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飲酒恐提早失智!醫師警示:戒酒可降低腦部退化風險
隨著社交文化盛行,許多人將酒精視為日常潤滑劑,甚至相信小酌怡情無害。
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洪研竣提醒,長期飲酒不僅傷肝,更可能直接損害腦部,增加「酒精性失智症」風險。
52歲的林老闆(化名)長期應酬,每日飲用十多罐啤酒或半瓶威士忌,甚至靠酒精助眠。起初只是偶爾忘記事情,但逐漸出現記憶力下降、判斷力不佳,連公司經營也受到影響。經醫師詳細問診及認知功能檢測後,確診為酒精性失智症。所幸在戒酒治療及團體輔導下,林老闆停酒3個月後,記憶力與工作表現部分改善,避免病情惡化。
洪研竣指出,酒精代謝物乙醛具神經毒性,長期飲酒會引起慢性發炎、自由基堆積及神經細胞受損,影響記憶、判斷、衝動控制與情緒調節功能。研究顯示,每週超過14個酒精單位(約12罐啤酒)即為明確失智風險因子,且飲酒與失智症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此外,酒精還會導致維生素B1缺乏,引發「韋尼克氏腦病」與「高沙可夫症候群」,病人可能出現步態不穩、眼球運動異常、失憶等症狀,增加家屬照護負擔。
洪研竣提醒民眾:
1.酒精非保健品,長期飲酒會增加失智風險。
2.長期飲酒者應及早戒酒,以降低腦部傷害。
3.若發現親友飲酒失控或出現記憶退化,應及早尋求精神科醫療協助。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吃炸物剝掉麵衣去油?營養師揭「背後真相」超錯愕 搭3飲品消罪惡感
·吃太油消脹解膩!營養師認證「15種油切吸脂食物」 綠茶只能事後補救
其他人也在看

料理時割傷?長輩壓瘡不癒?醫師提醒:錯誤處理反而更嚴重!ft羅世倫醫師
生活中難免碰上大小傷口──不論是料理時不小心被刀割傷,還是長輩長期臥床產生壓瘡,若處理不當,小傷也可能變成大問題!究竟傷口該怎麼分類?哪些需要立即就醫?為何有些傷口拖了好久都不見好?今天特別邀請國泰綜合醫院燒燙傷病房主任羅世倫醫師來解答,教你從急性到慢性傷口的正確照護方式,避免錯誤觀念延誤治療,讓「癒合」真正發生。 https://apple.co/4rjQKYz https://bit.ly/4nWXAjJ https://bit.ly/4pmRj1S https://bit.ly/486ozn0 https://bit.ly/3WIf6hC https://bit.ly/43JTG6B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液體OK繃傷口瞬間防水、止血! 皮膚科醫曝「使用原則」...用錯小心傷口爛 .類固醇藥膏擦了皮膚會變薄? 食藥署破解NG觀念
常春月刊 ・ 1 天前
三焦經是什麼?中醫詳解功能、穴位路線與亥時養生法完整指南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亥時就是下午9點至11點。亥時正是三焦經當值,三焦乃「六腑」之一,主要的功能在於行氣行水。「焦」泛指包在各臟腑外的一層外膜,是一種油脂體所構成的厚膜,功能之一在於保護各大臟腑。除了是上、中、下三大體腔一切臟腑的外膜,還包括各體腔本身的「內膜」,以尺寸和涵蓋面積而言,堪稱人體第一大「腑」。 除了保護各大臟腑外,三焦的生理功能在於主持諸氣,總管全身的氣機與氣化作用。體內諸氣都要透過三焦來流布於各臟腑、活絡全身。另外,三焦也是全身水液運行的主要通道,全身水液的代謝,是由腎、脾、肺、腸、胃、膀胱等臟腑合力完成,而三焦正負責連貫臟腑間升降出入的通道,所以稱之為「三焦氣化」。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統稱,上焦位於橫膈膜以上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位於橫膈膜以下、臍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位於臍以下部位,包括肝、腎、小腸、大腸及膀胱。三焦經起於無名指尖外端,並向上沿手背循行,經過腕部、手臂及肩膀處,並於肩膀處分為兩支脈。其中一支進入體內胸部,經過心包橫膈膜,並聯繫上焦、中焦及下焦(三焦),另一支則向上循行於頸的側部,繞過耳部及面部,最後達於眼眉外側,與膽經相接,起於關衝,止於絲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直線看成彎線不只太累了!醫曝「眼球長皺紋」恐傷視力,7族群特危險
64歲的何先生最近右眼突然看不清楚,看直線時竟然變成彎彎曲曲的影像。他一開始以為只是用眼過度、眼睛太疲勞所導致的狀況,休息幾天應該會好,但好幾天過去症狀持續不見...
早安健康 ・ 1 天前
寒流來襲釀腦中風!66歲男「突頭暈走不穩」竟腦幹梗塞
一名66歲許先生今年初寒流來襲時,起床後感覺頭暈但不以為意,仍前往教堂參加活動。教友發現他走路不穩,休息後仍未改善,陪同就醫檢查,竟發現是腦幹梗塞性腦中風。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睡覺有一點聲音就醒?醫揭關鍵 睡前1習慣讓你睡更深
你應該也見過這樣的場景:有人睡著後,雷聲大作也能安然入夢;有人卻只要開門聲響,就立刻醒來,心跳加快。兩個人睡在同一張床上,一個像被世界溫柔擁抱;另一個,像在與世界搏鬥。 睡眠 其實是大腦在守城 重症醫師黃軒指出,我們一直以為睡眠是「關機」,其實那只是身體在休息,大腦還在執行任務。從入睡到熟睡,大腦經歷幾個階段:先是淺睡(N1、N2),再是深睡(N3),最後進入快速動眼期(REM),整晚循環4到6次。在深睡期,大腦築起一道防線,隔絕外界干擾;但若你長期壓力大、睡前滑手機、思緒沒停下,就容易被一直困在淺睡期—那道牆,永遠沒築好,一點聲音都能滲進來!有時不是世界太吵,而是我們的腦太清醒。 好睡體質 其實藏在腦波裡 有些人天生睡得穩,不是因為命好,而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有更強的「防噪」能力。在深睡期,大腦會產生一種叫「睡眠紡錘波(Sleep Spindles)」的腦波活動,它像一副隱形的耳機,主動隔離外界聲音。紡錘波越密,睡得越穩。研究指出,紡錘波多的人,對噪音的抵抗力明顯較強,就算播放馬桶沖水、電話鈴聲或雷聲,他們依舊沈睡如常。而紡錘波稀少的人——只要樓下機車一轟,就被「請出夢境」。這不是矯情,
常春月刊 ・ 1 天前竹科工程師敲鍵盤卡卡 竟痛風釀成痛風石侵蝕手指關節
56歲李先生是竹科工程師,患有痛風病史,兩年多前,他發現右手食指和中指逐漸出現痛風腫塊,不僅外觀明顯,敲鍵盤時也常感不適、抓握動作也有緊繃感,讓工作與心情大受影響。經網路搜尋後前往長安醫院就診,骨科陳冠儒醫師診斷為痛風石後,接受「微創超音波刀痛風石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不僅擺脫礙眼硬塊,握拳、打字也輕鬆許多,讓他直呼:「早點開刀就好了!」
NOW健康 ・ 1 天前
五毛錢吊飾寓意深 願力成就克服萬難
2026慈濟六十周年,志工手作五毛錢小吊飾,要跟大家結緣。但吊飾的花樣,需要細膩的編織手法,還要有好眼力。雲林慈濟志工「劉林美琴」,80歲,剛開完白內障手術,視力恢復後,也來作吊飾。還有許多人志工...
大愛電視 ・ 1 天前
特教輔具延續物命 照顧身障兒家庭
慈濟雙和靜思堂引進了近百件的特殊兒童輔具,這些特殊輔具來自桃園中壢的興南國小特殊教育中心,由於他們要遷校舍,所以將這些用不到的特殊輔具捐出。在14、15號真善美志工過去拍攝的時候,就已經有非常多組...
大愛電視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1 天前
歌手石琇惠術後成植物人 女兒抗議醫療過失 嘉基:尊重司法
藝名石琇惠的7旬王姓婦人因胃癌一期,去年到嘉基醫院手術後成植物人 ,在加護病房躺了285天後往生,女兒質疑執刀的周姓醫師醫療疏失,到嘉義地檢署檢控告周醫師,今天到醫院舉牌抗議。院方回應表示,王婦呼吸衰竭並非因接受內視鏡黏膜剝離術治療與重症肌無力風險所導致,本案已進入司法程序,盼藉由審理讓真相與責任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9種髒蔬菜農藥殘留多!小蘇打+鹽洗也沒用 專家推2種菜農藥最少
想要多吃青菜,又怕有農藥殘留?營養師李婉萍表示,9種常見蔬菜容易有農藥殘留,若未妥善清洗,長期食用可能危害健康,推薦5招清洗蔬菜,也可以多吃2種農藥殘留風險最低的蔬菜。 農藥沒洗乾淨,吃下去會怎
健康2.0 ・ 1 天前
A-lin 42歲苗條身材驚豔陸網「竟然瘦成這樣」!3大減重秘訣曝光:主食吃燕麥
「天生歌姬」A-lin近日宣布參加大陸節目《聲生不息·華流季》,官方照片才剛公開就引起騷動,微博熱議「A-lin竟然瘦成這樣了」,纖細窈窕的身材成為焦點!她先前曾因懷孕、貪嘴等原因而幾度發胖,如今健康瘦下來,讓網友都好奇究竟用了什麼方法?
姊妹淘 ・ 1 天前
南韓高中生昏迷遭多家醫院急診拒收致死 議員揭露:14家醫院「沒一間願意收他」
綜合韓媒報導,南韓國會「公共管理安全委員會」的民主議員楊富南(音譯)22日從119急救中心和釜山消防局獲得的資料顯示,當日上午6時17分,釜山某高中教師發現當事學生倒地抽搐、意識模糊但仍有呼吸,立即撥打119求援。報導指出,救護人員在6時33分到場,隨即展開初步處置...
CTWANT ・ 7 小時前
狂吃菜仍便秘!醫大推「4食物」 不到1周就變順暢
即使大量攝取蔬菜,仍有便秘問題,可能是膳食纖維吃得不對。基因醫師張家銘提到,當出現便秘時,代表腸道的節奏被打亂,此時若一味地吃更多纖維,反而使腸子更緊繃,建議每天補充車前子、奇異果、李子乾、高礦物質水,通常不到1周就能暢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高血壓藥什麼時候吃都一樣?醫:1因素9成的人都早上吃 血壓控制更穩定
高血壓藥早上吃好?還是晚上吃好?醫界有一派人建議晚上服高血壓藥可以降低早上中風和心梗發生率,但據最新研究發現:高血壓藥早上吃或晚上吃「沒差別」。不過醫師建議,如果服用長效型一天一次的高血壓藥,早上吃會
健康2.0 ・ 23 小時前
中年男空腹血糖飆破130 控糖「3原則+5妙招」逆轉糖尿病前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今年45歲的張先生,平時忙於工作,習慣外食、含糖飲料不離手,對偶爾的口渴、疲倦感不以為意。直到公司健檢,他發現自己空腹血糖達130 mg/dL,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才驚覺健康拉警報。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指出,糖尿病早期常無明顯症狀,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才意外發現血糖異常。他提醒,若出現口渴、頻尿、疲倦或體重減輕等情況,應盡早檢查血糖;尤其有家族病史、肥胖或三高問題者,更應每年至少檢查一次。他也提醒,只要及早發現並調整飲食與運動,糖尿病是有機會被穩定控制、甚至逆轉的。 高血糖比例攀升 成人每8人就有1人血糖異常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我國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已達12.8%,顯示血糖健康已成為全民應關注的議題。為降低代謝症候群病人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國健署自111年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截至114年9月底,已收案約46萬人,其中近10萬人屬糖尿病前期。經持續追蹤與健康管理後,有13%的個案糖化血色素已恢復正常,證實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有效改善血糖。 預防糖尿病三關鍵 飲食、運動、監測是控糖基石 楊
健康醫療網 ・ 21 小時前
進補別亂吃!大學生吃羊肉爐突「中風」 醫揭「1元凶」釀禍
隨著天氣轉冷,許多人相約吃薑母鴨、羊肉爐等食物進補,不過北榮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醫師張清貿提醒,食補並非人人適合,若本身有免疫疾病,恐越補越糟。他的門診曾出現一名大學生因吃羊肉爐而中風,檢查才知是紅斑性狼瘡釀禍,由於羊肉爐屬熱補食物,容易活化免疫系統,進而攻擊血管,若有血栓恐導致中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帶狀皰疹恐留下「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醫籲:皰疹在「2大」部位要特別小心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也常發生在糖尿病、癌症、腎臟或肝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人。壓力大、睡眠不足者亦屬高風險族群。年齡愈大,病毒再活化的機率愈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廷儀表示,壓力大、睡眠不足…
華人健康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