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與OpenAI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將於美國設計製造下一世代AI基礎設施硬體
鴻海 (Foxconn) 稍早宣布與 AI 領域的領頭羊 OpenAI 展開合作,雙方將聚焦於下世代 AI 基礎設施硬體的設計與開發,並且確立在美國製造的戰略方向。
作為合作的一部分,OpenAI 將分享其對 AI 產業新興硬體需求的洞察,協助鴻海進行設計開發。而鴻海則將利用其製造專業,在美國據點進行生產。
OpenAI 擁優先評估權,尚無強制採購承諾
根據協議內容,OpenAI 將擁有對這些新系統的優先評估權以及採購選擇權益。不過,雙方也明確表示,此初步協議目前不包含具體的採購承諾或財務義務。
三大核心:設計未來機架、強化美國供應鏈、在地製造零組件
鴻海與 OpenAI 的合作將專注於三大核心工作,旨在滿足 AI 時代快速變化的先進模型需求:
• 設計未來數世代資料中心硬體: 雙方將共同設計、工程化與開發未來多個代次的 AI 資料中心機架,透過多項專案並行的方式,結合 OpenAI 的藍圖與鴻海的製造專業,加速新系統上線,並且確保長期產能。
• 強化、簡化美國 AI 供應鏈: 致力於改善機架架構以便在美國各地製造,並且擴大採購範圍,納入更多晶片與美國在地供應商,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
• 在美國製造關鍵零組件: 鴻海將在美國製造 AI 資料中心的關鍵設備,範疇涵蓋線纜、網路、冷卻和電力系統,以支持高效能運算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
劉揚偉:發揮全球最大 AI 伺服器製造商優勢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 AI 伺服器製造商,很高興能與 OpenAI 合作,透過可信賴且可擴展的基礎設施來支持 OpenAI 的使命。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則強調,打造先進 AI 技術背後的基礎設施,是「美國再工業化」 (reindustrialize America)的世代機會。他認為這次合作是確保 AI 核心技術能在美國本土製造的第一步,有助於強化美國的領導地位。
更多Mashdigi.com報導:
微軟Ignite 2025:Copilot再進化、導入Work IQ、Agent Mode,整合GPT-5與Sora 2
Arm Neoverse平台設計加入NVIDIA NVLink Fusion,加速超大規模算力的自研CPU與GPU異構運算佈局
其他人也在看

鴻海攜手IBM建置台灣AI工廠,亞灣超算2026年啟動、串聯NVIDIA技術打造亞洲AI生態系
鴻海 (Foxconn) 宣布與 IBM 攜手,共同推動台灣 AI Factory 的建設,致力於降低企業導入 AI 的門檻。同時,作為鴻海推進 AI 佈局的核心引擎——「亞灣超算」也確認具備 NVIDIA Cloud Partner (NCP) 資格,預計於 2026 年正式啟動營運,目標打造全台最具戰略性的超級算力中心。
Mashdigi ・ 11 小時前
鴻海研究院秀前瞻科研實力:FoxBrain LLM賦能三大平台,珍珠號二代與離子阱量子原型亮相
鴻海科技日 (HHTD25) 今日 (11/21) 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鴻海研究院 (Hon Hai Research Institute, HHRI) 今年擴大參展規模。在位於四樓的展區中,鴻海研究院全面展示了在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量子、離子阱與資安等六大領域的最新成果,其中包含專為集團量身打造的「FoxBrain」大型語言模型、珍珠號衛星第二代設計方向,以及離子阱量子電腦原型等前瞻技術突破。
Mashdigi ・ 11 小時前
鴻海鎖定「Physical AI」與Robotaxi雙箭頭,深化智慧製造與自駕移動佈局
鴻海集團近期積極揭示其在 AI 與未來移動領域的最新戰略,重點聚焦於「智慧製造」 (Smart Manufacturing)與「自駕移動」 (Autonomous Vehicle)兩大核心。鴻海強調,將透過 AI 與先進機器人技術為製造業注入新動力,並且致力於加速 Robotaxi 與電動車計畫的實現。
Mashdigi ・ 11 小時前鴻海將建超算中心 拚明年啟用
鴻海科技日宣布將斥資14億美元建設先進超級運算中心。鴻海亞灣超算(Visionbay)執行長姚延宗21日表示,將打造全台最大規模GPU集群,同時也是首座建置於NVIDIA GB300 NVL72的超算中心,目標明年上半年正式對外啟用。
工商時報 ・ 9 小時前本周台股跌幅3.51% 總市值85.54兆
(記者謝政儒綜合報導)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114年11月21日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收盤為26,434.94點,較上週(114年11月14日)的27,397.50點下跌962.56點,跌幅約為3.51...
自立晚報 ・ 11 小時前陶治瑋專欄-降息不明空方氣盛 台股有下探壓力
美國聯準會12月降息路徑未明,輝達亮眼財報仍未化解AI估值過高疑慮,加上新台幣貶值未止,外資賣超動作未歇,加權指數回測季線且有再下探的風險。操作上,可留意位階低輪動股,酌量短打AI以及先進製程題材股。
工商時報 ・ 9 小時前
鴻海科技日六大展區:GB300 NVL72 AI工廠、亞灣超算Visionbay與智慧城市亮相
鴻海科技日 (HHTD25) 今日 (11/21) 登場,今年展出規模創下歷屆之最,總計逾207件產品與技術橫跨六大展區。除了在電動車領域的強勢佈局,鴻海更在「AI Factory」 (AI工廠)、「智慧製造」與「智慧城市」等領域,展現了與 NVIDIA 深度合作的垂直整合實力。
Mashdigi ・ 11 小時前
電動車市場大洗牌 台股供應鏈3檔報告曝
全球電動車市場在政策退場下增速放緩,法人研究機構預估 2026 年銷量將達 2,240 萬輛,年增 14%,低於 2025 年上半年的強勁動能。研究報告指出,2025 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出貨量達 929 萬輛,年增 29%,高於 2024 年同期的 22%。中國仍是主要成長來源,占全球銷量逾七成,比亞迪、吉利、奇瑞與長安因國內競爭升溫,加速擴大出口以支撐成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野村投信:AI還是2026的主流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聯準會於2025年10月再度降息1碼,雖會議紀錄偏鷹,一度壓抑市場情緒並造成近期台美股市震盪,市場更擔憂AI是否陷入「泡沫化」。然而,全球AI投資熱潮指標企業輝達(NVIDIA)...
自立晚報 ・ 14 小時前
台股上市超猛782家都在賺 AI賺翻這些族群如吞大補丸!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整體市場具獲利之上市公司計782家,約占75%,另較去年同期成長者計403家,約占39%。其中,獲利成長產業如半導體業,憑藉領先技術及多元供應鏈布局,成功把握AI市場機遇,收穫豐碩。而電腦及週邊設備業、其他電子業則受惠AI伺服器及高效能運算之強勁需求,帶動獲利成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台股跌近千點 國安基金:依市況妥適處理
台股21日指數下跌近千點,引發市場恐慌情緒。財政部次長、國安基金執行秘書阮清華表示,台灣經濟基本面相當穩健,輝達財報顯示AI並沒有泡沬的現象,國安基金將視市場情況,妥適處理;金管會也指出,台股跌幅相對重、僅比韓股小,但基本面並沒有改變,將持續關注國際情勢變化,祭出相應政策。
工商時報 ・ 9 小時前聯邦009804反映台灣50 ETF健全體質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於週三(19日)公布最新財報,全球市場再度聚焦AI產業。輝達強勁的本季營收展望與財測全面優於預期,本季營收展望達650億美元,高於市場預估的620...
自立晚報 ・ 14 小時前
台股失守季線 寫第六大跌點
輝達「救全村」變「滅村」,財報中應收帳款攀高引爆市場擔憂,加上聯準會因美國就業數據大好而降息機率再降,美股周四慘遭空頭血洗,亞股21日也跟隨重挫,台股盤中最高摜殺1,030點,終場重挫991點或3.61%,創歷史第六大跌點,跟進美股失守季線。
工商時報 ・ 9 小時前
鴻海揭曉日系風格MODEL A概念車、強調「Being White」哲學與高擴充性,鴻華先進車款升級亮相
鴻海 今日 (11/21) 於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鴻海科技日 (HHTD25)中,由鴻海 EV 策略長關潤 (Jun Seki) 親自揭曉其全新參考車型「MODEL A」。此外,鴻海旗下鴻華先進也一口氣展出 MODEL D、MODEL U、MODEL T 的全面升級版本,並且正式宣告 MODEL B 已完成量產準備,展現其在 CDMS (委託設計製造服務) 商業模式下的多元佈局。
Mashdigi ・ 11 小時前
台股崩991點 國安基金密切觀察
台股大洗三溫暖,輝達20日才上演「財報救全村」,指數大漲846點,沒想到全村行情只有1天,輝達因應收帳款暴增,輝達成砍殺要角;台股21日開盤急殺、盤中一度狂跌超過千點,前一日漲幅全數吐光,戲劇性演出,讓投資人全傻眼,台積電重挫70元,跌幅達4.81%,指數終場大跌991點,收在2萬6434點,創史上第六大跌點。
中時新聞網 ・ 9 小時前
HHTD25/鴻海揚帆!劉揚偉6大戰場一次看
鴻海科技首日,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接受中外媒體聯訪,從台美關稅協商、「台灣模式」赴美布局、AI資料中心與OpenAI合作、電動車新商業模式,到先進封裝、航太投資與日本夥伴策略,一口氣把鴻海接下來幾年的主戰場攤在陽光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不想再依賴輝達!Google、亞馬遜砸錢自製AI晶片盼搶回主導權
據《CNBC》周五 (21 日) 報導,輝達 GPU 稱霸 AI 晶片市場,但 Google 和亞馬遜正砸錢自製 ASIC 晶片追趕。專家預測,客製化 ASIC 成長速度將超越 GPU 市場,也讓設計夥伴博通成為最大贏家。
鉅亨網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