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擴展律失靈?Ilya Sutskever預言業界將重返「研究時代」:為何其實人類比AI更懂機器學習?
摩爾定律曾是支撐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經驗法則,指在固定成本下,晶片上的晶體管密度約每 18–24 個月翻倍,帶動計算能力提升與成本下降。
在 AI 時代,當前顯學則是「擴展律」(scaling laws)。按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定義,AI 效能可隨「預訓練擴展」、「後訓練擴展」、「推理時擴展」三個階段的算力投入而呈現指數級增長。
在這套定義之下,只要增加模型的參數量(Parameters)與訓練數據量(Dataset Size),並投入更多算力進行訓練,模型就會變得更聰明。同時,在 AI 回答問題前給它更多「思考時間」,最終得到的答案品質也會更高。 換句話說,只要 AI 還在朝「更大、更複雜」的方向前進,市場對高階加速器的胃口就不會縮小。
回顧 2023 年起的 AI 投資狂潮,可以說就是建立在「擴展律」的假設之上: 只要投資多少「算力」,就會獲得多少「人工智慧」。
但近期,OpenAI 共同創辦人、現為 Safe Superintelligence(SSI)執行長的 Ilya Sutskever 指出,擴展律曾是一個強大且低風險的成功「配方」,引導 AI 產業進入一個特定時期,但他也認為這個時代即將結束或停滯, 因為單純的規模擴張,已無法解決 AI 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的根本問題。
Ilya Sutskever也明確指出,人類擁有一種比AI優越的學習機制。他歸因於人類擁有「更好的機器學習」(better machine learning)。這話怎麼說?
預言擴展律的時代終結,AI 先驅為何「烏鴉嘴」?
Ilya Sutskever 作為 AlexNet、GPT-3 等深度學習革命中里程碑研究的共同作者,他的名字與 AI 技術的數次躍遷緊密相連。近期他接受知名科技 Podcast 頻道「Dwarkesh Podcast」的專訪,將 2020 年到 2025 年這段時期稱為 AI 發展的「規模化時代」(the age of scaling)。
亦即,所有科技巨頭在這段時期的預設是「擴大規模,結果就會更好」。因此對公司來說,這是低風險的資源投入方式,相較投入資源進行「高風險研究」,僅擴大現有規格更為有利。
但 Sutskever 認為,當前的規模化做法會「走一段路然後逐漸消退」(peter out),並可能「停滯不前」(stall out)。這預示著業界需要「回到研究時代」(back to the age of research),才能突破當前 AI 發展的瓶頸。而 Sutskever 認為擴展律失效的主要原因,可歸納為兩點。
原因一、數據不足,規模化回報遞減
預訓練所需的數據量「非常明顯是有限的」(very clearly finite)。當數據耗盡時,公司必須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這意味著依賴數據擴展的傳統配方將難以為繼。
也就是說,大規模語言模型(LLMs)的成功主要仰賴「預訓練」(pre-training)的機制。在預訓練階段,研究人員的共識是需要使用「所有」可用數據,通常包含人類思維及世界被投射到文本上的大量特徵。
Sutskever 認為,儘管這些數據量極其龐大,但並非無限。這個數據集合(例如網際網路上所有公開文本、書籍、程式碼等)在邏輯與物理上都有明確界限。 在數據不足的情況下,若再將規模擴大 100 倍(100x),「一切都會被轉變」的信念顯然不足為信:「我不認為那是真的」(I don't think that's true)。
原因二、AI不懂舉一反三
當前 AI 的一大問題是,儘管模型在評估(evals)中得分很高,但在現實世界中的經濟影響卻「明顯落後」(dramatically behind)。Sutskever 認為,造成這種「脫節」(disconnect)的根本原因在於模型的泛化能力遠不如人類。
為了進一步闡明當前模型的局限性,Sutskever提出一個比喻:
想像有兩位學生。第一位學生為了成為頂尖程式競賽選手,投入了一萬小時,背誦所有解法、練習所有題目。第二位學生或許只練習了一百小時,卻同樣表現優異。
你認為哪一位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會更成功?
答案顯然是後者。
他解釋道,當前的 AI 模型更像那位「練習了一萬小時的選手」。為了讓它在特定任務上表現出色,投入了海量數據與訓練,使其在該領域達到極高熟練度。然而,它卻缺乏那位只練習一百小時學生的「it factor」(指某種難以言喻的特質),這一種舉一反三的天賦或洞察力,能將所學知識泛化到全新、未曾見過的領域。
為何業界需要重返「研究時代」?
Sutskever 尖銳指出,AI 的預訓練依賴「驚人」(staggering)數量的資料來學習世界模型。相比之下,人類即使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的資料量極少,卻能獲得更為「深刻」(deeply)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人類不會犯下 AI 那種看似低級卻反覆出現的邏輯錯誤,這顯示了兩者在學習質量上的根本差異。
Sutskever 認為,當前模型之所以泛化能力不足,可能是因為它們缺失了某些源於人類演化歷程的關鍵要素:
情感的角色 :他引用一個神經科學案例:一位因腦損傷而失去情感處理能力的病人,雖然智力測驗正常,卻無法做出有效決策。這表明情感在人類決策中扮演著類似「價值函數」(value function)的重要角色,幫助我們快速判斷方向的好壞。
價值函數的潛力 :在強化學習中,價值函數可以在漫長任務進行中途就提前判斷當前策略的優劣,而不必等到任務結束才獲得反饋,從而極大提升學習效率。然而,Sutskever 指出,目前價值函數在 AI 訓練中的作用仍非常有限。
演化的先驗 :演化可能為人類提供了關於視覺、運動控制等方面「難以置信的先驗知識」(unbelievable priors)。這些深植於我們生物結構的知識,是模型很難僅從文本數據中學到的。
總結來說,Sutskever認為,人類在學習新興領域(例如數學和編碼)時所展現出的強大能力、可靠性(robustness)和樣本效率(sample efficiency),表明人類的優勢不在於擁有複雜的先驗知識,而在於擁有「更好的機器學習原則」(better machine learning period)。
而正因泛化能力的根本差異,Sutskever 對「超級智慧」的構想也與主流 AGI(通用人工智能)概念大相逕庭。
重新定義 AGI:像超聰明的 15 歲少年
Sutskever 對「AGI」(通用人工智能)這個術語持批判態度。他認為,AGI 概念主要作為「狹隘 AI」(Narrow AI)的反動而誕生,其內涵又被「預訓練」這種一次性學習模式過度強化。他指出,人類本身並非 AGI,因為我們並非無所不知,而是依賴「持續學習」(continual learning)不斷獲取新知。
因此,他提出全新願景: 真正的超級智慧並非無所不知的「成品」,而更像一個「超級聰明的 15 歲少年」。 它是一個擁有極強持續學習能力的系統,可在部署後像人類一樣透過學習與實踐,掌握各種專業技能。
他也預測, 真正的超級智慧將在未來 5 到 20 年內被發現並部署到現實世界,並透過在職的持續學習與經驗融合,迅速累積知識與技能,從而在功能上達成超智慧。
基於這種新的超級智慧觀,Sutskever 對 AI 安全的思考也發生轉變。他坦言,自己現在更重視「漸進式部署」(incrementally and in advance)。與其在實驗室裡埋頭打造一個完美成品然後突然釋放到世界,不如讓世界能夠逐步「感受」AI 的力量,並在此過程同學習如何與之共存。
結論:思想背後的「研究品味」
Sutskever 在訪談中坦承,他的研究哲學深受一種「關於 AI 應該是怎樣的」的個人美學所引導。這種美學由幾個核心原則構成:
美感(Beauty)
簡潔(Simplicity)
優雅(Elegance)
來自大腦的正確啟發(Correct inspiration from the brain)
他強調,AI 不能盲目模仿大腦,而是要從中汲取「正確的」靈感。這種由美學與第一性原理構成的「自頂向下的信念」(top-down belief),是在實驗結果看似失敗或充滿矛盾時,依然能堅持方向、持續除錯與探索的內在驅動力。
總結來說,Sutskever 的論調為當前瘋狂的 AI 發展敲下一記警鐘,提醒業界在規模化之後,有重返「研究時代」的必要。
在他的論述之中可以窺見:超級智慧可能是一個能夠持續學習的動態系統;而通往這個未來的安全之路,在於漸進、開放與對所有生命的關懷。也就是說,一個更具「人性」、更懂「情感」的 AI,可能是突破當下瓶頸的一大關鍵。
資料來源:Dwarkesh Patel
延伸閱讀:瑞幸咖啡要來台灣了?順昱控股到底是誰?《數位時代》實地訪查,裝修店面懸2大疑點
「這個產品會不會熱賣?」這個創新框架讓你不用再調查1000個人,只要問AI一次就行
更多報導
TPU概念股有哪些?Google AI大逆襲,12檔台廠概念股一次看
「我們領先一個世代!」輝達回擊市場疑慮背後:GPU跟TPU差在哪?Google真的會動搖AI霸主地位嗎?
其他人也在看

推動AI國家戰略!新加坡政府攜CloudMile,成為ECI計畫策略夥伴
亞洲AI科技公司CloudMile萬里雲近日正式獲新加坡政府數位產業辦公室(Digital Industry Singapore, DISG)指定為國家級 Enterprise Compute Initiative(ECI)計畫的科技顧問夥伴,攜手推動新加坡企業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加速實現企業轉型。E
遠見雜誌 ・ 1 天前
提前卡位職場!強化青年AI競爭力,桃青局攜日本西武集團啟動青年海外實習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今(24)日舉辦「洄游之光–AI青年創意挑戰賽」頒獎典禮,市長張善政親自出席,見證桃園青年在AI應用與創意實作上的亮眼表現。典禮中,桃園市政府與日本西武集團旗下西武王子大飯店國際株式會社(SPW)及其治理子公司橫浜八景島株式會社正式簽署海外實習合作備忘錄(MOU),開啟桃園青年赴
遠見雜誌 ・ 1 天前
1.25兆國防預算讓軍工股全瘋了!雷虎、漢翔、中光電…哪些產業大利多?顧立雄:將創9萬個工作機會
2027武統意圖明顯,台灣總統賴清德週三(11/26)宣布大幅增加8年1.25兆國防特別預算,帶動無人機、無人船採購商機題材,軍工族群週三股價全面點火,雷虎、漢翔、亞航、晟田、中光電等均亮燈漲停。 不過,這筆預算仍必須通過藍白多數的立法院。國民主席鄭麗文質疑,賴清德此舉是在玩火,重提兩國論、向台獨邁進,並非台灣人民和國際社會樂見,「千萬不要成為麻煩的製造者、台海變成了火藥庫。」 國防部長顧立雄、經濟部長龔明鑫在記者會中公布相關細目,顧立雄表示,未來重點籌購精準火炮、遠程精準打擊飛彈等7大項目,強化所需作戰能力;且本次國防帶動龐大經濟效益,預估可創造4000億產值、9萬名以上工作機會。 龔明鑫表示,將聚焦無人機/船、航太、船艦、機器狗、衛星,國防產業發展可以衍生出巨大商機,例如漢翔整合20家業者爭取國防部F16維修商機,並且進而爭取波音、奇異公司商機。 目前協助業者取得國防部3422架軍用無人機68.8億量產標案,並打入美國第一大無人機Skydio、全球第二大無人機Parot(法)供應鏈。
今周刊 ・ 1 天前
台灣壽險業「特殊中的特殊」!壽險業年投千億資金抗匯率波動,金管會彭金隆:長期以往恐弱化產業體質
台灣壽險業的財報表達,長期受到匯率波動影響,為了維持資產負債平衡,壽險業一年投入上千億資金進行避險,匯率避險比率普遍高達65%~70%,遠高於實際外幣短期現金流量曝險約10% 的經濟需求。
今周刊 ・ 1 天前
北京2027目標武統台灣,賴清德:1.25兆打造台灣之盾「明年國防預算超過GDP 3%」,演說全文一次看
總統賴清德26日投書《華盛頓郵報》,宣布台灣政府將推出歷史性400億美元(約1.25兆新台幣)國防特別預算,彰顯捍衛民主決心。 賴清德上午召開記者會指出,北京當局以2027年完成「武統台灣」為目標,加速侵略台灣的軍事整備,國安團隊已經規劃兩大行動方案,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 賴清德指出將會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2027年之前達成國軍聯戰部隊的高戰備能力,有效嚇阻中國威脅。 按照北約標準,明年度國防預算,將超過GDP 3%;並且在2030年前,達到GDP 5%。 賴清德進一步說,預計在未來8年(2026-2033年),投入1兆2千5百億元的經費,來建構包括打造「台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先進防空系統。 對於史上最高國防預算,賴清德呼籲在野,或許朝野藍綠各有不同立場和期待,在守護中華民國台灣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反對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前提下:守護「民主台灣」,不讓台灣被武力或其他強制性方式所併吞、淪為「中國台灣」,必須是政府、朝野以及全體台灣人共同的責任。
今周刊 ・ 1 天前
央行「不干預宣言」新台幣必升?經濟專家:越怕變化、經濟越下滑
《經濟學人》日前報導,認為台灣長期讓新台幣維持弱勢,衍生低薪、高房價等「台灣病」,這件事不僅讓央行發新聞稿回應,更引起台灣社群上各種正反討論。隨後,很巧合的,台灣央行與美國財政部發表聯合聲明,宣稱要提升央行透明度,又讓匯率政策再度成為焦點。商周採訪到中研院院士謝長泰,他是美國經濟研究局計畫共同主持人...
商業周刊 ・ 1 天前
AI幫你購物,怎防亂刷、假客人 直擊Visa、OpenAI信任大挑戰
兩、三年後,當你要參與雙十一、黑色星期五這些網購促銷時,很可能根本不須輸入信用卡認證,甚至不需要點頭同意,商品就會自動寄到你家——因為AI代理人已經在你的授權下,幫你決定買什麼、更幫你決定「怎麼付」。這場無聲的革命,正讓全世界的銀行、Visa這類發卡與清算組織,與各種既有的支付工具都動了起來。一句話...
商業周刊 ・ 1 天前
鴻海科技日》FoxBrain如何治矽谷AI巨頭的致命傷?
鴻海科技日上,人工智慧帶動下一波商機的動能鮮明。但除了硬體設備,鴻海在軟體模型的布局也不可輕視。身為全球製造業龍頭的鴻海,為什麼要自己做模型?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點出了 OpenAI、Google、Anthropic等巨頭的「致命傷」,也正是發展利基。究竟身為少數持續推進基礎模型研發的
遠見雜誌 ・ 1 天前

台灣最強里長捍衛移工 奔走陳情、拜廟要「留住這些泰國囡仔」
台灣最強里長、聖泰工業總經理陳永和為爭取放寬移工轉任中階人力比率,四處奔走、拜廟,終於盼得公司內11名泰籍移工久留的資格。為何他認為,留住所有技術人力,是攸關企業存亡的關鍵?
天下雜誌 ・ 1 天前
■股市居高思危 資金轉戰航空城新都心 專家:客運園區2字頭起 把握好時機
面對一再創高的股市,策略建議以收益打底,建構多元配置核心布局。市場將目光和資金轉戰到下一個最具潛力、具備低基期優勢的區域,而這個答案就藏在「航空城新都心——客運園區」。
理財周刊 ・ 1 天前
中國對日經濟脅迫再出招 限縮赴日航班 川習通話意味放棄印太?! 川普讓高市「有事call我」破流言 印太變數恐怕在「這國」 台灣提400億史詩國防預算自救|全球聊天室|#鏡新聞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海言論,引發北京一連串經濟施壓。近日北京再祭新招:限縮赴日航班至2026年3月,整套「經濟組合拳」被視為與日本,甚至整個印太盟友圈長期抗戰的準備。美國總統川普透露,川習熱線時,答應習近平之邀請,將於2026年訪中,顯示美中互動微妙升溫。分析指出,北京藉此提醒川普勿在台灣問題上越線。但川普同日也與高市通話,展現與日本的緊密聯繫。南韓則像是印太安全的新變數,北京可能透過外交示好拉攏首爾,削弱美日韓三邊合作。而台灣方面,總統賴清德強調追加400億美元國防預算,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獲美方支持。中美爭霸、日韓勢必得表態甚至站隊,台灣則選擇提升防衛能力,印太局勢一環扣一環。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
台軍售流程比照北約!1.25兆國防預算「PrSM 飛彈」曝光:鎖定中國沿海
總統賴清德於26日投書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正式宣布將大幅增加台灣的國防預算,推出史無前例、為期8年、上限達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5兆元)的「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此舉旨在捍衛台灣國防,並向國際社會展現台灣應對中國威脅的堅定決心,隨後獲得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聲表示肯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FONDA 香氛診療室|脈輪遇見香氣,開啟減藥生活
在與植物分子相遇的過程中,精油不只是緩解了身體的不適,更重新「聽見身體發出的聲音」。她深深體悟到——芳香療法,不只是氣味的美學,而是一門可被實踐的「生活修復術」,讓植物的能量透過一呼一吸,重新校準身體的節奏,讓身心再次合拍。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司法園區建設啟動 迎暫緩重劃區機能再升級
土城房市熱度持續,在交通建設與重劃開發持續推動下,生活機能逐步成熟,已成為雙北移居熱門選擇。尤其在金城路沿線的暫緩重劃區、司法園區、市地重劃區等陸續開發,在公共建設、街廓重劃與捷運工程推動下,區域結構正在加速成形,其中,司法園區預售新案「紅布朗花園」主打2~3房純住規劃,訴求全齡適居,即將落成備受自住買家關注。
理財周刊 ・ 1 天前
香港大火死傷慘重!副總統蕭美琴發聲「為香港民眾祈福」:畫面讓人震驚
11月26日下午,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大樓發生五級火警,整個社區多棟大樓延燒。今(27)日凌晨,死傷人數再攀升,目前火災造成至少44人遇難,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透露目前現場火情已經基本受控。針對香港重大災情,副總統蕭美琴也發文表示「為香港民眾祈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北半球氣溫變化不尋常!近3年紀錄曝光 鄭明典:氣候進入一個新的狀態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鄭巧薰/綜合報導近年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傳,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今(27)分析,過去3年北半球氣溫變化「明顯不尋常」,逐年攀升的紀...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許瑋甯邱澤「等4年婚宴」!半個演藝圈到齊 賓客名單曝光全網跪了
藝人許瑋甯與邱澤結婚即將滿 4 年,今年 7 月迎來寶貝兒子,今(28)晚終於在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補辦婚宴,首波嘉賓名單一曝光,星光程度堪稱半個演藝圈都到齊。記者林汝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中職》旅台就是神系列! 前富邦悍將洋投瑞恩驚喜投回大聯盟
前中職富邦悍將洋投,過去兩個賽季為韓職韓華鷹效力的投手瑞恩(Ryan Weiss),今天傳出和休士頓太空人達成加盟協議,有望簽下大聯盟合約,回到美職體系。
TSNA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