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獵奇美食席捲台灣!從香菜牛肉泡麵、九層塔檸檬生乳捲,到咖啡奶酒乖乖和麻辣臭豆腐洋芋片,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口味組合,挑戰著消費者的味蕾極限。民眾反應兩極,有人大讚創意十足,也有人直呼「最怪冠軍」。行銷專家何默真指出,廠商透過這些獵奇口味,不僅讓民眾嘗鮮,更成功製造話題,吸引眾人目光。這股風潮展現台灣飲食文化的創新與包容,同時也成為業者行銷的新策略!

女性購屋力大爆發,據聯徵中心資料,2025年H1女性房貸族占比48.8%,創14年新高。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近年女性意識抬頭,薪資結構轉變,不靠男人買房越來越多,是推升房貸性別占比變化的關鍵。(陳韋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我們都曾是出生後備受關愛的小寶寶,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產生了內向人與外向人的差異呢?為何內向人會覺得活得辛苦呢? 其實,這和包圍我們的「外界」有很大的影響。 從小被逼外向 內向孩子常承受的隱形壓力 小學一年級走進校門就開始了「大推外向人」的集體生活。 「要和大家和睦相處。」 「課堂上要舉手發言。」 在校內我們被要求保持應有的樣子,越是活潑開朗又積極的人,越會受到老師或朋友的喜愛。 休息時間如果一個人靜靜待在教室,會被老師問「怎麼不去外面和大家玩?」,在無形中被施加壓力。父母也會擔心在校情況,並叮嚀「你要多和朋友們玩啊」,這對內向的孩子來說是雙倍的痛苦。 老師或父母用「我是為你好」的態度建議做出外向的言行舉止,會讓內向人在不知不覺中感到「這樣的我很糟糕」。 為了不被說奇怪 內向人常需「被迫外向」的社交 「大推外向人」的苦悶感,也反映在朋友關係上。 特別是「交情普普的朋友」聚集的下課時間、社團時間或補習班的休息時間等。 內向人不像外向人能夠爽快回答問題,有時卻得加入氣氛很嗨的閒聊。為了不破壞氣氛,只好附和周圍的意見,拚命做出反應。 「不想

外資撤離中國名單再添一員,德國內衣品牌黛安芬(Triumph)日前宣布,將於2025年12月31日終止營運,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並自12月起陸續關閉實體與電商通路,消息一出震撼業界。分析指出,中國本土新興品牌異軍突起的強勢夾擊,讓這家老牌外資難以招架,最終只能黯然退場。


大陸廣州一間烤肉店爆出食安意外!一位民眾日前與友人到海珠區江燕路萬科里的烤肉店用餐,沒想到朋友在吃生菜包烤肉時,突然覺得口中觸感怪怪的,下一秒竟然有一條長達 10 公分、深褐色、還在蠕動的活蟲從嘴裡掉出來,現場所有人全被嚇到臉色大變。

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先前針對「台灣有事」的相關發言,引發中國政府的強烈不滿,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持續升高。在外交戰線的交鋒中,中國駐日大使館於21日在社群媒體上發布了一則極具爭議性的貼文,暗示北京有權援引《聯合國憲章》中的「敵國條款」,直接對日本採取軍事行動。


氣象署指出,週二(25日)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中南部日夜溫差大;其中,週二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週三至週五(26日至28日)桃園以北、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

日本職棒養樂多超人氣吉祥物燕九郎(つば九郎),今年球季初因為操偶師健康狀況不佳宣布長期休息,然而僅過2週就宣布,操偶師遺憾過世,球團也因此暫停吉祥物的活動,23日養樂多新任監督池山隆寬在球迷感謝日宣布,「燕九郎(つば九郎)將在明年球季回歸!」
環保組織和歐洲政界人士對本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未能取得突破深感失望。經過兩周的磋商,大會於周六(11月22日)通過了一項決議,但該決議沒有包含逐步淘汰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內容。

民眾主席黃國昌日前和國民主席鄭麗文會面,外界關注2026縣市大選藍白合的進度,黃國昌昨(22日)受訪談到台北市議員的選戰布局,喊話有信心「4+2全壘打」。外界好奇藍營是否會配合禮讓提名?國民台北市部主委、議長戴錫欽今(23日)也做出回應。

蔡依林(JOLIN)將首度登上臺北大巨蛋開唱,今日門票正式開賣,同時有近94萬人上線搶票,經過清票及重新釋票後,九萬張票正式完售,讓不少沒搶到票的歌迷紛紛敲碗許願能再加場。
(中央社仰光23日綜合外電報導)緬甸軍方今天表示,在為期5天、針對臨近泰國邊界的一個惡名昭彰網路詐騙中心的掃蕩行動中,已逮捕近1600名外國公民。但部分觀察家認為,上月開始的加碼掃蕩行動只是表面功夫。

台灣自行車產業享譽全球,加上地形及風景多元豐富,自行車活動盛行,不少人把騎車環島列為人生清單。交通部繼2015年完成「環島一號線」後,正積極規劃「環島二號線」,目標2026年推出,著重特色景點、地方景致,向國際推廣。 我國的環島自行車路網,主線「環島一號線」全長約961公里,以台一線與台九線為主軸,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患有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成長路上,經常面臨外貌或言語障礙壓力,不過就有人將這份缺陷,化為力量,一名13歲的顎裂少年宋晨希,獲得羅顏夫顱顏基金會的獎助學金,在頒獎典禮上,他特別以全英文,帶來流暢演講,希望鼓勵更多孩子,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