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金正恩確定參加93閱兵,如何觀察背後的權力展示、智能戰爭、盟友變遷以及兩岸角力
9月3日是中國官方設定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屆時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大會和閱兵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登上天安門城樓,這是他上任後第三次天安門閱兵。近期劇烈變動的中外關係、台海局勢,中國內部的軍隊改革、武器研發,都可借此次閱兵一窺端倪。
官媒新華社8月28日公佈了備受關注的26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名單,包括:
俄羅斯總統普京
朝鮮勞動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
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
越南國家主席梁強
老撾人民革命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
印尼總統普拉博沃
馬來西亞總理安華
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
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
尼泊爾總理奧利
馬爾代夫總統穆伊茲
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
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
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
土庫曼斯坦總統謝爾達爾・別爾德穆哈梅多夫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阿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
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
剛果(布)總統薩蘇
津巴布韋總統姆南加古瓦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
斯洛伐克總理菲佐
古巴共中央第一書記、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
緬甸代總統敏昂萊
習近平上任不到三年,即打破此前30年僅在國慶舉行大閱兵的慣例,於2015年首次設立「9·3閱兵」,此次時隔十年再次進行「9·3閱兵」也意味成為新慣例。2019年國慶70週年時,習近平繼續沿襲「十年一大慶」的國慶閱兵傳統。此外,他還在南海、朱日和基地進行過非首都閱兵。這使習近平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閱兵次數最多的中國領導人。
相比之下,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分別在任內進行過一次天安門大閱兵,分別是建政35、50和60週年,40週年時剛剛發生1989年天安門「六四事件」故沒有舉行閱兵;而毛澤東在建政最初十年幾乎年年在天安門進行國慶閱兵,因此他依然是建政以來閱兵次數最多的領導人。
過去十年,中國軍隊經歷了大規模改革,解放軍架構調整和反腐行動同時進行,人員變動劇烈;武器裝備更新和國防工業也快速發展。國防預算持續增長,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間也保持增幅,持續高於經濟增速。這使外界觀察中國閱兵時格外注重兩個方面:政治信號和新式武器。
過去十年,中國外部環境同樣劇烈變動,與美國關係急轉直下,多輪貿易戰後,形成對峙局面。另一方面,台灣海峽愈發緊張,民進連續三屆執政,再加上佩洛西訪台、香港國安法等事件,使得解放軍圍台軍演幾乎常態化。今年閱兵前,不復十年前兩岸其樂融融,台北出台禁令,並爭奪歷史話語權。
這些新的變化背後,哪些可能通過閱兵獲得更多信息,BBC中文在北京「9·3閱兵」前梳理看點,以幫助讀者更深入地觀察這場政治與軍事的大戲。
看點一:在場與不在場
2015年,第一次「9·3閱兵」的創新之處在於,分列式上,每個方陣前有兩位將軍領銜,共56名將軍領隊,直接接受習近平的檢閱。當時分析人士告訴BBC中文,這種形式的重要作用在於軍隊將領直接向習近平本人表達忠誠。
彼時,習近平上台不到三年,已開展大規模反腐,軍隊之中力度更大,尤其是徐才厚、郭伯雄兩位軍委副主席的大案,牽扯甚廣,官方稱其為「塌方式腐敗」。閱兵之時,已被立案調查的徐才厚剛因病去世;郭伯雄案甚至還未審結。這場慣例之外的閱兵,被認為用於展現習近平對軍隊的控制力。
2025 年,相似的是,近期中國軍隊高層再次出現人事巨震;不同的是,此次受到整肅的多為習近平在「二十大」後親自提拔的將領。
比如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習近平在福建任職時就已相識,「二十大」後破格提拔,但近期卻在官方公開活動和報道中消失,官方也遲遲沒有宣佈他「落馬」;再比如負責軍隊政治工作的苗華上將,去年因嚴重違紀行為接受調查;還有,同時兼任國務委員的國防部長李尚福也被調查。這使得中央軍委的七個席位中,空缺達到 3 人。
這種針對「自己人」的調整引發外界對於習近平權力穩固性的新一輪猜測。詹姆斯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統計,自2023年以來,已有超過20名解放軍高級軍官和軍工高管被調查。
在即將到來的慶典中,閱兵的形式會有哪些創新,誰擔任閱兵總指揮,誰能登上天安門城樓,特別是軍委成員的出席情況,將成為觀察軍隊高層權力結構的重要信號。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高級研究愛麗絲·L·米勒(Alice L. Miller )在其論文中表示,高層領導人在重大節慶、重要會和國家紀念活動中的「露面與缺席」往往反映其在權力核心的位置,是衡量其權力狀態和政治角色的關鍵指標。
她進一步稱,重要政治活動中出席人員的名單、站位順序、致辭先後及是否同框出鏡,均非簡單禮儀,而是一種傳遞權威等級、議程優先及內部團結的無聲信號。
與此同時,內老同志的出席情況同樣值得關注。十年前,在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一邊站的是外國元首,另一邊站的是兩位健在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和胡錦濤。而今年,江澤民已經去世,胡錦濤則在二十大上的意外離場,成為政治觀察的焦點,再有溫家寶、朱鎔基等前任總理和其他老同志是否以及以何種形式出現在慶典現場,也將為外界解讀當前政治氛圍提供重要參考。
米勒特別提醒,「在場」代表「在崗在位、角色可用、需要被看見」,而「缺席」不一定意味著權力喪失,可能因健康、日程衝突或短期策略需要。但當缺席呈現連續性,則更被解讀為政治邊緣化的信號,分析這類政治儀式的關鍵是觀察「持續性模式」,而非孤立事件。
看點二:核武裝備與「智能戰爭」
在閱兵前,中國官方介紹,本次閱兵歷時70分鐘,解放軍新一代武器將集中亮相,包括高超聲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佔比很大」。發言人透露,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將第一次對外展示。
中國官方還介紹,此次受閱裝備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涵蓋新型坦克、艦載機、殲擊機等,同時也納入陸上、海上、空中系列無人智能和反無人裝備,以及網電作戰等新型力量,包括新型無人機、定向能武器、電子干擾系統等。
另外,閱兵也會集中亮相一批高超聲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這次受閱的武器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較高,「充分體現我軍適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能力」。
與此同時,在閱兵彩排等階段,民眾拍攝的圖片顯示,中國第五代隱形戰機殲-35、未曾披露過的至少兩款新式無人潛航器等可能出現在閱兵場。
戰略打擊能力,也就是核武器的投放能力,依然是此次閱兵的焦點。
2019 年的閱兵中東風-41導彈的亮相,引發廣泛關注。而近年來,中國擴充核武庫的觀測經常見諸西方智庫的報告之中,勢必會加深這種關注。
芝加哥的期刊《原子科學家公報》的資料,中國目前擴張與現代化其武器庫的速度超過其他擁有核武的國家,已累積約600枚核彈頭。而在閱兵前夕,路透社報道,美國國防部在其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中指出,中國核力量「快速擴張與多樣化」,著力發展中長程至洲際打擊能力、包括高超音速方向的突進,預計2030年將超過1000枚作戰部署核彈頭。
中國在2023年國家防務政策中重申了其長期承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且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五角大樓則在上述中國軍力報告中稱,儘管中國在公開場合持上述立場,但其戰略很可能包括:在常規打擊威脅到其核力量、指揮控制的存續性,或造成接近核打擊效應時,可能首先使用核武器。報告還稱,若在台灣問題上的常規軍事失敗「嚴重威脅」政權的生存,北京也很可能考慮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國國防部表示,反對「任何借炒作所謂『中國核威脅』以抹黑詆毀中國、故意誤導國際社會的企圖」。
具體到本次閱兵,長期以來外界猜測,下一代可用於遠距離投放核武器的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東風-51洲際導彈,是否會出現在閱兵隊列中。不過官方稱,本次參閱裝備「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因此兩個還未被正式公佈的武器可能不會出現。
此外,無人機與反無人機武器,也成為最具現實意義的新裝備。俄烏戰場三年的經驗,把無人系統從戰術補充推至戰場中樞:前沿偵察、火力引導、自殺式打擊與電子壓制形成閉環,持續主導前線消耗與後方補給。
同時,美國智庫CSIS報告也顯示,中國正在追求面向「智能化戰爭」的技術,在軍用AI與「智能化戰爭」上目標雄心勃勃,從政頂層規劃到國防白皮書均將AI、遠程精確、隱身、無人化列為重點。
看點三:外交舞台與選邊站對
十年前「9·3閱兵」被習近平作為重要主場外交。當時蘇丹總統巴希爾因達爾富爾相關罪行遭國際刑事法院(ICC)發出逮捕令,卻應北京邀請參加閱兵觀禮,受到西方政府和輿論批評。
十年之後,另一位被國際刑事法院發出逮捕令的領導人也將站上天安門城樓——俄羅斯總統普京,雖然他十年前也和習近平肩並肩站立,但現在他因入侵烏克蘭收到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
然而,國際輿論卻很難像十年前一樣對北京招待這樣一位國際罪犯而批評,因為僅僅在半個月前,普京訪問阿拉斯加,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峰會,地點是冷戰期間用於防禦蘇聯的一個美軍基地,而美國大兵為普京鋪好紅地毯,高規格迎接。
在阿拉斯加峰會後,外界普遍認為俄烏戰爭的和談進程有望加快,但在普京赴華之際,俄羅斯依然在俄烏前線加碼進攻,在北京與習近平一同閱兵期間,雙方是否會就和談問題形成某種共識,成為一大懸念。
一個月前,甚至有消息稱特朗普也可能赴北京參加閱兵,但之後沒有進一步消息,讓中美俄三國元首站上天安門城樓的歷史性景象化為泡影。
另一個化為泡影的訪問是韓國總統李在明。8月20日前後,韓國方面確認李在明將不會來北京出席9月3日的閱兵,韓方將由國會議長禹元植率領議員團代表出席相關紀念活動。十年前,韓國總統朴槿惠參與北京閱兵引起了極大關注,她是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除她之外,西方陣營僅有捷克總統澤曼赴華參閱。
隨著過去十年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目前沒有任何西方國家的元首表示將赴中國參與閱兵。
與十年前相比,另一個顯著變化是東南亞國家有意加深與中國的關係,根據中國官媒公佈的最新出席名單,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老撾和緬甸都有國家領導人參加中國閱兵,包括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越南國家主席梁強、老撾人民革命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印尼總統普拉博沃和馬來西亞總理安華。
過去十年,有兩大重要趨勢改變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一是自2018年起,中美貿易戰持續爆發,特朗普發起的第一輪以及今年以來的第二輪,對東南亞外貿體系造成了衝擊;二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對東南亞等國家進行了大規模基建投資,例如印尼的雅萬高鐵、中南半島的多條鐵路和港口項目,進一步加深了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和地緣聯繫。由此,東盟在過去十年替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印度總理莫迪已確定出席9月1日的上合組織峰會,但不會參加「9·3 閱兵」。8月18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赴印度參加了第24輪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談。僅僅在幾年前,中印在邊境爆發衝突,互有死傷,死者更被認定為烈士。
看點四:台北禁令與搶佔敘事
台灣則是另一大關注點——十年前的「9.3 閱兵」,正值兩岸關係的蜜月期,甚至在當年 11 月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成為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首次正式會晤,被視為兩岸關係重大突破。
當年「9.3 閱兵」,馬英九雖未至,但前國民主席連戰、夫人連方瑀登上天安門城樓,他們的座位在第一排,鄰近外國元首區。此外,新主席郁慕明、親民秘書長秦金生、無團結聯盟主席林炳坤等七名台籍人士也受到邀請,出席閱兵。
但過去十年,台灣經歷蔡英文執政的八年以及賴清德執政的近兩年,同時,隨著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社會運動的打壓,及國安法的出台,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方案的抵制情緒進一步加劇。在此背景下,台灣發佈禁令,禁止公職人員赴北京參加閱兵。
2015 年在分列式中,中方還邀請了國民老兵參與閱兵,他們當時乘坐閱兵車,接受檢閱,強調對「國民軍隊的抗戰功勞不可不記」。
但在本次閱兵前,台灣方面則抨擊,在扭曲歷史,稱抗擊日本侵略的是中華民國,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未成立,批評「根本沒有與日軍正面交戰」,卻企圖「攫取紀念抗戰勝利的舞台」,同時繼續強化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互不隸屬的提法。
兩岸開戰的話題也甚囂塵上,西方輿論認為中國將在2027年進攻台灣。如果按照這一時間表,這將是進攻台灣前的最後一次閱兵,因為下一次閱兵將在2029年建政八十週年之際舉行。
這次閱兵所展現出的軍隊過去十年的建設,將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其收復台灣、進攻台灣的能力和相關信息。台灣當局也表示將對閱兵過程中傳達的信息進行收集。受到台灣關注的重點包括具有快速突破防禦體系的高超聲速導彈,以及側身漆上了「AJX002」的無人潛艇等。
美國空軍大學中國航天研究所(CASI)分析指:解放軍正在「穩步但不均衡」地逼近2027目標。在力量結構、兩棲與渡海支援(機動浮橋、兩棲突擊技術)、新型地面部隊現代化、導彈族譜擴展、電子戰等方面顯著進步;但在戰備與訓練等方面提升相對較慢。
其他人也在看

于北辰道歉「對不起,不會有下次」 原因與韓國瑜有關!
中國重慶公安局日前以涉「分裂國家罪」對民進立委沈伯洋展開立案調查,還發出通緝令,總統賴清德籲立法院長韓國瑜應聲援沈,但韓卻稱這是自己生病卻要別人吃藥。桃園市議員于北辰看到韓國瑜的相關言行,覺得很後悔曾投票給韓,「對不起,不會有下次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王義川質疑與新壽解約涉圖利 她這句話反嗆
[NOWnews今日新聞]輝達(NVIDIA)亞洲總部將進駐北士科T17、T18,台北市議會昨日審議新光人壽願意解除北士科T17、T18地上權的解約金內容,朝野團一致通過。不過,民進立委王義川今(...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王義川1句話打臉自己人!他直呼:刀刀見骨
[NOWnews今日新聞]輝達落腳T17、T18,新壽解約案昨(12)日送議會備查,藍綠白議員一致支持。然而民進立委王義川在12社群質疑,「沒有圖利或違反相關法令問題?」;對此,粉專政客爽今(13)...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快訊/中日衝突升溫!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今(14)日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這項緊急通告援引了日本社會治安持續惡化以及政治言論衝擊兩大理由,形同對日本發出非比尋常的旅遊警示,恐將對兩國間的人員交流和觀光產業投下震撼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要中國人「暫勿前往日本」!原因曝光 他酸爆:這麼危險我們去就好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昨(14)日晚間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公告中的原因竟是「中國公民在日本安全環境持續惡化」。旅日達人林氏璧就狠酸,「這麼危險的地方,我們去就好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灣有事」言論發酵? 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日本高市早苗日前發表「台灣有事」相關言論,引起中國不滿,兩國因此議題關係緊繃,中國外交部領事司今(14日)突然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這項緊急通告援引日本社會治安持續惡化以及政治言論衝擊兩大理由,形同對日本發出非比尋常的旅遊警示,可能將影響兩國的人員交流和觀光產業。
鏡新聞 ・ 1 天前
花蓮陸籍配偶村長遭解職提訴願成功 縣府撤銷原機關處分
花蓮縣富里鄉學田村長鄧萬華為在台陸籍配偶,2022年首度參選並當選,但在8月1日遭鄉公所解職,成為全國首名因中國國籍問題遭解職的村長。鄧萬華提起訴願,經花蓮縣府訴願審議委員會決議撤銷原處分,認為富里鄉公所違反行政程序法,並要求鄉公所另為適法處理。鄧萬華得知後,僅簡單回應,還沒收到正式公文,不便多說。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網路號召台中集結組斬殺陳柏源行動處 盧秀燕:暴力絕不寬貸
網路社群「斬殺行動處」日前號召在台中市祥和街集結,組織「斬殺陳柏源行動處」。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14日)表示,在台中鬧事、暴力行為,絕不寬貸;昨天警方已經到天祥街等處會勘,也報請台中地檢署偵辦,相關情形檢警都有掌握。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獨家/高嘉瑜真的要來了?傳拍板代表綠營參選港湖議員 內人士曝真相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民進前立委高嘉瑜,先前表態2026年地方選舉「原則上應該會選」,讓外界好奇是否會披綠袍參選南港內湖議員,甚至是地方縣市首長;不過,現傳出高嘉瑜已被拍板定案會代表綠營角逐港湖議員。對此,內人士也向《民視》透露真相,相關內容也曝光了!
民視 ・ 2 小時前
曝吳怡農表態「不是為了選市長」!藍議員推測真正目的 點名1人能挑戰蔣萬安
藍綠白積極備戰2026大選,由台北市長蔣萬安坐鎮的「首都攻防戰」更是焦點戰區之一;針對民進可能推派的人選,除了已遞交意願書的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之外,外界預測立委王世堅、前秘書長林右昌,或是社民議員苗博雅都有可能。國民台北市議員李明賢指出,吳怡農雖然遞交意願書,但重點應該是在為下一次參選立委布局。綠營北市人選未定,至今只有吳怡農遞交請願書,李明賢在......
風傳媒 ・ 19 小時前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高市早苗發言引發中日外交風波,北京將如何反制
日本高市早苗首相的涉台發言引發一連串的中日外交風波,中國以強勢的戰狼外交風格回應讓中日關係的脆弱本質立即曝光。中國強勢批評高市言論干涉內政,將造成嚴重後果。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更新】川普第二任期內首次 批准3.3億美元對台軍售案
美國國防部週四(11/13)宣布,國務院已批准一項金額上百億台幣的對台軍售項目,這也是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以來的第一筆對台軍售。
太報 ・ 1 天前

美股1個月最大單日跌幅! 聯準會12月降息機率降、挫市場信心
「美國政府停擺終於結束,但已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根據白宮估計,每週約有150億美元財務損失,約6萬名非聯邦政府員工在此期間失業。政府重啟首日,全國機場雖逐步恢復運作,但仍有近1000個航班被取消。政府停擺也嚴重影響經濟數據發布,導致GDP預估值下降1%至1.5%,引發市場擔憂,美股三大指數全面下跌。在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官員遭拒訪 徐佳青嗆「列警示國家」 鄭麗文卻獲星國駐台代表邀訪
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日前坦承,僑委會官員遭新加坡拒絕參加亞洲台商聯合總會理監事會議。反觀,國民主席鄭麗文在昨(13)日與新加坡駐台代表葉偉傑會面時,葉強調,新加坡高度重視與台灣良好互動,並邀請鄭麗文訪問星國。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民進又有「黑馬」了 2026台北市長最「夢幻」人選是陳建仁!
外界關注綠營2026推誰挑戰台北市長蔣萬安。繼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爭取提名,包括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民進立委王世堅、沈伯洋、吳思瑤、莊瑞雄、秘書長徐國勇、前立委高嘉瑜,甚至台北市議員苗博雅都曾被點名。不過,最新爆料,綠營在北市最夢幻的人選,就是前副總統陳建仁。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要中國人「暫勿前往日本」!台灣網友笑翻:第一次這麼支持中國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昨(14)日晚間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公告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台灣網友更狠酸,「第一次這麼支持中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從沈伯洋到八炯、閩南狼: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中國官方近日先後對台灣民進籍立委沈伯洋,以及網紅「八炯」與「閩南狼」發布通緝令並懸賞追捕,指他們涉「從事分裂國家活動」。學者分析,北京對台政治人物的制裁行動正逐步升級。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宜蘭渡假行館未淹水引關注 建築多項違規縣府已列管排拆
宜蘭冬山鄉一間渡假行館在淹水期間因有圍牆、擋水板沒有淹水,並在網路宣傳,引發外界熱議,但其實這家行館涉及多項違規,建築部分是違章,縣政府已列管排拆。另外這次淹水最慘重的蘇澳鎮,居民目前持續整理家園,鎮公所預計今入夜前能完成所有清運。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