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下半年,精品圈的焦點再次落在一顆顆「話題新包」上。從經典款的全新演繹,到明星帶貨瞬間爆紅的 It Bag,每一款都在 IG、小紅書掀起討論熱潮。對於愛包人士來說,今年下半年到底誰才是「包王」?哪些設計會成為街頭與時尚秀場的常客?本篇就整理出 2025 精品包推薦清單,帶你一次掌握最受矚目的話題新款,幫你鎖定值得投資與入手的必收包款。
你有沒有發現家中長輩除了視力變差,記性和反應也不如從前?或許你會認為這只是正常老化現象,但個驚人的發現:白內障不只影響視力,更可能悄悄偷走你的認知能力!眼科粘靖旻院長警告,白內障會間接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影響記憶力和思考能力。 白內障如何偷走你的聰明才智? 1、視覺輸入減少,大腦活動跟著萎縮:當白內障讓你的世界變得模糊不清,大腦接收到的視覺信息大幅減少,就像一台電腦缺少了重要的輸入資料,大腦的視覺皮質區域會因為缺乏刺激而逐漸萎縮。研究發現,視力受損的長者,其大腦灰質密度明顯低於視力正常的同齡人。這就像肌肉不運動會萎縮一樣,大腦缺乏視覺刺激也會「生鏽」! 2、認知負荷過重,腦力資源被大量消耗:想像一下,當你努力想要看清楚模糊的文字或辨認人臉時,大腦必須花費比正常情況多好幾倍的精力!這種過度的認知負荷會消耗大腦寶貴的處理資源,原本可以用來思考、記憶和解決問題的腦力,全部被「看清楚東西」這件事佔用了。長期下來,用於高階認知功能的腦力資源越來越少,自然會出現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緩等問題。 3、社交隔離加速認知衰退:白內障讓許多長者因為看不清楚而減少外出,避免社交活動!無法清楚看見朋友

醫生說要切膽囊,聽了是不是有點嚇到?別擔心,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疑問。什麼情況下需要切除膽囊?手術怎麼進行?術後會有什麼影響?切除膽囊會不會縮短壽命? 什麼情況要切除膽囊? 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說明,膽囊切除手術通常是在膽囊出現嚴重問題時的必要治療方式。如果你有反覆發作的膽結石疼痛,特別是疼痛伴隨著噁心、嘔吐或發燒等症狀,而且藥物治療沒什麼效果,這時醫師很可能會建議切除膽囊。另外,當膽囊炎症持續惡化、膽囊壁變得很厚,或者發現膽囊有較大的息肉(通常超過1公分)時,手術也是常見的治療選擇。 膽囊切除術有後遺症嗎? 膽囊切除術雖然安全,但約有10-20%的患者會出現一些消化系統的短期或長期變化。黃士維表示,膽囊切除術是相對安全的手術,但確實可能有一些後遺症。大部分患者術後恢復良好,能夠過正常生活,但有些人會經歷消化功能的變化。這是因為膽囊原本負責儲存和調節釋放膽汁,切除後膽汁會直接從肝臟流入腸道,沒有了「調節閥」的功能。這可能導致部分患者在吃高脂食物後出現腹瀉或消化不適。好消息是,多數這類症狀會隨時間改善,透過飲食調整也能有效緩解不適。 膽囊切除術後疼痛多久? 黃士維指出,剛完成膽囊

即時中心/魏熙芸、林耿郁報導今(9)天凌晨3點多,高雄市明星街、南台路口出現一輛黑色違停車輛。且車上2名男性形跡可疑,警方上前盤查時聞到毒品氣味;沒想到對方竟加速衝撞警車逃逸,員警則連開6槍還擊,不過仍讓其中一名嫌犯脫逃;目前已鎖定嫌犯身分,全力追捕到案中。

副總統蕭美琴7日首次應邀進入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峰會」發表專題演說,並在今(9)日一早返抵國門,並在發表機場談話。蕭美琴表示,台灣國際處境都非常困難,很多不公平跟挫折,沒有一件事情是容易的,但是始終沒有退縮,因為相信台灣跟世界公民一樣,都該有參與國際的機會,更因為有全體國人努力跟堅持,讓我們在不停止艱困跟挑戰中開創道路。

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爭取投入台北市長選戰,今(9日)出席第十一屆電器盃節能公益路跑。台北市長蔣萬安今早也出席同場公益路跑,被記者問及「有沒有信心在選戰上能比他跑得更穩更遠?」蔣萬安笑說,「選舉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現在對我來講就是全力推動各項市政,只要是為台北市民福祉、對台北市整體未來長遠發展有利的事,我一定全力以赴」。

即時中心/顏一軒、魏熙芸報導副總統蕭美琴日前應邀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布魯塞爾年會,在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下進入歐洲議會(The European Parliament,EP),以「台灣是世界在動盪變局中可信賴的夥伴」(Taiwan: A Trusted Partner in a Volatile World)為題發表演說,不僅創下我國副元首訪問非邦交國史無前例的突破,也凸顯台歐關係正邁入新階段;涉外官員今(9)日透露,這項重大外交突破,來自於總統賴清德的全力支持,籌畫過程中更親自主持會議,讓台灣順利藉歐洲議會舞台向世界發聲。


[FTNN新聞網]記者陳宣穎/綜合報導台灣24歲擊劍好手陳致傑,在世界盃西班牙站男子鈍劍個人賽挺進8強,不僅寫下台灣「第一人」紀錄,還是本次8強名單中唯一一...

第26號颱風「鳳凰」颱風預計今(9)日將達強烈颱風,最快明日發布海警、週二發陸警。中央氣象署指出,登陸地點落在台中以北,週三前後全台將有明顯風雨,尤其基隆、雙北、宜蘭、花蓮等地區防豪雨。
嘉義縣1名張姓男子3月間帶其所飼養的棕色土狗,沿大林鎮嘉104線公路散步,狗未繫狗繩也未戴口罩,竟接近對向騎來的80歲林姓婦人機車,突啃咬林婦的手,導致林婦的右手臂有3處撕裂傷還流血,嘉義地檢署聲請嘉義地方法院簡易處刑,依過失傷害罪判刑40天,如易科罰金,以1000元折算1日,嘉檢提上訴被駁回,判刑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雲林報導 針對防檢署說明「國外輸入動植物檢疫物都是同樣檢疫規範,不因用途數量豁免」,雲林縣政府8日表示,防檢署是依據「法令面」解釋,實際狀況則是,民眾可能透過「旅客攜帶食品入境免申請查驗規定」,將帶有疫病風險的肉品輸入台灣,所以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才是防疫的根本之道。 雲林縣政府表示,依據「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及「植物防疫檢疫法...

副總統蕭美琴7日應邀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今年度峰會,並公開發表演說,引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歐盟使團強烈反彈,表達強烈憤慨、堅決反對。對此,民進秘書長徐國勇今(9)日表示,這是台灣自由民主在世界受到肯定最大的鼓勵,中國什麼都不開心,只有讓它繼續不開心下去。
宜蘭縣壯圍鄉永鎮沙灘昨晚傳出女子落水,一名男性目擊者試圖營救不成,被海水嗆到送醫救治,宜蘭縣消防局漏夜搜尋未果,今天(9日)配合海巡署持續搜救。宜蘭縣消防局昨晚9點45分接獲海巡署轉報,直指壯圍鄉永鎮廟後方沙灘有人落水,派出第一大隊、宜蘭及壯圍分隊攜帶無人機搜尋,搜救人員到場時,一名救人男子被海水嗆

台北市北投區驚傳命案,8日晚間7時許,1名70多歲韓國籍千姓老翁,陳屍在知名溫泉會館房間,女兒見狀立刻報案,警消獲報後趕抵現場,經檢傷後發現千翁已明顯死亡,遂交由轄區警方處理後續。

在兒科門診中,鼻過敏是最常見的主訴之一。許多家長發現孩子每天早晨起床就開始連打噴嚏、流鼻水,甚至鼻塞到難以入睡,誤以為是感冒反覆不癒。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徐欣健提醒,這些症狀多半不是病毒感染,而是「過敏性鼻炎」所引起。 徐欣健指出,過敏性鼻炎是因免疫系統對環境中常見物質(如塵蟎、灰塵、寵物皮屑、花粉等)過度反應所造成的慢性疾病。與感冒不同的是,感冒通常在一到兩週內痊癒,但過敏性鼻炎可能反覆發作、甚至一年四季困擾不斷。常見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或眼睛搔癢,長期鼻塞的孩子還可能出現「鼻樑橫紋」或「黑眼圈」等特徵。 鼻過敏影響層面很廣「鼻過敏影響的不只是鼻子,還會波及睡眠、注意力與學習表現。」徐欣健說,長期鼻塞會導致孩子白天精神不濟、注意力下降,甚至影響人際互動。此外,鼻過敏常與氣喘、異位性皮膚炎並存,被稱為「過敏三兄弟」,若未妥善控制,可能增加氣喘發作風險。 診斷上,醫師會依病史與臨床症狀判斷,必要時進行過敏原檢測,如血液檢驗或皮膚點刺試驗,以了解孩子對哪些物質特別敏感。找出過敏原的目的,不僅是確定致敏物,更能協助改善生活環境、減少誘發機會。 環境控制
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李知灝推動將AI科技結合文學,以AI模型生成清代台灣竹塹詩人林占梅的「人格語料」,這套「林占梅AI對話機器人」日前在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人文講堂舉行的「潛園與新竹林恒茂家族學術研討會」上展示,讓清代詩人「重現」於數位時代,民眾可跟詩人「對話」,感受1

無論潮流如何更迭,「長靴」始終是秋冬造型裡的風格定錨。從伸展台到街頭,2025秋冬長靴再度成為時髦焦點,不僅修飾比例、延伸腿部線條,更能在冷冽季節中展現俐落氣場。近期在韓劇《暴君的廚師》以飾演姜漠珠展露頭角的的姜漢娜,以一身簡約造型示範黑色長靴的百變魅力,將知性與力量融合成恰到好處。本文編輯特別精選7款本季必入手的長靴清單,從經典馬術靴到貼腿高筒靴,帶你一次掌握2025秋冬的穿搭關鍵詞。
中國國民主席鄭麗文昨日參加統派團體舉辦的「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與家屬追思前高階共諜吳石等人,引發高度爭議。熟稔統戰的官員透露,在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下令下,中國31個省市台辦、統戰系統領導,都須學習吳石精神,包括「館長」陳之漢赴中替賴清德尋根,透過中配、海外中國人入境到馬場町獻花等,

在日本料理與健康節目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位滿頭銀髮、笑容燦爛的高齡廚師——小林勝(小林まさる)。今年92歲的他,依然活躍於廚房與鏡頭前,不僅出版料理書、上電視節目,每天還會親自到菜市場採買、下廚備餐。他分享自己的長壽秘訣是「吃得好、笑得多、動得勤」,包括早餐一定要吃飽、每天走7000步、做腦力體操、泡澡時伸展、樂在工作等。而他與媳婦合作出版多本料理書,被譽為「最溫暖的公公與媳婦拍檔」。與兒子、媳婦同住卻能維持良好關係,也在於他的人生智慧:不擺長輩架子、分清楚哪些話不能說、在能力範圍內分擔生活費,讓他成為日本年長者中最具代表性的樂齡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