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智慧物種會知道人類曾經存在過嗎?
人類長久以來都對過去充滿好奇。
我們從地底挖掘出無數化石——這些是地球45億年歷史的遺跡,為我們提供了古代物種在我們出現之前如何生活的線索。
但如果我們人類有一天滅絕了,而在數百萬年後另一個智慧物種崛起——他們會知道我們曾經存在嗎?他們會了解我們的文明是什麼樣子嗎?
成為化石的機率微乎其微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天體物理學教授亞當·弗蘭克(Adam Frank)表示,我們不能指望未來的古生物學家會發現人類的化石。
「地球生命中,只有極少部分曾成為化石,尤其是當你的文明在地質時間尺度上只存在短暫一刻的時候,」他解釋道。
2018年由弗蘭克教授共同撰寫的一篇論文指出,儘管恐龍在地球上存在長達1.65億年,但至今發現近乎完整的化石卻相當稀少。
因此,該論文提出,鑒於人類這個物種至今僅存在約30萬年,我們在人類化石紀錄中可能不會留下太多痕跡。
不過,我們可能會留下其他形式的痕跡。
改變地球的化學組成
作為地球自然地質的一部分,岩石會不斷在地底形成層層堆積,也就是地層。
每一層地層的化學成分都與當時地球的環境條件相對應。
根據弗蘭克教授的說法,由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氣溫上升與海平面變化,將影響沉積在岩石中的物質,這些變化「可能在數億年後仍可被偵測到」。
這位天體物理學家表示:「你會看到氧同位素、碳同位素的變化,因為地球的氣候系統因人類活動而改變。」
重塑演化的路徑
即使我們自己的骨骼在化石紀錄中不太可能大量出現,我們仍可能改變了其他物種的化石——透過我們在全球範圍內運輸的動植物,或是我們對生物多樣性的改變。
根據2018年的一項研究,以生物總量(即所有活體物質的總重量)計算,全球96%的哺乳動物都是人類或我們飼養的牲畜。
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鳥類生物總量則來自我們飼養的家禽。
根據非營利出版物《我們的數據世界》的資料,我們每年宰殺超過750億隻雞。因此,這些大量死亡、外型幾乎一致的鳥類化石,未來可能會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我們已經改變了生物演化的路徑,」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暨榮譽教授揚·扎拉謝維奇(Jan Zalasiewicz)表示。
「未來的探索者會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這樣?』」他說。「他們會聚焦在一個地層——那就是我們的地層。」
我們的「最終遺產」
在名為《被丟棄後:科技化石將如何成為我們的最終遺產》(Discarded: How Technofossils Will Be Our Ultimate Legacy)的書中,扎拉謝維奇教授與他在萊斯特大學的同事莎拉·伽波特(Sarah Gabbott)教授主張,真正會留存在地球地質紀錄中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品。
他們稱這些為「科技化石」(technofossils)——無論是一個鋁製飲品罐、一件聚酯毛衣,或是一座地下停車場。
根據2020年的一項研究估計,人類每年生產約30吉噸(gigatons,十億噸)的物品——相當於地球上每個人每週製造的物品重量都超過自身體重。
事實上,研究作者發現,若以乾重(不含水分)計算,世界上人造物的總量已超過所有生物的總量。
其中最大宗的人造物是混凝土——對未來的發現者來說,這看起來可能非常不自然。
「我們現在製造混凝土的方式之一是加入飛灰……在顯微鏡下看起來非常奇特,」扎拉謝維奇教授說。
「如果他們看到化石化的形狀……像是混凝土建築的邊緣、鋪路石板,那他們就會知道這是與自然地層截然不同的東西。」
我們的物料將長久留存。
伽波特教授表示,塑膠「可能不只是能存留數千年,甚至可能持續存在數百萬年」。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了2050年,海洋中的塑膠可能會比魚還多。
但不只是塑膠。
「我們有一些含石墨的岩石已有四十億年歷史,」伽波特教授補充說。「所以以鉛筆形式存在的石墨,可能也能存留四十億年。」
這位古生物學家指出,科學家已發現數億年前的化石化葉片。
「紙是由纖維素製成的,這與葉子的成分相同。所以……在適當的環境下,紙張可能也能保存數億年,」她推測道。
行星規模的改變
人類或許早已在地球的地質上留下巨大印記。至於未來是否會有另一個智慧物種在我們滅絕後發現這些痕跡,誰也說不準。
但想像我們在數百萬年後的遺產,是否有其意義?
弗蘭克授認為有。
「我認為,為了讓我們度過這個科技尚未成熟的時期,能夠思考地球的長期歷史是至關重要的,」他主張。
「這些是行星規模的變化,將在未來幾個世紀、幾千年、甚至幾萬年持續產生影響,」他說。
其他人也在看
3華人涉詐財被捕 已移送ICE
長島納蘇郡(Nassau)警方日前宣布,逮捕一名來自皇后區的華人男性,此人涉嫌前往受害者家中收取詐騙所得的金錢。與此同時...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3 小時前

疑爆非洲豬瘟!議員轟:慢十天查出 市府:通報時未有徵兆
非洲豬瘟入侵台灣,守了20年出現破口!台中梧棲區一處養豬場出現疑似非洲豬瘟,防疫人員緊急撲殺195頭豬,農業部也宣布,今(22)日中午12點起,全台禁運禁宰豬肉5天。民代痛批,問題養豬場10月10日就...
華視 ・ 7 小時前
范斯訪以 鞏固加薩停火協議
記者施欣妤/綜合報導 美國副總統范斯21日展開以色列之行,22日會晤以國總理尼坦雅胡,此行目的在鞏固由美方斡旋的加薩走廊停火協議。范斯受訪時表示,對協議執行情
青年日報 ・ 3 小時前
投資人注意!台指期保證金要調漲了,期交所將推出個股選擇權週契約
時隔兩個多月,期交所今(22)日公告將調整台指期、外匯、黃金、ETF期貨及選擇權風險保證金,「大台」原始保證金從30萬6000元調升至32萬2000元,「小台」從7萬6500元調升至8萬500元,「微台」從1萬5300元調升至1萬6100元,將自23日一般交易時段結束後起實施。根據最新公告,本次將調整台股期貨契約(TX)、小型台指期貨契約(MTX)、客製化小......
風傳媒 ・ 8 小時前
狂!他把2克拉鑽石鑲進「眼球」 網驚:很怕你被活摘器官
美國一名23歲珠寶店老闆瓊斯(Slater Jones),近日為自己打造一只獨特的「鑽石眼球」,他把2克拉鑽石直接鑲進「義眼」之中,成為獨一無二的眼睛,網友還調侃他:「很怕你走在半路會被活摘器官!」
鏡報 ・ 10 小時前
買小米汽車被酸「人生最後一輛車」 對手品牌業務遭炎上!負責人回應
《紅星新聞》報導。該對話截圖迅速在網上擴散,目前原貼文雖已刪除,但仍被廣泛轉載。對話內容顯示,消費者告訴極氪銷售,自己已試駕並決定購買小米YU 7後,對方以語音回覆「你要是想買人生的第一輛車,你得選極氪01;想買人生的最後一輛車,就得選小米YU 7。你買的不是25980...
CTWANT ・ 10 小時前
舊手機變慢別急著換!Android這隱藏設定一開馬上變快
【記者趙筱文/台北報導】老舊Android手機用起來越來越卡?其實不一定非得換新機。根據外媒《BGR》報導,有一項藏在開發人員選項裡的「動畫速度」設定,只要動個手調整,就能讓你的手機流暢度明顯提升,重新找回剛開機時的順暢感。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中國女賊手法專業!偷巴黎博物館6公斤金塊
[NOWnews今日新聞]法國巴黎羅浮宮19日發生震驚全球的世紀竊案,4名竊賊闖入館內展區之一「阿波羅畫廊」(Galeried’Apollon),奪走8件稀世珍寶。這也不是法國近來唯一一起博物館盜竊案...
今日新聞NOWNEWS ・ 12 小時前
浪凡基金會啟動花蓮災後關懷 助光復國中重建棒球場重燃希望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衣綸/台北報導 風神颱風夾帶東北季風來襲,花蓮與東北部地區連日暴雨,9月23日堰塞湖溢流釀災,光復國中棒球場幾乎全毀、體育館地下室仍覆滿泥沙。然而,在這片滿是泥濘的土地上,卻傳出了笑聲與歌聲,那是浪凡慈善基金會關懷車隊的到來。 基金會董事長馬詠睿率隊,在花蓮縣議員簡智隆陪同下,前往受災嚴重的光復國中探視。該所學校是花蓮地區的...
匯流新聞網 ・ 10 小時前
曝光租約解釋了英國安德魯王子仍能住得起溫莎豪宅的原因
安德魯王子居住在位於溫莎莊園內、被列為二級保護建築的皇家小屋,附帶一棟園丁小屋、一間教堂小屋、六間小屋及警衛宿舍。
BBC NEWS 中文 ・ 12 小時前中國對美晶片反傾銷調查 命令37天內如實填問卷回報
(中央社台北22日電)中國報復美國再出招。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今天發布通知,要求原產於美國的相關模擬晶片的所有中外製造商及進出口商,今天起必須填寫反傾銷調查問卷,且須在問卷發放日(即今天)起37天內「如實填寫」,並提交「完整準確的答卷」。
中央社 ・ 11 小時前
波蘭與羅馬尼亞聯手 破獲俄羅斯爆炸包裹陰謀
(中央社華沙21日綜合外電報導)波蘭有關當局今天表示,波蘭與羅馬尼亞拘留了8名涉嫌代表俄羅斯策劃破壞活動的人員,其中3人涉及一項新的陰謀,企圖將爆炸包裹寄往烏克蘭。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制中!美澳簽稀土協議 川不挺台獨換美中貿協?
在中國大陸收緊稀土出口之際,週一美國與澳洲簽署關鍵礦產協議,兩國對開採計畫將各投資10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誇口,一年後美國的礦產稀土將多到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不過川普也表示與中國的關係很好,他預計明年初訪問中國。被問到台灣問題時,川普表示北京無意侵台;另外有報導指中國大陸施壓川普,表態不支持台獨,來換取美中貿易協議,川普則沒有正面回應。
TVBS新聞網 ・ 15 小時前
俄國重申和平條件 路透:全部掌控烏克蘭頓巴斯
(中央社華盛頓/法蘭克福2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兩位官員和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俄羅斯上週末發給美方一份「非正式文件」,重申俄國先前提出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的條件,其中包括控制整個烏國頓巴斯地區。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為何沒放假?北市平地最大降雨量428毫米 災防辦澄清:未達標準
首次上稿:10/21 09:03更新時間:10/21 15:00(更新台北市災防辦澄清聲明)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北台灣持續降下大雨,但雙北市政府堅持正常上班、上課,引發民怨沸騰,網友灌爆蔣萬安、侯友宜臉書;對此台北市災害防救辦公室證實,平地最大降雨量428毫米,已超過350毫米的法定放假標準。對此,台北市災害防救辦公室稍早發布兩點聲明澄清,強調雨量預測皆未達停班課的標準,「北市平地最大降雨量428毫米」指的是10月19日18時至21日7時,共計37小時累積雨量。
民視 ・ 1 天前

LINE停用注意!官方:11月起3類用戶恐無法收發訊息、講電話
現在科技發達,幾乎人手一支手機,然而,當通訊軟體版本要求提升時,部分舊裝置用戶可能面臨無法繼續使用服務的困境。LINE官方宣布重要政策異動,11/4起停止支援13﹒20﹒0以下版本的應用程式,屆時將有
食尚玩家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