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重整軍備遇瓶頸!98%稀土依賴中國 「完全替代」至少需8至12年
面對俄羅斯日益強硬的軍事姿態,以及美國在全球安全事務上愈發明顯的孤立傾向,歐洲各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整軍備。然而,《紐約時報》示警,這場重建行動卻面臨1個看似遙遠卻極為致命的障礙,那就是中國對關鍵礦產的控制。
《紐約時報》布魯塞爾分社社長、美國經濟記者斯米亞萊克(Jeanna Smialek)7日以「中國稀土壟斷如何影響歐洲國家軍備建設」(How China’s Rare Earth Chokehold Could Strangle Europe’s Military Buildup)為標題撰文指出,中國在全球稀土金屬與磁體市場佔據壟斷性地位。這些材料是製造導彈、戰鬥機、無人機及各類軍事設備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
北京過去數年多次將此優勢作為地緣政治與貿易談判的槓桿,在與華盛頓與布魯塞爾的關稅爭端中,時而收緊、時而鬆綁稀土出口限制,讓歐洲的戰略規劃始終處於不確定之中。
在這樣的局勢下,歐洲聯盟開始尋求自救之道。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已呼籲成員國在關鍵礦產供應上「爭取自主獨立」,歐盟貿易官員則與中方展開緊急協商,希望確保稀土供應不中斷。
根據外交消息人士透露,中國似乎願意就所謂「通用許可證」進行談判,藉此簡化對歐洲的出口程序。但這一構想能否真正落實,甚至能維持多久,仍是未知數。歐盟同時啟動替代供應方案,以免再度陷入被動。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吉爾(Olof Gill)表示,當前談判的首要目標,是為歐洲工業界「提供更多確定性」,但他也坦言「相關溝通仍在進行中」。
歐洲各國領導人逐漸意識到,他們的軍備擴張在很大程度上仰賴與中國這段搖擺不定的經貿關係。歐盟安全研究所研究員蒂爾(Joris Teer)則直言:「一切都取決於此。若關鍵礦產供應中斷,重整軍備便無從談起。」
今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中國加徵新一輪關稅,北京旋即以管制7種稀土元素及磁體出口回應。10月,中國更進一步威脅擴大管制清單,直到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上週峰會中達成共識,將這項升級措施延後1年。
然而,4月生效的出口管制至今仍對歐洲適用。儘管歐盟多次宣示供應多元化的決心,北京的政策仍讓布魯塞爾陷入兩難。
目前歐盟約98%的關鍵稀土進口依賴中國,比美國的80%更高。儘管稀土在世界多地都有儲量,但其開採與提煉技術門檻極高,短期內難以複製中國的規模與效率。
歐盟去年通過的《關鍵原材料法案》(Critical Raw Material Act,CRMA)於2024年生效,旨在打造本土稀土產業鏈,但專家普遍認為這只是長期策略。顧問公司「SFA牛津」的分析報告預測,若考慮礦山開發、精煉廠建設、製造擴張及融入北約供應鏈等環節,要實現對中國的「完全替代」至少需8至12年。
然而,歐洲國防工業沒有如此寬裕的時間。面對安全環境惡化,歐盟各國正爭相提高國防開支,目標是在2030年前全面強化軍事能力。為此,歐盟已放寬預算規範,並啟動1項總額達1500億歐元的貸款計畫,以支撐軍事投資。
但正如負責能源事務的歐盟貿易專員、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塞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所言,在中國出口許可制度下,歐洲買家取得稀土供應一直困難重重。
事實上,歐盟貿易主管部門統計顯示,自中國要求出口許可證以來,歐洲企業提交的約2000份申請中,僅有一半獲得「妥善處理」。即使北京暫時撤回加強管制的威脅,這種政策威懾本身已讓歐洲深感脆弱。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警告:「即便出口管制暫停,我們仍處於極為脆弱的境地。」
自去年10月起,中國出口商被要求向政府申報稀土的最終用途,使北京得以掌握全球軍工供應鏈的需求流向。今年4月實施的出口管制進一步推高稀土價格,其中鏑(Dysprosium)等用於高溫磁體的材料價格飆升。
這些稀土正是F-35戰鬥機、無人機、潛艇、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與雷達系統等先進軍事科技的關鍵成分,也是歐洲軍備擴張計畫中列為戰略儲備的重點物資。
總部位於荷蘭海牙的「海牙戰略研究中心」(The Hague Centre for Strategic Studies,HCSS)分析師吉拉爾迪(Benedetta Giraldi)指出,中國此舉的最終目標,是放緩美國的軍事發展步伐,並讓歐洲間接受到牽連,「若打擊其中一方的安全領域,另一方也難以倖免。」
儘管歐盟早已著手推動稀土產業自主,但成效仍然有限。愛沙尼亞等地的新建加工廠尚在起步階段,企業界也懷疑歐盟提出的本地供應鏈策略,包括聯合採購、資金補貼與加速審批,是否能在短期內發揮實際作用。許多業者仍仰賴外交談判作為唯一可行的短期方案。
與此同時,美國則迅速展開行動。其國防部已向稀土材料公司「MP Materials」投資4億美元,並於本週宣布向稀土磁鐵製造商「Vulcan Elements」與「ReElement」技術公司提供新一輪貸款與潛在股權資助,以推動稀土回收與磁體製造。相比之下,歐洲的進展顯得緩慢。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國防與治國方略專家福奧特(Daniel Fiott)強調:「國防自主始於材料自主。」但在現實中,歐洲尚未能脫離對中國的深度依賴。
歐盟安全研究所(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EUISS)的蒂爾更指出:「中國正試圖破壞歐洲整體的軍備重整計畫。即便沒有人願意明講,這一點在軍事圈內早已心照不宣。」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鳳凰颱風壓境!台東農民連夜搶收稻米、香蕉 苦嘆:再不割就血本無歸
雞蛋驗出超標農藥!15萬顆已流向全台9縣市 2大連鎖賣場回應了
彰化爆「芬普尼蛋」 醫示警:長期攝入恐傷肝腎中樞神經
其他人也在看

于北辰道歉「對不起,不會有下次」 原因與韓國瑜有關!
中國重慶公安局日前以涉「分裂國家罪」對民進立委沈伯洋展開立案調查,還發出通緝令,總統賴清德籲立法院長韓國瑜應聲援沈,但韓卻稱這是自己生病卻要別人吃藥。桃園市議員于北辰看到韓國瑜的相關言行,覺得很後悔曾投票給韓,「對不起,不會有下次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王義川質疑與新壽解約涉圖利 她這句話反嗆
[NOWnews今日新聞]輝達(NVIDIA)亞洲總部將進駐北士科T17、T18,台北市議會昨日審議新光人壽願意解除北士科T17、T18地上權的解約金內容,朝野團一致通過。不過,民進立委王義川今(...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2026誰當新北市長最看好? 近6萬人網路投票結果驚人
朝野各積極備戰2026新北市長選舉。入口網站「Yahoo奇摩」10日起至14日針對「2026新北市長選戰,你最看好誰當選?」進行網路投票,46%的網友最看好國民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當選新北市長。
中天新聞網 ・ 27 分鐘前
王義川1句話打臉自己人!他直呼:刀刀見骨
[NOWnews今日新聞]輝達落腳T17、T18,新壽解約案昨(12)日送議會備查,藍綠白議員一致支持。然而民進立委王義川在12社群質疑,「沒有圖利或違反相關法令問題?」;對此,粉專政客爽今(13)...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快訊/中日衝突升溫!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今(14)日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這項緊急通告援引了日本社會治安持續惡化以及政治言論衝擊兩大理由,形同對日本發出非比尋常的旅遊警示,恐將對兩國間的人員交流和觀光產業投下震撼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要中國人「暫勿前往日本」!原因曝光 他酸爆:這麼危險我們去就好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昨(14)日晚間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公告中的原因竟是「中國公民在日本安全環境持續惡化」。旅日達人林氏璧就狠酸,「這麼危險的地方,我們去就好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獨家/高嘉瑜真的要來了?傳拍板代表綠營參選港湖議員 內人士曝真相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民進前立委高嘉瑜,先前表態2026年地方選舉「原則上應該會選」,讓外界好奇是否會披綠袍參選南港內湖議員,甚至是地方縣市首長;不過,現傳出高嘉瑜已被拍板定案會代表綠營角逐港湖議員。對此,內人士也向《民視》透露真相,相關內容也曝光了!
民視 ・ 2 小時前
花蓮陸籍配偶村長遭解職提訴願成功 縣府撤銷原機關處分
花蓮縣富里鄉學田村長鄧萬華為在台陸籍配偶,2022年首度參選並當選,但在8月1日遭鄉公所解職,成為全國首名因中國國籍問題遭解職的村長。鄧萬華提起訴願,經花蓮縣府訴願審議委員會決議撤銷原處分,認為富里鄉公所違反行政程序法,並要求鄉公所另為適法處理。鄧萬華得知後,僅簡單回應,還沒收到正式公文,不便多說。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曝吳怡農表態「不是為了選市長」!藍議員推測真正目的 點名1人能挑戰蔣萬安
藍綠白積極備戰2026大選,由台北市長蔣萬安坐鎮的「首都攻防戰」更是焦點戰區之一;針對民進可能推派的人選,除了已遞交意願書的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之外,外界預測立委王世堅、前秘書長林右昌,或是社民議員苗博雅都有可能。國民台北市議員李明賢指出,吳怡農雖然遞交意願書,但重點應該是在為下一次參選立委布局。綠營北市人選未定,至今只有吳怡農遞交請願書,李明賢在......
風傳媒 ・ 20 小時前
花蓮縣府撤銷「陸配村長」解職處分 內政部出手了:地方不能另行解釋
[FTNN新聞網]記者許詠晴/台北報導有陸配身份的花蓮富里鄉村長鄧萬華,因未放棄中國國籍遭解職,她事後向花蓮縣政府提起訴願,縣府訴願委員會決議「撤銷原處...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美股1個月最大單日跌幅! 聯準會12月降息機率降、挫市場信心
「美國政府停擺終於結束,但已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根據白宮估計,每週約有150億美元財務損失,約6萬名非聯邦政府員工在此期間失業。政府重啟首日,全國機場雖逐步恢復運作,但仍有近1000個航班被取消。政府停擺也嚴重影響經濟數據發布,導致GDP預估值下降1%至1.5%,引發市場擔憂,美股三大指數全面下跌。在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高市早苗發言引發中日外交風波,北京將如何反制
日本高市早苗首相的涉台發言引發一連串的中日外交風波,中國以強勢的戰狼外交風格回應讓中日關係的脆弱本質立即曝光。中國強勢批評高市言論干涉內政,將造成嚴重後果。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更新】川普第二任期內首次 批准3.3億美元對台軍售案
美國國防部週四(11/13)宣布,國務院已批准一項金額上百億台幣的對台軍售項目,這也是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以來的第一筆對台軍售。
太報 ・ 1 天前
民進又有「黑馬」了 2026台北市長最「夢幻」人選是陳建仁!
外界關注綠營2026推誰挑戰台北市長蔣萬安。繼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爭取提名,包括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民進立委王世堅、沈伯洋、吳思瑤、莊瑞雄、秘書長徐國勇、前立委高嘉瑜,甚至台北市議員苗博雅都曾被點名。不過,最新爆料,綠營在北市最夢幻的人選,就是前副總統陳建仁。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馬英九以「躁進言行」評論高市早苗 他痛批:迎合北京視角
即時中心/劉朝陽報導前總統馬英九今(15)日在臉書發文稱,最近看到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躁進言行,錯誤引用「集體自衛權」,攪動台海情勢,引發中國方面強烈反應,為此深感憂心;對此,民進立委陳冠廷極度不認同,並批評馬英九,竟以北京視角評論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發言,內容多處迎合中國敘事,甚至以「中國方面強烈反應」作為評判標準。陳冠廷表示,台海局勢近年之所以緊張,原因一向非常清楚,中國軍機、軍艦持續擾台,跨越中線成為新常態,灰色地帶行動不斷升級;包含網攻、間諜案、外交打壓等複合式威脅,都是真實存在的安全挑戰。馬英九卻把焦點放在日本,而避談中國持續加大的軍事壓力,這不但本末倒置,也會造成國際誤解。「日本針對區域安全提出關切,是基於自身國家安全現實與印太局勢的判斷」,陳冠廷說,這並不是像馬英九所說的「攪動台海」。至於馬英九引用的「集體自衛權」議題,陳冠廷則說,馬在指責日本之前,完全無視中國從未放棄武力犯台、並以國家法律名義將「非和平方式」列為選項的現實。日本、美國與其他理念相近國家對台海和平的關注,正是因為台灣正在面對威權強權的壓迫,而不是因為台灣「挑釁」了誰。馬英九的論述,反而把台灣帶回那種「只要吞忍不惹怒中國,就會有和平」的錯誤邏輯。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當國際社會願意為區域和平發聲,我們理應珍惜,而不是以中國的反應作為判斷基準。陳冠廷強調,我們必須清楚表達「台灣的未來,不能也不會由中國說了算」。原文出處:快新聞/馬英九以「躁進言行」評論高市早苗 他痛批:迎合北京視角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季連成又返花蓮視察水災!霸氣喊「不需道謝」:我是為了國家做事泥流衝明利村「水利署的鍋」?季連成急喊不應責備 理由全說了藍白又聯手修財劃法!陳其邁怒斥「講不聽」 親揭重大建設隱憂
民視影音 ・ 20 小時前
從沈伯洋到八炯、閩南狼: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中國官方近日先後對台灣民進籍立委沈伯洋,以及網紅「八炯」與「閩南狼」發布通緝令並懸賞追捕,指他們涉「從事分裂國家活動」。學者分析,北京對台政治人物的制裁行動正逐步升級。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你們到底在怕什麼?」民進怒轟藍白:為何對聲援沈伯洋避而不談
[FTNN新聞網]記者許詠晴/台北報導面對立案調查民進立委沈伯洋,並揚言全球抓捕,民進團今(14)日在院會遞案,要求以立法院名義譴責中國跨境鎮壓,...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宜蘭渡假行館未淹水引關注 建築多項違規縣府已列管排拆
宜蘭冬山鄉一間渡假行館在淹水期間因有圍牆、擋水板沒有淹水,並在網路宣傳,引發外界熱議,但其實這家行館涉及多項違規,建築部分是違章,縣政府已列管排拆。另外這次淹水最慘重的蘇澳鎮,居民目前持續整理家園,鎮公所預計今入夜前能完成所有清運。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官員遭拒訪 徐佳青嗆「列警示國家」 鄭麗文卻獲星國駐台代表邀訪
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日前坦承,僑委會官員遭新加坡拒絕參加亞洲台商聯合總會理監事會議。反觀,國民主席鄭麗文在昨(13)日與新加坡駐台代表葉偉傑會面時,葉強調,新加坡高度重視與台灣良好互動,並邀請鄭麗文訪問星國。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要中國人「暫勿前往日本」!台灣網友笑翻:第一次這麼支持中國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昨(14)日晚間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公告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台灣網友更狠酸,「第一次這麼支持中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