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呼籲中國釋放30名有影響力的地下教會領袖
美國呼籲中國當局釋放全中國其中一個最大地下教會網絡的30名領袖。據報,他們於上週末在多個城市被連夜突襲拘捕。
美國非營利組織「對華援助協會」(ChinaAid)表示,被捕者包括多名牧師,以及錫安教會創辦人金明日,後者於週六凌晨家中被10名警員搜查後遭拘留。
中國共宣揚無神論,並嚴格控制宗教活動。不過,一些基督教團體稱,這次是數十年來最嚴厲的一波宗教打壓行動。
長期以來,中國的基督徒一直受到壓力,被要求只能參加由政府批准的教會,它們由官方牧師主持,並必須遵從的指導方針。
目前尚不清楚被拘留的人是否已被正式起訴,北京方面暫時未就事件作出回應。
錫安教會在聲明中表示:「這種系統性迫害行為,既是對上帝之教會的褻瀆,也是對國際社會的公然挑釁。」
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週日發表聲明,敦促中國釋放這些教會領袖。他指出:「這場鎮壓再次顯示,對那些拒絕干預信仰、選擇在未註冊家庭教會敬拜的基督徒懷有敵意。」
前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及前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也分別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譴責這次拘捕行動。
當被問及有關抓捕情況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星期一(10月13日)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說,他並不了解此案。
他還說:「中國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動。我們堅決反對美方以所謂的宗教問題干涉中國內政。」
這起事件可能成為中美關係的另一個摩擦點。隨着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在關稅與出口管制問題上再度升溫的貿易緊張關係,雙方矛盾可能進一步惡化。
外界也開始質疑,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原定於本月底在韓國舉行的峰會,是否仍會如期舉行。
在習近平領導下,北京對宗教自由的打壓愈趨嚴厲,特別是針對基督徒與穆斯林。
他在2016年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曾表示,要「引導信教群眾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服從服務於國家最高利益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
儘管如此,中國各地的未註冊家庭教會仍持續發展。
其中之一是錫安教會。金明日於2007年創立該教會,最初只有約20名信徒,如今已發展成覆蓋全國40個城市、約有一萬名信徒的網絡,是中國最大型的地下教會之一。
2018年9月,該教會因拒絕在北京的會址安裝監控鏡頭而被政府正式取締。金明日及多名教會領袖當時被短暫拘留。
此後,教會在全國多個分會均遭調查與關閉。金明日的家人為安全起見已移居美國,而他本人則留在中國繼續牧會,並被禁止出境。
即便如此,錫安教會仍以小組形式聚會,並在網上分享講道。
「對華援助協會」形容,這次跨多城市的拘捕行動前所未見,是四十多年來針對基督徒「最廣泛、最系統、最嚴厲的一波鎮壓」。
該組織創辦人傅希秋表示:「這一輪全國性鎮壓令人想起四十多年前『文化大革命』後城市教會初次復興的黑暗年代。」他指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段「大清洗」時期——當時全國陷入暴力與巨大動盪之中。
金明日的妻子劉春莉在一封代禱信中寫道,她得知丈夫被拘留後,「心情非常複雜——震驚、傷心、憤怒、也充滿擔憂」。
她說,丈夫「只是忠實履行了一名牧者的職責⋯⋯他無罪!」她並表示,他們一家分離超過七年後本盼重聚的希望,再次破滅。
中國多個家庭教會也紛紛發聲,要求釋放被捕者。
現居美國的錫安教會牧師龍降恩說,金明日早已為如此規模的打壓做好準備。
幾週前,兩人透過Zoom視像通話時,龍降恩問他若入獄、所有教會領袖都被拘捕該怎麼辦。
金明日回答:「哈利路亞!因為新的復興浪潮就要來臨了。」
其他人也在看

中國大規模抓捕錫安教會成員 近30人被捕或失聯
中國最大規模地下基督教會「錫安教會」持續受到中國政府打壓,消息指自本月初以來已經有將近30名錫安教會人士遭到警方拘留或失聯,其中包含教會創辦人金明日牧師。
德國之聲 ・ 1 天前
中國稀土管制!美前商長台灣面臨風險
[NOWnews今日新聞]中國擴大稀土管制,包含無人機在內等與高效馬達相關產業受直接衝擊,半導體產業也受到間接衝擊;曾在前一任川普政府擔任商務部長的羅斯(WilburRoss)警告,中國已經學會如何利...
今日新聞NOWNEWS ・ 14 小時前
北京獵巫宗教自由 美中關係鬧更僵
中國錫安教會牧師金明日(Ezra Jin)近日與多名教會會友遭拘押,凸顯北京對地下教會打壓升級。2012年盲人維權律師陳...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淨零排放框架提案表決在即 美國:制裁支持國家
國際海事組織(IMO)將於14日至17日開會並投票,決定「淨零排放框架」(Net-Zero Framework)的提案,目標減少國際航運業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面對首個可能通過的航運碳稅,美國政府揚言要嚴厲制裁支持國家,意圖施壓否決。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用臉部熱成像技術解讀你面臨的壓力
薩塞克斯大學的心理學家們正在為一個使用熱像儀研究壓力的研究計畫拍攝這段略帶恐懼的體驗。壓力會改變臉部血流,科學家發現,人類鼻溫的下降可以用來衡量壓力水平,並監測恢復情況。心理學家稱,熱成像技術可能會成為壓力研究領域的「顛覆者」。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川普宣布「加薩戰爭結束」! 以哈完成最後人質交換
美國總統川普於13日宣布加薩戰爭正式結束,為這場長達兩年的衝突劃下句點。哈瑪斯(Hamas)已依照協議釋放最後一批20名仍生還的以色列人質,以色列方面也同時釋放數千名巴勒斯坦囚犯與被拘留者。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子公司遭荷蘭凍結 中國聞泰科技跳空跌停鎖死到終場
(中央社台北13日電)中國半導體廠聞泰科技對其荷蘭子公司安世半導體的控制權,日前遭荷蘭方面裁定凍結1年,引發外界關注。這一消息在昨天公布後,聞泰科技今天開盤就跳空跌停鎖死,且賣壓沉重,直到終場均未打開,成交量因此大幅萎縮。
中央社 ・ 1 天前保瑞營運回溫 啟動一級ADR進軍美資本市場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保瑞藥業(6472)9月合併營收17.2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5.0%,但較前一月回溫25.8%。若以功能性貨幣美元計,9月營收為今年第3高,1~9月累計營收較去年增長11.8%...
自立晚報 ・ 1 天前
加薩停火 哈瑪斯釋放首批7名人質 特拉維夫民眾歡呼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12日釋放7名人質,將他們移交紅十字會看管,這是以哈戰爭停火期間,首批獲釋的人質。目前沒有關於他們身體狀況的即時資訊。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中國擴大稀土管制 龔明鑫:無人機受衝擊、間接影響半導體
中國9日無預警宣布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天(13日)指出,與高效馬達相關產業如無人機將受直接衝擊,半導體雖無直接影響,但也可能有間接衝擊,後續需持續觀察;至於漲價效應,他則認為,這是免不了的。 美中關係近期再度趨於緊張,中方10月9日宣布對境外稀土品項、稀土技術等實施出口管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則宣布,11月起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0%新關稅。 針對中國稀土管制擴大,經濟部長龔明鑫13日在立法院經委會受訪時表示,此事會直接衝擊的是與高效馬達相關的產業,包括無人機在內;至於半導體目前看來,雖無直接影響,但也可能有間接衝擊。他說:『(原音)半導體現在看起來是沒有,因為我們大部分的採購都是等於是稀土是間接採購設備跟材料,大部分從日本進口材料、美國進口設備,所以直接從中國來的比較少,但是間接恐怕也會有波及,我們現在還在觀察,就是說後續這個供應鏈它可能的影響程度,我們也會提出因應的一些做法,大概是這樣。』 由於4月中國宣布管制稀土後,已經造成市場採購時程延宕與價格上揚,媒體也追問本次擴大管制,是否進而使電動車、無人機等供應鏈產品全面性漲價。 龔明鑫回應,漲價是免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美斥資採購關鍵礦產 降低對陸出口依賴
記者賴名倫/綜合報導 英國《金融時報》12日報導,美國五角大廈「國防後勤局」(DLA)近期啟動新計畫,研擬斥資10億美元(約新臺幣300億元)採購稀有金屬與關
青年日報 ・ 1 天前
陸無預警出招限制稀土出口 專家:毀掉美國年底購物潮
大陸商務部日前突然無預警緊縮稀土出口管制,令美國深感震驚,美國總統川普揚言加徵100%關稅作為反制。分析人士認為,大陸突然出招,主要是想毀掉美國年底感恩節與耶誕節的購物熱潮,因為對大陸課徵155%關稅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以哈停火 人質全獲釋 川普大功臣 主持和平峰會
以色列和哈瑪斯達成第一階段和平協議,周一,以哈雙方交換俘囚,哈瑪斯釋放所有20名存活的人質,換回兩千名巴勒斯坦囚犯,目前所有人質已經返回以色列。哈瑪斯不像前兩次,刻意展示放人質的過程,這次轉為低調,據悉是新協議中有要求。美國總統川普前往以色列,與人質家屬會面,並在國會發表演說,以色列民眾對他充滿感激之情;不過也有極右議員反對協議,要抵制川普演說。川普也將其往埃及主持「和平峰會」,20多國領袖將出席。
TVBS新聞網 ・ 1 天前中國打壓錫安教會 魯比歐喊話放人
中國錫安教會面臨大規模抓捕,自9日起已有約30名牧者和教友被警方帶走。這是1980年代以來,中國對城市獨立家庭教會最廣泛...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上百家庭重聚! 川普協議促「中東永久和平」 拜登說讚
以色列和哈瑪斯達成停火協議,不管是以色列人質、還是巴勒斯坦囚犯,都已經回到家人身邊。美國總統川普,顯然成了中東和平的大功臣,他出席埃及的和平峰會,還簽署歷史性的「川普和平協議」,就連他的政治宿敵,前美國總統拜登都發文稱讚川普的貢獻。
TVBS新聞網 ・ 19 小時前巴西主辦COP30氣候峰會 盼凝聚全球行動共識
(中央社巴西利亞2025年10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巴西寄望下個月在亞馬遜舉行、備受矚目的氣候峰會,能在當今這個分裂的世界帶來越來越罕見的成果:證明各國仍有能力團結一致,攜手面對全球危機。法新社報導,然而這場會議的挑戰不小,美國態度冷淡,出席意願不高;全球推動氣候行動的政治動力也降到新低,加上住宿費用高昂,恐將影響與會人數。為期兩週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預定11月10日在貝倫(Belem)登場,這座城市位於巴西較為貧困的州之一,以亞馬遜雨林門戶之地聞名,預計將吸引約5萬人參加。各國氣候部長明天將在巴西利亞會面,為即將展開的馬拉松式聯合國協商預做準備,屆時幾乎所有國家都將齊聚一堂共商對策,是今年最重要氣候談判。貝倫兼具象徵與挑戰意義,其實是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親自挑選的地點,意在凸顯亞馬遜雨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關鍵角色。但隨著全球逐步接近巴黎氣候協定10年前訂下的攝氏1.5度升溫控制目標,外界對COP30的期望也不再只是美麗場景的襯托。過去兩年是史上最熱年代,主要排碳國家減碳速度遠不足以避免地球發生毀滅性、甚至不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南良9月營收月增2.68%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南良公司(5450)9月營收1.95億元,月增2.68%,年減11.84%;累計1至9月營收18.12億元,年減8.48%。南良表示,9月營收月增,主要受惠於軍工防護與潛...
自立晚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