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早期警訊!研究:走路時「一個變化」提早近9年預知
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大常見神經退化疾病,不只會手抖、無力,還會讓人走路變慢、姿勢不穩,甚至逐漸喪失生活能力。過去想早期發現,往往得等到顫抖、面具臉等典型症狀出現。但最新研究指出,觀察走路「轉身時」的速度,可能在確診前8.8年就預警,揪出大腦的求救訊號。走路轉彎變慢=早期異常警訊?8.8年前就能看得出來
一篇發表於《Annals of Neurology》的研究,追蹤924名50歲以上受試者10年,他們分別在20公尺走廊做了一共5次走路測試,並在下背部佩戴感測器。結果顯示:
轉彎速度越慢、角度越大→日後確診帕金森氏症風險越高
與健康族群的差異最早可在 8.8年前觀察到
研究結束時,共有23人正式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
男性罹病風險為女性4倍,男性每增加1歲風險多15%
結合年齡、性別與轉身速度的分析,成功提前揪出6成早期患者
研究團隊表示,看似簡單的「轉彎」其實是走路時最複雜的環節之一,需要協調、平衡與速度控制;而帕金森氏症患者常見的早期異常,就是「愈來愈不太會轉彎」。這種變慢可能反映兩大問題,包含平衡感和穩定度下降、以及移動速度變慢。
也就是說,當穩定度和平衡變差,就可能會不自覺用「更安全的大彎道」來保護自己,所以看起來轉身會更慢、轉彎角度會變大。雖然此測試仍有限制,尚需更多驗證,但研究團隊認為,這項簡單的「轉彎測試」在未來有機會成為早期偵測的有利工具,甚至可能在健康檢查派上用場。
帕金森氏症初期症狀常被誤認老化!掌握徵兆才能搶時間
越早發現、越早治療,越有機會延緩病情惡化、提升生活品質。根據統計,65歲以上族群約有1%~2%罹患帕金森氏症,台灣推估有逾3萬名患者,發生率隨年齡逐年攀升,症狀多元又進展緩慢,常被混淆成老化或脊椎問題。
【帕金森氏症常見初期徵兆】
動作遲緩
小碎步、步態雜亂
靜止時手腳顫抖
肌肉僵硬、姿勢不穩
其他非動作型症狀:便秘、嗅覺退化、睡眠障礙、憂鬱、認知下降等
如電影《回到未來》男主角米高福克斯(Michael J. Fox)罹病30年,他曾分享,最初察覺異狀只是「左手小指有點抖」,小小變化卻成為日後確診的重要線索。(編輯推薦:男星帕金森氏症30年,曝首次發現徵兆!6大症狀不只手抖站不穩)
在家就能檢查!神經科醫師教「OK手勢測試法」
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多元、進程也因人而異。為了讓大家更容易警覺,彰基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莊介森建議可在家做簡單的「OK手勢」:
單手比OK →食指與大拇指快速併合25次
若出現:動作變慢、明顯吃力,建議進一步做自我檢測表。
以下自我檢測表若超過3項符合,應盡快至神經內科評估。
【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表】(符合超過3項建議就醫)
你的手是否曾經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的情形?
走路時,有一隻手臂彎曲且不會擺動?
身體在站立或行進時,姿勢會向前彎曲?
走路姿勢雜亂不順暢,好像打結了或一隻腳拖在後面?
走路步伐小且常常跌倒?
常覺得懶洋洋,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動力?
頸部後方或是肩膀常常疼痛?
刻意地避免與聊不來的朋友或家人相處?
音調出現改變,變得更單調、小聲或沙啞?
寫字變慢或字體變小?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n
更多早安健康報導
你的早餐可能傷身?戒掉3個晨間習慣,排毒、養胃、穩血糖 鄭弘儀「無法坐躺、吞嚥困難」檢查揭病因!周潤發也得過⋯4種潛在跡象警覺
其他人也在看
台大醫院山牆電氣時鐘復刻 啟用
「台大醫院舊館」為台北市直轄市定古蹟,台大醫院十七日表示,近期推動「本館正立面山牆電氣時鐘設置計畫」,依原貌復刻曾於一九一九年完工時即存在的電氣時鐘,並於十七日舉辦啟用儀式,讓民眾再次感受「大正時期」公共建築推廣守時精神的歷史記憶。台大醫院指出,現正辦理「台北市直轄市定古蹟台大醫院舊館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修復過程中,研究團隊發現,本館南向正立面山牆於一九一九年竣工時,原設置一座電氣時鐘,並仍保留金屬面盤於本館衛塔室內。文化局於一一二年三月審查時建議釐清時鐘是否恢復使用。經院方評估,時鐘位於入口主軸視覺焦點,與華麗山牆共同構築入口意象,並象徵日治時期推動守時觀念的精神,兼具文化意義與城市記憶價值,因而決議依原樣式於本館正立面山牆設置復刻版電器時鐘。現已在原位置裝設復刻電氣時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有吃也不吸收 胰臟癌飲食管理不易!營養師揭5大狀況應對策略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癌症治療多需搭配飲食控制,但胰臟癌患者因疾病影響容易吃不下、或是吃很多也還是瘦,飲食管理非常困難。李婉萍營養師提醒,胰臟掌管分泌消化酵素與胰島素兩大功能,癌症本身或術後、化療常造成「胰臟外分泌功能不全」,狀況常見有體重下降、脹氣、腹瀉、便秘等,飲食策略應配合症狀表現調整。 吃很多還變瘦?胰臟癌飲食狀況3大常見特徵 胰臟癌病友家屬可能擔心親人怎麼都不吃?李婉萍營養師進一步說明,胰臟分泌消化酵素,把蛋白質、油脂、澱粉分解,讓人體吸收;胰島素則讓血糖進入細胞轉為能量。「胰臟外分泌功能不全(PEI)」,指的是酵素到不了小腸,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質分解不佳,影響營養吸收。 臨床最常見的胰臟癌飲食困擾包括,脂肪與蛋白質未充分分解,腸胃症狀明顯,出現脹氣、腹瀉、油便、灰白大便等,有時剛吃幾口就得跑廁所;以及營養流失,體重與肌肉量也會下降,吃很多卻持續變瘦。另外,胰臟癌患者胰島素分泌變差,易發生血糖不穩,甚至糖尿病,因此「胰臟癌飲食」通常也同時是「血糖控制飲食」,不是少吃甜就好。 少量多餐、每餐要有蛋白質 飲食策略配合症狀調整 要維持體力、阻止體重下滑,重點不是要逼自己硬吞,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骨齡是什麼?骨齡檢查安全嗎?家長必知「6件事」評估孩發育狀況
孩子的生長發育一直是父母關心的議題,骨齡可反映骨骼的成熟程度,不少家長擔心骨齡超前是否代表性早熟。《優活健康網》摘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邱巧凡所寫文章,分享分享骨齡的相關知識,包括骨齡是什麼、骨齡檢查怎麼做,以及骨齡檢查是否安全,幫助家長清楚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況,並評估是否需要追蹤或治療。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專家解析】K他命、冰毒、安非他命、大麻真實危害:為何少量也可能猝死?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近期「毒品驗出多項成分」案件引發熱議,K他命、安非他命、冰毒、大麻等娛樂性用藥的危害再度受關注。本文以專家觀點解析常見毒品對中樞神經、心臟與泌尿系統的影響,揭露「少量無害」迷思與猝死風險,提醒民眾遠離毒害、及早求助。近期媒體大幅報導「毒品驗出多項成分」相關案件,引發台港馬等地輿論熱議,也讓許多民眾開始重新關注所謂「娛樂性用藥」的真實危害。在網路搜尋中,「K 他命副作用」、「安非他命多可怕」、「大麻 THC 合法嗎」、「毒品驗尿能驗多久」瞬間成為熱門關鍵詞,可見社會對毒品議題並非陌生,但仍存在「少量無害」「只是助興」「能提神不算毒」等迷思。從醫學觀點來說,這四類常見濫用藥物,都可能影響中樞神經、心血管、呼吸系統與泌尿系統,其中部分更有明確證據可造成永久性器官損傷。以下以專家視角,解析這四種毒品對人體的危害,以及「為什麼有人會突然猝死」。一、安非他命(Amphetamine)中樞神經興奮劑常被誤認為能讓人「精神變好、思緒更清楚」醫學機轉:促使腦中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大量分泌 → 導致亢奮、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可能造成: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猝死高體溫與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不是發炎也非腫瘤!睪丸旁的「蚯蚓球」是精索靜脈曲張
門診常見青少年或年輕男性因睪丸附近不適就醫,經檢查發現為精索靜脈曲張,曾浩翔醫師說明,這種情況在青少年族群中相當常見,約每5至7名男性就有1人受影響,並非罕見疾病。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研究發現外泌體生成缺陷 與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
丹麥研究人員近期發現外泌體生成缺陷,與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該研究已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上。根據科學網站《SciTechDaily》報導,大腦細胞會產生外泌體,即非常微小的顆粒。丹麥奧胡斯大學生物醫學系的研究人員指出,這些顆粒似乎在阿茲海默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自由時報 ・ 1 天前思覺失調症早期治療更佳 北市籲善用早期介入計畫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7日電)台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思覺失調症的患者有聽幻覺,發病多在青年期,醫療介入後,1/3患者獲得緩解,若首次發病介入,可增至5成患者緩解。籲民眾善用早期介入計畫醫療資源。
中央社 ・ 1 天前
東京爆砍人!4旬女遇刺「傷及內臟」 兇嫌疑預謀犯案逃逸中
日本東京都港區赤坂一處音樂展演空間(Live house)昨(16)日發生砍人案。一名自稱歌手的女子遭刺傷,傷勢嚴重。警方判斷,行兇後逃逸的男子可能在案發前一小時就在現場附近埋伏,正在追查其下落。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告五人台中開唱 直呼辣妹好多
玖壹壹上週末一連兩天在台中水湳中央公園舉辦《玖壹壹南北貳路音樂節2025》,告五人熱情力挺,儘管他們自8月起已橫跨20場世界巡演並場場票房秒殺,這次的登場更為音樂節帶來高潮。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北市內湖區工安意外 員工手指遭機器夾斷送醫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17日電)台北市內湖區某公司今天下午2時許發生工安意外,台北市消防局獲報,有名年約40歲員工的食指疑遭鑽床機器夾斷、意識清醒,立即派員到場並由救護車送醫治療,肇因待查。(編輯:蕭博文)1141117
中央社 ・ 1 天前

羅志祥挑戰新聞播報語無倫次 美女主播鄭亦真傳授訣竅
藝人羅志祥、何美主持的《綜藝OK啦》邀來中天主播鄭亦真、賴正鎧、林佩潔擔任「主播訓練營」客座教授,節目中來賓挑戰即時新聞播報,接連失敗,讓羅志祥也下場挑戰,沒想到播不到3句就越講越心虛,甚至語無倫次,讓他更加佩服主播的應變能力:「這太不容易了,一般人沒嘗試過很難體會,壓力超大的!」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芬普尼毒蛋管制破功! 石崇良:本週擴大抽驗「這種」雞蛋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彰化縣文雅畜牧場出現芬普尼「毒雞蛋」,食藥署原本信誓旦旦,畜牧場已採取全面管控,所有蛋品須全面檢驗安全才會放行,沒想到馬上被打臉,台中市竟發現仍有高達4萬顆毒雞蛋在移動管制期間被偷賣,補破網,衛福部部長石崇良昨終於宣布要全面擴大抽驗。石崇良今(17)日進一步證實,稽查將鎖定同為「編號C」的籠飼雞蛋為主。 芬普尼毒雞蛋...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學樂器不分年齡!醫師揭6大益處:鍛鍊大腦、維持記憶力、延緩老化
眾所周知,多給予大腦刺激,可幫助維持認知能力,但究竟應該怎麼做呢?根據《獨立報》報導,英國神經科Steven Allder醫師表示,學習演奏樂器可刺激大腦關鍵區域、改善情緒並增強長期認知功能。接觸音樂永遠不嫌晚,來到晚年,無論是重拾年輕時對某種樂器的熱情,還是踏上全新的學習之旅,都有機會以愉快的方式維持大腦活力。彈奏樂器益處多 練腦力還帶來愉悅情緒!學習音樂並非是年輕人或具有音樂天賦者的專利,Allder醫師說明了學習樂器對銀髮族大腦健康的多項好處:1. 幫助增強記憶力:學習和演奏樂器時,大腦需要閱讀音符、協調動作和回憶旋律等複製的處理過程,這能強化與記憶和注意力相關的腦神經。就像鍛煉身體一樣,反覆練習能強化這些路徑,改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和長期記憶。研究顯示,音樂家通常具有更好的記憶力和認知彈性,顯示持續學習音樂、演奏等活動,有助於大腦更能抵抗老化帶來的衰退。2. 促進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指的是大腦適應、學習並改變結構與功能的能力。60歲以上的人學習樂器,每堂課都需要動作協調、聽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能刺激腦神經元產生新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抵制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 大陸要求旅客暫勿赴日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論」,嚴重激怒大陸,大陸方面陸續發出抵制行動,繼大陸外交部領事司,14日晚間突然發佈公告,稱日本近期治安不佳,提醒大陸旅客最近暫時不要前往日本;以及旅居日本的大陸僑民,要留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石崇良:擴大抽驗雞蛋 一般籠飼生產為首要對象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7日電)避免問題畜牧場雞蛋再流出,擴大後市場稽查本週上路。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說,後市場雞蛋擴大抽驗以「風險分層」方式進行,優先抽驗對象是噴印編號C蛋品,即一般籠飼生產。
中央社 ・ 1 天前B肝停藥不代表治癒 醫提醒慎防第1年猛爆性復發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7日電)國內B型肝炎診斷率僅66%,穩定追蹤治療者更僅約30%。醫師提醒,B肝可能發展成肝癌或肝硬化,治療要看時機,免吃藥不代表沒問題,治療後停藥首年更要小心復發成猛爆性肝炎。
中央社 ・ 1 天前
義披薩店「公審台客」才道歉!網曬「1圖」疑老闆動粗口
國際中心/于士宸報導日前,義大利一間披薩店因一段「公審台灣旅客」的影片掀起跨國風波。16名台灣旅行團遊客僅點了5個披薩用餐,卻遭店主拍片上傳網路,疑似不滿一行人「點太少」。影片曝光後立刻引發台灣網友怒火,紛紛湧入店家Google評論灌爆負評,迫使店長緊急將影片下架並拍片道歉;未料,他在道歉影片中高喊「我愛中國、我愛台灣」,又再次惹怒大批台灣網友。更離譜的是,有網友在Threads貼出店家評論截圖,疑似是店主本人被發現事後竟在Google評論區爆粗口回應,態度與道歉時明顯有落差。
民視 ・ 1 天前
藥材就在冰箱裡!中醫揭「藥食同源」日常食材養生祕訣
食衣住行之中,「食」始終是民生首要。從古語「民以食為天」到養生風氣盛行的現代,人們愈加關注如何吃得健康。然而食物種類繁多,到底該怎麼選擇?中醫「藥食同源」的概念指出,許多日常食材本身就具備調理身體的作用,只要善用冰箱裡常見的食物,也能達到保健效果。 根據《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記載,食物與藥物同樣具有寒、涼、溫、熱等「四性」,以及酸、苦、甘、辛、鹹的「五味」屬性。中醫認為,只要依照個人體質選擇對應食物,便能從飲食中達到調理、預防疾病的功效。 蔥、薑、蒜都屬辛溫食材林百齡中醫師指出,居家常見的蔥、薑、蒜,都是屬性為「辛溫」的食材,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並有助於緩解感冒。其中,蔥具開胃與改善過敏體質的效果,但體質燥熱或容易流汗者應避免過量;薑具有抗感冒與止嘔作用,但胃食道逆流者需留意;蒜則擅長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因具抗凝血特性,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須謹慎食用。 而屬性甘平的紅棗、枸杞與山藥則以補氣養血見長。紅棗能提升免疫力與穩定血壓,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份量;枸杞有助於護肝與改善眼睛疲勞,但過量恐引發腹脹或腹瀉;山藥則能促進消化、穩定血糖,但因含鉀量高,腎病患者不適宜食用。 中醫師推薦
常春月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