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未來科技館盛大開幕 國科會鏈結科研與產業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聯合中央研究院、教育部、衛生福利部及運動部,共同策劃「2025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未來科技館」,今天(16日)於臺北世貿一館登場。開幕首日以「智慧機器人論壇:臺灣未來的關鍵賽道」為題,匯聚德國、美國、日本及臺灣頂尖專家,聚焦人形機器人、人工智慧感知、控制模擬及跨域應用,探討智慧機器人如何融入醫療、工業與日常生活場域,為臺灣產業發展開拓新契機。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智慧機器人是臺灣未來競爭力的重要關鍵,也是全民智慧生活圈的基礎。臺灣在半導體與AI硬體製造業已具領先地位,精密機械產業也有扎實基礎,為智慧機器人產業發展奠定良好根基,並可望成為全球機器人供應鏈的重要據點。主委期許與會者能透過論壇獲得豐碩收穫。
國科會表示,未來科技館匯聚163位學研專家,呈現220件前瞻創新技術,以「AI跨域應用 × 創新突破」為主軸,重點設置AI應用與產學合作專區、智慧機器人、量子科技、運動科技、晶創臺灣方案、未來科技獎等六大技術展區。
三天展覽首日以智慧機器人趨勢論壇揭幕,並舉辦未來科技獎亮點創新技術發表與媒合會;次日安排運動數據創新與跨域融合論壇,以及科普微電影《遊戲開始》特映與座談;第三天舉辦「AI未來式」創新應用技術發表會,以及「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 Unveil」(ICTGC)獲獎團隊創新技術展示,全方位呈現智慧醫療、邊緣運算、生成式AI、半導體製程及多元創新應用,讓與會者一窺科技從研發實驗延伸至實際生活與產業應用的全貌,展現臺灣在全球科技舞臺上的研發實力與創新能量。
國科會強調,未來科技館期望帶動指標性技術產業鏈結與曝光,打造科研與產業對話平臺,並透過主題專區讓科技淺顯易懂,更多資訊可上未來科技館官網查詢。
其他人也在看
北捷優化車廂內跑馬燈資訊 持續顯示到站站名
(中央社記者陳昱婷台北16日電)台北捷運公司今天表示,為讓旅客到站時抬頭就看得到站名,正逐步優化全線列車車廂內的跑馬燈顯示資訊,刪除例行性宣導文字,以持續顯示到站站名,預計10月底全面完成。
中央社 ・ 7 小時前
基努李維其實很搞笑!近年基哥最優秀的喜劇表演!底層魯蛇血淚!天龍上流嘴臉!《捍衛天使》保證讓你笑到哭出來!
看啊!我們的基哥又現身了!他一身長大衣,背後有雪白的翅膀,屹立在高樓頂端俯視著城市。他在《捍衛天使》裡飾演天使,太棒了,這次天使聖軍要降臨人間大開殺戒了……並不是,《捍衛天使》不是動作電影,但它一樣有趣,而且基哥的表演令人激賞。這部10/17上映的《捍衛天使》,是一部關於魯蛇、窮忙與仇富的現代寫實諷刺喜劇,它會讓你開懷大笑……笑出辛酸眼淚,讓我們告訴你它的更多魅力。
Yahoo奇摩電影戲劇編輯部 ・ 14 小時前
林佳龍被控動用外交部員工寫書 外交部回應了:具有充分正當性
外交系統「兩個太陽」風波延燒之際,有媒體今(16)日報導,接獲投訴指控外交部長林佳龍為了力推其「總合外交」理念,利用外交部預算、動用部內人力寫書,讓部內公務員「苦不堪言」。對此,外交部傍晚提出2點說明,並無以外交部預算出版或作為營利用途的規劃,總合外交政策討論會議,則旨在凝聚外交部各業務單位及全球駐外館處的共同戰略圖像,為外交工作推展努力,具有充分正當性。《......
風傳媒 ・ 4 小時前
教授煉金術1/效率前緣選股法! 財金博士用一張圖教你避開「傻子股票」
財金博士段昌文用3招精準篩出好股,長抱10年以上,「投資不是賭博,與其花90%精力追求10%報酬,不如專注於長期穩健增長。」他認為,過度分散和頻繁進出市場,反而讓投資變成折磨,因此段昌文研發一套嚴謹的「效率煉金術」,持股控制在10檔以內,創造出每年300萬元的被動收入。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2 小時前

高鐵「寧靜車廂」放大厭童文化?他揭密真正意義「讓彼此學會尊重」
台灣高鐵的「寧靜車廂」政策於9月上路,原先盼能達到安靜的乘車環境,但讓許多家長憂心,帶嬰幼兒上車壓力大,這也讓帶孩子的家長、反對孩子發出聲音的人在網路上大戰。《優活健康網》特別摘錄教育工作者趙逸帆所撰此文,分享寧靜車廂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希望藉由制度上的小改變,讓民眾學習彼此尊重。
優活健康網 ・ 11 小時前
立委指核三廠種電毀壞植被 台電澄清 (圖)
對於國民立委蘇清泉16日指稱,台電核三廠光電計畫為種電毀壞植被,台電表示,所有工程均依法辦理水土保持計畫,採取圍阻攔、沉砂池等防護措施,防止泥沙外流。
中央社 ・ 6 小時前
2031年完工!桃園新屋機六用地蓋社宅330戶 地方盼圖書館、公托進駐
桃園市政府規劃在新屋區頭洲「機六」機關用地新建社會住宅,初步規劃330戶、2031年可完工,地方期待,市府規劃時應辦理地方說明會,深入了解地方需求後,在社會住宅中納入公托、圖書館、運動中心、金融機構等空間,讓頭洲生活圈的生活機能更完整。頭洲機六機關用地位於新屋區民族路六段與高洲路交叉路口,面積約61
自由時報 ・ 10 小時前
基隆新市政大樓與建商「都更合建」涉圖利 議員赴監院檢舉
社會中心/陳崇翰 基隆報導基隆市政府規劃,以"都更合建"方式,與建商合作興建新市政大樓,但民進基隆市議員鄭文婷質疑,落成後,市府只能拿回三分之一的樓地板面積,剩下的全歸建商,等同市府可能喪失土地建物所有權,奉送公有地884坪給建商,宛如「京華城案翻版」。今天(16)鄭文婷到監察院提出檢舉。但市府說,程序依法合規!手拿紙板,上頭寫著京華城案翻版,基隆市議員鄭文婷和施偉政來到監察院,檢舉基隆市政府和市長謝國樑,開轟謝國樑更改市政大樓建設計畫,恐怕是為了圖利。基隆市議員(民)鄭文婷控訴,基隆市政府違反這樣的規定,強制要在今年底以前來辦理招商程序。基隆新市政大樓與建商「都更合建」涉圖利(圖/民視新聞)從空拍俯瞰,地面上畫滿停車格,這片空地是位在基隆中正路上的舊公車修理廠,是全新市政大樓的預定地,這處基地面積約1327坪,容積率560%,在前市長林右昌任內完成規畫,預計蓋兩棟大樓,但本來的"獨資興建",市長謝國樑上任後卻大轉彎,改成和建商"都更合建"!認為就算中央補助3成,市府仍要自籌35億,而且奉送建商884坪,可能影響基隆捷運規劃,成為財政負擔。基隆新市政大樓與建商「都更合建」涉圖利(圖/民視新聞)基隆市政府發言人林廷翰表示,相關的程序都依法合規,同時也有由檢調廉多方所組成的廉政平台來進行嚴格的監督,對於未來更多推動的細節,市府都發處以及政風處,也都會持續來做說明,讓社會大眾可以更了解。面對質疑,市府強調有成立廉政平台監督,甚至搬出台北雙子星大樓當擋箭牌,但這說詞議員可不買帳。如今來到監察院檢舉,究竟基隆市府和謝國樑有沒有圖利問題,已經進入調查程序。原文出處:基隆新市政大樓與建商「都更合建」涉圖利 議員赴監院檢舉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台鐵基隆百福站「1男墜落軌道」! 太魯閣號反應不及撞上慘死徐榛蔚挨轟綁樁!要災民「自費」修水電 縣府處長:若圖利移送我準風神「侵台機率」曝光!粉專警「3地區嚴防劇烈降雨」:做好準備
民視影音 ・ 4 小時前
八成英國學生依賴AI!牛津示警:青少年思考更快卻更膚淺
根據《商業內幕》周四 (15 日) 報導,牛津大學出版社最新研究顯示,八成英國青少年使用 AI 工具完成課業。研究發現,這些工具雖能提升學習速度,卻可能削弱批判性思考能力。
鉅亨網 ・ 6 小時前
放下電子煙 尼古丁替代療法簡便安全
吸菸不僅容易上癮,更會嚴重危害健康。許多人想靠電子煙取代紙菸,但醫師警告,雙重使用,反而讓肺癌風險增加4倍以上。專家建議,應透過正確的戒菸療法,才能有效擺脫菸癮,為健康把關。戒菸推廣藥師 陳仲維:...
大愛電視 ・ 15 小時前

柯文哲收錢紀錄加1筆!范有偉證實親交500萬 蔡明興打電話罵人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為審理全國矚目的「京華城案」,台北地院持續進行馬拉松式開庭,今(19)傳喚會計師事務所「勤業眾信」的會計師范有偉作證,盼釐清由檢方提出、前民眾主席柯文哲涉嫌收賄的證據。由於檢方持續咬定,作為證物的Excel「工作簿」,就是柯收錢的記錄,而其中1條就載明「2022/11/1、范有偉、500、經理人蔡明興」,故今日要求范有偉提供證詞;而對此,後者也不諱言,證稱確實曾捐給柯500萬現金。
民視 ・ 10 小時前拚綠地變藍天 蔡正元:她有很高機會變成第二個韓國瑜
民進2026高雄市長初選競爭激烈,綠委林岱樺、許智傑、邱議瑩、賴瑞隆皆表態參選,民進預計於明年1月展開內初選民調。針對國民南二都選情,前立委蔡正元表示,2026台南、高雄的提名人選,國民事實上已經定案,國民立委謝龍介在台南有贏的機會,但是要苦戰;藍委柯志恩也有很高機會變成第二個韓國瑜。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宣德9月EPS達0.27元 較第二季轉盈
連接器廠宣德(5457)應主管機關要求,公告9月自結損益,公司自結9月稅後純益4,600萬元,年減2.13%,單月每股稅後純益0.27元,持平於去年同期,相較於第二季虧損1.06億元,順利轉虧為盈。
中時財經即時 ・ 10 小時前



台積電衝1485元新高、鴻海大漲近8% 台股後續向上向下看台積電法說會
今日台股紅通通,權值股王台積電收盤衝上1485元新高價,帶動加權指數來到27647點新高,鴻海大漲7.99%,台股資金壓寶下午舉行的台積電法說會,後續直衝兩萬八還是漲多休息就看法說會是否釋出好消息。
鏡報 ・ 14 小時前
75歲翁赴花蓮救災「半路失蹤10天!」 徒步上舊蘇花家屬煎熬
花蓮馬太鞍溪洪災聚集許多台灣人愛心,台中75歲楊姓老翁中秋節當天,獨自搭火車北上,原定經台北宜蘭抵達光復鄉救災,未料途中卻在宜蘭蘇澳車站下車,晚間10點許徒步走進舊蘇花公路台9丁線後就失蹤,目前已失聯10天,讓家屬相當煎熬,蘇澳警如今持續擴大協尋,呼籲當天行經該路段用路人可提供行車影像,協助老翁回家。
太報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