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開示:醫療與慈善平行 守護生命守護愛
上人行腳,今天在新店靜思堂與台北慈濟醫院、醫護人員溫馨座談,由耳鼻喉科團隊,帶領13位老、中、青的醫師,分享醫病互動。健保署長,也特別來到現場與會,過程中也聽見志工分享,身為病患家屬,在陪伴過程中,醫護同仁的視病如親。上人也感恩大家,有志一同,都是帶著"善"與"愛",尊重每一個生命。
慈濟志工 王明萌:「向所有的北慈的大醫王們,還有醫護人員們 道感恩。」
感動溢於言表,她是病患家屬,同時也是慈濟志工,2021年,父親生病,頻繁進出台北慈濟醫院,直到生命圓滿那一刻,深刻感受醫護人員,視病如親的照顧。慈濟志工 王明萌:「我嫂嫂就跟我分享說,那時候我爸爸他就圓滿了,然後要坐電梯送到樓下去,那時候病床推出來的時候,她說心蓮病房所有醫護人員,他們就是站在電梯門口排成一排,然後非常恭敬 然後合掌,然後深深的一鞠躬,我想說看到那一幕,就非常非常感動。」
台北慈濟醫院院長 趙有誠:「她那樣愛她的親人,她也希望醫護團隊 都像樣她一樣,那樣愛她的親人,這種感覺 或者這種體會,有些時候在剛剛畢業年輕的醫護同仁,他不一定能夠那樣容易體會,但在慈濟的氛圍裡面,他比其他醫療院所,有機會去理解這件事情。」
證嚴上人開示 :「我很感恩 ,各個醫院的院長 醫師 護理,都是有共同這一分的善念,不只是只有顧醫院,只有顧病人而已,不只 他們總是跟慈善平行。」
實踐守護生命的價值,需要有更多醫者投入,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團隊,13位醫師,其中不乏許多年輕世代投入,分享醫病互動。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黃同村:「耳朵的疾病 鼻子的疾病 喉嚨的疾病,我們還治療很多,頭頸部的一些疾病,那我們大部分的重心也都放在手術,所以我們就是叫耳鼻喉頭頸外科,那當然 明年正式更名之後,這個耳鼻喉科這個名稱,可能就要走入歷史,不過我們還是堅持我們本業,還是會幫大家看感冒這樣子。」
堅持本業,也需要資源投入,健保署長,也特別來到新店靜思堂,拜會上人,分享如何使用醫者的經驗,為健保改革投入更多曙光。健保署長 陳亮妤:「除了慢性病的照護,以人為中心等等的照護,癌症的治療,這個也是趙院長相當清楚的,我們會投注非常多預算以外,我們也希望我們的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目前在醫院的狀況,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證嚴上人開示 :「大家有志一同,所以院長都照顧得很好,各科這醫生尊重護理,護理也真心的愛 照顧病人,我想這也是因為大家,共同一個資源,所以很感恩 感恩醫療系統,給慈濟這分慈善與愛,這樣平行起來,這就是慈濟的人文。」
共同"醫"分心,唯有不斷接棒與傳承,才能延續守護"健康"的使命。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風雨後的陽光 蘇澳安心家訪入戶關懷
龍蝦爪畸形 精準醫療終結罕病遺傳
其他人也在看

COP30慈濟不缺席 蔬食倡議氣候正義
COP30在巴西貝倫登場,選擇在亞馬遜雨林舉辦,深具意涵,今年聚焦在低碳生態與農業,代表慈濟美國總會的德國慈濟志工,飛到巴西與會,推廣蔬食減少傷害地球。德國慈濟志工 林美鳳:「這邊我們就可以看得到...
大愛電視 ・ 1 天前

反覆性陰道感染是「不衛生」?醫籲:避免天天灌洗陰道,「這樣做」維持菌相平衡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陰道感染反覆復發十分困擾,有的人以為是「不衛生」造成的,於是頻繁使用私密處清潔劑,天天灌洗陰道,結果適得其反。國泰綜合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謝耀德表示,這並不是個人清潔不佳,有反覆性陰道感染問題的女性,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華人健康網 ・ 1 天前


3分鐘揪毒駕! 新執法首日高雄首宗案件 騎士陽性反應
高雄市 / 綜合報導 「毒品唾液快篩試劑檢測」執法昨(20)日全面上路,當天晚上7點左右,在高雄市鳳山區大東一路、光遠路口,警方攔截到一名48歲的盧姓機車騎士,由於手部疑有施用毒品痕跡,當場實施毒品唾液快篩檢測,結果呈現海洛因毒品陽性反應,而這也成為新執法 政策 上路後,第一宗快篩陽性的毒駕案。員警VS.盧姓騎士說:「(你是車主嗎,你有證件嗎)。」員警將騎士攔下,一行人覺得怪怪的,將他團團包圍,認為有毒駕疑慮,馬上進行唾液快篩檢測。在嘴裡轉個幾圈後,等待結果出爐,最後呈現海洛因毒品陽性反應。高雄市警鳳山分局偵查隊長林俊宏說:「騎士手部疑似有注射毒品痕跡,(唾液快篩檢測)結果呈現一級毒品陽性反應,並依法採集尿液送驗。」昨(20)日「毒品唾液快篩試劑檢測」執法全面上路,當晚7點多,在高雄鳳山區大東一路、光遠路口就出現全國首宗案例。其實這個檢測,在採集完唾液後,大約3分鐘時間,結果出爐,包括海洛因、愷他命、嗎啡、依托咪酯等,通通無所遁形,而且準確率高達百分之96。民眾VS.記者說:「對社會危害也很(嚴)重,很大,這樣一翻就知道了。」刑事局毒品查緝中心副大隊長鄭偉豪(11.20)說:「罰以3萬元以上,12萬元以下的罰鍰以外,同時也是移置保管車輛,還有吊扣駕照。」毒駕案件不但害己又害人,光是今年1~9月共有5468件,比去年一整年多出1.5倍,新策略有效縮短檢測時間,避免傳統執法空窗期,現在首日就被員警篩出陽性反應,幸好即時攔阻,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1 天前
歌手石琇惠術後成植物人 女兒抗議醫療過失 嘉基:尊重司法
藝名石琇惠的7旬王姓婦人因胃癌一期,去年到嘉基醫院手術後成植物人 ,在加護病房躺了285天後往生,女兒質疑執刀的周姓醫師醫療疏失,到嘉義地檢署檢控告周醫師,今天到醫院舉牌抗議。院方回應表示,王婦呼吸衰竭並非因接受內視鏡黏膜剝離術治療與重症肌無力風險所導致,本案已進入司法程序,盼藉由審理讓真相與責任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9種髒蔬菜農藥殘留多!小蘇打+鹽洗也沒用 專家推2種菜農藥最少
想要多吃青菜,又怕有農藥殘留?營養師李婉萍表示,9種常見蔬菜容易有農藥殘留,若未妥善清洗,長期食用可能危害健康,推薦5招清洗蔬菜,也可以多吃2種農藥殘留風險最低的蔬菜。 農藥沒洗乾淨,吃下去會怎
健康2.0 ・ 1 天前
他「肩膀痛半年」確診肺癌末期!醫示警:2種人最要小心 早期不會咳、喘
60歲的退休水電師傅右肩疼痛半年,以為是職業病造成的五十肩,自行貼痠痛貼布、做復健都沒改善。直到右手臂明顯無力、連拿水杯都困難,加上開始咳嗽,才到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肺部頂端有腫瘤,已侵犯神經和肋骨,確診肺癌第四期,若能早半年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 肺尖腫瘤 最愛偽裝成五十肩 很多人不知道肺癌會引起肩膀痛。國泰醫院胸腔外科劉祖豪醫師解釋,肺臟頂端緊鄰控制手臂的神經、血管和肋骨,當腫瘤長在這裡會壓迫神經,引發劇烈的肩膀和手臂疼痛。這種肺尖腫瘤雖然只占所有肺癌的3%至5%,但最大問題是早期沒有咳嗽、喘不過氣等明顯肺部症狀,很容易被當成五十肩或肌腱炎治療,因此延誤病情。劉祖豪醫師提醒,如果肩膀痛超過一個月沒改善,特別是長期吸菸者、菸齡超過20年的人要特別注意。若疼痛在休息時也不會緩解,或合併手臂無力、肌肉萎縮、持續咳嗽、體重減輕等症狀,應主動要求胸部X光檢查,千萬別因為害怕而逃避。 相關警訊出現 需要馬上就醫 一般骨科問題的疼痛在休息後會改善,但如果肩膀痛持續加重、痛到睡不著,或發現手掌無力、肌肉變瘦、感覺遲鈍,甚至出現單側眼皮下垂、瞳孔大小不一等這些都是腫瘤壓迫神經的表現,務必盡快就醫。
常春月刊 ・ 8 小時前
A-lin 42歲苗條身材驚豔陸網「竟然瘦成這樣」!3大減重秘訣曝光:主食吃燕麥
「天生歌姬」A-lin近日宣布參加大陸節目《聲生不息·華流季》,官方照片才剛公開就引起騷動,微博熱議「A-lin竟然瘦成這樣了」,纖細窈窕的身材成為焦點!她先前曾因懷孕、貪嘴等原因而幾度發胖,如今健康瘦下來,讓網友都好奇究竟用了什麼方法?
姊妹淘 ・ 1 天前
中年男空腹血糖飆破130 控糖「3原則+5妙招」逆轉糖尿病前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今年45歲的張先生,平時忙於工作,習慣外食、含糖飲料不離手,對偶爾的口渴、疲倦感不以為意。直到公司健檢,他發現自己空腹血糖達130 mg/dL,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才驚覺健康拉警報。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指出,糖尿病早期常無明顯症狀,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才意外發現血糖異常。他提醒,若出現口渴、頻尿、疲倦或體重減輕等情況,應盡早檢查血糖;尤其有家族病史、肥胖或三高問題者,更應每年至少檢查一次。他也提醒,只要及早發現並調整飲食與運動,糖尿病是有機會被穩定控制、甚至逆轉的。 高血糖比例攀升 成人每8人就有1人血糖異常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我國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已達12.8%,顯示血糖健康已成為全民應關注的議題。為降低代謝症候群病人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國健署自111年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截至114年9月底,已收案約46萬人,其中近10萬人屬糖尿病前期。經持續追蹤與健康管理後,有13%的個案糖化血色素已恢復正常,證實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有效改善血糖。 預防糖尿病三關鍵 飲食、運動、監測是控糖基石 楊
健康醫療網 ・ 14 小時前
帶狀皰疹恐留下「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醫籲:皰疹在「2大」部位要特別小心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也常發生在糖尿病、癌症、腎臟或肝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人。壓力大、睡眠不足者亦屬高風險族群。年齡愈大,病毒再活化的機率愈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廷儀表示,壓力大、睡眠不足…
華人健康網 ・ 1 天前
很多人都被騙了!醫點名「這5種零食」沒有你以為的健康 海苔、寒天果凍上榜
邱筱宸醫師在臉書分享,長年吃素的她時常嘴饞,看到標榜植物性來源的零食,外表清爽、成分也看起來單純,就會以為「這應該比別的健康吧?」結果有時候仔細一看成分表,才發現裡頭其實藏著不少營養陷阱。對此,就來和大家一起拆解五樣常見的素食零食選項,分析它們的優缺點,讓我們都能吃得開心,也吃得安心。 1、消化餅乾名字健康,但不一定都幫助消化。很多人以為「消化餅乾」比較健康,甚至適合長輩或小孩吃,但它們多半由精製麵粉、糖和油製成,有些還加了氫化植物油。幾片餅乾就可能接近一碗白飯的熱量,糖和油的比例也不低。.優點:方便取得、好保存、快速消除飢餓感.注意:熱量不低、脂肪種類需留意,建議適量吃就好 2、花生仁湯溫暖甜湯,糖分大魔王。花生本身是優質脂肪與蛋白質的來源,但當它變成甜湯,常伴隨多餘熱量。一碗下肚,熱量可達400-500大卡,糖含量甚至超過25克。.優點:提供飽足感、富含蛋白質.注意:血糖控制或有三高的人要特別斟酌頻率與份量 3、即食海苔片輕盈的外表,小心高鈉。很多人愛吃海苔片,因為它薄薄一片、吃起來感覺沒負擔。但市售海苔有時為了提味,會加入大量鹽、油和調味粉,一小包的鈉含量就可能超過300毫克。.
常春月刊 ・ 1 天前
1蔬菜健康又美味…日研究顯示具「抗癌潛力」
生活中心/翁莉婷報導許多人上班忙碌經常將「泡麵」當作三餐的選項之一,是快速解決飢餓感的方便選擇,不過單吃泡麵可能不太有飽足感也不健康,為了補充更多營養不少人會往裡面加肉、蛋等配料。醫師邱筱宸近日在臉書分享1則貼文,在白飯或泡麵中加入「1蔬菜」可有效減緩血糖波動,吃完後也不會太快感到飢餓。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 天前
一堆人都忽視!出現5症狀恐是「沉默殺手」找上門 早餐吃不下也要留意
直腸是大腸的最後一段,被認定為「沉默」的器官,直到癌症發展到晚期才會出現明顯異常,不過,其實避免大腸癌有方法,若在醒來後的第二天早晨,遇到一些奇怪症狀就務必留意了,它們是「警告信號」,千萬別忽視。
鏡報 ・ 1 天前
不想吃毒下肚?醫示警:帶皮水果最易誤食農藥
蔬果富含維生素C與抗氧化物質,對健康有諸多益處,但若清洗不當,可能讓農藥殘留物隨著食用進入體內。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提醒,百香果、荔枝、龍眼、香蕉、西瓜及木瓜等帶皮水果,也需徹底清洗,避免在剝皮過程中,手上的農藥殘留轉移至果肉,影響健康。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帕金森氏症不只缺多巴胺?醫師揭大腦發炎真相:出現這四徵兆快自救
[Newtalk新聞] 一般人普遍認為帕金森氏症的主因是腦內多巴胺不足,治療多著重於補充藥物。然而,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這其實是大腦「抗氧化力」與「發炎開關」的失衡戰爭。根據2025年最新研究,關鍵在於體內Nrf2與NLRP3兩大路徑的拉鋸,若出現腦鈍、腸胃慢、睡眠差或手抖這四徵兆,恐是隱性發炎警訊。透過深色蔬菜與運動等方式,即能有效自救。 張家銘在社群平台分享,門診中常有家屬感到無力,詢問為何長輩明明按時吃藥且天天運動,手抖症狀卻仍愈來愈明顯。他解釋,帕金森氏症絕非只有「多巴胺變少」這麼簡單,大腦真正的戰場是氧化壓力與神經發炎彼此糾纏的長期拉鋸,就像一對「互相牽動的開關」,一旦失衡就會讓原本能自我修復的大腦陷入退化。一篇2025年發表在《Molecular Neurobiology》的綜論,深入探討這背後的分子機轉,特別是「抗氧化總指揮」Nrf2路徑與「神經發炎開關」NLRP3發炎小體之間的拉鋸戰。 針對大腦退化的成因,張家銘說明,許多人其實早有「氧化壓力太高」的身體警訊,例如動不多但一直覺得累、晚上睡再多早上還是醒不來,或是情緒變得低落。這些不只是壓力或年齡問題,而是大腦的能量系統
新頭殼 ・ 11 小時前
乾癬反覆發作別害怕!醫師教你 7 大預防誘發因子
「乾癬和霉菌癬是完全不相關的兩種疾病。」敏敏的症狀是典型的乾癬症狀,患有乾癬的人,其外觀會覆有鱗片屑的感覺,但乾癬並不會接觸傳染或是飛沫傳染,而「癬」則指的是黴菌感染,由此可知,乾癬患者被誤會有多深,都被大家以會傳染而保持距離。 家醫科醫師陳柏臣指出,乾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是一種免疫調節異常的發炎性疾病,俗稱「牛皮癬」或「銀屑癬」,好發在秋冬季節。大多數的患者因為頭皮、臉部或身體出現隆起的紅色脫屑斑塊而就診,臨床症狀表現明顯而且容易復發,所以,一般人常會誤以為乾癬是會傳染的皮膚病,實際上乾癬的發生來自於遺傳,而且不具有傳染性。 乾癬真正的發病因子,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陳柏臣依照臨床經驗表示,乾癬發病的原因,多半來自遺傳,當父母雙方有一人有乾癬的疾病,子女患病的機率就很高。除了遺傳相關性的原因,當患者免疫系統異常活化時,也是發病的時機! 乾癬不能根治,只能控制病灶由於乾癬是屬於遺傳性的免疫失調造成的皮膚病,面對病灶只能控制,但無法根治。陳柏臣表示,這種疾病成因不明、出現的症狀也無法單就一項目視之,所以,也難找到可以藥到病除的特效藥。 針對乾癬的治療,陳柏臣指出,醫師多半依據紅斑塊及
常春月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