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多久才能燃脂?上班族每日快走30分鐘、體脂過高者「慢慢走」更有效
如果你有建議他人或長輩開始運動的經驗,就能體會到走路是最簡單、最容易開始的運動;與其讓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一開始就去慢跑、飛輪,不如先從散步、快走開始,更容易讓人接受、真正開始規律運動。但走路要走多久、多遠才能燃脂?
走路燃脂關鍵:「體況、步行速度」
走路消耗的熱量有許多影響因子,例如地形、溫度、速度、體重、體脂、年齡和性別等,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個人體況(體重、體脂)和步行速度。
根據研究,超重和肥胖的人在進行相同努力的運動時,通常會比體重輕的人減掉更多脂肪。而以步行速度來說,普遍都認為快走比較容易減脂,但也有研究發現,體脂較高的人進行長時間的慢速步行,減脂反而更有效!
快走能夠燃燒更多熱量!每週快走5天,多消耗1500大卡
快走能夠消耗熱量、幫助減重,當時速超過7公里時,走路會比跑步燃燒更多熱量。以一個體重70公斤左右的人來舉例,消耗熱量如下:
普通走路(時速5公里)每小時約消耗220大卡
快走(時速6.4公里)每小時約消耗340大卡
快走(時速8公里)每小時約消耗612大卡
如果每天走1萬步(約7.5-8公里),可以消耗300-500大卡。
以時速8公里步行一小時來計算,體重55公斤的人大約會消耗489大卡,但是體重136公斤的話,同樣速度、同樣時間,可以消耗1224大卡。
如果能夠每天快走30分鐘,就能多消耗170-300大卡左右的熱量,只要每週走5天,整週就能多消耗850-1500大卡的熱量,同時還能達成每週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標準,對減重和健康都能有正面效果!
體脂過高者「慢慢走」,減脂效果更明顯
聽起來快走能夠有效幫助減重、消耗熱量,但如果是以減脂為目標,不一定要堅持快走。
有另一項有趣的研究指出,脂肪氧化的最佳速率反而是在中低強度活動的時候,特別是針對超重、更年期女性,慢速、長時間步行能夠穩定且顯著減少脂肪面積!
該研究讓受試者每週步行4天、每次距離4.8公里,分成慢走和快走兩組;研究發現體脂較高的慢走組在30週後體脂總量減少了7.5%、體脂率減少4.2%,脂肪減少的速度不僅比快走組來得更快、更早看出效果,也減得更多。
研究的結論是,對於一開始體脂較高的人來說,慢速步行能夠更快減脂、更有效果;高強度運動反而會因為肌肉量與初始體能的關係,導致減脂效率比較差、更晚看到成效。
上班族、更年期女性、體重較高者目標不同!3族群走路減脂策略差異
看到現在你可能會有點疑惑,不知道到底應該走多少路、走多遠、走多快;根據上述研究,我們可以先分成三種人:
1. 每日步數少於5,000步的上班族/久坐族
久坐會增加肥胖和代謝異常的健康風險,對於這些人來說,規律散步、步行會比其他運動更容易執行,門檻也更低。可以利用午休、通勤或是下班後快走30分鐘,每日步數目標也可以設定在8,000-10,000步。
2. 體脂超標或更年期女性
每週慢速步行4天、每次4.8公里,用時速5公里來換算的話,大約要走一小時;養成固定散步的習慣,能夠減少在家久坐的時間,也能同步幫助減脂。
3. 體重較高者
因為突然開始運動或慢跑可能會對關節、骨骼造成巨大壓力,建議先從30分鐘的慢速步行開始,慢慢增加速度或距離,直到時速7公里的快走為止,以免關節受傷;也可以搭配一些低衝擊運動輪流進行,像是游泳或腳踏車。
走路燃脂3大要點,每天30分鐘、保持規律、飲食控制
要提高走路燃脂的效果,要留意以下3件事:
確保每天快走30分鐘以上(體脂超標或是更年期女性則是慢速步行1小時)。
保持規律,每天累積一點運動量,會比偶爾一次長距離、長時間步行更有效;例如兩次30分鐘快走,效果會比一次走完一小時更好。
結合飲食控制和肌力訓練,多吃原型食物、達到熱量赤字,並鍛鍊肌力、保持肌肉量,維持住基礎代謝率;可以安排每週1-2次肌力訓練。
對大部分人來說,只要堅持每天快走30分鐘,不僅能幫助減脂,還能提升心肺功能、改善代謝、降低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只要持之以恆,這些努力終究都會回饋到自己的身體上。如果想要減脂,先走起來吧!
◤看更多運動減脂好文◢
健走也能減肥?「北歐式健走」鍛鍊全身肌肉群,幫助燃燒更多卡路里
其他人也在看

早餐店「1類食材」易致癌!被世衛列一級致癌物等同菸草,卻有一堆人愛吃
加工肉品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危險程度與菸草相當,像民眾在超商或早餐店購買的培根、火腿、香腸等常見食品,實際上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攝
食尚玩家 ・ 2 小時前
每天都吃菜!50歲男血壓仍狂飆 醫揪「1習慣」害的
天氣一轉冷,火鍋店再度迎來人潮,不少民眾也把火鍋當成冬季進補首選。不過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有慢性病史的人要得特別留意,並分享一則案例,一名50歲男性長期罹患高血壓,原本藥物控制穩定,最近血壓卻突然升到異常高點,仔細詢問後才發現,問題竟然出在他「用火鍋燙菜」的習慣,看似清爽的蔬菜,其實吸進大量高鈉湯汁,讓血壓悄悄失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2 天前
女嬰臀部掛16公分腫瘤!竟是罕見「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 驚人畫面曝光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又綺/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產婦在生產時驚見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16公分的巨大腫瘤,經檢查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這顆腫...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1個月沒大便!41歲男腹痛慘死…驗屍驚見「9公斤巨糞」撐破腸道奪命
美國俄亥俄州發生離奇死亡案件,一名患有身心障礙的41歲男子詹姆斯(James Stewart)在護理機構中,因長達1個月沒有排便,導致腹中累積超過20磅(約9公斤)糞便,最終因嚴重腸梗塞死亡。詹姆斯家屬指控護理機構明知詹姆斯因服藥出現便秘問題,卻放任情況惡化,未即時送醫或通知家屬,導致憾事發生,目前已委任律師提告求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5 天前
羊肉爐配酒!她吃完隔天心悸 醫揭大地雷恐致內出血
天氣轉冷,不少民眾習慣進補暖身,一名女子日前食用羊肉爐並搭配2口米酒,當下感覺身心溫暖,未料隔天卻因頭暈、心悸就醫,整個人虛弱到無法站穩。內科醫師傅裕翔指出,進補對長輩容易造成身體負擔,特別是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等藥物的患者,可能增加瘀青、流血或內出血風險。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馬鈴薯發芽有毒! 營養師教你哪些「發芽食材」能安心吃
家中常見的馬鈴薯若冒出綠芽可別輕忽,營養師提醒「切掉不代表安全」,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具毒性的龍葵鹼,即使削皮、挖除或煮熟仍無法完全去除,若誤食恐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不過,並非所有發芽食材都要丟棄,像生薑、地瓜、芋頭、紅蘿蔔與洋蔥等,雖然發芽後甜度與口感略有下降,但仍可安心食用。
TVBS新聞網 ・ 11 小時前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牛奶或燕麥奶?營養師大推「它」穩血糖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還是牛奶、燕麥奶?營養師吳映澄分析,4種常見的早餐飲品,建議想補充蛋白質的人可以喝牛奶、豆漿,若想補充膳食纖維則選擇燕麥奶。 豆漿營養有哪些?補蛋白質、大豆異黃酮、卵磷脂
健康2.0 ・ 1 天前
獨/32歲男「牙齒全壞光」醫揭原因!口腔問題恐爆4大癌症
一名32歲年輕男性牙痛就醫發現,幾乎全口牙齒都在搖動,經醫師詢問後才知,他一天最多可抽到四包菸,對此,口腔醫學部牙周病科林宏達醫師指出,台灣成年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成以上,不僅影響口腔健康,更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腦中風可怕的是,失能臥床多年才過世 林志豪醫師:改掉這習慣變健康、家人不擔心
演員吳朋奉因為腦中風離世,享年55歲,我們感到非常遺憾。腦中風雖然是十大死因之一,但通常不會立即致死,可怕的是會造成病患殘障、失能,且時間拖很久,影響生活品質。
幸福熟齡 ・ 1 天前
流感疫苗「史上打最快」跨年前恐用光! 羅一鈞緊急宣布加購15萬劑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公費流感疫苗打到快見底!疾管署署長羅一鈞今(25)日親自宣布,將再額外採購15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因為,今年受到「流感提早」、「大S效應」兩大因素影響,民眾搶打流感疫苗史上最旺,從10月1日開打迄今,已經打掉近九成二的疫苗,全國最快跨年前後就可能沒有公費流感疫苗可打,因此決定緊急加購。疾管署預估若採購程序順利,預計12...
匯流新聞網 ・ 21 小時前
50歲女更年期變胖7公斤 醫曝:血糖震盪讓她瘋狂餓!
一名50歲女性在停經後變得特別愛吃甜食,導致腰腹部脂肪明顯囤積,體重增加7公斤。胃腸肝膽科醫師鄭泓志指出,更年期女性的血糖波動幅度平均增加40%以上,會刺激大腦釋放飢餓訊號,使人依靠進食獲得短暫能量與快感,長期下來恐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48歲工程師腹脹血便拖三個月,健檢揪出大腸癌,醫:年輕族群警訊已到
48歲的林先生近來因工作忙碌,時常感到腹脹不適,偶爾出現血便,但因沒有慢性病,也無家族史,自認生活作息良好,只是偏好紅肉,因此一直將不適歸咎於消化不良或痔瘡出血。症狀遲遲未改善,連續兩、三個月都未好轉,直到接受健康檢查才發現。 經醫師評估後安排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結果發現大腸內有一顆大型腫瘤,幾乎佔據腸道三分之二,進一步病理判定為大腸癌,所幸因提前介入治療,腫瘤仍有明確治療方向。 大腸癌呈現「年輕化」趨勢肝膽胃腸科醫師梁程超指出,大腸癌已連續多年位居台灣癌症發生率前段,且呈現「年輕化」趨勢。臨床上不少四、五十歲上班族,因久坐、外食頻繁、蔬果攝取不足、紅肉過量,加上欠缺定期檢查,忽略早期症狀,成為高風險族群。 梁程超提醒,大腸癌初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脹、血便、排便變細、體重莫名下降等情況,且持續超過三週,就應儘速就醫。 45歲以上民眾,應做定期篩檢他也提到,AI 輔助腸胃鏡已成為重要偵測工具。AI 系統能在內視鏡檢查中即時辨識微小病灶、瘜肉與可疑組織,降低因視覺疲勞或角度限制而漏網的風險。研究顯示,AI 介入可有效提升腺瘤偵測率,有助於找出早期大腸癌。 梁程超呼籲,
常春月刊 ・ 56 分鐘前
「喀」一下扳機指!台南8旬婦手指長期痛到崩潰 靠1招2個月成功緩解
台南一名83歲陳姓婦人雙手手指長期疼痛,吃飯、拿物都十分吃力,前往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就診,診斷發現此為俗稱的「扳機指」,主要因手指肌腱過度使用導致發炎腫脹,使肌腱在滑過腱鞘時被卡住,經過針灸治療治療後,已經大幅改善,重拾日常自理能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1歲女反覆發燒、關節腫痛 一查竟確診紅斑性狼瘡
一名21歲女性反覆發燒、全身疲倦,出現落髮、面部紅斑及關節腫痛等症狀,檢查後確診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此疾病在台灣最常好發於20至49歲女性,患者需定期追蹤、避免紫外線曝曬,並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老了回春有解方!研究揭「它」能激活免疫系統:4個月見效
中年人常感嘆免疫力下降,但醫師張家銘表示,一篇今年新發表的文章指出,免疫系統老化到一個階段後,不只防禦力下降,還會引發慢性發炎,但此狀態可被「運動」逆轉,只要連續12週,每週3~5天,每天30分鐘運動,例如快走、有氧、慢跑或肌力訓練,免疫系統就會年輕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小骨折奪命?8歲童在校摔斷手「治12天竟突猝死」死因未知
愛爾蘭一名8歲男童馬修‧布林(Matthew Breen)日前在學校不小心摔斷手,手臂因此有2處骨折,但準備手術期間,馬修卻一直感到身體不適,經過多次治療後,雖病情有些微好轉,但幾天後,馬修突然猝逝,死因成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眼皮狂跳是好兆頭?醫揭真相:恐罹2神經疾病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大部分的人都有經歷過眼皮沒有來由的不停跳動,這時許多人就會想到「左眼跳財、右眼跳災」這句老話,但眼科醫師王孟祺提醒,這些民間說法其實沒有醫學根據,大多數人感覺到的眼皮顫動,多半和壓力、咖啡因、睡眠不足等生活型態有關,雖然不會造成危險,但若跳動超過幾個月,或擴大到臉部肌肉,就可能不是單純的「小毛病」,恐怕與神經疾病有關,需要立即就醫檢查。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