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合璧系列報導》肆:金控成立篇(一)合併大安銀行升級台新金控!吳東亮快狠準的擴張版圖學
一家全新金控集團即將誕生。兩位關鍵人物併肩坐著,他說,「我們正在創造一個良性合併的典範與歷史⋯⋯」,隨即淚濕雙眸哽咽難言。一旁的吳東亮知道,說話的高志尚,關心的是大安銀行併入台新金控後的員工保障問題,感動又佩服!
聚光燈下,交談聲與快門聲交織成一片。大廳中央木質牆面前,吳東亮伸手將紅色布幕向下揭開,露出了「台新金融控股公司」八個閃耀金色光芒的大字。這一天,是 2002 年2月18日。
2002年2 月18日,吳東亮親手揭下紅布,在眾人見證下宣告「台新金控」誕生。
2001年,台灣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允許銀行、保險與證券整合為同一金控架構,改變了金融業的競爭方式,規模與整合能力取代單一銀行獨立經營,成為市場新標準。然而,在這股浪潮真正成形之前,吳東亮早已敏銳意識到「規模」將成為決戰關鍵。
對於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的三子吳東亮來說,合併銀行不只是一場商業競爭,更是他掙脫家族巨大光環,確立個人金融王國的關鍵一役。他親手創立的台新銀行,雖已是新銀行中的佼佼者,但若要邁向金控級規模,仍差臨門一腳。
擴大版圖勢在必行,當時陷入經營困境的大安銀行,成了吳東亮眼中最關鍵的戰略拼圖。一場艱難的整併案就此拉開序幕,以銀行家的精算與企業家的果斷,把握戰局未定的關鍵時機,並以「快、狠、準」的節奏完成佈局,才得以在金控戰局正式成形前搶得先機,開啟他金控帝國的起點。
吳東亮快狠準的出手
吳東亮在整併浪潮尚未全面引爆前,就已率先出手。大安銀行對外尋求資本時,台新人馬已在市場上悄悄吸納其流通股,未來談判的槓桿因此提前到位,還沒坐上談判桌,台新就已握有籌碼。
情勢一明朗,吳東亮立即出招。台新與大安緊鑼密鼓地精算整併效益:大安掌握深厚的中小企業與地方存放款基礎;台新專精消費金融與品牌行銷領域。吳東亮在2001年12月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直言:「當初我們決定與大安銀行合併,就是要擴大銀行經營規模,因為銀行是個平台,平台夠大,才能夠提升效率,減輕經營成本。」兩家銀行從正式接觸到確定方向,不到一個半月。他以「不等、不拖、不猶豫」推進每一步,展現狠勁,也讓整併進度一路往前推。
最後,為確保換股合理與合併可長可久,他邀請美國大通銀行與所羅門美邦證券進行獨立評估;最終換股比例落在1:0.4 至1:0.5 之間,以專業、透明的方式取得市場與股東信任,為整併架構奠下最穩固的基礎。
惺惺相惜的兩位董事長
吳東亮與大安銀行董事長高志尚能在短時間內談成合併條件,讓台新在眾多潛在買家中雀屏中選,關鍵不在於價格高低,而是兩間企業累積的三年信任。
台新、大安高層自1998 年起便陸續接觸,吳東亮2001年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曾表示:「台新的確曾與大安洽談合併事宜,因為雙方高層都是好朋友嘛!而且我要說,我們已經談了好多年。」語氣雲淡風輕,但實則透露出他胸中盤算已久的大格局。多年下來,雙方高層對彼此的理念、性格與做事方式愈來愈了解,也在這些往來中累積了日後促成合併的互信。
台新、大安在晶華酒店宣布合併的那天,據《遠見雜誌》2003 年報導記錄,吳東亮在台上回首合併過程的艱辛,語氣裡滿是欣慰。坐在一旁的高志尚滿懷希望地說出:「我們正在創造一個良性合併的典範與歷史。」但話音剛落,他卻短暫哽咽——像把女兒交給值得託付的人,雖感到放心的同時卻又不捨。吳東亮面對高志尚將合併後的員工保障,看得比存續銀行股票選擇權補償金看得還重要時,吳東亮不由得佩服地說:「看到一個令人景仰的風範」。
兩位董事長的真情流露,顯示合作背後所蘊含的深層共識,彰顯了台新與大安的合併並非受迫於情勢,而是基於雙方價值互補與高度理解。
卸任大安銀行董座職務後,高志尚領導家族事業義美持續壯大成為台灣食品業傳奇,並跨足無人機科技等新興領域。正是這種超越傳統金融視角的格局,使他得以提前洞察台新的強勁潛力,以及兩家機構合作所能帶來的價值。
二十多年後,台新金合併新光金之際,高志尚曾接受《今周刊》邀請,以一篇文章寫出他對吳東亮的認識:「他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做事非常認真、謹慎,也很有眼光。」、「我們對很多事的看法很一致。我與吳東亮都覺得,銀行要永續經營,併購是很重要的手段。」這段話讀來除了有英雄惜英雄的味道,也像是大安與台新當年牽起彼此手的註腳,為兩家銀行能在風雨飄搖的金融整併年代,寫下民營銀行史上極少見的「雙贏合併」的最關鍵原因。
大安銀行的困境與為時已晚的自救改革
為何大安銀行會走到被合併的結局?許多人對於大安銀行的命運是感嘆且意外的,畢竟大安銀行在成立初期被視為「資優生」,主攻中小企業融資、車貸、房貸市場,1994 年名列民營銀行獲利前段班,並於 1996 年在新銀行中獲利排名第一。
大安銀行外觀
然而,1997 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引發多家企業集團財務吃緊,大安在授信遇到順大裕、廣三建設、櫻花建設等企業陷入財務危機,逾期放款比率在2001年一度攀升至4% 以上。
面對困境,大安並非沒有行動。2000年底,董事會決議一次性大幅提列 40.8 億元呆帳準備,使帳面盈餘由原估近十億元轉為虧損,但逾放比率立即下降至 2.41%,成為第一家提前達成財政部「四年內降至 2.5% 以下」要求的新銀行。
同時,大安亦啟動組織調整,將企業放款、消金授信、投資信託與網路金融等功能集中到總行管理,試圖提高效率並朝科技金融與新種業務方向轉型。
然而,在法規仍限制商業銀行進行未上市公司直接投資的情況下,轉型速度受到種種限制。根據《聯合晚報》1999年10月25日的報導指出,股價低迷讓許多銀行的現金增資案紛紛受阻,大安銀行因股價下探至8元歷史低點,被迫將三十億元現增案的繳款期限再度延長。
相較之下,台新銀行在風暴中維持亮眼表現。憑藉穩健獲利與創新產品,1999 年稅前盈餘高達18.1 億元,連續三年蟬聯新銀行第一,信用卡發卡量突破百萬張。在外界稱讚聲中,吳東亮始終保持警覺,他曾在2001年10月3日的《經濟日報》表示:「在金融外軍強敵環伺下,資本額規模小的銀行,其生存將日益困難,更有隨時有被其他公司收購併吞的危險。」他深知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銀行之間的差距隨時可能被追上。
千禧年後,金融產業正掀起前所未有的整併浪潮。《金融機構合併法》於 2000 年 11 月 24 日由立法院通過,並於同年 12 月 13 日公布施行;隔年 2001 年 11 月 1 日,《金融控股公司法》正式上路,台灣金融業自此邁入「大者恆大」的新時代,富邦、國泰等大型集團陸續成立金控,各界紛紛尋求跨業整合與版圖擴張的契機。吳東亮意識到,唯有擴大平台、提前布局金控,才能把暫時的領先轉化為長期優勢。
此時的大安銀行面臨資本吃緊、增資受阻的困境,在市場上顯得孤立無援。這家曾被譽為「資優生」的新銀行,悄悄被畫進吳東亮布局的藍圖中。
就在多家民營銀行與外商銀行對大安表達興趣之時,一個令人始料未及的競逐者橫空出世——不是別人,正是政府。
大安銀行上演「逃婚記」:三合一案的轉折
大安銀行為了生存苦思突圍之際,一場「被宣布的合併」突如其來。2001 年 2 月 13 日,行政院長張俊雄對外宣布,將由公股銀行第一銀行主導,合併大安銀行與泛亞銀行。
2001 年 2 月 13 日行政院宣布三合一合併案。(右至左)大安銀行董事長高志尚、第一銀行董事長陳建隆、行政院長張俊雄、財政部長顏慶章、泛亞銀行董事長柯飛樂。
財政部長顏慶章並公開指出,合併後三家銀行的資產規模市占率可達 8%–9%、分行逾 220家,被視為公股體系整併的示範案例。他表示,大安與泛亞「主動放棄經營權」,並強調三銀行董事長承諾不裁員,且因電腦系統相同,三至六個月內即可完成整合。
然而,這項宣布對大安內部而言卻近乎「晴天霹靂」。據2001年3月1日的《今周刊》報導,合併意向原本在少數高層之間討論,但尚未經董事會與主要股東充分溝通。行政院宣布發布後翌日,大安銀行董事長高志尚僅在主管會議上宣讀一份僅三行字的「合併意願書」,內容只表達「三方有意進一步討論」。許多股東與中高階主管是從新聞畫面得知此事,因而引發內部震盪,三合一案宣告破局,大安銀行開始重新評估其他合併對象,尋找最有利的出售條件。
驚險「成婚」的圓滿結局
經歷了公股主導的「三合一」破局,以及多方接觸外商銀行與其他集團的轉折,大安銀行最終選擇了與台新銀行合併,並共同籌組台新金控。
然而,這樁合併案從醞釀到正式宣布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兩家銀行原本四次預定召開的臨時董事會都因故改期,直到 2001 年 10 月 25 日下午,才終於在董事會通過並宣布合併合組台新金控公司。當時現場的氣氛充滿了懸念,所有人都在等待「主婚人」財政部長顏慶章的到來。
據《商周》2001年的報導形容當天現場氣氛,來賓不禁竊竊私語,擔心部長無法如期而至。當姍姍來遲的顏慶章一進會場,他立刻拉著有「逃婚」紀錄的大安銀行董事長高志尚,不放心地問:「這次是真的嗎?」高志尚有些尷尬地回應:「絕對沒問題。」顏慶章這才放心走上台。
連顏慶章與金融界人士都對這場合併抱持懷疑,體現了大安銀行在金融整併風潮中,尋求戰略夥伴的過程有多麼複雜且充滿變數。
記者會上,台新銀行董事長吳東亮、大安銀行董事長高志尚、財政部長顏慶章、台新票券董事長郭蕙玉、台証證券董事長李新一一同站上前排,五人肩並肩,伸出的手緊密交疊,象徵台灣金融史上首宗銀行間的聯姻,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2001 年 10 月 25 日,台新與大安銀行宣布合併並籌組台新金控。(左至右)台証證券董事長李新一、大安銀行董事長高志尚、財政部長顏慶章、台新銀行董事長吳東亮、台新票券董事長郭蕙玉。
四個月後的2月18日,在響亮的掌聲與鎂光燈的聚焦下,吳東亮臉上掛著爽朗的笑容,從時任財政部長李庸三的手上接過了金控營業執照,正式宣告台新金融控股公司誕生,為這場整併畫下第一階段的句點。
2002年2 月18 日,台新銀行合併大安銀行後正式成立台新金控,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右)從財政部長李庸三(左)手中接下金控營業執照。
與大安銀行的合併,成功為台新打造了強大的市場規模與專業形象,擺脫「家族企業」的標籤,是吳東亮打開併購征途的大門,構築金融帝國的第一步。自1992年創立銀行以來,歷經十年扎根與磨礪,台新終於在2002年以「金控之姿」完成蛻變,宣告民營金融力量正式崛起,這十年,正是從夢想起飛到展翅成長的關鍵年代。
(圖片來源:台新新光金控、經濟日報、國家文化資料庫)
更多放言報導
《新新合璧系列報導》參:玫瑰卡篇(二)閃耀三十年依然青春的行銷心法!玫瑰卡如何緊抓新世代女人心
《新新合璧系列報導》參:玫瑰卡篇(一)從「壞女孩」到「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台新「玫瑰卡」獨樹一幟的獨立女性魅力行銷學
其他人也在看

台股燒到發亮!電力+散熱+伺服器三路齊噴 法人點名「這9檔」強勢黑馬、它目標價上看300元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台股在11月初一度衝上28,554點歷史天價,卻在隨後的震盪中拉回,第一週更大跌582點,創下自四月以來最慘單週表現。外界憂心...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鴻海400元還輸它!這「隱藏版老AI巨獸」噴出800元目標價 EPS連兩年賺逾5個股本、股息有望上看42元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AI伺服器財報季掀起震撼行情,市場焦點原本鎖定鴻海、緯創、緯穎與英業達等指標企業,但真正讓法人驚呼「被低估多年的AI黑...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記憶體熄火了?「這2大廠」股價雙雙走疲 外資反手猛砸48億進場共13萬張
[FTNN新聞網]記者陳宣穎/綜合報導台股本週(11/10~11/14)加權指數收在27397.50點,週跌253.91點、跌幅0.92%。據證交所盤後公布籌碼動向,外資週賣超981.78...
FTNN新聞網 ・ 23 小時前
記憶體不行了?鎧俠暴跌23%+DRAM漲幅瞬間急凍 法人曝「集體暴跌原因找到了」:還有希望回來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記憶體族群原本熱得發燙,卻在14日迎來突如其來的冷水,整體走勢一夕翻盤。台股記憶體大軍本月強攻多日,但隨著DRAM漲勢急...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快訊/道瓊跌逾530點!美股盤中突反彈 「這檔」飆逾15%
在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的降息預期快速降溫,以及人工智慧(AI)概念股持續遭遇拋售的雙重夾擊下,美國股市在週五(14日)延續前一日的沉重跌勢。主要指數持續承壓走低,風險資產遭到投資人拋棄,顯示華爾街的避險情緒正在快速升溫。不過盤中四大指出突然反彈,分析指出目前美股的反彈更多屬於技術面和心理面支撐下的「短暫喘息」,若要形成更堅實的上漲態勢,仍須等待政策明確、經濟數據回暖、成長股基本面再獲支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供應瓶頸+泡沫化壓力!AI訂單暴增但台積電不急擴產 外媒曝原因
[FTNN新聞網]記者蔡曉容/綜合報導全球AI熱潮不斷升溫,帶動對高階晶片的需求急速飆升。輝達、OpenAI、博通(Broadcom)等科技巨頭紛紛下訂數千億美元的訂單...
FTNN新聞網 ・ 6 小時前
美股AI泡沫疑慮升溫 科技股下週恐更震盪
[NOWnews今日新聞]投資人對於科技股估值過高的憂慮持續,使得美股在週五(14日)雖略有反彈,但仍未真正止瀉。隨著投資人準備迎接全球市值最大、也是華爾街人工智慧交易核心企業的輝達(Nvidia)季...
今日新聞NOWNEWS ・ 13 小時前
台美罕見匯率聯合聲明!施俊吉點破關鍵 恐比中國出手更可怕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中央銀行14日晚間罕見與美國財政部共同發布聯合聲明,聲稱就匯率議題達成共識,且央行強調美國財政部從未要求新台幣升值,並承諾自今年12月底起,有關干預匯市金額等資料發布頻率,將由現行每半年改為每季公布一次。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則是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壹蘋新聞網 ・ 6 小時前
傳奪台積電CoWoS訂單!這「AI材料黑馬」躍升矽光子+3D IC國家隊 20號法說會成焦點
[FTNN新聞網]記者黃詩雯/綜合報導化學材料廠長興(1717)即將在20日召開法說會,第三季財報也率先亮相。公司在AI伺服器熱度推動下,電子材料訂單動能備受市...
FTNN新聞網 ・ 3 小時前
台股Q3財報太神!「6大賺翻猛將」狂噴獲利 「這伺服器大廠」EPS狠飆至82.92元創天價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AI熱潮在第三季財報季徹底炸開,不只伺服器需求強到撐滿整個供應鏈,上游晶圓、零組件、機殼、滑軌、組裝通通被推著往上跑...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10月營收利空下殺!「這檔」遭三大法人齊手殺出…八大官股進場3.1億搶救 「它」也被埽貨5千張
[FTNN新聞網]記者何亞軒/綜合報導台股加權指數上周(11月10日至11月14日)跌253.91點,跌幅0.92%,觀察八大官股上周買超個股,長榮航(2618)受到財報利空影...
FTNN新聞網 ・ 48 分鐘前
股票真的能賺「簡單錢」?他曝殘酷真相:想無腦買就等著賠到掛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吳嘉汯/綜合報導股市人人都想賺,但真的有「easymoney」嗎?一名網友發文直言,投資股票如果抱著「想快速賺錢」的心態,那多半只會淪落...
FTNN新聞網 ・ 6 小時前
美股靠「他」翻牌? 道瓊下跌309點、台積電ADR漲近1%
華爾街股市14日震盪收盤,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下跌309.74點,收至47147.48點;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0.234點,收在22900.589點;標普500指數小跌3.38點,收至6734.11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7.54點,收報6811.20點;NYSE FANG+指數小漲0.24點,收至16344.66點。美股七巨頭股價...
CTWANT ・ 1 天前
快訊/美股持續血洗?開盤「眾科技巨頭幾乎全跌」
雖然美國政府停擺危機暫時告一段落,但日前聯準會(Fed)放鷹,加上關鍵經濟數據發布不確定性極大,還有輝達及其他人工智慧(AI)明星股下跌,上個交易日美股大盤慘烈,科技股估值過高的擔憂情緒在本次交易日是否會蔓延?今(14)日美股開盤,輝達、超微、台積電ADR等科技個股,幾乎沒有一檔股價走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川普105億狂掃債券震撼!網疑惑債券利多在哪...他點1資產真相:有錢人確實都「這樣做」
[FTNN新聞網]記者何亞軒/綜合報導美國15日的一份官方文件顯示,總統川普(DonaldTrump)在8月下旬至10月初的五個星期內,購買了價值8200萬美元(約25億元台...
FTNN新聞網 ・ 4 小時前
美要台投資3500億美元起跳? 李淳:不會和台積電承諾金額切割
對於美媒報導,美方要求台灣投資「介於韓國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間」,前駐歐盟代表李淳14日受訪分析,台灣對美投資金額的計算一定不會和台積電承諾赴美投資金額1650億美元切割,而台積電赴美投資,是把護國神山「種」到美國,維持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核心地位。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前三季每股虧1.09元!這檔喊明年轉盈漲停了 「成交量暴增5倍」登強勢股王
[FTNN新聞網]記者曾奕語/綜合報導台股昨(14)日下挫506.06點,收在27,397.50點,跌幅0.16%,成交金額5895.69億元。生技廠國光生(4142)12日公告今年前三季...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15檔內資力挺 將率先反撲
AI泡沫雜音蔓延、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12月降息預期降溫,拖累台美股市高檔劇烈震盪,加權指數14日面臨多殺多賣壓,再度摜破月線。市場專家分析,外資近來大舉提款台股,然時序進入投信、集團作帳旺季,內資買盤有望順勢挺身穩盤,包括金像電、強茂、尖點、台積電等15檔個股,11月以來,獲投信、官股聯手逢低加碼內資力挺,可望率先反撲。
工商時報 ・ 17 小時前
輝達財報開獎 台股上攻28.5K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旋風式訪台再掀AI熱,然隨美股AI估值過高引發泡沫擔憂,市場期盼19日將公布的輝達最新一季財報送暖,為近期台美股市打上強心針。投資圈聚焦其釋出的最新展望,法人推演輝達財報三大劇本,最佳情境台股可再展多頭,向上突破28,500點再創歷史新高。
工商時報 ・ 17 小時前
震盪盤怎麼買?00878長期資金進駐 熱門ETF買點浮現
[Newtalk新聞] 在台股進入高檔震盪、AI 類股漲多回檔之際,市場資金逐漸轉向兼具收益與成長潛力的產品。無論是依靠穩健配息支撐的高股息 ETF,或是受惠產業趨勢的半導體與海外市場 ETF,都展現不同面向的配置機會。 以下是國泰證期解析聚焦五檔具代表性的 ETF,包括兼具抗震力與補漲空間的 00878、掌握 AI 升級趨勢的 00982A、受惠越南長線經濟成長的 00885、具主動選股優勢的 00984A,以及站在半導體成長浪潮核心的 00891的內容: 1、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 台股震盪回到合理評價,AI類股漲多回檔,高股息ETF顯抗震力。00878布局電子、金融與傳產,具落後補漲空間。本月配息0.4元,11/17前買進可參與除息,現階段進場可望同時收取股息與資本利得,吸引長期資金進駐。 2、群益台灣強棒(00982A) 科技股震盪、軟銀出清輝達使AI鏈承壓,但北美CSP資本支出仍強。00982A聚焦AI規格升級、台積電供應鏈及報價可望調漲族群。本月配息0.334元,年化殖利率約9%。台股震盪反成加碼良機,兼具成長動能與穩定息收。 3、富邦越南(00885) 越股短線回檔
新頭殼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