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超越血型兒捐肝救父 高醫突破難題血型不相容活體肝臟移植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53 歲的李先生從事倉儲管理,一向重視健康的他卻在一次例行追蹤檢查中意外被診斷出罹患肝癌。突如其來的噩耗,讓他原本平靜的生活瞬間翻天覆地,面對肝癌反覆復發且腫瘤體積較大的危機,李先生至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尋求治療,經評估後,醫療團隊指出惟有進行肝臟移植才能根治病情。雖然李先生的兒子願意捐肝救父,但他一想到兒子可能為了救自己而受苦,內心充滿矛盾與不捨;另一個更具挑戰的難題是,父子兩人血型不同,父親為O型、兒子為A型,兩人血型並不相容,而且血管重建較為複雜,手術難度極高。面對艱鉅挑戰,高醫移植中心醫療團隊立即啟動跨科整合照護機制,憑藉豐富的肝癌降階治療、血型不相容移植術前、術後處理經驗與嫻熟的活體肝臟移植技術,在移植中心張文燦主任領導的肝臟移植團隊努力下,成功完成手術。術後父子倆恢復情況良好,李先生重獲新生,也讓一家人重拾笑容,為了感謝醫護團隊的全力守護,李先生和家屬特別捐贈600個保溫瓶給移植中心團隊,表達最誠摯的謝意。
▲高醫團隊將持續優化流程、提升量能,讓更多家庭看見希望,為患者打造重新擁抱生命的第二次機會。
高醫陳芳銘副院長表示,在醫療領域中,活體捐贈象徵著最深厚的情感連結,當一位家人願意忍受手術的危險及肉體的痛苦捐出自己的一部分器官,去延續摯愛親人的生命,那是一種超越言語的奉獻與勇氣,這份決定,往往來自家人之間無條件的愛,也展現人性中最柔軟而堅定的力量。高醫身為大學附設醫院及醫學中心,致力提供安全、專業、完善的醫療照護,讓每位捐贈者與受贈者都能在最穩妥的環境下完成這項人生中最重大的選擇。高醫移植團隊以精湛技術與周全的術前評估,守護每一個家庭的希望;捐贈者與受贈者的勇氣與愛心,讓醫學的成就不再只是科學的進步,更是情感的延續。
▲高醫陳芳銘副院長表示,活體捐贈不只是醫術,更是家人的勇氣與醫院的承諾,高醫以最嚴謹的安全規格守護每一位捐贈者與受贈者,讓醫療不只是治療,而是家人的安心後盾。
李先生與至親分享這段康復歷程與滿懷感激之情,深深感念兒子的無私付出及醫療團隊的專業奉獻。這段跨越血型、克服器官體積限制的活體肝臟移植,不僅展現了醫學的突破,更成為生命延續與親情真諦的最佳見證。家屬也分享從恐懼到堅定、從掙扎到康復的心路歷程,場面溫馨感人。李先生和家屬都非常感謝移植過程中醫療團隊的細心照護,特別致贈保溫瓶給醫護團隊表達最誠摯的謝意與敬意。這場手術不僅見證高醫在跨血型活體肝臟移植技術上的突破,更展現了醫療團隊「以人為本、以愛為核心」的精神,高醫團隊以專業守護生命,讓父子情深化為希望的力量,也讓「生命的延續」成為家庭最美的禮物。
高醫移植中心張文燦主任並指出,未來將持續優化醫療流程、擴展移植量能,並強化術後整合照護機制,讓更多等待移植的患者看到希望。同時也希望藉由臨床經驗與成功案例的累積,推動社會對器官捐贈與活體移植的正向理解,進一步建立生命延續的共識文化。透過醫療專業與團隊合作,高醫不僅挽救了個別生命,更在器官移植醫學的道路上不斷邁進,致力讓每一位患者都能重啟健康人生、回歸家庭與社會。(圖/記者王雯玲翻攝)
其他人也在看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20 小時前
女嬰臀部掛16公分腫瘤!竟是罕見「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 驚人畫面曝光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又綺/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產婦在生產時驚見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16公分的巨大腫瘤,經檢查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這顆腫...
FTNN新聞網 ・ 6 小時前
別再誤會海鮮了!醫揭「慢性蕁麻疹」兇手:3招讓人不再癢
很多人曾有蕁麻疹而爆癢的經驗,為了找出兇手,開始戒吃海鮮、牛奶等,但過敏原檢測仍找不出元兇。皮膚科醫師烏惟新表示,若蕁麻疹已持續超過6週,就非食物的錯誤,應尋求皮膚科或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將之視為一種需要耐心調養的體質問題。只要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絕大多數的患者都能回歸平靜無癢的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11 小時前
1個月沒大便!41歲男腹痛慘死…驗屍驚見「9公斤巨糞」撐破腸道奪命
美國俄亥俄州發生離奇死亡案件,一名患有身心障礙的41歲男子詹姆斯(James Stewart)在護理機構中,因長達1個月沒有排便,導致腹中累積超過20磅(約9公斤)糞便,最終因嚴重腸梗塞死亡。詹姆斯家屬指控護理機構明知詹姆斯因服藥出現便秘問題,卻放任情況惡化,未即時送醫或通知家屬,導致憾事發生,目前已委任律師提告求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他「肩膀痛半年」確診肺癌末期!醫示警:2種人最要小心 早期不會咳、喘
60歲的退休水電師傅右肩疼痛半年,以為是職業病造成的五十肩,自行貼痠痛貼布、做復健都沒改善。直到右手臂明顯無力、連拿水杯都困難,加上開始咳嗽,才到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肺部頂端有腫瘤,已侵犯神經和肋骨,確診肺癌第四期,若能早半年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 肺尖腫瘤 最愛偽裝成五十肩 很多人不知道肺癌會引起肩膀痛。國泰醫院胸腔外科劉祖豪醫師解釋,肺臟頂端緊鄰控制手臂的神經、血管和肋骨,當腫瘤長在這裡會壓迫神經,引發劇烈的肩膀和手臂疼痛。這種肺尖腫瘤雖然只占所有肺癌的3%至5%,但最大問題是早期沒有咳嗽、喘不過氣等明顯肺部症狀,很容易被當成五十肩或肌腱炎治療,因此延誤病情。劉祖豪醫師提醒,如果肩膀痛超過一個月沒改善,特別是長期吸菸者、菸齡超過20年的人要特別注意。若疼痛在休息時也不會緩解,或合併手臂無力、肌肉萎縮、持續咳嗽、體重減輕等症狀,應主動要求胸部X光檢查,千萬別因為害怕而逃避。 相關警訊出現 需要馬上就醫 一般骨科問題的疼痛在休息後會改善,但如果肩膀痛持續加重、痛到睡不著,或發現手掌無力、肌肉變瘦、感覺遲鈍,甚至出現單側眼皮下垂、瞳孔大小不一等這些都是腫瘤壓迫神經的表現,務必盡快就醫。
常春月刊 ・ 2 天前
21歲女反覆發燒、關節腫痛 一查竟確診紅斑性狼瘡
一名21歲女性反覆發燒、全身疲倦,出現落髮、面部紅斑及關節腫痛等症狀,檢查後確診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此疾病在台灣最常好發於20至49歲女性,患者需定期追蹤、避免紫外線曝曬,並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南韓高中生昏迷遭多家醫院急診拒收致死 議員揭露:14家醫院「沒一間願意收他」
綜合韓媒報導,南韓國會「公共管理安全委員會」的民主議員楊富南(音譯)22日從119急救中心和釜山消防局獲得的資料顯示,當日上午6時17分,釜山某高中教師發現當事學生倒地抽搐、意識模糊但仍有呼吸,立即撥打119求援。報導指出,救護人員在6時33分到場,隨即展開初步處置...
CTWANT ・ 1 天前
不是咖啡就健康!這款恐害失明 研究:增7倍黃斑部病變風險
很多研究證實,咖啡可防糖尿病、脂肪肝,可護腎、心血管、大腦等,但一篇2025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即溶咖啡與乾性黃斑部病變存在相關性。習慣飲用即溶咖啡的人,發生乾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提高了將近7倍。而此病是銀髮族失明的主因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知名網紅產後復胖8公斤 少吃、多動也瘦不下來!靠這樣做成功變瘦了
擁有近20萬粉絲的知名網紅小冰,經常在自己頻道分享瘦身祕訣,甚至曾靠著飲控、運動成功減肥15公斤。只是最近剛生完二寶的她表示,產後復胖8公斤,為了回到原本體重,不敢聚餐、只吃水煮料理,結果過去對她最有
健康2.0 ・ 1 天前
民國75年前出生看過來 全台220萬人免費肝炎篩檢一次到位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國健署宣布重大政策調整,凡民國75年(含)以前出生、年齡至79歲的民眾,即日起都能享有「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國健署施預估可讓全台約220萬人受惠,協助更多國人提早掌握肝臟健康,降低肝病與肝癌帶來的威脅。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久坐族恐變H型臀!營養師揭「吃4食物」 提臀、防脂肪堆積
現代人生活忙碌,長時間久坐、少運動,恐加速臀部老化。營養師高敏敏列出4種臀部老化常見類型,例如V型臀,常出現於年紀較長者,臀部鬆弛沒肉、骨盆高寬比例大,還有H型臀,久坐族、缺乏運動者最容易中,建議多攝取蛋白質、優質碳水化合物、蔬果、健康脂肪,並搭配提臀運動,有助於維持臀肌緊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記憶力變強又抗老化!抗腦霧神食材每天吃「這一色」 醫師也在吃
你是否常在工作一整天後覺得腦袋卡卡、記憶力變差,甚至有時像「當機」一樣無法思考?這種狀況,不只是疲勞使然,背後可能與大腦慢性發炎、氧化壓力有關。醫師建議,多補充「1顏色」天然食材,讓腦袋清醒不卡關!
健康2.0 ・ 11 小時前
全台HIV逾3.6萬人!醫敲「2大新警鐘」:年齡層大降、年輕族群增
台灣HIV逾3.6萬人,雖近年新增個案逐漸趨緩,三項「95 指標」達成值高於全球平均值,但仍存在治療與照護需求未完全滿足的現象。醫師更示警近年新確診感染者「年齡有下降趨勢、年輕族群感染比例上升」,也為防治佈局敲響警鐘。(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腎臟病患福音?研究揭「乳鐵蛋白」可延緩病況
慢性腎臟病是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患者常伴隨糖尿病、高血壓與血脂異常等併發症。一項研究指出,乳鐵蛋白因其抗氧化及抗發炎特性,可能對慢性腎臟病患者帶來保護作用。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
它是天然解憂劑! 研究:連喝4週就能降低18%壓力
健康意識普及,水的重要性為人所知,但許多人較無法接受白開水的味道,醫師陳欣湄建議,可用綠茶取代部分水。最新研究發現,服用綠茶萃取物,有助於改善憂鬱、焦慮症狀,連服4週後,壓力指數下降17.98%,也能睡得更沉。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喝到如文獻劑量般的天然綠茶量,但綠茶仍含有茶胺酸等抗氧化成分,適量飲用仍能為健康加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蔬果汁加「1水果」慘了!研究:大減84%關鍵營養素
很多人會喝蔬果汁來補充營養,但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蔬果汁的營養吸收其實深受配方影響,而「香蕉」這個營養又常見的食材,竟然會讓關鍵營養素「類黃酮」吸收量大減8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睡覺打呼很大聲?醫:不是睡得好 恐致心臟病、中風風險大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許多人認為打鼾只是熟睡時的自然現象,但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沈至軒提醒,打鼾其實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根據研究顯示,約有五成的打鼾病人會在睡眠過程中伴隨「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下來,呼吸道在睡眠中承受過高阻力,恐引發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甚至提高半夜猝死的機率;兒童更可能會影響顏面骨骼發育與學習效率。因此,若有持續打鼾、白天嗜睡、晨起頭痛等症狀,應儘早至醫院進行睡眠檢查,找出問題根源,並接受專業治療。 多重原因造成打鼾 個人化評估是關鍵 沈至軒主治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中樞性、阻塞性及上呼吸道阻力症候群等類型。上呼吸道阻塞是打鼾常見的原因之一,常與鼻腔、喉嚨或是舌根的結構異常有關,其中包括鼻中隔彎曲、腺樣體肥大(兒童)、扁桃腺肥大、下顎後縮或過小等,當然一些系統性疾病如肥胖、甲狀腺低下或是特殊遺傳疾病亦可能造成。若阻塞情形嚴重,病人除了打鼾聲大,還可能伴隨呼吸暫停或中斷。 初期從生活習慣調整 無效再考慮微創手術治療 沈至軒主治醫師說明,針對打鼾症狀,應先安排睡眠檢測與內視鏡檢查確認原因,初期可透過生活習慣調整(飲食控
健康醫療網 ・ 8 小時前睡夢中過世真的「走得安詳」?醫揭4大猝逝真相:不一定沒痛苦
睡夢中過世看似平靜無痛苦,真是如此嗎?醫師指出睡夢中猝逝常見4類原因,並非所有猝逝都未經歷疼痛受苦。想要無憾,平日也能做好預防。 每隔一陣子,就會聽聞身邊親友或名人在睡夢中猝逝,不少人認為,在睡夢中過世似乎沒有痛苦,是相對平靜安詳、甚至是比較「幸福」離開人世的方式。 但醫師說,不見得所有在睡眠中過世都未經歷痛苦,如果不想帶著遺憾離開,平時的預防還是相當重要。 睡夢中猝死常見4原因,睡眠呼吸中止也不可大意 睡夢中過世有4大常見原因: 1.心因性猝死 最常見是心肌梗塞和心律不整。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指出,有時單純的心血管狹窄雖然還未造成完全阻塞,但心臟已處於缺氧狀態,可能引發心律不整而猝死。 陳冠群進一步指出,心臟有自主神經節律竇結調控、定時放電,維持心律跳動,當竇結老化,心臟愈跳愈慢,有時甚至忘了跳動,就可能暈厥,恢復跳動時再醒過來,醫學上稱病竇症候群;但是當停跳時間過長,心臟缺血缺氧過久,有可能引發心室顫動,甚至心臟完全沒有血液供應而猝死。 2.腦血管疾病 基隆長庚醫院胸腔科醫師吳黃平指出,人體的生命中樞在腦幹,控制呼吸心跳,當腦血管出血或阻塞(腦中風),波及腦幹,就有可
康健雜誌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