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度的邊界漂流 從「聯合政府」之辯 看台灣憲政的困局
憲政制度的模糊與責任錯位,是藍白綠爭論下真正的結構性問題。這一則新聞沒有引起太多人注意,但它揭露的問題,恐怕比藍白是否能夠合作的議題更加深刻。國民主席鄭麗文甫上任,民眾主席黃國昌即拋出未來十年台灣恐怕必須採取聯合政府的論點,民進則反駁台灣不是內閣制國家,根本無從適用。這場看似政口水戰,實際上觸及的是台灣憲政體制長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矛盾,我們到底是總統制、內閣制,還是半總統制?更重要的不是制度名稱的分類問題,而是在目前制度框架下,台灣的權力分立與制衡機制為何逐漸失靈,甚至使政治責任變得模糊。
現代憲政體制的精神在於權力分立與相互制衡,但分權設計的初衷是制衡,而非對抗。在總統制國家,如美國,總統與國會各自由全民選出,彼此獨立。總統是國家元首,也是行政首長,擁有否決法案與行政命令權;而國會則可通過彈劾、預算與調查權監督行政。這種制度能防止權力過度集中,但一旦政對立,就容易陷入政治僵局。
內閣制則走向另一極端,如英國。內閣制的行政權由國會授權產生,首相出自多數。當內閣推動重大政策或法案時,若國會反對聲音強烈,首相可能主動要求國會表決是否仍信任政府,若多數表決通過,政府可以繼續推動該政策或法案;若被否決,內閣必須總辭或解散國會。這種制度的效率比較高,責任清楚,但政權的穩定多仰賴政結構與協商文化。
另外的半總統制,如法國,則是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總統由全民直選,主掌外交與國防;總理由國會多數領袖出任,負責內政。當總統與國會屬於不同政時,則可能出現「共治」的情況。半總統制同時讓總統與國會擁有民意授權,形成雙首長(dual executive)結構,這樣的設計理論上是為了平衡權力、避免獨裁,但在政治現實中卻容易產生拉鋸。 至於在1990年代修憲後,台灣的現實,是混合體制下的權責錯位。總統由全民直選,但行政院仍須對立法院負責。當時台大政治系教授胡佛曾提出警告,認為這是一種不對稱的權力配置,既非純總統制,也非內閣制,而是會在政治現實中不斷拉扯的半總統制。他擔心這樣的制度一旦遇上強勢總統與分裂國會,會出現「雙首長制的僵局」,行政責任不清,甚至拖垮治理效率。
台灣這種非典型混合體制,總統以全民投票產生,擁有龐大的政治授權與政策主導權;行政院長則由總統任命,名義上對立法院負責,但行政院長實際上缺乏實質自主性。理論上,立法院若通過不信任案,行政院長就應該辭職;總統可以選擇接受,或解散立法院重新選舉。這在形式上與法國、德國的半總統或議會內閣制度類似,屬於制衡的一環。但在實務上,台灣的制度並不對稱,行政權集中於總統,行政院長雖須對立院負責,卻多被視為總統的執行長或防火牆。
因此,倒閣在台灣憲政架構中,既可能存在,又難以真正發揮效果。這樣的設計,造成了權力集中與責任分散的結果。總統主導政策卻不須面對國會問責;行政院長負責施政卻權限有限;立法院握有預算與監督權,卻缺乏有效手段迫使行政修正。於是形成一種「三權分立,卻彼此牽制失靈」的結構。
台灣的問題不是權力不夠分立,而是制衡沒有後果。國會可以質問、可以杯葛,但無法直接改變行政方向;總統可以主導政策,但一旦失誤,責任往往由閣揆承擔。這樣的制度,使政治責任成為「流動的責任」,誰都可以指責對方,卻沒有人需要真正負責。這樣在制度與文化上的交錯,造成分立變成對立,也因為體制的權力邏輯模糊,讓政之間的競爭被制度放大。當總統制的直選正當性,跟內閣制的國會監督性在同一架構下拉扯,使得政治操作凌駕於制度協商之上。因此,當總統與國會多數分屬不同政時,台灣便出現「分裂政府」現象——政策被卡、預算被拖、問責變成口水。這不是單一政的問題,而是制度設計的結構性後遺症。
我們可以說,台灣的現行體制是未完成的憲政,一個總統制的民意授權加上內閣制的政治責任的混合體,權力與責任呈現脫鉤狀態。然而,民選總統擁有權力,卻不與國會共享責任;國會握有監督權,卻無法有效約束行政,也幾乎無法制衡總統。這樣的體制下,政策討論往往淪為政治攻防,監督與施政成為對立,而非制衡。
由於聯合政府必須建立在內閣制前提—行政權來自國會多數,政必須合作組閣。台灣的行政權卻由總統直接產生,政結盟頂多影響立法議程,無法組成憲政意義上的聯合執政。因此,像聯合政府這樣的提議,在台灣並非制度創新,而是一種語意錯置。當制度未能清楚界定誰該負責,誰能制衡,政治操作就會取而代之。每一次政輪替,政府的權力邊界都可能會重新被定義一次,民主的穩定性也隨之動搖。這不是單純的修憲問題,而是政治文化與制度運作的錯位。
台灣的民主已成熟至能進行第三次政輪替,但憲政體制仍停留在灰色地帶。權力有明確的界線,責任卻沒有歸屬;三權分立的設計存在,制衡卻成了政治修辭。「聯合政府」之辯不過是症狀,真正的病灶在於——我們的制度長期缺乏責任的閉環。我們必須更深刻地體認到,民主不只是權力的分配,更是責任的承擔;而這些制度上的問題,不是理論的模糊,而是責任的逃逸。
在現行架構下,若權力持續集中、制衡卻停留在表面,那麼台灣的政治將繼續在制度的邊界裡漂流。而這,才是這場被忽略的新聞背後,真正值得關心的警訊。
更多品觀點報導
林佳龍力挺林岱樺敗好感?數據揭網路風向一面倒
丹娜絲殷鑑不遠 光電場的韌性尚未補課前 別讓翡翠水庫走上不歸路
其他人也在看

于北辰道歉「對不起,不會有下次」 原因與韓國瑜有關!
中國重慶公安局日前以涉「分裂國家罪」對民進立委沈伯洋展開立案調查,還發出通緝令,總統賴清德籲立法院長韓國瑜應聲援沈,但韓卻稱這是自己生病卻要別人吃藥。桃園市議員于北辰看到韓國瑜的相關言行,覺得很後悔曾投票給韓,「對不起,不會有下次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王義川1句話打臉自己人!他直呼:刀刀見骨
[NOWnews今日新聞]輝達落腳T17、T18,新壽解約案昨(12)日送議會備查,藍綠白議員一致支持。然而民進立委王義川在12社群質疑,「沒有圖利或違反相關法令問題?」;對此,粉專政客爽今(13)...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王義川質疑與新壽解約涉圖利 她這句話反嗆
[NOWnews今日新聞]輝達(NVIDIA)亞洲總部將進駐北士科T17、T18,台北市議會昨日審議新光人壽願意解除北士科T17、T18地上權的解約金內容,朝野團一致通過。不過,民進立委王義川今(...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快訊/中日衝突升溫!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今(14)日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這項緊急通告援引了日本社會治安持續惡化以及政治言論衝擊兩大理由,形同對日本發出非比尋常的旅遊警示,恐將對兩國間的人員交流和觀光產業投下震撼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要中國人「暫勿前往日本」!原因曝光 他酸爆:這麼危險我們去就好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昨(14)日晚間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公告中的原因竟是「中國公民在日本安全環境持續惡化」。旅日達人林氏璧就狠酸,「這麼危險的地方,我們去就好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花蓮陸籍配偶村長遭解職提訴願成功 縣府撤銷原機關處分
花蓮縣富里鄉學田村長鄧萬華為在台陸籍配偶,2022年首度參選並當選,但在8月1日遭鄉公所解職,成為全國首名因中國國籍問題遭解職的村長。鄧萬華提起訴願,經花蓮縣府訴願審議委員會決議撤銷原處分,認為富里鄉公所違反行政程序法,並要求鄉公所另為適法處理。鄧萬華得知後,僅簡單回應,還沒收到正式公文,不便多說。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網路號召台中集結組斬殺陳柏源行動處 盧秀燕:暴力絕不寬貸
網路社群「斬殺行動處」日前號召在台中市祥和街集結,組織「斬殺陳柏源行動處」。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14日)表示,在台中鬧事、暴力行為,絕不寬貸;昨天警方已經到天祥街等處會勘,也報請台中地檢署偵辦,相關情形檢警都有掌握。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台灣有事」言論發酵? 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日本高市早苗日前發表「台灣有事」相關言論,引起中國不滿,兩國因此議題關係緊繃,中國外交部領事司今(14日)突然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這項緊急通告援引日本社會治安持續惡化以及政治言論衝擊兩大理由,形同對日本發出非比尋常的旅遊警示,可能將影響兩國的人員交流和觀光產業。
鏡新聞 ・ 1 天前
曝吳怡農表態「不是為了選市長」!藍議員推測真正目的 點名1人能挑戰蔣萬安
藍綠白積極備戰2026大選,由台北市長蔣萬安坐鎮的「首都攻防戰」更是焦點戰區之一;針對民進可能推派的人選,除了已遞交意願書的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之外,外界預測立委王世堅、前秘書長林右昌,或是社民議員苗博雅都有可能。國民台北市議員李明賢指出,吳怡農雖然遞交意願書,但重點應該是在為下一次參選立委布局。綠營北市人選未定,至今只有吳怡農遞交請願書,李明賢在......
風傳媒 ・ 19 小時前
花蓮縣府撤銷「陸配村長」解職處分 內政部出手了:地方不能另行解釋
[FTNN新聞網]記者許詠晴/台北報導有陸配身份的花蓮富里鄉村長鄧萬華,因未放棄中國國籍遭解職,她事後向花蓮縣政府提起訴願,縣府訴願委員會決議「撤銷原處...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獨家/高嘉瑜真的要來了?傳拍板代表綠營參選港湖議員 內人士曝真相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民進前立委高嘉瑜,先前表態2026年地方選舉「原則上應該會選」,讓外界好奇是否會披綠袍參選南港內湖議員,甚至是地方縣市首長;不過,現傳出高嘉瑜已被拍板定案會代表綠營角逐港湖議員。對此,內人士也向《民視》透露真相,相關內容也曝光了!
民視 ・ 1 小時前
沈伯洋案立院民進團提案譴責跨境鎮壓 立院逕付二讀交協商
中國重慶公安日前對認定的「台獨頑固分子」、民進立委沈伯洋進行立案偵查,中國官媒央視(CCTV)新聞9日發布「起底台獨沈伯洋」影片,威脅會全球抓捕。民進立法院團今天(14日)提案,建請立法院會作成決議,譴責的跨境鎮壓惡行,無權對台灣人民實施任何懲戒。立法院會今天開會,朝野將此案逕付二讀,交付團協商。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美股1個月最大單日跌幅! 聯準會12月降息機率降、挫市場信心
「美國政府停擺終於結束,但已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根據白宮估計,每週約有150億美元財務損失,約6萬名非聯邦政府員工在此期間失業。政府重啟首日,全國機場雖逐步恢復運作,但仍有近1000個航班被取消。政府停擺也嚴重影響經濟數據發布,導致GDP預估值下降1%至1.5%,引發市場擔憂,美股三大指數全面下跌。在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高市早苗發言引發中日外交風波,北京將如何反制
日本高市早苗首相的涉台發言引發一連串的中日外交風波,中國以強勢的戰狼外交風格回應讓中日關係的脆弱本質立即曝光。中國強勢批評高市言論干涉內政,將造成嚴重後果。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稱日本治安不安定 中國外交部突發通告:公民近期暫勿赴日
中國、日本兩國外交情勢緊張,中國外交部領事司今晚突然發布公告,提醒中國近期暫時別前往日本,已在日本的中國公民應密切關注當地治安情況,提高警覺並加強自我防護。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馬英九以「躁進言行」評論高市早苗 他痛批:迎合北京視角
即時中心/劉朝陽報導前總統馬英九今(15)日在臉書發文稱,最近看到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躁進言行,錯誤引用「集體自衛權」,攪動台海情勢,引發中國方面強烈反應,為此深感憂心;對此,民進立委陳冠廷極度不認同,並批評馬英九,竟以北京視角評論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發言,內容多處迎合中國敘事,甚至以「中國方面強烈反應」作為評判標準。陳冠廷表示,台海局勢近年之所以緊張,原因一向非常清楚,中國軍機、軍艦持續擾台,跨越中線成為新常態,灰色地帶行動不斷升級;包含網攻、間諜案、外交打壓等複合式威脅,都是真實存在的安全挑戰。馬英九卻把焦點放在日本,而避談中國持續加大的軍事壓力,這不但本末倒置,也會造成國際誤解。「日本針對區域安全提出關切,是基於自身國家安全現實與印太局勢的判斷」,陳冠廷說,這並不是像馬英九所說的「攪動台海」。至於馬英九引用的「集體自衛權」議題,陳冠廷則說,馬在指責日本之前,完全無視中國從未放棄武力犯台、並以國家法律名義將「非和平方式」列為選項的現實。日本、美國與其他理念相近國家對台海和平的關注,正是因為台灣正在面對威權強權的壓迫,而不是因為台灣「挑釁」了誰。馬英九的論述,反而把台灣帶回那種「只要吞忍不惹怒中國,就會有和平」的錯誤邏輯。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當國際社會願意為區域和平發聲,我們理應珍惜,而不是以中國的反應作為判斷基準。陳冠廷強調,我們必須清楚表達「台灣的未來,不能也不會由中國說了算」。原文出處:快新聞/馬英九以「躁進言行」評論高市早苗 他痛批:迎合北京視角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季連成又返花蓮視察水災!霸氣喊「不需道謝」:我是為了國家做事泥流衝明利村「水利署的鍋」?季連成急喊不應責備 理由全說了藍白又聯手修財劃法!陳其邁怒斥「講不聽」 親揭重大建設隱憂
民視影音 ・ 19 小時前
民進又有「黑馬」了 2026台北市長最「夢幻」人選是陳建仁!
外界關注綠營2026推誰挑戰台北市長蔣萬安。繼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爭取提名,包括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民進立委王世堅、沈伯洋、吳思瑤、莊瑞雄、秘書長徐國勇、前立委高嘉瑜,甚至台北市議員苗博雅都曾被點名。不過,最新爆料,綠營在北市最夢幻的人選,就是前副總統陳建仁。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從沈伯洋到八炯、閩南狼: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中國官方近日先後對台灣民進籍立委沈伯洋,以及網紅「八炯」與「閩南狼」發布通緝令並懸賞追捕,指他們涉「從事分裂國家活動」。學者分析,北京對台政治人物的制裁行動正逐步升級。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你們到底在怕什麼?」民進怒轟藍白:為何對聲援沈伯洋避而不談
[FTNN新聞網]記者許詠晴/台北報導面對立案調查民進立委沈伯洋,並揚言全球抓捕,民進團今(14)日在院會遞案,要求以立法院名義譴責中國跨境鎮壓,...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中國發「黃海實彈射擊」警告 總統府回應了
[NOWnews今日新聞]針對中國近日對日本採取旅遊限制措施,今(15)日起更在周邊區域進行實彈演習,引發各界對區域情勢的高度關注一事,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台灣與日本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經貿上亦共享...
今日新聞NOWNEWS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