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日本主播曾抗癌成功卻突消化道出血亡,醫揭胰臟癌「癌中之王」真面目!
日本知名體育主播菅谷大介,曾活躍於各大體育賽事與綜藝節目,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2022年他被診斷罹患胰臟癌後,積極抗癌並手術成功,甚至重返工作崗位,大方分享抗癌經驗。怎料,11/7他因身體不適緊急送醫,卻不幸隔日驟逝,享年53歲,死因為消化道出血,震驚日本電視圈。
菅谷大介時常播報摔角、高爾夫球比賽等各式比賽,不僅是體育賽事,他也時常活躍在綜藝節目、新聞主播台上,是日本人民的熟面孔。他在2022年1月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同年4月他馬上接受腹腔鏡手術,當月他馬上回到工作崗位中,超敬業態度備受青睞。
看更多:台灣糖尿病患突破256萬人!這族群暴增25% 胰臟癌風險增6倍
生病後菅谷大介漸漸將工作重心移到幕後,時常透過上節目、社群軟體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抗癌過程,在業界將近30年的他,直到生命的最後都堅守工作崗位。11/10日本電視台證實他的死訊,「我們衷心感謝故人對公司的貢獻,並向其家屬致以最誠摯的哀悼之意。」
近來不只是菅谷大介,還有不少名人傳出胰臟癌去世,讓許多人對「胰臟癌」這個病魔再度感到恐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思錦與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共同提醒,胰臟癌之所以被稱為「癌中之王」,其凶險程度不容小覷。
胰臟癌為何近年「暴增」?年輕化趨勢與這些習慣有關!
李思錦醫師指出,近年來許多癌症發生率似乎都有上升趨勢,胰臟癌也不例外。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診斷技術進步:
更多早期或小型病變能被診斷出來。
高齡化社會:
人活得越老,罹癌機率越高。
不良生活習慣年輕化:
高脂肪飲食、抽菸、飲酒、嚼檳榔等習慣在年輕族群中增加,導致罹癌年齡層下修。
環境因素:
環境污染可能是原因之一,但確切機制仍待研究。
家族史與基因突變:
家族中有胰臟癌病史,或BRCA等基因突變者風險更高。
胰臟癌「癌中之王」三大原因:難診斷、易誤診、難治療!
錢政弘主任點出胰臟癌死亡率高的三大主要原因:
1.難以早期診斷
缺乏篩檢工具:目前仍無有效且普及的早期篩檢方式。
腹部超音波盲區多:胰臟位於後腹腔,被胃和十二指腸等器官遮蔽。超音波檢查時,胰臟的頭部和尾部常被腸道空氣阻擋而看不清楚。導致胰臟癌被發現時,頭部腫瘤平均已達2.5-3.5公分,中段或尾部腫瘤更達5-7公分,往往已侵犯其他器官或轉移。
2.所在位置容易被誤診
胰臟癌早期症狀常與胃病混淆。因胰臟位於胃後方,疼痛或不適常被誤認為胃潰瘍、胃發炎、消化不良,甚至腸躁症。
國外研究顯示,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平均會就醫高達18次之多!
3.治療不易
多數人無法及時開刀:開刀是唯一治癒方法,但僅20%患者能開刀。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末期,無法接受手術。
對傳統治療反應不佳:胰臟癌細胞對傳統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的反應普遍不佳。
醫學新突破:國內已開始使用「質子放射治療」輔助,國外也有新抗癌藥物或基因編輯療法進入臨床試驗,未來有望帶來更大突破。
胰臟癌悄悄來襲!這些危險因子與身體警訊你一定要知道!
李思錦與錢政弘醫師共同提醒,以下族群及生活習慣罹患胰臟癌的風險較高:
抽菸:占胰臟癌成因約30%,抽菸時間越長、量越多,罹癌機率越高。
飲食習慣:占約20%。高油脂飲食(飽和脂肪酸過多、加工或煙燻紅肉)、高糖飲食(含果糖飲料或食物)都可能造成胰臟癌細胞病變。
飲酒過量:會造成慢性胰臟發炎,增加罹癌機率。
家族史與基因:占約10%。一等親有胰臟癌,風險增3-5倍;兩位增6倍;三位增32倍。特定基因如BRCA2(與乳癌相關)或特定大腸癌基因,也會增加胰臟癌風險。
壓力大:長期壓力可能導致免疫力低下,增加罹癌風險。
特定疾病:糖尿病:無論第一型或第二型,罹癌風險皆比常人多兩倍。50歲以上若突然罹患糖尿病,更要高度懷疑胰臟問題。
肥胖:與胰臟癌發生密切相關,因肥胖會造成全身性發炎。
胰臟水泡或囊腫:可能是一種黏液性腫瘤,有較高風險轉化為胰臟癌。
慢性胰臟發炎:長期飲酒引起者,終身罹癌機率達5%。急性胰臟炎後,兩年內罹癌機率更高達20倍!
大腸癌或家族性大腸息肉症:與基因相關,亦會增加胰臟癌風險。
不明原因:仍有約36%的胰臟癌患者找不到明確原因。
你不能忽略的胰臟癌早期警訊
錢政弘主任特別提醒,胰臟癌的症狀常被輕忽,務必提高警覺!
常見且易被輕估的症狀:
全身無力、倦怠
體重減輕(不明原因)
食慾不振
以上三種症狀常見於疲累或心情不佳,但若持續出現,不可輕忽。
高警覺性症狀(占六至七成):
腹痛:上腹部或腹部疼痛。
黃疸或茶色尿:若胰臟癌長在胰臟頭部,靠近膽管,可能造成阻塞性黃疸,皮膚變黃、尿液呈茶色。
噁心
較少見但仍需注意的症狀:
脂肪便、腹瀉、背痛。這些症狀可能單獨或合併出現。
看更多:血糖高不只糖尿病!糖尿病前期還有救 名醫、視帝靠「這招」逆轉高血糖
醫師揭露胰臟癌「三階段」變化:血糖、體重、脂肪是關鍵!
錢政弘主任引述美國學者研究指出,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身體可能歷經三個階段變化:
確診前1.5-2.5年:
血糖會緩慢上升(非糖尿病程度),體溫略高,但血脂肪、體重無明顯變化。
確診前0.5-1.5年:
血糖持續上升,但此時血脂肪(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會慢慢下降,皮下脂肪也會減少,體重無明顯變化。
確診前半年的這段期間:
身體明顯消瘦,肌肉量、內臟脂肪減少,血脂肪持續下降,體重會瘦好幾公斤。
總體來說,若發現自己的血糖不明原因緩步上升,同時體重或身上的肥肉不明原因下降,這都是胰臟癌的特別警訊,務必提高警覺!
預防胰臟癌!錢政弘醫師6點保命建議
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錢政弘主任提出以下6點建議:
戒菸:有效減少胰臟癌發生風險。
避免過量飲酒、少喝含糖飲料:果糖會增加胰臟癌風險。
減少食用加工或煙燻紅肉:有助降低胰臟癌機率。
多吃新鮮蔬果:特別是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高麗菜、芥菜等),以及非油炸魚類和水果,都有助減少胰臟癌發生。
50歲以上定期追蹤血糖:關心血糖、體重、體脂肪變化,若不明原因下降,應特別警覺胰臟癌可能。
及早健檢,密切追蹤:特別是有不良生活習慣或高風險者,定期健檢是早期發現的關鍵。若等到有症狀才發現,往往已錯失開刀黃金期,預後較差。
看更多:55歲男拉肚子+1症狀 竟確診胰臟癌第4期!醫揭癌王隱形警訊
◎ 圖片來源/翻攝自菅谷大介IG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李思錦醫師.錢政弘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40歲女臉麻3個月竟是「乳癌轉移」!醫用1檢查揪出癌細胞吃神經
這癌平均存活期僅1年 她用「這藥」至今快8年!健保擴大給付救更多人
曾掉出巴掌大血塊 邰肇玫打趴癌症!怎麼做到的?專家:6大抗癌飲食祕技助攻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廚餘+馬糞做「堆肥大蛋糕」 貧瘠5年開心農場有救了
彰化縣埔鹽鄉瓦磘社區推動老人共餐多年,為了讓長輩自給自足,特別在活動中心旁開闢「樂齡開心農場」,沒想到農場土地貧瘠、連地瓜都種不活,但社區長輩靈機一動,把每天共餐剩下的生廚餘與稻草、馬糞製成一座近半人高的「堆肥大蛋糕」,不但解決廚餘問題,也讓貧瘠土地重獲生機。
自由時報 ・ 9 小時前
台中新光三越連接捷運站規劃地下街 盧秀燕:評估可行性
台中新光三越及大遠百的百貨商圈週邊,每逢假日或週年慶就嚴重塞車,市府雖祭出「禁排令」,禁止百貨停車場滿場時車輛佔車道排隊,台中市議員黃馨慧指出,短期雖減緩車陣佔道,但治標不治本,促比照台北信義商圈,利用公共空橋、地下連通道串聯百貨商圈與捷運改善;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不失為好方法,會請都發、建設及交通
自由時報 ・ 12 小時前
奮力抗病魔男星搭機心痛差點喪命! 醫警告:再晚2小時恐心臟休克
高慧君近幾年為甲狀腺低下併發眼疾所苦,近一個月更連開三次刀。不少藝人也與病魔對抗纏鬥,女星唐玲因胃癌切除胃,卻因此讓食物太快進入小腸,造成胃傾倒症候群,也會導致胰島素抗阻而讓血糖不穩定,近日併發糖尿病前期,讓她十分沮喪。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陳意涵《陽光女子合唱團》較勁大咖女星 自豪:參加過《浪姐》不怕
電影《陽光女子合唱團》18日於金馬影展舉行首映,導演林孝謙率領「女聲天團」翁倩玉、陳意涵、鍾欣凌、安心亞、孫淑媚等人亮相,有媒體好奇陳意涵與這麼多女演員一起拍戲,會不會互相較勁或怕傳出是非,她大笑:「我可是參加過《浪姐》,裡面有20幾個女人!而且我們從來沒有想較量,很少殺青了還捨不得對方的。」
鏡週刊Mirror Media ・ 6 小時前
遭爆收賄質詢恐涉貪汙 黃國昌強硬回應:有什麼話到法院講!
民眾主席黃國昌身陷狗仔風波,《鏡週刊》今(18日)進一步爆料稱他透過凱斯國際公司收賄後質詢相關案件,恐涉貪汙對價關係。對此,黃國昌表示,有什麼話就到法院講,不會隨著《鏡電視》、《鏡週刊》起舞。
鏡報 ・ 18 小時前
邵奕玫專訪/單親家庭成陰影「把自己關起來」總是在道歉 靠表演打開心房
邵奕玫在電影《自殺通告》中,飾演一名飽受課業壓力困擾、甚至傷害自己的學生,她坦言高中時有憂鬱症,有過和角色類似的狀況,因此接演時一度擔心會讓她再度跌進黑洞裡,「但我覺得我現在已經走出來了,也算長大了,我現在是可以進得去角色,也可以抽離出來,我調適得滿好的。」
許瑞麟|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5 小時前
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 醫示警:5症狀別輕忽
近年醫學界發現大腸癌正在年輕化。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指出,過去被視為中老年人疾病的大腸癌,如今在20至40歲年輕族群中發生率正快速上升,尤其台灣及韓國的年輕男性直腸癌每年增加率達4至6%,若以20年計算,增幅高達160%,相當於翻倍成長。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排檢驗等報告 一站式流程省時間
民眾到大醫院看病,除了候診,很多時間都花在排隊檢驗和等待報告出爐,不過、台中慈濟醫院的患者,可能有不一樣的醫療體驗,因為院內檢驗科推動「智能檢驗一站式流程」,抽血、傳送、檢驗和報告的全自動化流...
大愛電視 ・ 18 小時前
一起床就打噴嚏流鼻水?醫教「養肺、防燥」遠離換季過敏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不少體質敏感民眾一早起床就鼻水直流、噴嚏連連,晚上則咳嗽不止,李昌諴中醫師提醒,只要掌握「養肺、防燥、防寒、保暖」四大要訣,就能順利度過換季敏感期。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淡水分館感恩節閱讀大餐 邀親子學英文認識節慶文化
(記者謝政儒綜合報導)舖著漂亮桌巾的閱讀桌上,擺放著一道道豐盛的書香佳餚,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周四是感恩節,是許多西方國家與家人親友團聚的重要節日,新北市立圖書館淡水分館特別與空中英語教室教育集團合作...
自立晚報 ・ 6 小時前
影/三重2女騎士擦撞後互毆 警社維法送辦遭法官撤銷
新北市三重2名女騎士日前因擦撞後,在車道上爆發肢體衝突,警方到場後雙方不提告,仍遭依社維法送辦,事後其中一女向法院提起聲明異議,簡易庭認為難認有鬥毆意思撤銷原處分。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
起床後習慣來杯黑咖啡?醫揭「空腹喝」焦慮又傷肝胃
根據外電報導,巴西直腸外科醫師費爾南多.萊莫斯(Dr. Fernando Lemos)對空腹飲用黑咖啡提出警告,指出此習慣可能對胃部和肝臟造成不良影響。他強調,黑咖啡會促使人體產生鹽酸及其他胃酸,容易導致胃炎或胃糜爛等問題,對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今年漲幅全蒸發!比特幣一度跌破9萬美元 創4月以來新低
根據《CNBC》報導,比特幣周二 (18 日) 一度跌破 9 萬美元,觸及今年 4 月以來最低水準,並抹去 2025 年以來全部漲幅,成為投資人撤出科技與高風險資產時首先遭到拋售的標的。
鉅亨網 ・ 9 小時前
優格空腹吃反而浪費!營養師揭「最佳黃金時段」 這1時間點吃小心會變胖
優格以牛奶為主要原料,營養豐富、熱量低,是許多人維持腸道健康與控制體重的首選發酵食品。但「hint-pot」網站中,營養師指出,吃優格的時間點不同,益生菌與營養素的發揮效果也會差很多。 空腹時吃優格的影響? 空腹吃優格並非絕對不好,但在飢餓狀態下,胃酸酸度高,容易讓雙歧桿菌、乳酸菌在到達腸道前就大量死亡,降低益生菌直接作用的機會。 .早晨剛起床胃酸最強,不建議優格作為第一口食物,可先吃其他食物再搭配優格。.想發揮最大腸道益生效果,建議在用餐中或餐後食用,此時胃酸濃度相對較低。 即使益生菌在胃中被破壞,也能成為腸道好菌的「養分」,間接促進腸道健康。搭配富含寡糖的水果(如奇異果、香蕉)或高膳食纖維的堅果(杏仁、核桃、腰果)效果更好。此外,研究顯示優格中的蛋白質與乳酸能幫助抑制血糖快速上升,熱量低,也很適合作為減重期間的點心。 想護骨? 晚餐時吃更好 鈣的吸收率在夜間較高。白天「破骨細胞」較活躍,夜間睡眠時則是「成骨細胞」修復骨骼的高峰期。 .晚餐搭配優格,可提供骨修復所需的鈣質。.配合含維生素D(魚類、乾香菇、木耳)與 維生素K(納豆、海帶、小松菜、花椰菜)的食物,更有助於鈣吸收與骨骼強化
常春月刊 ・ 19 小時前
工程師暴吃後超自責!醫揪「真正兇手」:靠自律、補充品也沒用
許多人減重失敗,常會自責意志力不夠。一個工程師只要熬夜就會狂吃漢堡、炸雞、奶茶,且越吃越餓。對此,醫師楊智鈞表示,熬夜確實會讓人餓,但越吃越餓、越吃越亂,則是腸道微生物群失衡所致。壞菌透過菌腸腦軸發出更餓的假訊號,讓人吃進更多垃圾食物。「當壞菌製造的毒素已經跑進血液,靠飲食、自律、補充品追不上失衡速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每天吃「1杯」能抗發炎、降膽固醇!研究證實:豆類能有效改善前期糖尿病
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證實,日常飲食中加入一杯豆類,如鷹嘴豆或黑豆,能有效改善前期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發炎和膽固醇水平。這項發現為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提供更簡單易行的飲食策略。 每天一杯鷹嘴
健康2.0 ・ 22 小時前
震後重生! 台南月津國小整建工程動土打造特色校舍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因0403地震受損的月津國小中棟、南棟A校舍,整建工程動土奠基典禮於今(18)日上午在學校臺灣獅隊鑼鼓喧天的精采演出與社區家長的熱情祝賀聲中揭開序幕,台南市政府副秘書長徐健麟、教育局副局長楊智雄、家長會長蔡振宏及多位民意代表、家長、社區民眾與師生觀禮下進行動土典禮,斥資1億7,438萬餘萬元,以「月津展風華」為特色的嶄新校舍預計於116年4月完工。
民視 ・ 13 小時前
胃癌從3大死因掉到第8名!根除幽門桿菌可防9成胃癌…權威醫吳明賢:閃重鹹重辣,不如好好吃飯
胃癌曾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3名,但過去30多年來,臺灣醫界針對胃癌元兇「幽門螺旋桿菌」發展出有效除菌治療,不僅大幅降低胃潰瘍與胃癌的發生率,更讓胃癌在十大癌症榜一路下滑到第8名。現任台大醫學院院長、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單純吃辣吃重鹹並不會導致胃癌,而是幽門桿菌「點火」所造成,因此防範胃潰瘍、胃癌形成,最好方法就是「好好吃飯」。
幸福熟齡 ・ 16 小時前
世界盃資格賽》6比0狂勝譜寫五連勝 德國新生代火力全開護航世界盃門票
德國隊在萊比錫主場以6比0痛擊斯洛伐克,成功奪得2026年世界盃會內賽資格。隊長基米希(Joshua Kimmich)賽後表示,全隊「意在傳遞強烈訊息」,這場壓倒性勝利不僅展現球隊實力,更確保他們以A組榜首之姿直通由美加墨三國聯合主辦的2026年世界盃。「今日每位球員都背負著明確使命,我們深知這場比賽的份量。」基米希接受德國ZDF電視台訪問時強調,「在德國,我們向來不習慣陷入資格賽苦戰——正因如此,我對球隊今日表現感到格外自豪。」?? Nick Woltemade scores when it matters most! The opener against Slovakia ??The only two goals against Luxembourg ??The only goal against Northern Ireland!Have Germany finally solved their striker problem?#WorldCupQualifiers #GERSVK pic.twitter.com/qgj1iPDIw4— DW Sports (@dw_sports
麗台運動報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