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椎間盤置換 舉手行走不再難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8歲劉姓旅泰台商1年前跌倒,在國外接受治療後仍四肢無力等,痛到難以入眠,後又在北部動頸椎手術,仍無法改善;後來發現病灶在頸椎第5、6、7節椎間盤退化、突出,嚴重壓迫脊髓神經,上週進行頸椎椎間盤切除及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術後當天症狀即緩解,能舉手、行走,1週後返回工作崗位。
台中市立醫院腦血管中心副院長、神經外科醫師李漢忠指出,脊椎退化本是自然老化過程,但若疼痛沿著手腳放射、持續惡化、或出現無力、麻木等神經症狀,就不能再視為一般酸痛,而需及早就醫檢查,以免神經受損,提醒中樞神經一旦受損常可能留下永久後遺症,因此正確評估、掌握時機、避免延誤至關重要。
李漢忠說,劉姓台商患有心血管疾病疾,手術複雜度高,加上2次手術,傷口沾黏、脖子相對粗短,也增加手術困難度,這次手術進行第5至第7節頸椎椎間盤切除,及人工椎間盤置換,搭配高規格顯微鏡、導航影像系統及超高速電鑽,大幅降低手術風險,手術歷時約2小時,出血50c.c,術後也不需佩戴頸圈。
劉男術後當天,雙手麻痛立即改善,右手能完全抬高;隔日即可自行行走,找回手腳功能、失眠問題也獲解決,他直呼「終於能睡個好覺了!」並感謝醫療團隊救治。
預防脊椎退化與神經壓迫,李漢忠提醒,日常生活中要維持正確姿勢、避免久坐、搬重物與保持適當體重,若已出現手麻、痠痛、無力或走路不穩等嚴重疼痛影響生活品質,應盡早就醫,以免造成神經的永久傷害。
其他人也在看

北市文化小旅行解說牌太小、「莫名失蹤」 文化局回應了
台北市長蔣萬安推動一百條台北文化小旅行政見,於今年七月底達標,並建置完成「臺北文化100點」網站。不過,記者實地走訪十五處文化點,發現僅有五處地點,有找到文化小旅行解說牌,多數解說牌「莫名失蹤」;更有第一線里長直言,里內有景點入選,自己卻事前不知情,直到上網查詢才知曉該政策。
自由時報 ・ 13 小時前
成大團隊科研火箭AfterLight 1 旭海發射場升空
(中央社記者趙敏雅台北22日電)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系「燃燒與推進實驗室」協同太空推進研究社研製AfterLight 1科研火箭,今天上午6時30分於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發射升空,火箭推進6秒,總飛行時間60秒、射高761公尺,團隊表示,航電系統完整記錄飛行資料,將會集合參數進行分析,作為後續火箭任務參考。
中央社 ・ 19 小時前

大專院校收緊實習政策 留學生嘆:每學期都在冒險
在聯邦政府嚴管F-1國際學生實習授權(CPT、OPT)背景下,加州多間提供CPT的大學,近期陸續收緊政策。原本部分院校為...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9 小時前200萬人B肝帶原 醫籲高風險群篩檢
台灣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者破萬人,並以B型肝炎帶原人數最多,目前推估約200萬人。醫師指出,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進而發展至肝硬化、肝癌,呼籲B肝疫苗斷層世代、高風險族群進行篩檢、追蹤與治療。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

金馬慶功/遭封「許光漢、JYP綜合體」!柯煒林羞喊1句 導演嗆:真敢講
第62屆金馬獎22日圓滿落幕,電影《大濛》最終抱回最佳造型設計、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原著劇本與最佳劇情片,加上此前搶下的觀眾票選獎,一共抱回5座金馬,成為本屆最大贏家。男主角柯煒林以一票之差輸給張震,無緣金馬影帝,不過他樂觀表示,能參加金馬獎就已經很開心,還在慶功宴上稱讚導演陳玉勳:「導演蠻讚的,我學到蠻多東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肺動脈高壓恐猝死 不建議懷孕
肺動脈高壓是每百萬人僅15至50人罹患的罕見疾病,今年41歲的羽君,10年前懷孕時因突發狀況送醫,原以為是羊水栓塞,轉送成大醫院發現右心臟已嚴重腫大,且壓迫到左心臟,隨時可能猝死,最終確診罹患罕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


手術險、癌症險 守護退休生活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健康狀況也更容易受到影響,導致醫療費用在日常支出中占比提高。根據統計,目前65歲以上人口約占台灣總人口的2成,然而其醫療費用支出卻高達全體醫療支出的4成以上,顯示長者的醫療需求與費用負擔明顯高於年輕族群。此外,退休後缺乏公司團體保險的協助,個人需獨自承擔醫療費用,若遇到較大之醫療花費,可能會造成財務上的壓力。
工商時報 ・ 5 小時前
有錢有閒看演唱會?賴清德:台灣經濟進步 所以周子瑜回來表演
第62屆金馬獎今(22)晚登場,電影《大濛》以白色恐怖為背景入圍11項大獎。總統賴清德於21日晚間前往影院觀影,藉此表達對台灣影視娛樂產業的支持。對於韓團TWICE台籍成員周子瑜回台表演,他開心表示歡迎,同時表示,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能有更多演藝工作及文化創作者共同譜寫台灣這塊土地的故事。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1 小時前
破迷思 日行萬步 運動量不一定達標
要活就要動!許多民眾將「每天走1萬步」當作運動標準,希望促進健康,不過國民健康署提醒,「走很多路」不一定等於「有運動到」,若是慢慢走、走走停停,或走不夠久,可能只屬於輕度活動,無法當作運動。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
不只日本!加拿大出現灰熊襲擊、2人命危 老師用「防熊噴霧」奮力抵抗
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貝拉庫拉(Bella Coola)地區發生一起驚險的灰熊攻擊事件,一群正在戶外教學的學生與老師遭到衝出森林的灰熊突襲,其中2人情況危急、另有2人傷勢嚴重,並造成4人受傷,其中3人是孩童;另外還有7人在現場接受治療,但無需住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美國爆H5N5禽流感全球首例人類死亡 疾管署:列第一級旅遊警示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美國華盛頓州出現全球首例H5N5型禽流感人類死亡案例,引發外界關注病毒是否已變異,提高人類感染風險。對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今(22)日表示,目前研判人傳人「風險仍低」,國內今年也未出現任何人類感染個案,我國已於今年4月將華盛頓州列為新型A型流感旅遊疫情建議「第一級:注意(Watch)」,目前研判此次病例研判為偶發事件,警示等級暫維持不變,後續將持續密切監測。
民視 ・ 11 小時前

他「肩膀痛半年」確診肺癌末期!醫示警:2種人最要小心 早期不會咳、喘
60歲的退休水電師傅右肩疼痛半年,以為是職業病造成的五十肩,自行貼痠痛貼布、做復健都沒改善。直到右手臂明顯無力、連拿水杯都困難,加上開始咳嗽,才到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肺部頂端有腫瘤,已侵犯神經和肋骨,確診肺癌第四期,若能早半年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 肺尖腫瘤 最愛偽裝成五十肩 很多人不知道肺癌會引起肩膀痛。國泰醫院胸腔外科劉祖豪醫師解釋,肺臟頂端緊鄰控制手臂的神經、血管和肋骨,當腫瘤長在這裡會壓迫神經,引發劇烈的肩膀和手臂疼痛。這種肺尖腫瘤雖然只占所有肺癌的3%至5%,但最大問題是早期沒有咳嗽、喘不過氣等明顯肺部症狀,很容易被當成五十肩或肌腱炎治療,因此延誤病情。劉祖豪醫師提醒,如果肩膀痛超過一個月沒改善,特別是長期吸菸者、菸齡超過20年的人要特別注意。若疼痛在休息時也不會緩解,或合併手臂無力、肌肉萎縮、持續咳嗽、體重減輕等症狀,應主動要求胸部X光檢查,千萬別因為害怕而逃避。 相關警訊出現 需要馬上就醫 一般骨科問題的疼痛在休息後會改善,但如果肩膀痛持續加重、痛到睡不著,或發現手掌無力、肌肉變瘦、感覺遲鈍,甚至出現單側眼皮下垂、瞳孔大小不一等這些都是腫瘤壓迫神經的表現,務必盡快就醫。
常春月刊 ・ 17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2 天前
歌手石琇惠術後成植物人 女兒抗議醫療過失 嘉基:尊重司法
藝名石琇惠的7旬王姓婦人因胃癌一期,去年到嘉基醫院手術後成植物人 ,在加護病房躺了285天後往生,女兒質疑執刀的周姓醫師醫療疏失,到嘉義地檢署檢控告周醫師,今天到醫院舉牌抗議。院方回應表示,王婦呼吸衰竭並非因接受內視鏡黏膜剝離術治療與重症肌無力風險所導致,本案已進入司法程序,盼藉由審理讓真相與責任能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