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被「強制變現」!加州新法明定 州政府不得擅自清算加密貨幣
美國加州邁出全美首例的一步,讓無人認領的加密資產免於「先賣掉再上繳」。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於11日簽署參議院法案第822號(Senate Bill 822),把數位金融資產正式納入該州沿用數十年的「無人認領財產法(Unclaimed Property Law)」,要求在移交州主計官辦公室(State Controller’s Office)前,資產必須以原樣託管,而非被強制變現。法案在9月於兩院一致通過後送交簽署,適用範圍涵蓋比特幣(Bitcoin)、以太幣(Ethereum)等加密貨幣與託管、交易業者持有的休眠帳戶。
據《Decrypt》報導,新法將「數位金融資產」明定為無形財產的一種,與被遺棄的銀行存款、證券採同一治理邏輯;同時界定休眠標準:帳戶3年內無活動、或多次聯繫未果,即視為無人認領。最關鍵變化是「不清算原則」,州政府不再要求上繳前把加密貨幣換成現金,而是指定合格託管機構直接保管原資產。
產業過去最爭議的是早期草案的「先賣再繳」。加州區塊鏈倡議聯盟(California Blockchain Advocacy Coalition)執行董事奇科洛(Joe Ciccolo)表示,那等同在所有人毫不知情或未同意下觸發課稅事件,並帶來營運、合規與法律三重負擔;最終版回到「原資產移交」路線,被視為讓監管與資產屬性對齊的必要調整。
程序面,新法要求持有人在資產充公(escheatment)前先主動通知。公司須在申報前6至12個月,以經主計官核可的格式聯繫可識別的所有人;只要對方回覆或恢復活動,充公時鐘即重置。若至最終申報日仍聯繫不到,業者需在30天內,將「相同幣種、相同數量與相關私鑰」原封不動轉入主計官指定的加密貨幣託管人帳戶。託管人須持有金融保護與創新部(Department of Financial Protection and Innovation)有效執照,主計官可指定1家或多家同時承作,以確保資產安全與營運彈性。
資產進入州託管後之處置也設時間窗。法條授權主計官在提交後18至20個月,得視情況將無人認領的加密貨幣兌換為法幣;惟若所有人其後依程序申領,仍可取回同幣種資產或其出售所得。這段緩衝期旨在兼顧庫存管理與權益保障,避免一上繳就立即變現,造成價格風險與稅務不確定。
奇科洛形容第822號法案是「把既有無人認領財產制度擴展到數位金融資產的必要一步」,並指民間將持續參與細則制定,確保執行一致、透明且以消費者保護為核心。對業者而言,這意味託管、交易與錢包服務需調整內部流程——自休眠判定、預告通知,到最終申報與技術面私鑰交接,全鏈條都須符合新規。對民眾而言,當加密帳戶長期未動且聯繫不上時,資產不會被默默賣掉,而會「保留原樣」納入州級託管,再依法給予充足時間與管道認領。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8旬父住養老院突消失!院方意外吐「人在冷凍庫」緊急送醫亡 女兒崩潰
長榮空服員返台猝逝!疑「史迪爾氏症」急爆發 「症狀與感冒接近」奪命時序曝
快訊/長榮空姐猝逝今告別式 胞姊轟座艙長「已讀不回」:聲明很虛偽
其他人也在看

今年更熱鬧!專家:加密貨幣春天Q4開啟 獲三大「順風組合」加持
隨著今年最後一季拉開序幕,加密貨幣投資者正步入熟悉的「收穫季」。自 2013 年以來,第四季平均報酬率高達 79%,今年市場情緒似乎已提前呼應這一歷史規律。 CoinDesk Indices 最新報告指出,聯準會 (Fed) 政策轉向、法人參與度飆升及美國監管動量,預計將這項「
鉅亨網 ・ 1 天前
迎穩定幣時代 高效安全方案 驅動數位資產拓新局
Liminal台灣區總經理郭姿吟說,傳統金融業者正快速跨入數位資產與虛擬資產領域,尤其跨境支付成為最具迫切性的需求。過去仰賴傳統法幣的支付方式正逐步轉向穩定幣,原因是更高透明度、更快速度與更高效率,讓企業在收付款上更便利。
工商時報 ・ 1 天前《半導體》穩定幣題材加持 博士旺吃香
【時報-台北電】歐美國家陸續推出穩定幣,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及央行總裁楊金龍亦表示,台灣有發行穩定幣的空間,博士旺(3555)總經理黃啟誠表示,「未來三年,區塊鏈整個市場會很熱鬧」,亦會帶動龐大商機。 黃啟誠表示,博士旺專注於區塊鏈技術,例如資料安全、身份安全等數據信任。在此領域累積10年功力,具備區塊鏈DNA,未來,除了提供基礎建設、技術服務,亦將延伸至顧問業務及系統整合服務。 展望未來,黃啟誠認為,區塊鏈的產業剛要爆發。針對虛擬貨幣及區塊鏈相關的法規,主管機關已從四個面向著手,包括虛擬幣交易所(VASP)落地合法;開放銀行提供虛擬資產托管業務;穩定幣經同意銀行業可以申請先行及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已經開始推動。 這些法規面的鬆綁,將帶動區塊鏈基礎建設相關商機。目前各家銀行已著手研究穩定幣的相關業務,另有四家銀行業者(如凱基、國泰世華、聯邦銀、中信銀等),進軍虛擬資產保管業務。 過去幾年內,博士旺已陸續為永豐餘集團建置供應鏈金融服務,承接經濟部中小企業新創署的供應鏈平台,提供SaaS(軟體即服務),同時也與中華電信共同合作承接數發部的數位身分皮夾業務,博士旺提供DID(去中心化身份
時報資訊 ・ 18 小時前新市政大樓公辦都更案遭質疑政風處釋疑
市府政風處長李國正對有關媒體近日針對市府新市政大樓公辦都市更新案有所質疑表示,廉政平臺設立的目的就是要公開、透明,逐項回應質疑、澄清事實。特召開記者會向外界說明及釐清各項疑義。處長李國正特召開記者會向外界說明及釐清各項疑義。他首先強調,市府各項業務一定依法秉公辦理,謝市長也要求政風單位務必依法監督,謝市長在去(113)年9月16日在市府新市政大樓預定地進行直播,便主動要求政風處及都市發展處就本案應成立機關採購廉政平臺。李國正指出,新市政大樓公辦都更案廉政平臺設立的目的就是要公開、透明,因此邀請檢察、廉政、調查、審計部等政府部門,以及台灣透明組織專家學者等共同參與,定期召開聯繫會議。針對本案廉政平臺業已召開兩次聯繫會議,在會議中說明都更案辦理進度,並針對外界質疑「共同負擔比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金融》RWA代幣化若普及 彭金隆:台幣穩定幣有存在空間
【時報-台北電】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3日邀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率所屬機關首長列席業務報告,並備質詢,多名立委針對虛擬資產專法、穩定幣、RWA代幣化表達關切。彭金隆表示,若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愈普及,新台幣穩定幣有其存在空間;另外,亦盼加速推動《虛擬資產服務法》,力拚今年專法出爐。 金管會表示,為加強虛擬資產服務及市場管理,保障虛擬資產交易人權益,研訂《虛擬資產服務》專法草案,並於今年6月27日陳報行政院。該草案已包括「穩定幣發行及管理」章,未來公布施行後,發行人經主管機關許可,得在境內發行穩定幣,並應符合相關監理要求。彭金隆指出,專法通過後還有7部子法將上路,期盼能盡快審查。 談及發行台幣穩定幣的必要性,彭金隆說,若以國際貨幣清算角度觀察,新台幣非全球通用的主流貨幣,國際上仍以美元以及其他強勢貨幣為主,但若RWA代幣化日趨普及,甚至成為國內支付,則本國幣別穩定幣「仍有存在的空間」。虛擬金融挑戰對固守於傳統業務的銀行來說是不可知的領域,但若未來穩定幣與虛擬資產納入監理體系,且擴大管控範圍,反而能提升防詐成效。 金管會日前公告首批通過洗錢防制登記辦法的9家虛擬資產服務業者(VASP),均
時報資訊 ・ 1 天前
穩定幣題材加持 博士旺吃香
歐美國家陸續推出穩定幣,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及央行總裁楊金龍亦表示,台灣有發行穩定幣的空間,博士旺(3555)總經理黃啟誠表示,「未來三年,區塊鏈整個市場會很熱鬧」,亦會帶動龐大商機。
工商時報 ・ 22 小時前
RWA代幣化若普及 彭金隆:台幣穩定幣有存在空間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3日邀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率所屬機關首長列席業務報告,並備質詢,多名立委針對虛擬資產專法、穩定幣、RWA代幣化表達關切。彭金隆表示,若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愈普及,新台幣穩定幣有其存在空間;另外,亦盼加速推動《虛擬資產服務法》,力拚今年專法出爐。
工商時報 ・ 1 天前台灣發穩定幣 金融機構先行
台灣推動穩定幣發行有譜了。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日前指出,就虛擬資產專法草案內容來看,台灣將穩定幣定位為「連接實體金融與虛擬世界的重要窗口」,架構上以「貨幣型穩定幣」為主,不涉及資產連結或演算法,主要參考MiCA、美國的概念,發行主體原則上不侷限於金融機構,但未來還是傾向由受高度監管的「金融機構」先行。
工商時報 ・ 22 小時前
美債風險偏高!前財長蘇建榮分析穩定幣兩大危機:信用降等、金流難追蹤
政治大學國際金融學院院長蘇建榮今(10/15)日在三三會發表演講時表示,由於穩定幣的穩定性高度仰賴美債,其潛在風險不僅在於洗錢防制挑戰,面臨美國主權信用評等被降等,將連帶衝擊穩定幣價值;若企業有意「拋售美債」、進行資產重新配置,並無太多問題,反而是政府單位,必須要考量是否會被解讀為政治的挑釁行為,尤其川普難以捉摸的個性,必須更為審慎。
太報 ・ 10 小時前
水庫設光電板 卓榮泰:若無法處理水質問題就不開發 (圖)
烏山頭水庫光電板清洗引發關注;行政院長卓榮泰(中)14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政府長期監測設置光電板的水庫,水質沒有受影響,但未來處理水質問題時,若能力未及,政府就不開發,除非技術能完全掌控。圖左為經濟部長龔明鑫、圖右為環境部長彭啓明。
中央社 ・ 1 天前

川普撒幣200億挺阿根廷總統 要求軍事上斷開中國
阿根廷總統米雷伊是有名的「川粉」,這回為了能在月底的期中選舉有更多勝算,他週二(10月14日)進白宮尋求川普在經濟與政治上的支持。川普同意提供200億美元的金援,也不反對阿根廷繼續與中方貿易,但暗示應該結束13年前與中方開展、涉及軍事的太空合作。在川普大撒幣的同時,阿根廷卻向中國降價出售大量大豆,作法引發美國豆農反彈,川普則認為這是北京當局的挑撥,並放話稱將會停止購買中國的食用油,作為北京拒買大豆「經濟敵對行為」的報復。
TVBS新聞網 ・ 6 小時前

「黑色星期五」比特幣暴跌!幣圈大佬疑賠到脫褲 離奇陳屍藍寶堅尼
烏克蘭媒體報導,烏克蘭近年因經濟壓力與戰爭影響,愈來愈多民眾將加密貨幣視為避險手段。加尼奇在此背景下,以分享交易策略與投資觀點在社群上走紅,吸引大量追隨者。然而,隨著市場低迷與幣值重挫,許多投資者與網紅面臨沉重的精神壓力與財務損失。業界人士指出,近期的市...
CTWANT ・ 1 天前《大陸經濟》批美「邊談邊恐嚇」 陸駁推遲稀土通話:13日才談過
【時報-台北電】針對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稱,中方推遲溝通與稀土管制議題相關通話,大陸商務部14日回應,雙方在中美經貿磋商機制框架下一直保持溝通,13日還進行工作層會談。美方「不能一邊要談,一邊威脅恐」,這不是與中方相處的正確之道。 大陸商務部14日上午發布「發言人答記者問」。大陸商務部表明,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始終堅定維護自身國家安全和國際共同安全,中國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對符合規定的申請將一如既往地予以許可,共同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 大陸商務部還強調,措施推出前,中方已透過雙邊出口管制對話機制向美方進行了通報。反觀美方,長期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對華採取歧視性做法。特別是中美馬德里經貿會談以來美方持續新增制定一系列對華限制措施,嚴重損害中方利益,嚴重破壞雙方經貿會談氛圍,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關於關稅戰、貿易戰,中方立場是一貫的。大陸商務部進一步表示,「美方不能一邊要談,一邊威脅恐嚇制定新的限制措施,這不是與中方相處的正確之道。」雙方在中美經貿磋商機制框架下一直保持溝通,13日還進行工作層會談。(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陳柏廷)
時報資訊 ・ 1 天前
房市「三低」持續… 591:今年新案推案量將跌破2兆
即使有新青安房貸鬆綁、央行延長換屋期限等利多,591新建案市調顯示,第三季推案量4,938億元、季減12%、年減26%,價格漲勢趨緩、議價率小幅擴大至7.2%,不過買方不領情,來人持續下探,只看不買出手者更是少數,市場呈現「低供給、低成交、低關注」的「三低」狀態,預估今年新推案量將跌破2兆元大關。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新出爐諾獎得主示警:AI潛力驚人但必須受監管
新出爐的諾貝爾(Nobel)經濟學獎得主郝伊特(Peter Howitt)13日警告,雖然人工智慧(AI)提供了「驚人的」潛能,但因為它具有破壞就業的可能性,應該要受到監管。 加拿大學者郝伊特是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榮譽教授,他發表這番言論之際,正值AI對社會與勞動市場的影響日益受到關切。 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無視白宮推動放手對科技的約束,在13日簽署一項前所未見的法令,規範與AI聊天機器人的互動。 郝伊特是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13日頒發的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3位得獎人之一,以表彰他們對科技如何驅動並影響成長的研究。 他和另一位獲獎的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專注在創造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理論的研究,也就是當一種新的、更好的產品進入市場時,銷售舊式產品的公司就會處於劣勢。 郝伊特在記者會上表示,誰將成為AI領頭羊還有待觀察,「我們不知道創造性毀滅效應會如何發展」。「這顯然是一項擁有驚人潛力的了不起技術。但它顯然也具備摧毀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產業》房市「三低」持續 今年新案推案量恐跌破2兆
【時報-台北電】即使有新青安房貸鬆綁、央行延長換屋期限等利多,591新建案市調顯示,第三季推案量4,938億元、季減12%、年減26%,價格漲勢趨緩、議價率小幅擴大至7.2%,不過買方不領情,來人持續下探,只看不買出手者更是少數,市場呈現「低供給、低成交、低關注」的「三低」狀態,預估今年新推案量將跌破2兆元大關。 591新建案市調顯示,去年第二季至第四季單季推案量均在6,600億元以上,不過今年以來單季僅約在5,000億元左右,第三季全台共有351個個案進場銷售,總戶數2.5萬戶,供給均較去年同期及上季衰退。 591分析,本季延續上半年低迷走勢,即使新案房價漲勢趨緩、政策利多,仍難擋房市不景氣,建商姿態雖有所放軟,但短期內消費者明顯不買單,除非建商端出的牛肉具有誠意,否則買方幾乎都是「看熱鬧」居多,實際出手仍是少數,預期第四季建商推案將更趨保守。 以個別都會區來看,七大都會區除台南推案量增加外,其餘都會區均呈現僅台中第三季推案量超過千億元,台北市供給持續收斂,除了北士科重劃區指標案外,多數新案來人稀有;新北市總銷金額創下近一年新低,不過在小宅及地段效應發酵下,各行政區高單價個案愈來愈多
時報資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