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院偏頭痛病友會 整合照護更完善
記者林怡孜/台南報導
奇美醫院於22日舉行偏頭痛病友會,吸引近50位病友與家屬參與,從醫療治療、心理支持到生活管理,全方位協助病友更有效掌握自身病程。今年活動以青少年偏頭痛、冬季偏頭痛增加原因、日常誘發因子、飲食地雷與運動策略為主題,搭配臨床案例、病友經驗與專業講者分享。
神經內科主任楊浚銘指出,偏頭痛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不僅造成疼痛,更會牽動睡眠、情緒、壓力、社交與學習等層面,因此治療不應侷限於止痛,而是要從整體生活模式著手。他分享一名15歲學生案例,該名學生每當偏頭痛發作,宛如「腦中被電鑽鑽」,伴隨噁心、畏光、怕吵,甚至無法上課,家長誤以為是課業壓力所致。經門診診斷後,以急性期止痛藥與預防性治療,並施打CGRP單株抗體自費針劑,頭痛頻率從每週2、3次降至每月1、2次。透過建立「頭痛日誌」,發現巧克力、起司與長時間空腹是自己的誘發因素,再搭配規律運動與固定睡眠後,成功找回正常生活節奏。
楊浚銘提醒,若頭痛呈現週期性、影響學習並伴隨畏光怕吵,務必就醫。進入秋冬季節後,偏頭痛可能變得更頻繁。氣溫下降與氣壓變化會誘發頭痛,而冬季常見的高熱量與刺激性飲食,如紅酒、巧克力、乳酪、味精等,也可能是「隱藏地雷」。病友可以記錄飲食與作息,掌握個人誘發因子,並維持均衡飲食與充足睡眠。活動中也分享許多非藥物管理技巧,包括深呼吸、冥想、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空腹、維持固定作息等,皆能有效降低頭痛頻率。常見迷思「運動會加重頭痛」也在活動中被澄清:其實規律的有氧運動能促進腦內啡分泌,是醫學證實有效的預防方式,只需避免過於劇烈的強度即可。
其他人也在看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支持「徐生明盃」 小球員棒球與在地文化同場綻放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衣綸/高雄報導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長期投入基層棒球發展,今年再度在高雄美濃舉辦「第十三屆徐生明國際少棒錦標賽」(簡稱徐生明盃),以素有「棒球魔術師」之稱的徐生明總教練命名,象徵性地將賽事帶回徐總教練的家鄉。開幕當天,來自全台各地的少棒隊伍齊聚球場,湧入的大批球迷為孩子們加油打氣,現場氣氛熱烈。 除了比賽,賽事也延續在地文化體...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桃機空降熊本掀台味旋風 台日觀光交流更緊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衣綸/台北報導 桃園國際機場與日本阿蘇熊本機場自2024年締結為姊妹機場後,雙方合作持續升溫。今年8月熊本熊特展在桃園機場掀起熱潮後,機場公司再度攜手交通部觀光署、國籍航空與機場免稅通路業者,於11月22日至24日赴阿蘇熊本機場舉辦大型觀光推廣活動,以更直接的方式向日本民眾介紹臺灣之美,展現臺日機場合作的最新成果。 機場公司...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路邊野菇別亂採!貴州村民大啖「金針菇」 中毒致3死2傷
大陸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亮岩鎮太極村於11月16日發生一起野生菌中毒事件,造成3人死亡,1人輕微中毒已出院,另1人目前已脱離危險仍在住院治療。據中毒者親屬透露,死者包括一對母子及一名工人,醫生確認他們誤食了含有劇毒鵝膏毒肽的條蓋盔孢傘菌。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中藥本草文化節台北場 王世堅致詞 (圖)
衛生福利部舉辦「中藥本草文化節」活動23日台北場在大稻埕永樂廣場舉行,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推廣中醫藥知識文化。民進立委王世堅(前)受邀出席致詞。
中央社 ・ 1 天前

無心插柳! 陳瑞賀靠「螞蟻搬家」助攻創作螃蟹標本
擁有40多年養殖螃蟹經驗的安南區大安里長陳瑞賀,意外研究出「靠螞蟻搬家」製作出完好如初的螃蟹標本,搭配畫框意境,或自創七字詩句掛在服務處,吸引許多里民來一探究竟,更有不少人特地登門「求蟹」。至今已擔任4屆大安里里長的陳瑞賀從小靠捉活蟹補貼生計,偶然發現原本被棄置在魚塭旁的螃蟹屍體,被一種特殊的小紅螞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彰化食農教育嘉年華 縣長王惠美宣傳縣府補助護食安
中部中心/黃毓倫、羅宇翔 彰化報導2025彰化縣食農教育嘉年華,週日上午在鹿港鎮立體育場舉行,現場展售攤位42攤,小朋友化身一日銷售員,向縣長王惠美推銷展售,王惠美說縣府過去七年,花費四千多萬,推動食農教育,讓孩子知道農夫的辛苦,懂得珍惜食物,同時也了解食安的重要性!
民視 ・ 1 天前

網傳影片稱低調赴中?王世堅怒嗆「假消息」:一直都在台灣
即時中心/梁博超報導日前有中國音樂創作者以民進立委王世堅過去在台北市議會的質詢詞「沒出息」、「從從容容」、「游刃有餘」等改編成歌曲,在兩岸引發熱潮;然而,近來在抖音及YouTube上出現許多關於王世堅的不實影片,甚至還有AI生成的假影片、假言論稱其低調赴中。對此,王世堅昨(23)日晚間在社群平台發文指出,他並未使用抖音及YouTube,「人一直都在台灣,沒有去中國的計畫」,呼籲民眾勿上當。
民視 ・ 1 天前
大反差! 韓國正妹大胃王曝 單月伙食費"約21萬台幣"
財經中心/陳孟暄 葉晏昇 台北報導你有算過一個月的伙食費是多少嗎?韓國網紅大胃王 子陽,每每在影片中,都能看到她吃盡滿桌美食,靠吃播吃出高人氣,近日上韓國綜藝節目時,大方說自己有4個冰箱,更透露自己一個月的伙食費,超過1000萬韓元,約台幣21萬,食量相當驚人。
民視財經網 ・ 1 天前
女嬰臀部掛16公分腫瘤!竟是罕見「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 驚人畫面曝光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又綺/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產婦在生產時驚見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16公分的巨大腫瘤,經檢查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這顆腫...
FTNN新聞網 ・ 21 小時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1 天前
別再誤會海鮮了!醫揭「慢性蕁麻疹」兇手:3招讓人不再癢
很多人曾有蕁麻疹而爆癢的經驗,為了找出兇手,開始戒吃海鮮、牛奶等,但過敏原檢測仍找不出元兇。皮膚科醫師烏惟新表示,若蕁麻疹已持續超過6週,就非食物的錯誤,應尋求皮膚科或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將之視為一種需要耐心調養的體質問題。只要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絕大多數的患者都能回歸平靜無癢的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1個月沒大便!41歲男腹痛慘死…驗屍驚見「9公斤巨糞」撐破腸道奪命
美國俄亥俄州發生離奇死亡案件,一名患有身心障礙的41歲男子詹姆斯(James Stewart)在護理機構中,因長達1個月沒有排便,導致腹中累積超過20磅(約9公斤)糞便,最終因嚴重腸梗塞死亡。詹姆斯家屬指控護理機構明知詹姆斯因服藥出現便秘問題,卻放任情況惡化,未即時送醫或通知家屬,導致憾事發生,目前已委任律師提告求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他「肩膀痛半年」確診肺癌末期!醫示警:2種人最要小心 早期不會咳、喘
60歲的退休水電師傅右肩疼痛半年,以為是職業病造成的五十肩,自行貼痠痛貼布、做復健都沒改善。直到右手臂明顯無力、連拿水杯都困難,加上開始咳嗽,才到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肺部頂端有腫瘤,已侵犯神經和肋骨,確診肺癌第四期,若能早半年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 肺尖腫瘤 最愛偽裝成五十肩 很多人不知道肺癌會引起肩膀痛。國泰醫院胸腔外科劉祖豪醫師解釋,肺臟頂端緊鄰控制手臂的神經、血管和肋骨,當腫瘤長在這裡會壓迫神經,引發劇烈的肩膀和手臂疼痛。這種肺尖腫瘤雖然只占所有肺癌的3%至5%,但最大問題是早期沒有咳嗽、喘不過氣等明顯肺部症狀,很容易被當成五十肩或肌腱炎治療,因此延誤病情。劉祖豪醫師提醒,如果肩膀痛超過一個月沒改善,特別是長期吸菸者、菸齡超過20年的人要特別注意。若疼痛在休息時也不會緩解,或合併手臂無力、肌肉萎縮、持續咳嗽、體重減輕等症狀,應主動要求胸部X光檢查,千萬別因為害怕而逃避。 相關警訊出現 需要馬上就醫 一般骨科問題的疼痛在休息後會改善,但如果肩膀痛持續加重、痛到睡不著,或發現手掌無力、肌肉變瘦、感覺遲鈍,甚至出現單側眼皮下垂、瞳孔大小不一等這些都是腫瘤壓迫神經的表現,務必盡快就醫。
常春月刊 ・ 2 天前
腦中風可怕的是,失能臥床多年才過世 林志豪醫師:改掉這習慣變健康、家人不擔心
演員吳朋奉因為腦中風離世,享年55歲,我們感到非常遺憾。腦中風雖然是十大死因之一,但通常不會立即致死,可怕的是會造成病患殘障、失能,且時間拖很久,影響生活品質。
幸福熟齡 ・ 33 分鐘前
不是咖啡就健康!這款恐害失明 研究:增7倍黃斑部病變風險
很多研究證實,咖啡可防糖尿病、脂肪肝,可護腎、心血管、大腦等,但一篇2025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即溶咖啡與乾性黃斑部病變存在相關性。習慣飲用即溶咖啡的人,發生乾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提高了將近7倍。而此病是銀髮族失明的主因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1歲女反覆發燒、關節腫痛 一查竟確診紅斑性狼瘡
一名21歲女性反覆發燒、全身疲倦,出現落髮、面部紅斑及關節腫痛等症狀,檢查後確診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此疾病在台灣最常好發於20至49歲女性,患者需定期追蹤、避免紫外線曝曬,並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記憶力變強又抗老化!抗腦霧神食材每天吃「這一色」 醫師也在吃
你是否常在工作一整天後覺得腦袋卡卡、記憶力變差,甚至有時像「當機」一樣無法思考?這種狀況,不只是疲勞使然,背後可能與大腦慢性發炎、氧化壓力有關。醫師建議,多補充「1顏色」天然食材,讓腦袋清醒不卡關!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