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忘東忘西怎麼辦?日本名醫曝「健腦關鍵」:做到2件事才重要
大腦是人體重要器官,許多人會透過保健品來健腦,但究竟什麼方法最有效?日本腦神經專科醫師岩立康男於《遺忘力 大腦最強本能》一書中,解析「記憶的本質」和「記憶被刪除的過程」,帶領讀者察覺能忘的記憶、不好的記憶,以及找到維持「不該忘記的記憶」方法,打造能夠遺忘的大腦。以下為原書摘文:
睡眠影響大腦壽命
「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是減輕大腦疲勞最有效的方法,但毫無疑問,睡眠對於「大腦的休息」極其重要。儘管存在被掠食者捕獲的風險,但所有擁有大腦的動物都沒有進化到無需睡眠就能生存。這是為什麼?
因為如果沒有睡眠,神經膠質細胞就無法維持大腦的運轉。神經膠質細胞負責為神經元提供營養和排泄廢物,來支撐大腦中的神經元,但它們只能在夜間睡眠時充分活動。為了讓維護大腦的神經膠質細胞發揮作用,睡眠是必不可少的。
睡眠也是「記憶維護」的時間。使記憶定型的工作,包括與記憶相關的蛋白質合成,都是在夜間睡眠期間進行的。蛋白質是記憶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它們都是通過在細胞內稱為內質網的地方正確折疊來發揮作用的。
當人睡眠不足時,內質網就無法正常工作,蛋白質折疊也無法順利進行,劣化的蛋白質會開始積累,使記憶的形成困難重重。另外,內質網壓力的加速也會導致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死亡,這同樣會損害記憶的形成。
此外,已知以星形膠質細胞為中心的腦內廢物排出系統「膠狀淋巴系統」,也是在夜間睡眠期間活化。如果沒有這個系統,舊的、錯誤折疊的劣化蛋白質就會在大腦中聚集和積累,直接成為阿茲海默症的致病因子。這些劣化蛋白質等廢物的積累,與死去的細胞一樣,會引起慢性發炎,導致神經元細胞加速死亡。
睡眠可以說是維持大腦健康和記憶力的核心時間。所有哺乳動物都有充分的理由冒著被掠食者捕獲的風險,來獲得充足的睡眠。
3大營養素強健大腦
從保養大腦的角度來看,不僅是睡眠,「飲食」也很重要。也許是因為飲食的重要性已為人所知,只要搜尋「記憶力」這個關鍵字,就會跳出很多「對大腦有益的健康食品」、「提升記憶力的食物」等廣告。這些東西真的有效嗎? 想必許多人都抱持著期待和疑慮。
當然,這些產品能帶來的效果千差萬別,必須謹慎。那麼,為了接近本書所強調的「確保必要記憶的同時,逐漸消除可以遺忘的記憶」的理想狀態,我們應該透過飲食來補充什麼呢?
首先是「脂質」。大腦的細胞富含非常細小的突起,保持它們的形狀需要大量的脂質,而這些脂質是組成細胞膜的成分。雖然人們傾向用減肥等方式避免攝取脂質,但適量食用含有脂質的食物對維持大腦功能很有效果。
作為細胞膜的成分,脂質中的「omega-3 系列不飽和脂肪酸」尤其重要,服用這類補充劑有助於改善認知功能。當身體富含omega-3 系列不飽和脂肪酸時,細胞膜的靈活性和流動性就會提高。儘管還有許多未解之謎,根據報告指出,讓腦功能障礙患者和腦部成長階段的孩童攝取omega-3 系列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改善他們的認知功能。除非是非常極端的攝取方式,多吃一點omega-3 系列不飽和脂肪酸絕對不會有負面影響。
除了脂質之外,「蛋白質」也是必需元素,因為它是創造記憶的基礎。作為構成記憶的材料,我們必須攝取胺基酸,尤其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胺基酸」。肉、魚、蛋、乳製品和大豆等食物含有豐富的必需胺基酸,要好好攝取。
此外,作為神經元唯一能量來源的「葡萄糖」也需要適當補充。只有從葡萄糖中獲取能量,才能讓神經膠質細胞運作,支持神經元的電流活動。這就是為什麼大腦是一個超乎想像的大胃王,消耗了全身所用葡萄糖的25%。
所以,為了讓你的大腦發揮最佳狀態,最好適當攝取碳水化合物。最近很流行限醣飲食來減肥,但攝取量過少會對大腦造成嚴重影響,思考能力和記憶力也會下降,需要注意。碳水化合物只有在攝取「過量」時才會成為壞人。
目前為止提到的「脂質」、「蛋白質」和「醣類」(碳水化合物),被稱為三大營養素,是維持生命的基本營養素,也是記憶力極其重要的元素。所以無須採取特殊的飲食限制,要在日常飲食中均衡攝取。
順帶一提,少突膠質細胞的代謝負荷很大,需要龐大的能量,得適當攝取營養物質以保護少突膠質細胞。但為此所需的神經酰胺這種物質,很難從腸道吸收,幾乎不被腦內使用。少突膠質細胞消耗的神經酰胺,大多數是利用其自身細胞內的蛋白質和酶合成的。
也就是說,即使服用大量的神經酰胺補充劑,也完全沒有效用。就算服用膠原蛋白補充劑來保養皮膚和膝軟骨,很多時候都沒被吸收,毫無用處。重要的是,這些生物成分必須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和需要的時候合成。
均衡飲食才能保護少突膠質細胞,包括脂質、蛋白質以及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不僅神經酰胺,相較於過去,任何食材在現代社會都很容易取得,除非極度偏頗的飲食習慣,與其在飲食上加加減減,不如重視飲食平衡。補充劑終究只是輔助,改善飲食習慣的平衡才是首要。
(本文摘自/遺忘力 大腦最強本能:忘掉想忘的,記得該記的,重新校正腦力健康/高寶書版)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戀愛時大腦會產生什麼變化?醫揭「4激素」狂分泌:真愛出現在熱戀後
「健忘」代表大腦正在進步!日本醫教「2招健腦法」別回想過去經驗 | Uho優活健康網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常常忘東忘西怎麼辦?日本名醫曝「健腦關鍵」:做到2件事才重要
其他人也在看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6 小時前
45歲女從69kg減到60kg!多吃一餐反而變更瘦,秘訣在於「早上選這4樣食物」
一位45歲女性透過調整早餐習慣,在短時間內從69公斤降到60公斤,成功減掉9公斤。她身高165公分,過去雖有減重意識,但效果不佳。經過分析發現,問題關鍵在於「不吃早餐」。
姊妹淘 ・ 1 天前
聽「股利新招」健保可收480億 石崇良眼都亮了:晚上好睡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要改革健保「補充保費」收取公式,大刀砍向存股族、定存族以及房東們,引發480萬人反彈,政策緊急喊卡,但面臨明年健保財務缺口將高達千億元,仍吐心聲「讓我睡不著」。國民立委賴士葆今(13)日質詢時建議,只需拿掉現行補充保費1000萬的課徵上限,得罪有錢人,就有480億入袋,追問石崇良敢不敢?石崇良...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陳文茜罹癌第4期停止免疫療法 癱地大喊「自行宣告康復」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2024)年發文透露罹患黑色素癌第4期,且擴散至多個器官,正透過免疫治療、光子刀等方式治療。今(13)日她在臉書發文「自行宣告康復」,直指自己2個月前已自行決定停止免疫療法,「其他就豁出去了。」
民視 ・ 1 天前
不只太油!「這些食物」也害膽固醇狂飆 上班族很常吃
營養師李婉萍提醒,愛吃甜食、小吃與精緻澱粉的人容易讓壞膽固醇升高、堆積成脂肪。她建議以高纖澱粉取代精緻澱粉、多補膳食纖維、選擇優質蛋白與植物油,並搭配維生素D、E等營養素,有助改善膽固醇、維持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每天1杯優酪乳穩定血糖、燃燒脂肪!權威醫推薦2種優酪乳
每天一杯發酵乳製品,正悄悄改寫著人體代謝程式碼。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優酪乳不只是幫助排便、減少脹氣,更能從根本調整腸道菌相,影響脂肪燃燒、血糖穩定及體內發炎程度。當我們
健康2.0 ・ 1 天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這件事比吃炸雞老得更快!抗老每天只做4件事 打造身體防鏽力
許多人一聽到「抗氧化」就想到保健食品,但醫師提醒,真正的抗氧化從來不只是吃對東西,而是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如何預防身體提早生鏽?以下醫師教你真正抗氧化保養。 在保健意識日益高漲的今日,「抗氧化」
健康2.0 ・ 1 天前
做大腸鏡前一定要看!「低渣飲食清單」1圖看懂 這些食物絕對不能碰
最近身邊越來越多人開始安排做大腸鏡,但很多人一聽到要檢查就緊張到不行!其實,只要前幾天執行低渣飲食,整個過程不但順利,還能讓醫師檢查更清楚。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簡單來說就是少纖維、少殘渣、好消化的飲食,幫助腸道在檢查前徹底清乾淨! ▲全穀雜糧類腸鏡前幾天建議改吃「精緻澱粉」讓腸胃更輕鬆.可以吃:白飯、白麵條、白土司.避免吃:糙米、玉米、燕麥、地瓜等含纖維穀類 ▲豆魚蛋肉類選擇軟嫩、易消化的蛋白質最合適.可以吃:魚肉、瘦肉、水煮蛋、豆腐.避免吃:煎的、炸的、不熟或太韌的肉類▲飲品類檢查前飲品也要注意顏色與成分.可以喝:運動飲料、蜂蜜水、椰子汁等,無渣無色飲品.避免喝:牛奶、優酪乳、乳酪等乳製品 ▲蔬菜類蔬菜不代表都能吃,要選「嫩葉菜」族群.可以吃:菠菜、小黃瓜、香菇.避免吃:竹筍、菜梗、芹菜等粗纖維蔬菜▲水果類果肉軟、水分多的水果比較適合.可以吃:木瓜、哈密瓜、荔枝、西瓜.避免吃:黑棗、芭樂、百香果、柿子等高纖水果▲烹調方式.建議:水煮、汆燙、蒸煮、清炒.避免:煎、烤、炸 高敏敏提醒,放進嘴裡需要「咬很多下」的食物,通常都不適合!記得「少渣、軟質、清淡」是原則,吃平常的五到七分飽即可。此外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13 小時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3 天前
覺得自己每天都有喝水?營養師揭「4警訊」:身體缺水了
為了維持身體健康,每天都應攝取足夠的飲水量,營養師羅晞蕾提到,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有喝水,但實際上都沒補夠,當水分不足時,身體會出現很多小警訊,呼籲民眾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才喝水,雖然咖啡、茶、湯都能算一部分水分,但絕對無法取代白開水。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營養不輸花椰菜!一顆「蔬菜之皇」竟能幫肝解毒、降膽固醇、抗發炎
天氣愈來愈熱,你的肝也該好好照顧一下了!春天靠十字花科蔬菜為肝臟解毒提供支持,進入初夏,就換成專門養肝的食材上場。有「蔬菜之皇」美名的洋薊就是最佳選擇之一,不只幫助肝臟解毒,還能在炎熱的夏季裡給身體多
健康2.0 ・ 1 週前

網紅醫師蒼藍鴿告別眼鏡!不是近視雷射手術 用這招雙眼視力變1.5
網紅醫師蒼藍鴿近日接受新式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他分享,從原本近視約400度、散光50度,術後隔天視力就恢復到1.2、雙眼1.5,可以如常上診工作,終於告別眼鏡人生。 蒼藍鴿戴眼鏡拍片困擾多 蒼
健康2.0 ・ 6 小時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13 小時前
40歲男大便「灰白色」一驗驚見癌症已擴散!醫:糞便見5顏色注意
40多歲男子長年以藥物控制膽結石,出現腹痛、糞便灰白、眼白發黃就醫,確診為「壺腹瘤」。醫師陳榮堅提醒,大便顏色異常是重要警訊,若糞便呈灰白、黑、青、黃或紅色,都可能與膽結石、腫瘤或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相關,應及早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只是油!營養師曝膽固醇飆高元凶 不挨餓2週有效降低
連假過後不少人面對健檢報告上的膽固醇數字感到憂心,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假期後兩週內是黃金降膽固醇期,透過正確飲食調整,能有效幫助代謝,避免脂肪定居體內。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喝咖啡害心律不整?最新研究曝「驚人發現」:風險降39%
心律不整的人不要喝咖啡?醫師蔡明劼在臉書粉專「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中發布貼文,表示很多心律不整(AF,心房顫動)的患者都被提醒說要少喝咖啡,但最新刊登的研究竟發現,喝咖啡會降低復發心律不整的機率。
鏡報 ・ 1 天前
【下班經濟學】不吃藥快速搞定自律神經!名醫曝:吃一物快速緩解!
不吃藥又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是什麼呢?今天邀請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臨床專家郭育祥來告訴大家,高血壓、睡不好、疲倦、焦慮、失眠、胃痛,但去醫院檢查又沒事,小心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喔!哪些補品吃了會讓自律神經更越補越糟?一次告訴你!不吃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名醫提醒用藥非讓患者長期依賴!近年越來越多人飽受自律神經失調困擾,包括失眠、心悸、頭暈、胸悶、容易緊張等症狀......
風傳媒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