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就不舒服?營養師推「低腹敏飲食」三餐下來不脹氣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有時吃飽後脹氣,讓人相當不舒服,營養師李婉萍發文分享,脹氣的原因可能是吃得快、吃太多,或是吃進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豆製品,要避免產氣方面的問題,可考慮低FODMAP(低腹敏)飲食,挑選不容易發酵或產氣的食材吃,雞蛋、燕麥、番茄、豆芽等,也舉出以這些食材構築成的「一日不脹氣菜單」。
為什麼會脹氣?
李婉萍說明,常見的脹氣原因有「進食中聊天或吃比較快」,造成不自覺吞下大量空氣,它們積聚在腸道裡引起脹氣感;還有「吃太多導致消化不良」,因為消化過程中也會產生氣體;最後是「吃下含有容易產氣成份的食物」例如豆製品、乳製品、高纖食物。
除了「氣」,「大魚大肉吃下許多油脂」也要注意,吃太多、油脂含量又高,腸胃一時無法消化大量蛋白質,油又讓食物往下移動的速度變慢,當食物在腸道腐敗,使得壞菌與氣體產生就會脹氣。
緩解脹氣的方法
李婉萍提出,在活動方面可以「起身走動」刺激腸道活動,幫助氣體通過排出;或是「用手按摩肚子」順著腸道位置順時針畫圈輕揉;還有「助排氣的小運動」,譬如躺在地上將雙腿抬高踩空氣腳踏車、坐著輪流抬高膝蓋再放下、彎腰伸展、腹式呼吸等皆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
也可以用適量的吃來舒緩脹氣,例如吃無糖優格「補充好菌」、喝點「薑茶或薄荷茶」放鬆消化道肌肉,協助排氣、飯後吃富含消化酵素的水果如「奇異果、木瓜、香蕉、番茄」、如果飽到下一餐還是很不舒服,推薦吃促進腸道蠕動與消化的「黃瓜、酪梨、秋葵、梅子」。
什麼是防脹氣的「低腹敏飲食」?
李婉萍表示,除了觀察讓自己容易脹氣的食物外,也推薦低FODMAP(低腹敏)飲食,FODMAP是指容易發酵、產氣的食物,低FODMAP的食材則有雞蛋、肉類、藜麥、燕麥、番茄、葡萄、草莓、菠菜、豆芽等。她也分享以下「不脹氣菜單」:
一、早餐:番茄鮪魚沙拉+茶葉蛋+燕麥片
二、午餐:白飯+燙豆芽菜或木耳炒肉絲+滷雞腿+葡萄
三、晚餐:藜麥飯+炒菠菜+南瓜排骨湯
資料來源:李婉萍營養師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吃太油害血管塞住?醫戳破「真凶是它們」 吃對油反而成保護
別繳錢!4職業工會「欠費」被列黑名單 勞保局暫拒給付
這醬料放常溫「恐生一級致癌物」 小心肝硬化跟著爆發
台語歌手胃癌術後變植物人亡 女兒控醫害命
其他人也在看

贏過地瓜!「這澱粉」抗老化、控血糖、改善腸道:還超級護眼
許多人擔心澱粉不利減重,但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建議,不妨吃富含花青素與膳食纖維的「紫薯」,它雖屬澱粉類,但抗氧化能力強、纖維含量高,有助於抗老、延緩血糖上升,堪稱超級食物。國健署也表示,花青素能保護眼睛、降低發炎、改善腸道菌相。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一堆人每天都在吃!2大食物竟是「癌症加速器」 專家揭防癌5撇步
癌症是台灣的第一大死因,已經連續43年蟬聯榜首,根據衛福部公布的113年國人死因統計,死因前5名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然而,近日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就呼籲,「高血糖」與「高胰島素」的東西要少吃,更傳授5個抗癌撇步。
鏡報 ・ 18 小時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蘇丹紅易鑽入皮膚「尤其愛臉」 專家教自救...解毒3招必學
台灣食藥署日前驗出化妝品含有禁用的蘇丹紅(蘇丹色素4號),問題原料已流入14家業者,相關產品已全數下架停售。許多民眾關心,為何擦在臉上的化妝品會被吸收進入體內?接觸蘇丹紅後又該如何排出體外?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每天都吃菜!50歲男血壓仍狂飆 醫揪「1習慣」害的
天氣一轉冷,火鍋店再度迎來人潮,不少民眾也把火鍋當成冬季進補首選。不過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有慢性病史的人要得特別留意,並分享一則案例,一名50歲男性長期罹患高血壓,原本藥物控制穩定,最近血壓卻突然升到異常高點,仔細詢問後才發現,問題竟然出在他「用火鍋燙菜」的習慣,看似清爽的蔬菜,其實吸進大量高鈉湯汁,讓血壓悄悄失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牛奶或燕麥奶?營養師大推「它」穩血糖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還是牛奶、燕麥奶?營養師吳映澄分析,4種常見的早餐飲品,建議想補充蛋白質的人可以喝牛奶、豆漿,若想補充膳食纖維則選擇燕麥奶。 豆漿營養有哪些?補蛋白質、大豆異黃酮、卵磷脂
健康2.0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5 天前
50歲女更年期變胖7公斤 醫曝:血糖震盪讓她瘋狂餓!
一名50歲女性在停經後變得特別愛吃甜食,導致腰腹部脂肪明顯囤積,體重增加7公斤。胃腸肝膽科醫師鄭泓志指出,更年期女性的血糖波動幅度平均增加40%以上,會刺激大腦釋放飢餓訊號,使人依靠進食獲得短暫能量與快感,長期下來恐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木耳配3菜秒變養血管料理!醫教夏至養生2重點 1飲品過量超危險
酷暑季節如何養生?夏至時節的氣溫持續攀升,讓許多人感到身心不適,甚至引發焦慮與煩躁。中醫師指出,這時民眾可透過具有清熱解暑、養心安神功效的食材來養生,同時也要避免頻繁進出冷氣房,不然容易加重心血管負擔
健康2.0 ・ 17 小時前
心情差、沒動力?小心大腦少了快樂原料 權威醫曝光影響情緒三大營養素
「我們的快樂,不只是心理問題,也跟每天吃什麼有關!」我國基因權威張家銘醫師表示,有許多民眾常會覺得每天提不起勁,甚至沒什麼動力,什麼事都不想做,第一直覺會想:「我是不是得了憂鬱症?」但醫師指出,其實有個常被忽略的關鍵,那就是飲食。張家銘醫師進一步解釋,若飲食出了問題,那大腦根本就沒有快樂原料可用,近年研究顯示,營養攝取與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密切相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代謝症候群有救了?專家揭「乳鐵蛋白」可降血糖體脂
近期研究顯示,乳鐵蛋白不僅具有抗菌功能,更與代謝症候群有密切關聯。專家指出,代謝症候群患者體內乳鐵蛋白濃度普遍偏低,而補充乳鐵蛋白可能有助於改善多項代謝問題,包括降低體脂、改善血糖、減少發炎反應等。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高麗菜抗癌、幫肝臟解毒、降血壓!名醫大推:我家幾乎天天吃
你愛吃高麗菜嗎?功能醫學科醫師劉博仁說,高麗菜是自己超愛煮來吃的蔬菜,除了平價、好保存外,更是富含各種健康益處,能保護胃黏膜、抗癌、幫肝臟解毒等。 名醫家中必備高麗菜 劉博仁說,自己家裡的冰箱
健康2.0 ・ 1 天前
香港女星趙雅芝如何71像40歲?中醫解析「凍齡」關鍵:掌握4大原則,保持年輕狀態
趙雅芝多年維持的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很符合抗發炎、抗氧化、維持氣血流暢的凍齡三大原則。這些習慣讓她的身體內環境維持在較低負擔、低發炎的狀態,自然能比同齡人更加年輕。
姊妹淘 ・ 1 天前

更年期女性視力變化! 婦科醫師揭乾眼症困擾常被忽略
許多女性步入更年期後,會發現眼睛似乎不像以往那麼舒服:閱讀需要更費力、看近物時容易疲勞,甚至會有乾澀、刺痛或異物感。這些不一定只是長時間用眼或自然老化,而是和更年期時荷爾蒙的變化有密切關係。研究指出,乾眼症在更年期後的盛行率明顯上升,但許多人並不知道荷爾蒙波動會影響到眼睛健康,因此常忽略了早期的照護。
NOW健康 ・ 1 天前
近50%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權威研究證實:2關鍵有效防失智
近50%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2024年版的《Lancet》失智症委員會報告揭示了失智症14項可改變的風險因子,占整體失智症風險近50%,顯示有一半的失智症,其實可以預防或延後發生,並不是無能為力。
健康2.0 ・ 1 天前
認真飲控、少吃體脂卻很高?營養師點名「6類食物」害的 水果也踩雷
就算平時的飲食總量較少,仍可能面臨「體脂過高」的窘境?嫚嫚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診間近期有一50歲中年女性患者,平時總量偏少,體脂肪卻高達40%。進一步問診後發現,雖然該患者一天僅吃兩餐、進食量也很少,但喜歡每天吃點餅乾、搭配含糖手搖飲的飲食內容,應是造成其體脂居高不下的主因。 吃很少不代表就會瘦 6件事讓體脂肪「默默飆高」 嫚嫚營養師解釋,男性與女性的體脂肪,若分別大於等於25%、30%以上,就算是超過正常標準,需要透過嚴格的飲食計畫加以改善。除了失衡的飲食內容,以下不良習慣同樣也是造成體脂肪過高的潛在因子: 1、攝取過多熱量:飲食內容中多餘的熱量都會轉化成脂肪堆積,同時增加「體重」及「體脂」。2、過多精緻澱粉:攝取過量的含糖飲料、餅乾甜食,以及多勾芡食物如羹飯、羹麵,都容易引起血糖飆升、刺激脂肪堆積。3、愛吃宵夜點心:「吃飽撐著」就馬上躺床休息,意味著能量消耗減少,容易增加脂肪堆積。加上大多數民眾的宵夜選擇往往為高熱量或重口味食物,像是鹹酥雞、雞排、烤肉、泡麵、洋芋片,熱量攝取容易大幅超標。 4、飲用過量酒精:1克酒精約等於7大卡熱量,而飲酒行為除了增加熱量攝取也會讓人「食慾大開」
常春月刊 ・ 8 小時前
吃完大餐肚子脹到爆?營養師親授「不脹氣菜單」讓你輕鬆解套
脹氣問題困擾許多人,營養師李婉萍指出,脹氣常因進食時聊天或吃太快而吞入大量空氣,或是食用豆製品、乳製品等易產氣食物所致。她建議,脹氣發生時可透過簡單的物理緩解方法,並分享了預防脹氣的飲食建議與一日不脹氣菜單。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國際期刊證實了!胖是癌症共同風險 婦產科名醫黃元熙曝光1招救自己
全球頂尖醫學期刊《Lancet》(刺胳針)、《NEJM》(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指出,肥胖不只是外型議題,是會全面拉高癌症、心血管、肝腎與代謝疾病的關鍵風險因子。婦產科名醫黃元熙醫師提醒:「胖不是可愛、不是福氣,是全身在發炎的警訊。你以為只是變胖,小心可能已經深陷13種癌症風險。」而「體重」是可改變的危險因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吃芝麻補鈣挑錯顏色虧很大 農糧署:效果差5倍
芝麻營養成分豐富,鈣的含量更是植物界中的佼佼者。芝麻常見黑、白兩色,許多人以為是同一品種,但其實「完全不同」,農糧署表示,兩者雖都是堅果種子類,但黑芝麻含鈣量高,是白芝麻的5倍以上,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食用黑芝麻對維持骨骼和牙齒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想補鈣,可以把黑芝麻打成飲品或加入豆漿裡飲用。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