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核三公投辯論會精華整理 黃國昌、吳亞昕、童子賢、莊端雄怎麼說一次看
重啟核三公投辯論會,你看過了嗎?8月23日重啟核三公投即將登場,針對核能議題,正方反方各有觀點。Yahoo新聞編輯室整理辯論會精華發言,帶你一起了解正方反方怎麼說,再決定你要如何投下神聖的一票吧!
公投辯論會第一場:葉宗洸VS曾文生
正方代表:清大教授葉宗洸
台灣能源高達98%必須依賴進口,為確保能源供給充足,需續用安全存量較高的核能發電;核三雖然供電占比小,但對軍事、政府、醫院等關鍵載具電力極為重要,特別在南電北送、中電南送的情況下更顯必要。
核電廠不會是敵人攻擊的目標。以俄烏戰爭為例,烏克蘭境內的核電廠並未受到攻擊,原因是一旦俄羅斯攻擊烏克蘭核電廠會玉石俱焚,自身甚至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
台灣地震多,但核電廠已存在逾40年,未有因地震造成核電廠損壞的紀錄;放眼全球,亦無任何國家的核電廠,僅因地震就受損。以福島為例,引起核災的主因是核電廠靠近海平面、海嘯入侵所致。但核三不僅耐震力是台北101兩倍之多,且防海嘯設計完善,具足夠安全性。而核電「40年壽命限制」是法規因素,不是技術限制,美國已有多座核電廠延役成功。
反方代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
核能機組能否延役或重啟,需經一定科學流程,也需時間調整工程設計,「這些東西都不是簡單投票能做決定」,在沒有做完安全檢查、設備更新、機組補強工作前就決定並不合適。
核三除役確實帶來約6%的供電壓力,近年各界質疑台灣供電是否充足,但台灣備轉容量率最短發生在2016年與2017年,當時核二、核三廠尚未除役,反觀近三年日尖峰備轉率幾乎未曾低於6%。
至於「中電南送」的問題,曾文生解釋,目前夜間北部供電充裕,原因為新燃氣機組投入運行,未來高雄興達電廠新機組上線後,供電將更平衡,南北互送問題不復存在。
相關新聞》核三公投首場發表會 曾文生:先完成安檢再進入公投程序才正確
公投辯論會第二場:翁曉玲VS林子倫
正方代表:國民立委翁曉玲
很多專家都強調台灣不能沒有核電來支持穩定的發電,即便核三廠延役只占台灣發電的6%,但對台灣來講也是救命的電,怎麼能說不要就不要?台灣有高達96%能源都是仰賴進口,萬一發生緊急事故,台灣海峽被封鎖,這些能源進不來台灣的話該怎麼辦?
重啟核電不只是台灣電力自主或是能源安全的問題,核電也是全世界公認的低碳能源,從淨零碳排的角度來看,核能是最優的選項,對重視健康的民眾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核電是唯一一個在發電的過程中不會製造溫室氣體、不會碳排的能源,美國等歐洲國家將核能視為綠能,核能的乾淨程度絕對遠遠超過燃煤和天然氣。
火力發電所造成的空污危害程度高,台灣人的罹癌率是年年攀升,尤其肺癌是21年蟬聯第一,每年死於肺癌的人數是1萬多人,花在肺癌上的支出上就高達400億,罹癌的人口數有五成以上都是所謂的非吸菸人口,女性更是在其中高達九成,空氣污染絕對跟罹患癌症息息相關。
反方代表: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
重啟而三有兩大不確定性風險,第一、安全不確定。台灣位於地震帶,核三廠地質與選址有先天性風險,還有設備老舊及耐震不足的問題。身處地緣政治關係緊張的台灣,也不能忽視在國際戰爭經驗中,核電廠會被攻擊的風險。
第二、成本的不確定性。重啟核三工程費用龐大、難以估算,延役經常超支、追加預算,整體成本充滿不確定性。重啟老舊核電廠也要評估核子事故損害賠償的保額,以福島核災累積賠償10兆日圓,核安相關保險會大幅墊高核電成本。
發展核能,還要面對核廢料債留子孫的道德風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謂的便宜核電,一定有人付出成本,我們不能為了這一世代的繁榮,將核廢料的處理成本、風險、責任轉嫁下一代,甚至轉移給整個台灣社會。
相關新聞》核三重啟公投意見 翁曉玲:救命的電可以不要嗎?林子倫籲勿將核廢料風險轉嫁下一代
公投辯論會第三場:黃士修VS甘崇緯
正方代表: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
歐盟已將核能納入綠色政綱和永續投資,關鍵在於核廢料對環境無危害,反核團體至今仍拒絕承認核能是綠能的科學事實,甚至扭曲國際資訊,矇騙社會大眾。
反核團體每次都講地震問題,但核電廠反而是最不怕地震的建築物,福島核電廠不是因為地震出事,離震央更近的女川核電廠更成為居民的避難所;台灣人很習慣地震,每次地震可以看到,核電廠所在地的岩盤,震度都特別小,代表十分安全。
若核二與核三持續運轉,不僅能替代中火十部燃煤機組,有效減少空污;且以成本來看,核能的每度電成本也比再生能源便宜約4元。天然氣進口昂貴、具國安風險,反觀核能相對便宜、安全。
反方代表:台灣綠共同召集人甘崇緯
自核三除役後,台灣備轉容量率,高達97%的時間都維持在10%以上,證明目前供電穩定、無需核三。用五年幾千億元預算重啟老舊、錯誤選址與戰爭時期有風險的核電廠,「要做這樣的能源豪賭,還是投資在真正有未來性的能源」,答案應該很清楚。
全球2004年到2023年啟用53座核電機組,但同時關閉104座核電機組,「這才是真正的全球趨勢」。此外,核三無法使用ATF(耐事故核燃料),也缺乏低階與高階核廢處理計畫,並不符合歐盟綠電標準。
核三廠過去發生的「黑歷史」不僅是人為因素造成風險,而是核電廠本身就存在極高系統性風險,且核三廠區下方有斷層,未來有極高機率再次活動,地震時可能由於地層錯動等,最終導致核災,這是工程上可預見風險。
相關新聞》核三重啟公投意見 黃士修批反核團體欺騙社會 甘崇緯指重啟核三是豪賭
公投辯論會第四場:黃國昌VS吳亞昕
正方代表:民眾立委黃國昌
台灣能源來源依賴度高,天然氣存量僅可供應7到11天,煤炭則僅能支持約一個月, 台灣目前能源不具韌性,需要核能發電廠,「不用核電廠才是台灣最大的國安破口」。
核廢料處置嶄新技術深孔地質處置(DBD)在國際已獲實證,展現高度安全性與可行性,這不只是技術上突破,更是政策上轉機。用過的核燃料棒不是不能處理,是民進不願面對、政府怠惰。
福島核災發生後,自己(黃國昌)曾反對核能發電,但在淨零碳排國際趨勢,伴隨科技快速發展下,包括美國、歐盟、日本等國,核電在全球復興,關鍵就在於務實、理性、科學,民進不該鴕鳥心態,持續視而不見。
反方代表:親子共學暖暖蛇共學團自學畢業生吳亞昕
目前沒有人可以回答,若要將核三廠的耐震係數提升至國際所訂出的1.384g,需要花多少金錢和時間,「耐震補強不能解決核三廠所有風險」,台灣斷層多、地震頻繁,蓋在斷層帶上的核三廠無法抵抗地震所帶來的風險。
2011年的福島核災對全球而言都是一個警鐘,也證明核電廠並非無安全疑慮。福島核災已經過14年,直到現在仍有2.4萬名居民無法回家,這之中也有許多青年罹患甲狀腺癌,許多人也必須持續接受甲狀腺癌檢查,這就是核災的代價。
現在台灣仍無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燃煤發電則帶來嚴重空氣污染,台灣的能源政策不能一再重複過去的錯誤,更不應該丟給下一代去承擔,台灣需要的是一個可行、永續並且負責任的轉型方向,而不是對風險視而不見的退步的選項。
相關新聞》核三重啟公投意見 黃國昌:不用核電廠才是最大國安破口
公投辯論會第五場:童子賢VS莊端雄
正方代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
台灣的減碳成績在全世界先進工業國家中,處在後段班、放牛班的地位。台灣過去10年的用電成長11.8%,低於全世界用電成長的25%,台灣會面臨碳排放逐漸惡化,主因就是反核,廢除核電後,台灣的發電排碳高達87%,是先進工業國家裡面最糟糕、令人汗顏的成績。
核三發電一年只占6%,發電量很小,不值得重視,這是錯誤的見解。這6%不排碳的電非常珍貴。台灣的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只有8.9%,救不了地球暖化,也無法滿足台灣產業對於不排碳電力的需求,「你一定需要核電的幫忙。」
回顧過去幾十年的天然氣價格歷史,就知道台電大量採用天然氣是錯誤決策,只要遇到歐洲冷冬供暖的需求大,或遇到天災人禍,天然氣價格就會高漲。台灣2024年天然氣發電占比已經拉高到42%,未來還想拉高到50%,會做出這麼冒進的能源決策,原因就是反核。
反方代表:民進立委莊端雄
重啟核三如同「開啟潘朵拉盒子」,因為接下來就是核二、核一,甚至核四,台北、新北市民受得了嗎?台北市長蔣萬安一句「台北市需要用電」,所以支持重啟核三,那為何不在占地37公頃的慈湖陵寢蓋核電廠,或是在占地25公頃的中正紀念堂蓋小型核電廠,不要因為核三在離台北很遠的屏東,就視而不見。
2012年花蓮縣秀林鄉發生台電工程人員進行核廢料最終選址計畫的鑽探作業,時任立委的副總統蕭美琴與立委鄭天財、高金素梅赴台電抗議,最後台電道歉封井。如果童子賢當時知道太魯閣國家公園旁要放高階核廢料會贊成嗎?但現在卻贊成墾丁國家公園旁的核三廠重啟,這邏輯不通。
屏東的核三廠為台灣經濟貢獻40年,已經夠了,童子賢的想法是科學、理性、務實,但是在國家公園旁蓋核電廠,怎麼會是科學理性務實。世界對於核廢料處置仍在傷腦筋,世界潮流是要追求安全,哪怕發展核電還是安全第一,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的海嘯,摧毀了被認為最安全的福島核電廠。
相關新聞》核三重啟公投意見 童子賢籲「核綠共存」 莊瑞雄指核三貢獻40年已足夠
看更多》8/23公投懶人包:重啟核三公投投什麼?8/23公投有放假嗎?投票時間地點為何?
看更多》8/23公投罷免投票:投票資格、時間地點、要帶什麼、出勤薪水一次看!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
看更多相關新聞
8/23公投懶人包:重啟核三公投投什麼?8/23公投有放假嗎?投票時間地點為何?
核三重啟公投明登場 台電:期待結果如何都將安檢
重啟核三公投8/23登場 彭啓明:環境部沒有意見
澎湖科大學生疑未領到公投投票通知單 中選會︰即刻進行查證
其他人也在看

雨彈狂襲北台灣「紫爆」 專家警告:驚人雨勢才剛開始
受到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北部今(20日)一早就狂降雨,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發文示警,驚人的雨勢才剛開始而已,到25日以前水氣都會偏多。
中天新聞網 ・ 4 小時前
立霧溪堰塞湖警戒持續!燕子口展開降挖工程 馬太鞍溪為何無法比照處理
從太管處提供畫面可見,靳珩隧道西口目前已幾乎滅頂,道路一帶積水猶如海面,太管處表示堰塞湖水位仍在攀升,水體已進入隧道並流向魯丹橋。由於壩體周邊偶有落石,公園全區從昨晚起已全面封閉,並撤離區域內遊客及部落居民,山區登山民眾也接獲簡訊要求盡速下山。太管處指出...
CTWANT ・ 1 天前
太魯閣燕子口大規模崩塌「再現堰塞湖」酋長岩遭淹沒 專家緊急監測中
太管處指出,17日凌晨4時58分,監測儀器記錄到約18秒的震動訊號,研判是大理岩峽谷岩壁突然崩落,導致溪谷受阻並形成天然壩。該區地質活動頻繁,歷史上在1951年花蓮大地震及1998年芭比絲颱風時,均曾出現類似堰塞湖現象,顯示此地岩體結構相當脆弱。事故發生後,監測人員於當...
CTWANT ・ 6 小時前
「風神」撞上東北季風!雙氣流夾台灣「雨勢最猛日」曝
生活中心/李汶臻報導今年第24號颱風「風神」(FENGSHEN)今(18)日凌晨生成,目前位在菲律賓東南方海域,強度為輕颱等級。外界持續關注「風神」的預測路徑及對台影響程度,就有氣象專家分析指出,「風神」的後續路徑有機會出現「轉彎」。其中特別提到,下週一、二兩天若達到這2條件,「風神」不排除有飆上中颱等級的可能。另外專家也提到,颱風會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後續台灣恐被雙氣流夾擊,不排除帶來強降雨和明顯降溫,最冷氣溫預計將跌剩不到20度。
民視 ・ 1 天前
明後天雨更大!連假迎「更強東北風」一週濕冷警戒 各地低溫下探20度
今天(19日)受到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桃園以北、東部地區以及恆春半島出現短暫陣雨或雷雨,局部地區可能有大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降雨明顯且持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6縣市雨量達停班課標準!北北基桃入列 氣象署:雨會下到明天
[FTNN新聞網]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在東北季風與風神颱風外圍環流雙重夾擊下,北部與東半部地區今(20)日雨勢不斷,中央氣象署最新預測顯示,從今天下午2時到明...
FTNN新聞網 ・ 30 分鐘前
離壩頂僅剩4.8公尺!立霧溪堰塞湖恐潰決 林保署急發第4次警報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日前花蓮縣秀林鄉立霧溪河道上出現堰塞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19)日已會同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團隊進行即時監測,並對高風險區域發布第4次緊急通報單及CBS簡訊警示,請民眾切勿靠近或進入台8線175.5公里靳珩隧道西口(燕子口步道西口)以東路段,以及立霧溪沿岸,以策安全。
民視 ・ 18 小時前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恐突然潰決 下游居民估安置5天
[Newtalk新聞]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立霧溪上游「燕子口堰塞湖」情勢持續緊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昨(18)日晚間發出紅色警戒示警,指堰塞湖壩體短期內可能因滲流或溢流而潰決,不過經過連夜監測,觀測到水流從壩頂緩慢外泄,下游水勢暫未明顯變化,被撤離的居民今(19)日上午獲准在警方戒護下短暫返家取物。 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17日晚間起立霧溪上游的堰塞湖水由側面公路漫流至靳珩隧道,再回流溪道,但18日觀察到壩底滲流量明顯增加,水位持續緩升,壩體呈現不穩定狀態。專家研判,若降雨增加,恐在短期內發生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原規畫由機具降挖壩體引流,但因落石頻繁影響作業進度,工程人員仍正向上推進。 氣象署預報顯示,隨著東北季風增強、與第24號颱風「風神」外圍環流產生共伴效應,20至21日東北部與東部山區將有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立霧溪上游集水區若降雨明顯,恐再加劇壩體壓力,林保署強調,正密切監測堰塞湖水位與流量變化,視情況隨時通報與應變。 目前下游秀林鄉民樂、民有部落等居民仍暫時安置於秀林國中,秀林鄉長王玫瑰表示,居民撤離時倉促未攜帶衣物,經昨晚會議決議,今天上午在警力陪同下開放30分鐘返家取
新頭殼 ・ 1 天前
雨最猛烈時刻要來了!明、後天恐出現超大豪雨 整週濕涼剩21度
東北季風增強,加上颱風「風神」外圍環流影響,今(20)日起全台天氣轉濕涼,氣象署提醒,20日與21日將是這波雨勢最明顯的兩天,北部、東北部及花東地區務必留意豪雨等級降雨,山區更不排除出現超大豪雨,恆春半島也有局部大雨機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颱風沒來台「外圍環流灌更多水氣」!1原因共伴效應再升級
今(20)日受東北季風及風神颱風外圍環流雙重影響,桃園以北、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對此,氣象粉專也示警,颱風雖不會直撲台灣,但它的外圍環流會拉更多水氣往北部、基宜花東地區灌入,且風神在南海的移動速度偏慢,水氣來源充足,這會讓共伴效應更有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風神+東北季風」雙重夾擊!專家:台灣正式換季
生活中心/李汶臻報導今年第24號颱風「風神」(FENGSHEN)於昨(18日)凌晨正式生成,而據中央氣象署預報,受「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及一波帶有冷空氣的「東北季風」南下影響,自今(19日)起全台大變天,豪雨、強風大浪、轉涼一次報到。就有氣象專家發文宣告「正式換季!」,並示警此次雙重氣流夾擊台灣的影響,其中最新的「雨彈狂炸警戒區」也曝光了。
民視 ・ 1 天前
明後天雨勢更大!光復節連假「更強東北風」殺到 各地低溫剩20度
氣象署指出,明後天桃園以北、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其中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東部山區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發生的機率,竹、苗、東南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有短暫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亦有局部短暫...
CTWANT ・ 19 小時前
雷雨狂轟發布淹水一級警戒!9縣市豪雨特報 專家:北北基桃上班早點出門
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中央氣象署針對9縣市發布豪雨特報,今(20)日基隆北海岸、新北市、臺北市、桃園市、宜蘭縣有局部大雨或豪雨,新竹、花蓮地區、南投山區及蘭嶼、綠島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短延時強降雨及強陣風,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淹水,山區請嚴防坍方、落石、土石流及溪水暴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驚人雨勢才剛開始而已!北台灣「紫爆炸裂」 粉專示警:這時間點下更大
東北季風增強,加上颱風「風神」外圍環流影響,昨起全台天氣轉濕涼,氣象署提醒,20日與21日將是這波雨勢最明顯的兩天,天氣粉專今(20)日凌晨就發文提醒,這才剛開始而已,提醒民眾接下來恐迎驚人雨勢,會有致災風險,氣象署的最新定量降水預報,可以發現未來48小時桃竹以北及宜蘭,累積雨量都呈紫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花蓮風雨增強!燕子口堰塞湖溢流水量增 魯丹橋仍是小型瀑布
花蓮風雨增強,立霧溪變得湍急混濁,燕子口堰塞湖壩體呈現不穩定狀態。林務局保育署監測發現19日壩體下方溢流量增加,魯丹橋持續溢流如同小型瀑布,但下游暫無明顯變化。在此情況下,當局短暫開放被撤離的下游居民返家收拾行李,並有秀林鄉長和警力陪同保護居民安全。同時,花蓮縣政府已宣布大天祥地區、民樂社區和民有社區19日停止上班上課。
TVBS新聞網 ・ 23 小時前
風神共伴發威! 6縣市大.豪雨特報 大雨至少下一週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風神颱風共伴東北季風,帶來秋颱效應,雨彈狂炸北部地區及宜花。氣象署針對北北基宜及花東,發布大雨、豪雨特報。週一隨著東北季風再增強,雨勢、雨區都還會再擴大,北部、東半部地區,須嚴防致災性大雨。週三颱風雖然遠離了,但低壓帶持續影響,換句話說,這雨,至少得下一個星期。
民視 ・ 4 小時前
中和民宅半夜積水灌屋慘變「水上廚房」居民崩潰:我不用睡覺了? 新店人孔變噴泉
半夜積水湧入民宅!東北季風挾帶颱風外圍環流來襲,北台灣昨(19日)晚間陷入豪雨風暴之中。新北市多處傳出嚴重積水災情,新店、中和甚至成為「臨時水鄉」,雨水倒灌民宅,有民眾苦嘆:「整晚都在搶救家具!」
鏡週刊Mirror Media ・ 7 小時前
北台灣、宜花下午雨勢更大! 燕子口堰塞湖「短期內恐潰決」
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發文表示,颱風「風神」今日將穿越菲律賓,於下午進入南海,繼續往西北移動,由於下週二(21日)東北季風再增強,將迫使「風神」轉向西南且強度減弱;而隨著東北季風逐漸增強,與颱風外圍暖濕流逐漸在台灣東側交會,發生「共伴效應」,要特別...
CTWANT ・ 1 天前
快訊/國家警報又響!大雷雨開轟「雙北、宜蘭」 警戒區域曝光
旺盛發展的對流常伴隨打雷、閃電與劇烈降雨,並可能出現較強陣風甚或伴隨冰雹發生。中央氣象署今(19)日早上7時57分,針對3縣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9時止,請慎防劇烈降雨、雷擊,溪(河)水暴漲,低窪地區慎防淹水,以及低能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共伴效應影響 北、東防致災降雨
氣象專家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今日至週三(20至22日)受到「秋颱效應」(風神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北、東明顯降雨、需防累積「大量降雨」致災,其中以北部及東北部機率最高,其次為花蓮;中南部則受中央山脈屏障影響較小,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今日至週三,北台雲多降雨、整天偏涼,最低溫約能降至20度左右。今日各地區氣溫為:北部21至27度,中部22至32度,南部23至33度,東部21至28度。吳德榮指出,週四至週日(23至26日)風神減弱遠離,台灣受「東北季風」影響,水氣仍多,迎風面有明顯降雨,週四、五北部及東北部仍需注意局部豪雨發生的機率;北台持續偏涼。吳德榮指出,最新(20日2時)氣象署「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輕颱風神」在南海向西北前進,逐漸接近海南島東方海面,將轉向西南,路徑不確定範圍分布在其兩側。最新(19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週三(22)日)8時風神已在海南島南方海面,距離台灣已遠,但「秋颱效應」(風神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仍在作用。更多新聞推薦 ● BLACKPINK開唱2天 吸引12萬人湧高雄 市府估創逾3億觀
台灣好新聞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