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擴張船隊 2025二手船收購逼近50艘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表示,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公司―地中海航運(MSC)近日自歐洲與中國大陸船東手中購入七艘二手貨櫃船,交易總額約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使該公司今年的收購船舶艘數已逼近五十艘,持續強化其在全球貨櫃航運市場的運力優勢。
在最新交易中,最受矚目的是MSC以約三千一百二十五萬美元,購入挪威船東Atlantica Shipping名下「Atlantica Pioneer」輪(三千六百三十五TEU,建於二○一二年),該船附帶與西班牙貨櫃航運公司Marguisa的租約。而賣方Atlantica於去年以約二千五百萬美元購入該輪,短期內高價轉售獲利頗豐。
除歐洲市場,MSC也積極布局亞洲。據船舶經紀公司指出,該公司近期自中國大陸船東購入兩艘近洋線型貨櫃船—「Newnew Star」(三千五百三十四TEU,建於二○○七年)及「Xin Xin Tian 2」(二千五百五十三TEU,建於二○○七年),兩艘船成交總價約五千五百萬美元。
另,MSC也在希臘市場完成多筆收購,包括自Navios Maritime Partners購得「Navios Magnolia」(四千七百三十TEU,建於二○○八年)與由Cosmoship控制的「Charm C」(二千五百四十六TEU,建於二○○九年)。據Alphaliner資料,「Navios Magnolia」號輪租期至二○二六年下半年,成交價介於三千萬至三千五百萬美元;「Charm C」成交價約二千五百萬美元,其賣方去年僅以一千三百萬美元購得。
MSC今年九月初並收購兩艘小型貨櫃船:「Contship Oak」號輪(一一一八TEU,建於二○○七年)與「Cape Franklin」(一四四○TEU,建於二○○六年),成交總價逾三千萬美元。
據Alphaliner與VesselsValue數據統計,MSC今年至今已購入超過四十五艘二手貨櫃船。業內人士分析,面對租船市場吃緊與可即期租用船舶短缺情況,MSC積極購船主要為維持航線覆蓋、提升自有運力,並穩固市場占有率。
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指出,在二手船價格高漲及租船資源有限下,主要貨櫃航運公司須保持市場活躍度,以確保服務連續性與客戶需求。傳統噸位供應商則因價格高而有所觀望,使MSC等大型航運公司進行談判更具主導權。
市場分析師認為,全球貨櫃航運正面臨近洋線型船舶「結構性短缺」,MSC持續收購行動,不僅反映短期因應租船緊張的策略,更為未來區域航線運能布局。隨著紅海危機、巴拿馬運河限航等地緣與氣候變數持續干擾航運市場,擁有靈活且自有運力的航商,將在航線調整與市場應變中展現更強韌性。
其他人也在看
中美航運戰 成運價強心針
美國對中國船東與中國船廠建造船舶開徵天價港口費,即將在14日生效,劍指中國造船業,將重擊中國航運巨頭中遠海運(COSCO);中國也已修改《國際海運條例》新增反制措施,未來有權向美國船舶收費或禁止進入中國港口,提供受影響中國船東或航商有效救濟等。
工商時報 ・ 1 天前《各報要聞》中美航運戰 成運價強心針
【時報-台北電】美國對中國船東與中國船廠建造船舶開徵天價港口費,即將在14日生效,劍指中國造船業,將重擊中國航運巨頭中遠海運(COSCO);中國也已修改《國際海運條例》新增反制措施,未來有權向美國船舶收費或禁止進入中國港口,提供受影響中國船東或航商有效救濟等。 根據國際海運研究機構Alphliner估算,如果全球前十大貨櫃航商維持既有美國線部署,到2026年可能面臨高達3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78億元的額外費用,其中中遠海運面臨15.3億美元天價港口費首當其衝,受影響較大的還有以星(ZIM)、海洋網聯(ONE)、達飛,因租用中國船東的船舶,可能分別面臨5.1億、3.63億、3.35億美元的港口費。 業界透露,除長榮、HMM、萬海等航商,跑美國線原就無中製船舶外,其他主要航商經由航線與船隊調整,陸續將在美國線的中製船舶調離,換上日、韓等非中製造船舶,規避美國港口費,馬士基、赫伯羅特、陽明等宣稱將不會收取額外附加費。 反觀中遠海運等中國央企船東,船隊主要為中製船舶,恐難逃天價港口費,一旦成本大幅增加,將影響在美國線的競爭力,甚或引發航運業市占洗牌效應。業界稱,值美國線需求疲弱、運價逼近或跌
時報資訊 ・ 1 天前美國將對中國船舶徵港口費 中遠海運等首當其衝
(中央社台北2025年10月9日電)美國將對中國擁有、營運以及建造的船舶實施新收費。據航運諮詢機構測算,中國中遠海運與東方海外的貨櫃航運每年共增加15.3億美元(約新台幣466億元)成本。專家指出,新收費相當於對中美貿易額另外加徵4%關稅。南方都市報8日報導,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近日公告,10月14日起對中國船舶實施新收費政策,只有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獲得豁免。根據公告,收費分3個類別:中國實體擁有或營運的船舶每淨噸收費50美元;中國建造的船舶按每淨噸收費18美元或每卸貨貨櫃收費120美元,較高為準;汽車運輸船或滾裝船每淨噸收費14美元。公告說,船舶營運方需在抵港前3個工作日完成繳費,未提供繳費憑證的船舶將被拒絕裝卸或不予放行。航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測算,新措施給全球前十大班輪公司帶來每年32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其中,中遠海運與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合計承擔15.3億美元,占比近5成;以星航運、海洋網聯、達飛集團也分別增加5.1億、3.63億和3.35億美元支出。中國船東協會專家指出,新收費相當於對中美貿易額外加徵4%關稅。以10000 TEU(20呎櫃)貨櫃船為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歐股盤後】收高
(中央社台北2025年10月9日電)在美國政府關門、法國政治危機及經濟不確定性影響下,避險買盤推升國際金價首度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但在人工智慧(AI)投資熱潮與美國可能降息預期下,歐洲主要股市今天收高。倫敦FTSE 100指數上漲65.29點或0.69%,收9548.87點。法蘭克福DAX指數上揚211.35點或0.87%,收24597.13點。巴黎CAC 40指數挺升85.28點或1.07%,收8060.13點。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昇陽半導體宣布中港廠FAB3B擴建計畫正式啟動
再生晶圓大廠昇陽半導體(8028)宣布中港廠FAB3B擴建計畫正式啟動,預計於2028年投產,打造完整再生晶圓Mega Fab格局。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公告】良得電 2025年9月合併營收3.65億元 年增-1.52%
日期: 2025 年 10 月 09日上市公司:良得電(2462)單位:仟元 【公告】良得電 2025年9月合併營收 (單位:仟元)項目合併營業收入淨額本月364,742去年同期370,385增減金額-5,643增減百分比-1.52本年累計3,144,022去年累計3,022,831增減金額121,191增減百分比4.01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貨櫃三雄9月營收下滑 業者盼第4季逐步回溫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9日電)貨櫃三雄9月營收出爐,受運價修正影響,均較去年同期下滑逾2成以上。業者看好,隨年底節慶補貨需求醞釀,市場可望在第4季逐步回溫,帶動需求緩步復甦,並拓展多元市場。
中央社 ・ 1 天前中國大幅減少採購 美農民巨虧苦等救濟
中美貿易戰延燒多年,儘管雙邊同意推進貿易協議,但諸多分歧懸而未決。中國大幅減少對美國大豆、高粱等農產品採購,使美國農產業陷入困境,恐面臨450億美元的鉅額虧損,美國農產業期盼政府救濟政策盡快上路。
工商時報 ・ 1 天前9月營收年月雙減 陽明:3大不確定風險使海運承壓
陽明海運(2609)今(9)日公告2025年9月營收127.69億元,月減7.73%、年減40.94%,主要受到運價走勢疲軟致營收下修;累計前三季營收1,262.65億元、年減25.39%。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漢達上櫃申請案10月13日審議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櫃買中心公告,漢達(6620)上櫃申請案預計於114年10月13日審議。漢達公司主要從事505(b)(2)新藥及高技術門檻學名藥之研發,董事長為劉芳宇,申請時資本額15.87億元(含私募普通股1.7億元),為少數交出獲利成績的新藥股,今年上半年營收9.39億元,營業利益5.8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3.67億元,每股盈餘2.42元。手中多項Pipeline同步推進,今年預計有二項產品上市,血癌藥Phyrago(Dasatinib),已與Cycle Pharmaceuticals Ltd.(以下簡稱Cycle)簽訂美國市場獨家銷售授權合約,漢達將收取簽約金、里程碑金及美國上市銷售後的分潤金,但合約細節依雙方保密約定不予以揭露。戒菸輔助劑HND-032已於5月通過美國FDA學名藥藥證申請審查,取得最終核准(Final Approval)。HND-032是以輝瑞的暢銷藥品Chantix/Champix為對照品的學名藥產品,雖然美國市場已有多家學名藥上市,但漢達製造成本低,藥品上市仍會貢獻利潤。
財訊快報 ・ 1 天前
傳鴻海收購日產破局? 日媒揭關鍵:9月已決定退出
收購談判破局?日前,日產汽車(Nissan)計畫出售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追濱工廠,並且試圖引進台灣鴻海精密工業(Foxconn)技術,共同在電動車(EV)領域和鴻海展開合作。不過,據日媒《東京電視台》報導指出,雙方談判已破局,鴻海已於9月中決定放棄收購,日產內部也傳出高層不願讓鴻海接手的流言。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金控前三季獲利 中信金每股賺3.06元暫領先
上市金控公司9月獲利陸續揭曉,已公布的七家,前三季合計稅後純益1,858.91億元、年增率5.06%,其中以銀行為主的金控,包括中信金控、玉山金控、第一金控、永豐金控,前三季累計皆創歷史同期新高,中信金以607.59億元居領先。
工商時報 ・ 1 天前不輸大盤!6檔高息ETF今年以來報酬率逾10%
第三季以來全球股市表現亮眼,美股、日股與台股連番創新高,也反映在相關ETF的表現上。聚焦市面上28檔高股息ETF,今年以來僅剩下3檔為負報酬,其餘全數轉正,但基於選股策略的差異,績效落差也不小。
中時財經即時 ・ 3 週前
寧願台積電擴大產能 OpenAI執行長:不考慮轉向其他代工廠
台積電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長期以來以技術與穩定性領先市場。不過隨著地緣政治風險與產能集中問題受到關注,市場開始出現「晶片供應多元化」的討論,有部分客戶開始期待英特爾或三星可以成為替代選項。對此Ope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美股10月恐爆3駭人危機!華爾街老將急示警:同時發生恐崩30%
美股標普500指數近期屢創歷史新高,但與此同時,被視為「恐慌指數」的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也連續上升,反映投資人對市場前景的憂慮加劇。華爾街資深分析師、Sevens Report創辦人艾塞耶(Tom Essaye)警告,美股10月可能面臨三大潛在風險:AI泡沫破裂、消費信心崩潰、就業市場惡化,一旦同時爆發,標普500指數恐下跌三成。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救價!中美航線10月取消航次破表
消減運力控艙救運價,船公司10月美中航線計劃停航次數破表。貨代業者引用分析機構project44最新研究報告,10月從中國至美國計劃取消67個航次,從美國至中國取消更多達71個航次,雙雙超越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高紀錄。
工商時報 ・ 1 天前
【黃金爆搶買潮】「不再買名牌包!」小資族想全砸黃金 櫃買上車門檻降10倍「買氣狂飆338%」
「不再買名牌包,我要全部拿去買黃金!」黃金飆漲,有民眾感嘆,定價10幾萬元的包包,拿去回收,只回收3萬元,不想再品牌迷思,想拿去買黃金,近期小資族紛紛被黃金吸引,在櫃買中心放寬黃金交易門檻明顯感覺得到,想上車的投資人原本要掏近15萬元,現在只要1.5萬元,便宜10倍,使新制上路不到一個月,日均成交值就年增338%,買氣驚人。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
AI熱是泡沫?IMF、英國央行、牛津經濟研究院等機構拉響警報 科技巨頭卻喊「這是工業革命」
從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泡沫症狀」預警,到英國央行 (BoE) 對科技股「破裂風險」的提醒,再到國際貨幣基金 (IMF) 對「金融環境收緊」的警示,全球金融市場與科技圈正圍繞 AI 投資泡沫展開密集討論。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Adam Slater 指出,當前 AI 領域已
鉅亨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