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來,兩岸的交流互動發展關係時好時壞,常因雙方主政者的各自政治利益與需要而有不同的變化與調整,再加上諸多外部因素的干擾及挑動,造成雙方的政治歧見與認知的差異化,牽動著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脈動,嚴重影響兩岸交流與融合進程的推動。然而,長遠來看,不論兩岸的政治互動關係如何演變,交流與融合發展就應該是拉近兩岸人民政治距離的最重要途徑,唯有如此,才能夠讓雙方彼此的文化認知差異、價值觀與生活習性逐步融合,兩岸關係發展才會真正走向正常發展的軌道上,互利共榮,共創雙贏。
[Newtalk新聞] 多年來,兩岸的交流互動發展關係時好時壞,常因雙方主政者的各自政治利益與需要而有不同的變化與調整,再加上諸多外部因素的干擾及挑動,造成雙方的政治歧見與認知的差異化,牽動著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脈動,嚴重影響兩岸交流與融合進程的推動。然而,長遠來看,不論兩岸的政治互動關係如何演變,交流與融合發展就應該是拉近兩岸人民政治距離的最重要途徑,唯有如此,才能夠讓雙方彼此的文化認知差異、價值觀與生活習性逐步融合,兩岸關係發展才會真正走向正常發展的軌道上,互利共榮,共創雙贏。 因此,為了強化兩岸的交流互動關係...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的10月國政民調(10月20日至22日調查)結果顯示,在歷經兩次大罷免挫敗的賴清德總統,其信任度與執政滿意度已經從民調谷底逐漸回升到41.7%與40.1%,只與負面評價拉近到5.8%與13.2%的距離,瀕臨民意崩盤危機暫時化解,而民進的好感度也同步反彈到高點為38.6%,比國民的35.7%及民眾的32.6%逐漸小幅拉開距離。
久未執政的國民,由敢言敢衝的鄭麗文拿下投票員過半數比例得票率當選為主席,打破舊有保守沈穩的內政治結構既有框架,即將帶領國民往求新求變的新方向,積極往邁向執政之路前行,外界普遍認為這可能是大好大壞的新變局,除了如何穩住及整合內派系與各地諸侯的各自為政現狀問題外,更需面臨與民進如何競爭、藍白合與兩岸路線發展等問題的嚴峻挑戰。
靠選戰起家的民進,在歷經兩次大罷免的慘敗教訓之後,雖試圖「安內攘外」以為振作,但外界普遍認為這股政治低迷的氛圍將真接衝擊明年底的地方大選選情,不僅長期執政的高雄市與台南市都可能因為初選恩怨波及而陷入苦戰,就連最重要的台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長選情也幾乎沒有任何翻盤的政治機會,影響所及,在民進能否繼續保有二都三縣的地方選舉結果,縱使有機會拿下宣蘭縣長機會情況下,整體選情還是對民進相當不利,更何況2028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可能結果呢?
美麗島電子報9月國政民調結果(9月23日至25日)顯示,賴清德總統的信任度與執政滿意度正在止跌回升,民進的好感度也上升了2.4%,正向評價來到35.5%,與國民及民眾三分天下,幾乎平分秋色。看起來應該是大罷免慘敗的政治衝擊效應已經逐漸淡化,對賴清德與民進的政治情緒及觀感從谷底開始反彈,短暫回到比較正常客觀的政治局面。台灣的三大政正從立足點平等的情況下,重新開始展開新一波的政治論戰及可能的競合關係新變局。
備戰2026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台北市長選戰備受關注,現任市長蔣萬安積極爭取連任,民進選對會則盤點潛在人選,其中前秘書長林右昌被視為黑馬,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也表態有意參選,立委王世堅、吳思瑤以及社民議員苗博雅同樣被點名為可能人選。對此,前總統陳水扁辦公室主任陳淞山直言,面對如此嚴峻的地方選舉,民進應推出夠格且像樣的政治領頭羊,與可能登大位的蔣萬安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