此篇就來解析關於《你旁觀的罪》劇情介紹、導演選擇這個題材與拍攝手法的原因、她和受害者家屬面談後得到的衝擊,以及李瑜美為角色把自己瘦到30幾公斤的心路歷程。劇情解析1、《你旁觀的罪》劇情簡述《你旁觀的罪》是Netflix 2025年11月7日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 7 小時前
溜馬「哈利波特」神奇復出?法國出現相似度99%高控衛網友全驚呆!
體育中心/徐暐喆報導NBA美國職籃溜馬一哥哈利伯頓(Tyrese Haliburton)因傷缺陣,不過近期出現一位神似哈利伯頓的法國球員並且連球風都相當類似引起網友大量討論。
FTV Sports ・ 10 小時前
高校生技藝競賽 三民家商技冠全國
三民家商於「一一四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家事類技藝競賽」再創佳績,勇奪四冠軍、五金手、六優勝與四座團體獎,技冠全國;該賽事於十一月十三至十五日辦理,全國共有一百零四校、四百四十一位選手、五十八位模特兒與三百一十二位指導老師齊聚桃園,共同展開年度最重要的家事類技藝盛會。「一一四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家事類技藝競賽」涵蓋十一項職種,包括飾品製作、服裝製作、服裝設計、室內設計、幼兒教具製作、膳食製作、美顏、美髮、餐飲服務、中餐烹飪及烘焙等,三民家商共參加八個職種,學生們展現高度專注與熱情,精湛技藝與專業素養令人讚嘆,最終囊括四冠軍、五金手獎、六項優勝,並在團體賽勇奪四項獎座,不僅彰顯學生的卓越專業實力,也見證學校長期堅持的「技職硬實力」精神。三民家商王雪娥校長表示,全國 ...
台灣新生報 ・ 1 小時前
日方拒收回「台灣有事」言論 日中外交官過招不歡而散
日中關係急速惡化,共軍在黃海實彈射擊從3天延長到8天,大陸外交部再罵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要求「給中國人一個明確交代」。美國智庫學者分析,高市早苗只是將前首相安倍晉三已知的事實,公開講得更明白,根本原因是北京過去幾年,升高對台武力脅迫。
TVBS新聞網 ・ 1 小時前
低溫注意!氣溫驟降心肌梗塞、腦中風、皮膚乾癢?變天要注意的疾病一次看
氣溫驟降、溫差大,除了容易感冒咳嗽,還可能誘發不少疾病。醫師呼籲,溫差過大應注意保暖,避免因身體無法負荷而發生憾事。究竟低溫、溫差過大會引發哪些問題?又該如何預防或解決呢?Yahoo顧健康帶你一次掌握。
Yahoo奇摩顧健康 ・ 1 年前
6名現役退役軍人遭香港人士吸收涉共諜案檢方起訴 高院召開接押庭
香港籍中國男子丁小琥涉吸收利誘王文豪等6名現退役軍人刺探收集軍事等機敏資料,台灣高檢署今天起訴全案並移審。台灣高等法院晚間6時開接押庭陸續訊問7人,丁小琥首先由法警提解到庭。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3 小時前
神氣家族人生智慧寶庫-《一場2400公里的靈魂淬鍊》64歲嬤勇敢破框朝聖之旅(上)
在高齡化社會中,越來越多銀髮族走出家庭、踏上旅程,用行動重新定義人生,64歲的嚴美英亦然。她曾三度走上橫跨歐洲的朝聖之路,從法國之路、西班牙之路到葡萄牙之路;從蜿蜒的山路,到與足底筋膜炎為伍的自我挑戰,一步步走出生命的勇氣與自信。對她而言,每一次朝聖,都是一場身心靈的淬鍊,而太極門氣功與師父的教導,更是她穿越挑戰的關鍵力量。2019年,58歲的嚴美英踏上橫跨法國與西班牙的朝聖之路。從法國南部出發到西班牙聖雅各,40天共走了約800公里。但原本計劃一起回台的朋友因故無法繼續同行,因此嚴美英必須獨自回到巴黎。鮮少出國、又不擅長英語的嚴美英,第一次獨自尋路,心中忐忑不安。過程中她拿著地圖,比手畫腳問路,雖然搭錯車,但最終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順利抵達機場。嚴美英回想,正是師父告訴她 ...
台灣新生報 ・ 1 小時前
芬普尼蛋檢出超標流入市面 彰檢二度約談文雅畜牧場負責人
彰化文雅畜牧場9日出蛋給台中龍忠蛋行,其中有雞蛋芬普尼超標,彰檢繼昨天帶回龍忠蛋行林姓負責人,訊後認涉違反食安法及詐欺罪以新台幣20萬元交保後,今天2度約談文雅畜牧場陳姓負責人釐清案件事實。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3 小時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8 小時前
陳耀昌攝護腺癌逝!醫曝「2族群」高風險 出現3症狀要小心
台灣血腫權威醫師、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有「台灣骨髓移植教父」的美稱,今(17)日傳出因攝護腺癌復發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對此,國健署表示,有罹患「性病」或是「攝護腺炎」的男性,通常有較高機會罹患攝護腺癌,若經常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一定要盡早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