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女反覆發燒、關節腫痛 一查竟確診紅斑性狼瘡
一名21歲女性反覆發燒、全身疲倦,出現落髮、面部紅斑及關節腫痛等症狀,檢查後確診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此疾病在台灣最常好發於20至49歲女性,患者需定期追蹤、避免紫外線曝曬,並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桃園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王淳峻表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與基因、環境因素如紫外線、家族史、病毒感染、女性荷爾蒙及部分藥物皆有關聯。研究顯示,狼瘡病人子女的發病機率約5%,同卵雙胞胎的發病率更高達30%;若家庭中有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曾罹病,近親的罹病率約為10%。
「紅斑性狼瘡的表現非常多樣,每位患者受到影響的器官不盡相同。」王淳峻醫師指出,有些患者以皮膚紅斑、血管炎、落髮或關節疼痛為主;有些則發生心臟與肺部發炎、嚴重疲倦、貧血等症狀;若侵犯腎臟,則可能出現泡泡尿、下肢水腫及腎功能下降等情形,透過規律治療,目標是讓病情緩解、避免器官長期受損,同時盡量降低藥物副作用,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桃園醫院風濕免疫科個案管理師蕭郁陵提醒,狼瘡病友平常需特別留意生活型態,包括保持充分休息、避免感染、進出公共場所配戴口罩,並加強手部清潔。「防曬是關鍵,因紫外線會明顯惡化病情,可能誘發發燒、關節痛或心肺發炎。」蕭郁陵建議患者外出務必穿戴寬邊帽及長袖衣物,若使用防曬油,也需注意是否對成分過敏。
「千萬不要憋尿,並留意排尿狀況,若發現泡泡多且久久不消,可能是腎臟受影響。」蕭郁陵個案管理師指出,適度運動能預防肌少症與骨質疏鬆,均衡飲食與維持健康體重則有助穩定免疫功能。此外,避免熬夜與過度壓力、戒菸戒酒、並提前與醫師討論懷孕計畫,也是確保病情穩定的重要原則。
桃園醫院提醒,一旦出現莫名疲倦、皮膚紅斑、關節疼痛、落髮或泡泡尿等症狀,千萬不要輕忽,可就近尋求風濕免疫科的專業協助。透過早期診斷、妥善治療與良好生活管理,多數狼瘡病友都能維持穩定狀態,持續過著健康而有品質的生活。
衛生福利部樂生醫院漢生防治科葉倩妤主任曾撰文指出,紅斑性狼瘡亦稱思樂醫或蝴蝶病,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功能是保護外來的侵入物質,但紅斑性狼瘡患者的血液中卻含有過量的特殊抗體,導致免疫系統異常並攻擊患者的正常組織,若沒有適當追蹤及治療,最終可能全身器官衰竭而死亡,因此外界也稱為「不死癌症」。
延伸閱讀
醫界怒吼拒濫權修法!六大醫學會聯合反對「特管法」強制評鑑、溯及既往
金馬62/收視出爐!張震奪影帝成最高點 范冰冰視訊連線居第二
搭陸高鐵險被關廁所!疑門鎖壞受困出不來 熱心乘客「齊踹門」
其他人也在看

巨大甲狀腺腫瘤 壓迫氣管速開刀
58歲婦人,健檢時發現甲狀腺良性腫瘤,雖然外觀看不出來,她很有警覺性,一直都有定期回診追蹤,在今年8月,前往台中慈濟醫院就醫,查出腫瘤悄悄往縱膈腔方向生長,至少有9公分大,並且壓迫到氣管,醫師迅速...
大愛電視 ・ 1 天前
午夜特搜:不甩中國市場? 日本女星「這原因」挺高市
主播/劉品薇 台北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一個多月以來民調不斷創下新高,現在就連日本演藝界也出現力挺聲浪!日本偶像團體乃木坂46前成員松村沙友理,最近在日本一檔節目中高調表態,她認為高市首相很厲害的一點,就是能讓年輕人重新開始關心政治。
民視 ・ 1 天前美財長:中美大豆貿易按計畫進行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26日電)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接受媒體訪問,他在談及深受美中貿易戰影響的美國農民處境時表示,中美大豆貿易正按計畫進行。
中央社 ・ 1 天前
季節轉換易EMO?每日曬太陽20分鐘、規律作息防憂鬱
秋冬季節轉換時,不少民眾可能出現情緒低落、疲倦等症狀,這並非單純的懶散,而是季節變化對人體生理時鐘的影響。建議保持規律作息、適度曬太陽,若症狀持續超過兩週且影響日常生活,應尋求專業協助。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9刀刺死技術長!雲云科技前董座「求家屬原諒」 遺孀冷回:只收過存證信函
AI科技大廠雲云科技前董座曾志新,因為懷疑梁姓科技長竊取公司機密,還動用部屬對他網路霸凌,在公司會議室朝梁男猛刺9刀釀死。曾志新到案坦承犯行,多次對法官說自己很後悔,不過,他今天提出與梁男家屬調解的請求時,梁男遺孀卻表示,只收過一封「制式存證信函」表示歉意,坦言「不知道怎麼回答原諒的問題」。家屬律師最後同意可安排調解,但直言必須看曾志新的誠意。
太報 ・ 21 小時前一張圖看眼睛敏感度!醫曝上有「7數字」 答錯太多小心青光眼
現代人由於長時間使用3C產品,不少人會有眼壓過高的狀況發生,當眼壓異常壓迫到視神經,恐會釀成青光眼。眼科診所院長鐘珮禎醫師過去曾分享一張數字圖,上面有7個數字,有關眼睛對比敏感度。她稱如果敏感度下降,恐是眼睛疾病所造成的。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早餐店「1類食材」易致癌!被世衛列一級致癌物等同菸草,卻有一堆人愛吃
加工肉品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危險程度與菸草相當,像民眾在超商或早餐店購買的培根、火腿、香腸等常見食品,實際上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攝
食尚玩家 ・ 1 天前
久坐超傷身、奪命!研究揭「1物」真可補救:讓血管有彈性
久坐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日常,而久坐已被確定會增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以抵銷久坐造成的傷害。黃烷醇是類黃酮的一種,是植物多酚的一員,常見於茶、無糖可可、莓果類、蘋果、李子、堅果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17 小時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5 小時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很多人不知道!新研究揭「1食物」真會害人惡夢
一般人認為,睡前喝牛奶等乳製品有助睡眠,但醫師江守山表示,最新研究發現,睡前吃起司等乳製品會導致惡夢,因為乳製品在晚上食用時難以消化。研究人員發現,乳糖不耐症與胃腸道症狀、惡夢和睡眠品質不佳有關。研究並發現,食用水果、蔬菜和花草茶有助於改善睡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雞蛋價差4倍有原因!研究:選錯恐讓身體慢性發炎
雞蛋價格從一顆不到5元到超過20元不等,價差懸殊讓消費者疑惑:貴的雞蛋真的比較好嗎?藥師蔡佩玲指出,研究顯示放牧蛋比籠養蛋含有高出3倍的Omega-3脂肪酸,且Omega-6含量較低,長期食用Omega-6過高的雞蛋可能導致身體陷入慢性發炎狀態,建議民眾優先選擇放牧蛋或有機蛋,以攝取更優質的營養。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天前
半年狂瘦7kg!58歲日本婦女不運動、不節食,只因改吃這些「減肥食物」瘦回年輕時的好身材!
隨著年紀增長,減肥這件事往往變得越來越不順利。許多 40+ 的女性都表示,年輕時少吃幾天、隨便動一動就能瘦,但進入中年後,代謝速度大幅下降,若營養攝取不夠,不只瘦不下來,還會讓身體更疲累、免疫力下降,
女人我最大 ・ 6 小時前
肌少症超可怕,坐下就爬不起來!40歲後肌肉快速流失,補充6食物找回肌力
40歲起預防肌少症很重要!一旦肌少症找上門,連提菜籃、爬樓梯都會有困難,最終將臥床、坐輪椅,降低生活品質。遠離肌少症,高蛋白飲食、阻力運動缺一不可。
幸福熟齡 ・ 32 分鐘前
東南亞尋歡「打炮團」爆HIV感染 篩檢後又1人中鏢
台灣愛滋病毒(HIV)感染人數持續攀升,醫界對年輕族群感染率上升感到憂心。日前一群由香港、台灣人組成的「打炮團」因成員確診HIV而集體求診,最終另有一人確認感染。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6 天前
研究揭「1能力」=心臟健康度 醫喊:現在練還得及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一篇研究發現,握力強不強可能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握力越強,心血管越健康。此外,若能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身體活動,對於握力較弱或中等的人而言,可明顯降低死亡風險。心臟科醫師表示,民眾若無暇進行戶外運動,可多做「握力」運動,以訓練心臟功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馬鈴薯發芽有毒! 營養師教你哪些「發芽食材」能安心吃
家中常見的馬鈴薯若冒出綠芽可別輕忽,營養師提醒「切掉不代表安全」,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具毒性的龍葵鹼,即使削皮、挖除或煮熟仍無法完全去除,若誤食恐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不過,並非所有發芽食材都要丟棄,像生薑、地瓜、芋頭、紅蘿蔔與洋蔥等,雖然發芽後甜度與口感略有下降,但仍可安心食用。
TVBS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