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估值債務考量 鴻海入股德國ZF集團卡關
(中央社台北15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路透社看到的文件,鴻海過去兩年尋求收購德國汽車供應商采埃孚傳動科技(ZF Group)旗下一個部門的股權,但上個月因雙方估值預期存在巨大落差,且該部門債務規模高於預期,導致計畫停滯。
就在采埃孚傳動科技本月宣布放棄分拆被稱為E事業部的動力傳動技術部門計畫的幾天前,鴻海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結果就已經在流傳。
這個事業部為汽車產業生產電動、傳統及混合動力系統。鴻海先前考慮收購其股權,作為擴展電動車業務的一環。
一名直接知情但不便具名的采埃孚內部人士如今透露,采埃孚傳動科技正與鴻海及其他有意方洽談,討論針對E事業部特定產品的合作夥伴關係。
盡職調查結果、這筆交易於9月停滯,以及采埃孚傳動科技與鴻海的新計畫,均首次被媒體披露。
摩根大通(JPMorgan)為鴻海擔任交易顧問所準備的一份文件顯示,鴻海的計畫之所以停滯,是因為盡職調查估計E事業部的價值在15億歐元(約新台幣533億元)至25億歐元(約新台幣888億元)之間,低於先前35億歐元的估值。
根據這份9月份的文件內容,更重要的是,E事業部的股權價值在盡職調查完成後被認定為負值,而先前的估計為13億歐元。
文件財務調查結果旁邊的評論寫道:「若股權價值為負,則不建議進行交易。」
盡職調查的結果與交易停滯,可能會為鴻海擴展電動車業務的雄心蒙上一層陰影,鴻海認為電動車是未來主要的成長動能。
鴻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製造商。鴻海與采埃孚傳動科技均未回覆置評請求。摩根大通則拒絕評論。(編譯:李佩珊)1141015
其他人也在看


鴻海進軍電動車市場受阻 路透爆料「德國交易破局」
《路透社》今(15)日報導,鴻海(2317)在德國布局電動車事業受阻,歷經2年洽談,原要入股德國汽車零組件大廠ZF集團旗下動力系統子公司的計劃陷入停滯,原因和雙方對債務問題及股價估值差距太大,可能導致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金融股》國泰金衝資產管理 投信:10年內AUM提升至15兆元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國泰金控(2882)今天舉辦第二屆「國泰資產管理高峰會」,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表示,國泰集團努力打造資產管理第三支腳,現在的時機比10年前好太多,國泰金控一開始雙核心雙引擎戰略,到去年金管會提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放寬50個法條,打通任督二脈,對於國泰積極完備資產管理事業成為第三獲利引擎相當有機會。國泰投信董事長李偉正表示,10年內要把AUM(資產管理規模)由2.3兆元提升至15兆元。 今日「國泰資產管理高峰會」秉持「夠穩健才能靈活前進」,偕同彭博(Bloomberg)以「駕馭不確定性:在變局中打造韌性投資策略」為主軸,邀請橡樹資本(Oaktree)聯席創始人兼聯席董事長Howard Marks、PIMCO集團(品浩)副董事長John Studzinski CBE,以及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副董事長Sir Robert Fairbairn三位投資巨擘,共同剖析AI科技、台股、債券、私募信貸與另類投資等全球趨勢,吸引逾1.2萬名投資人報名,較去年增加3成,再創高峰。 國泰世華銀行董事長郭明鑑指出,隨著國際政經情勢快速變化,「韌性投資」已成為投資哲學核心之
時報資訊 ・ 1 天前東陽:系統遭勒索病毒攻擊 正常運作營運無影響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15日電)汽車零配件廠東陽今天傍晚公告,收到資訊系統遭受勒索病毒攻擊訊息,立即檢視內部相關資安紀錄,並加強防護機制,目前所有資訊系統正常運作中,對公司營運並無影響。
中央社 ・ 1 天前《國際產業》鴻海收購ZF子公司有疑慮 電動車計畫恐受阻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據路透獨家報導,由於估值不足以及預期債務負擔過高,鴻海計畫收購德國車用零件供應商ZF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該計畫在9月陷入停滯。鴻海已經追求了該部門兩年之久。 據路透看到的鴻海盡責報告顯示,ZF集團將在10月表示說,放棄旗下動力總成技術部門(E部門)的分拆計畫。 該部門主要為電動車、燃油車和混合動力車生產動力系統。鴻海考慮收購該部門,作為擴張電動車計畫的一部分。 據ZF的消息人士透露,目前ZF正與鴻海,以及其它有興趣的各方,就E部門特定產品的合作進行談判。 作為該交易的顧問,摩根大通提出的一份文件顯示,經過盡職調查,該E部門的估值為15億至25億歐元之間,低於先前估計的35億歐元,隨後鴻海的收購計劃陷入停滯。 更重要的是,根據該份9月的文件,在完成盡責調查之後,發現E部門的股權價值為負值,而不是之前估計的13億歐元。 在文件的財務結論中寫下了評語:如果股權價值為負值,則不予交易。 如果盡職調查的結果和收購交易受阻,很可能給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的擴張計畫蒙上陰影。鴻海認為,電動車是未來成長的主要推動力。 根據ZF於今年2月19日的文件,鴻海和ZF集團一直在討論,如果
時報資訊 ・ 1 天前台積電再創新高,加權指數站回所有均線之上
【財訊快報/黃俊超】美股道瓊10/14上漲0.44%、S&P500下跌0.16%、Nasdaq下跌0.76%、費城半導體下跌2.28%。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表示,聯準會長期計畫是當銀行體系準備金略高於充足水準時,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暗示不會太久的未來將結束縮表計畫,同時也指出,就業市場面臨的下行風險在增加,市場預期10月高機率再次降息。德國股市下跌0.62%、法國股市下跌0.18%。亞洲股市方面,日本股市回測10日均線後彈升,來到5日均線附近,位處歷史高檔,韓國股市測試5日均線後彈升,並再創新高,仍在創高軌道上。中國上證指數高檔震盪,短期均線趨於糾結,香港恆生指數在60日均線震盪。美元指數約99,新台幣貶值約30.6,日圓約151.8。加權指數受惠AI供應鏈表態,加上台積電(2330)收盤創下歷史新高1465元,終場上漲482.56點、1.8%,收在27275.71點,成交量為5001.09億元,收盤站回到27000點與所有均線上,日KD指標整理型態,日MACD指標紅色柱狀體減少,目前均線仍維持多頭排列且發散,20日均線上升至26260點、60日均線24772點,20日均線為短線支
財訊快報 ・ 1 天前摩根大通CEO戴蒙稱,黃金具吸引力但估值偏高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摩根大通首席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表示,他認為持有黃金有一定的道理,但對於經歷了歷史性上漲後黃金是否被高估了,他不置可否。戴蒙週二在華盛頓舉行的《財富》(Fortune)最具影響力女性大會上表示,他不是黃金買家,持有黃金的成本是4%。在這種環境下,黃金價格很容易飆升至5,000美元甚至10,000美元。這是在他人生中少有的幾次,在投資組合中持有一些黃金是半理性的。兩年前,金價還低於2,000美元,但本世紀迄今,金價漲幅已超過股市,反映出投資者在通膨擔憂和地緣政治動盪背景下對避險資產的需求。戴蒙表示,資產價格有點高,在他看來,目前這幾乎影響到了所有領域。上週,城堡投資創始人Ken Griffin表示,投資者開始認為黃金比美元更安全,聲稱這一動向「確實令人擔憂」。
財訊快報 ・ 1 天前摩根大通戴蒙示警美就業放緩,地緣政治與通膨風險仍高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在摩根大通披露信貸損失準備金略高於預期之際,摩根大通首席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也專門提到了勞動力市場走弱與通膨頑固等令人擔憂的問題。在摩根大通週二公佈第三季財報之際,戴蒙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經出現了一些走軟的跡象,特別是在就業成長方面。他還補充稱,複雜的地緣政治形勢、關稅與貿易不確定性、資產價格高漲以及頑固通膨的風險,仍然帶來高度的不確定性。根據總部位於紐約的摩根大通的報告,第三季信貸損失撥備為34億美元,略高於分析師預期。戴蒙表示美國經濟整體仍然具有韌性,同時指出不確定性的程度加劇。
財訊快報 ・ 1 天前摩根大通戴蒙警示信貸隱憂,強勁營收亦難掩陰影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摩根大通首席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對信貸品質可能惡化發出警告,這一警示令該行交易和投資銀行業務收入的強勁成長黯然失色。戴蒙在聲明中指出,儘管存在某些放緩跡象,尤其體現在就業成長方面,但美國經濟總體仍具韌性。然而,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關稅與貿易不確定性、資產價格高漲以及通膨頑固風險,持續加劇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摩根大通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股票銷售與交易收入,以及FICC(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銷售與交易收入均超出預期。摩根大通為潛在壞帳提撥的資金規模增加了8.1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這反映出該行更為謹慎的展望。其中大部分與信用卡業務相關,該行將提撥準備金增加歸因於貸款成長和「某些宏觀經濟變量的更新」。在汽車行業兩起破產事件後,貸款品質成為投資者關注焦點。摩根大通是面臨與Tricolor Holdings相關的損失影響的銀行之一。在商業與投資銀行業務領域,該行計提5.67億美元淨核銷,部分原因在於「某些擔保貸款安排中存在疑似借款人相關的抵押品違規問題」。摩根大通財務長Jeremy Barnum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其中約1.7億美元
財訊快報 ・ 1 天前
摩根大通CEO戴蒙:當前持有黃金是「半理性」
摩根大通銀行 (JPM-US) 執行長戴蒙表示,他認為持有黃金有一定的道理,但他拒絕評論這種貴金屬在經歷歷史性大漲之後是否被高估。 戴蒙週二在華盛頓舉行的《財
鉅亨網 ・ 1 天前
市場交易熱 摩根大通Q3獲利超旺、經紀收入創高
MoneyDJ新聞 2025-10-15 08:34:12 李彥瑾 發佈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JPM.US)於10月14日揭曉最新財報,上季獲利強強滾,主要受惠川普大打關稅戰,投資人頻繁交易因應市場動盪,加上資本市場需求回溫,帶動投資銀行、經紀業務成長蓬勃,挹注獲利成績亮眼。 根據摩根大通公布的財報資料,2025年第三季,營收年增9%至471.2億美元,優於華爾街預期的454億美元;淨利年增12%至143.9億美元,即每股盈餘5.07美元,亦擊敗華爾街預期的4.84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市場動盪,迫使投資人重新調整資產配置,帶動摩根大通手續費收入大幅增長,經紀業務表現突出,第三季營收年增25%至89億美元,創歷年單季新高,其中包括固定收益經紀收入年增21%至56億美元,證券經紀收入則飆升33%,達到33億美元。 由於聯準會(Fed)降息激勵資本市場行情,吸引企業搶搭降息趨勢,紛紛以發行公司債或發行新股方式籌資,第三季投資銀行手續費收入(Investment Banking fees)激增16%至26億美元,超越華爾街預估的25億美
Moneydj理財網 ・ 1 天前
台積電法說前夕再創1465元新高! 台股早盤震盪翻黑 但盤中走揚收漲482點
台股今(15)日開高震盪,早盤最高漲逾230點至27023.28點,重返27000點大關,但隨後漲幅收斂、指數一度翻黑,不久又震盪走高,台積電開盤後一路走高,最高上漲至1460元,再創歷史新高,台達電則在千元關卡附近徘徊,11點過後加權指數最高攻抵27010點,接近午盤上揚約360點。
太報 ・ 1 天前AI泡沫化? 鴻海劉揚偉:發展才剛開始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天(15日)表示,AI算力需求高,市場潛力龐大,發展才剛開始。針對中國管制稀土出口,他指出,若管制持續升溫,不僅鴻海,恐將影響所有產業,但短期看來影響有限。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天出席台灣週活動。媒體問及市場憂心AI泡沫化,他表示,AI產業正從ANI (狹義人工智慧)走向AGI (通用人工智慧),未來將邁向ASI (超級人工智慧)。AI算力需求規模非常大,市場潛力龐大,發展才剛開始。 他說:『(原音)從金錢的角度來看,1個GW大概是50個billion,這500億美金,一個禮拜500億美金,你可以想一下這個市場的這個規模有多麼的大。所以我覺得這個才只是剛開始,而且大家要看到它會進入到各行各業。那現在它還沒有真正的進入到各行各業,所以這個發展的潛力還是非常龐大的。』 針對中國祭出稀土出口管制,劉揚偉指出,若美中對立升溫,稀土出口管收緊,勢必會衝擊各產業,不僅是鴻海,幾乎所有產業都會受到影響。不過,短期來看影響仍有限。 劉揚偉受邀演講,他指出,鴻海正規劃下個5年計畫,上市以來市值已成長約850倍,從新台幣36億元躍升至3兆元。自1991年至2024年,鴻海營收成長3000倍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尾盤大單狂敲!台積電飆1465元天價 台股收盤漲482點
美國聯準會主席(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暗示可能降息,美股漲跌不一,台股今(15)日走勢震盪,在9點10分左右一度翻黑,但後續買盤湧入,指數轉強走高,終場大漲482.56點、收27275.71點,重返2萬7關卡。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美股牛市三周年 標普500漲逾8成 專家:小型股成布局新亮點
美國股市迎來本波牛市的三週年,自2022年10月12日以來,史坦普500指數迄今漲幅超過8成。根據歷史經驗,二戰以來的此前12次牛市中,有6次牛市持續到了第四年,且能進入第四年的美股牛市表現出色,平均漲幅達12.9%,展現美股在熊短牛長特色下的強勁動能優勢。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台股盤後〉台積電攀新高、AI股助攻跨過2萬7 漲482點收最高點
台股今日雖然有美股回檔的陰影,但早盤由半導體、ABF 等概念股及大型權值股引導資金流向,台積電法說會前走勢頑強,收盤並以 1465 元改寫歷史新高,終場大盤收盤上漲 482.65 點,以 27275.71 點作收。
鉅亨網 ・ 1 天前


國台辦拿《沒出息》酸台積電 王世堅嗆:中芯、紫光才是連滾帶爬
[Newtalk新聞] 民進立委王世堅過往質詢的內容,被剪輯為歌曲《沒出息》,紅遍兩岸。國台辦說,樂見兩岸交流,但也批,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變成「慌慌張張、連滾帶爬」。對此,王世堅今(15)日痛批,中國的中芯、紫光才是「連滾帶爬」,而台積電依然從從容容,未來也一定游刃有餘。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說,積體電路是台灣最具競爭力的核心優勢產業,如今卻淪為任由美國巧取豪奪的「弱勢產業」,根源在於民進當局只會毫無原則地媚美、無底線賣台。他更引用《沒出息》,稱台灣的優勢產業本來應該「從從容容、遊刃有餘」,如今卻是「慌慌張張、連滾帶爬」。 民進今下午召開中常會,王世堅於會前受訪表示,國台辦的講法釋出善意,當然樂見歡迎,但前一句竟然是在罵台積電,「天啊,這不可思議」。他批,國台辦說台積電「匆匆忙忙、連滾帶爬」,不要用汙衊、違反事實方式糟蹋台灣最引以為傲的台積電。 王世堅反酸,在半導體高科技產業是中國的中芯、紫光連滾帶爬,而台積電從從容容,國台辦到底在講什麼?他說,國台辦講到同文同種,台灣從來不否認啊,共同的語文、血緣、宗教、文化、風俗,這些台灣都承認,但既然兩岸已經分治70幾年,就互相尊重彼此體制。
新頭殼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