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挾豪雨直逼!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滲漏延緩潰決 下游戒備
受風神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影響,北花蓮地區今天上午9時許開始降下大雨,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水因持續從壩體滲漏,延緩壩頂溢流潰決時間,,相關工程機具正挺入山區製作便道開挖壩頂,不過中央氣象署預估明後兩天山區日雨量恐達250至340毫米之間,未來仍有潰決風險,林保署雖評估不會產生土石流,仍呼籲民眾不要到下游河床活動。
中央前進協調所副協調官李孟諺今天說明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情形指出,目前湖水位離壩頂還有5公尺,昨天雖評估水位每3小時會上升1公尺,不過入夜發現壩體主要由大理石跟花崗岩組成,縫隙孔洞較大,因此水持續從壩體下方滲出,讓上方通水及下方滲水達到平衡,延緩壩頂溢流潰決的時間。
不過他也提到,隨山區雨量增加,堰塞湖水流量就會增加,未來還是可能會出現溢流情形,不過壩體組成以石頭為主,溢流形成的土石流也不太會發生,不惑還是提醒下游民眾要做好萬全準備,呼籲大家不要到河床活動,林保署也持續調派機具從明隧道前往霸頂做挖除減災的工作。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經評估溢流對現況來說不是壞事,因為燕子口堰塞湖的土質和馬太鞍溪堰塞湖不同,雖然溢流會產生大水,但有模擬出影響範圍,也已經建議秀林鄉撤離下游民眾,若大水下來直接往下游到出海口後就能解除威脅。
另外,山區石塊被水帶往下游後,因為中橫公路橋墩有些是拱橋有通洪斷面,且下到錦文橋河道會變的開闊,評估影響不大,大石頭也不會一下滾到下游出海口, 認為大石頭會留在上面,下來的大概都是小石頭。
黃群策坦言,溢流如果一開始就從壩體流最好,因為從壩體滲流跟旁邊側流,就會降低溢流速度,對壩體的破壞進度來說會變慢,變成現在要降速挖霸。
他說,目前怪手會從新中橫公路做明隧道挺進舊中橫公路,再前往崩塌處的明隧道口開挖壩頂,但必須在安全的狀態下才能開挖掘,因此需要時間,因為山區下雨可能造成溢流加速壩體崩解,危及工程人員的安全。
其他人也在看

撤離演練季連成自評80分 徐榛蔚夫妻挨轟「繼續甩鍋」|#鏡新聞
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影響,今天(10/19)起北部及東北部轉為降雨天氣,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恐再度溢流。中央災變中心昨啟動實地撤離演練,總協調官季連成給予80分,但強調原本只是示範一次給花蓮看;花蓮縣長徐榛蔚則表示光復鄉長是指揮官,僅準備4千份便當就難以承受,未來需中央以專案處理,讓季連成無奈成為中央在做鄉長的工作。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
颱風環流+東北季風雙擊 2地大雨恐致災!明轉涼剩20℃
【高沛生/綜合報導】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發文指出,今(19)日至週三(22日)受「秋颱效應」影響,北部與東部明顯降雨,需防「大量降雨」致災,北部山區及東北部風雨最強,其次為北部平地,花蓮、台東也應注意。吳德榮提醒,20日起北台氣溫明顯下降、最低溫將降至約20度,週四至週六(23至25日)風神減弱遠離後,東北季風仍將帶來水氣,迎風面仍有局部豪雨機率。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楊謹華首登視后 越南連炳發奪視帝1/拍影后真的變影后! 楊謹華等18年終摘視后
第六十屆金鐘獎頒獎典禮昨(18日)最高潮的項目就是女主角獎,在公布得獎者是楊謹華的那一刻時,他激動走上台還忘了換回高跟鞋,讓他在台上自嘲比剛剛上台「矮了一截」,另外他也在致詞時拿出紅包小抄,還說或許這樣做替自己帶來好運,讓等了18年的他終於可以靠著《影后》這部台劇,讓他變成真的影后。
鏡新聞 ・ 1 天前機車駕訓補助名額加碼 擴增至5萬2800名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9日電)交通部公路局持續推動機車駕訓補助計畫,經完整機車駕訓課程後取得駕照者,可獲1300元補助,名額從去年4.2萬名,今年增至4.5萬名仍提前用罄。公路局公告,加碼至5萬2800名。
中央社 ・ 1 天前深夜大雨炸新北 中和民宅慘淹水
中央氣象署19日深夜對北北基地區發布豪雨特報,新北市中和、新店、深坑等地區降下大雨,1名住新北市中和區的網友在Threads上發文表示,家在興南路一段,沒想到昨晚11點半竟然會淹水,水一直往家裡進來,打開1樓大門,外面馬路已經淹到腳踝,直呼「太扯」。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
太魯閣堰塞湖最新畫面! 靳珩隧道遭土石掩埋
花蓮太魯閣堰塞湖最新畫面曝光,工程人員透露車子到靳珩隧道口,就無法在向前行,因為整個入口處遭到土石掩埋,至於堰塞湖水位也不斷在上升中,現場最新連線記者林廷洲 #靳珩隧道#土石掩埋#花蓮太魯閣堰塞湖
東森新聞影音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開挖!林保署3點說明馬太鞍溪「無法混為一談」原因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大量土石崩塌,17日形成堰塞湖,雖然有隧道當讓湖水回流立霧溪主流,但林保署昨(18)日晚間仍緊急發布新聞稿,指出「水位距離壩頂不到5公尺」壩體呈不穩定狀態,短期內恐有潰決風險;考量颱風風神將至迎來豪雨,經防災團隊資料蒐集與測量後,進行便道開設作業至土石壩體旁進行降挖。對此林保署也說明燕子口堰塞湖能迅速處理,馬太鞍溪堰塞湖卻無法進行前期作業原因。
鏡報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穩定溢流 林保署:不會像馬太鞍溪夾帶大量土石
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水流從壩頂緩慢流出,目前入、出水平衡,溢流穩定。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今天表示,燕子口堰塞湖壩體多是大理石、花崗岩等,較不會出現類似馬太鞍溪堰塞湖夾帶大量土石泥流的情形;中央氣象署提醒,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共伴效應影響,預估花蓮地區可能出現強降雨,燕子口一帶須特別注意,呼籲民眾勿靠近立霧溪下游河道。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下游快疏散!燕子口堰塞湖恐潰決 影響範圍曝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花蓮縣政府今(19)日下午發布警戒公告指出,台8線靳珩隧道西口(175.5K)旁立霧溪河道堰塞湖,經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監測,壩體滲流量持續增加,水位距離壩頂僅約5公尺,壩體結構呈不穩定狀態,短期內可能發生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縣府除公告影響範圍區域外,更請民眾勿進入溪床,台電溪畔電廠同步啟動應變機制,隨時留意官方公告與警戒通報,避免前往高風險區域,確保自身安全。
民視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穩定仍有風險!氣象署示警:花蓮雨量上看340毫米
[Newtalk新聞]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崩塌,在立霧溪形成堰塞湖,雖然湖水有隧道當出口並回流立霧溪,壩體下方也開始滲流,讓湖面沒有繼續上升,不過氣象署提醒,明(20)天北花蓮山區預估會逼近250毫米,21日預估到250到340毫米逼近大豪雨,若雨量增加流量也會增加,因此提醒大家不要靠近立霧溪下游河道。 氣象署今日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工作會報後的記者會中提到,受到東北季風和風神颱風外圍水氣產生的共伴效應影響,今天北花蓮山區約150毫米,明天山區逼近250毫米可以說達到大雨,後天21日山區預估約250到340毫米,也就是逼近了大豪雨程度,北花蓮預估雨量比南花蓮多,若雨量增加流量也會增加,因此提醒大家不要靠近立霧溪下游河道。 另外,林保署花蓮分署報告指出,由於壩體由大理石、花崗岩構成,有比較大的孔隙,所以隨著水位上升,通水從壩體下方滲出的水量大幅增加,加上從台八線靳珩隧道溢流,從昨天入夜以後,水位就一直維持平衡,就沒有再上漲,那當然也沒有下降。 目前已經請專家規劃使用機具前進到壩體上方,未來會採取降挖的方式,調派機具走台八線明隧道通往舊台八線,但由於受到颱風影響,山區會有局部大雨
新頭殼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溢流水位上漲 台9線太魯閣大橋準備封閉
[Newtalk新聞] 近日台8線燕子口附近立霧溪因邊坡坍塌造成堰塞湖,造成立霧溪水位持續上漲,後續發生溢流至下游影響沿線橋梁安全,花蓮工務段今(20)日考量於太魯閣台9線實施封閉措施,提醒民眾避免進入山區路段,並隨時注意相關交管訊息。 太魯閣國家公園台8線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坍塌形成堰塞湖,湖水由靳珩隧道口溢流,造成立霧溪水位持續上漲,恐影響沿線橋梁安全,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花蓮工務段考量台9線用路人車安全,已派員於高處觀察河川水位變化,並備妥封橋設備,必要時不排除於太魯閣大橋南北端(台9線168k 391、169k 209)實施封閉車道。 公路局呼籲,颱風豪雨期間山區道路易發生坍方、落石,路況難以掌握,請避免進入山區道路;請用路人持續注意道路管制訊息並預先規劃行程及相關應變措施,颱風過後山區道路不穩定性高,災後搶通時間需俟災情規模而定,請用路人提前因應規劃避免受困滯留,並充分利用公路局智慧化省道即時資訊服務網或手機下載「幸福公路APP」及收聽路況廣播訊息,掌握最新道路資訊。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境外恐嚇電話驚擾北捷!中國口音男揚言「在捷運放炸彈」警方啟動全面巡檢今年最後
新頭殼 ・ 17 小時前
共伴效應發威!北北基桃等「7縣市」豪雨特報 北臺偏涼低溫探20℃
今(20)日受東北季風及風神颱風外圍環流雙重影響,凌晨大臺北及桃園地區已出現顯著降雨,中央氣象署也針對北北基桃等「7縣市」發布豪雨、大雨特報,其中臺北市、新北市恐降下大豪雨。氣象專家提醒,今日至週三北
台視新聞網 ・ 22 小時前
宜蘭 老山友登阿玉山失蹤 10公尺深潭發現浮屍
宜蘭縣2名山友日前攀登蘭陽5大名山之一的阿玉山,其中60歲黃姓山友失聯。宜蘭縣消防局19日清晨第3度上山搜尋,下午12時許民眾組成的自救團,在福山植物園與阿玉山之間的深潭,發現黃男已成為浮屍。消防局表示,黃男疑因天雨路滑,下山時不慎跌入10多公尺深潭,遺體已交由家屬處理。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恐突然潰決 下游居民估安置5天
[Newtalk新聞]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立霧溪上游「燕子口堰塞湖」情勢持續緊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昨(18)日晚間發出紅色警戒示警,指堰塞湖壩體短期內可能因滲流或溢流而潰決,不過經過連夜監測,觀測到水流從壩頂緩慢外泄,下游水勢暫未明顯變化,被撤離的居民今(19)日上午獲准在警方戒護下短暫返家取物。 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17日晚間起立霧溪上游的堰塞湖水由側面公路漫流至靳珩隧道,再回流溪道,但18日觀察到壩底滲流量明顯增加,水位持續緩升,壩體呈現不穩定狀態。專家研判,若降雨增加,恐在短期內發生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原規畫由機具降挖壩體引流,但因落石頻繁影響作業進度,工程人員仍正向上推進。 氣象署預報顯示,隨著東北季風增強、與第24號颱風「風神」外圍環流產生共伴效應,20至21日東北部與東部山區將有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立霧溪上游集水區若降雨明顯,恐再加劇壩體壓力,林保署強調,正密切監測堰塞湖水位與流量變化,視情況隨時通報與應變。 目前下游秀林鄉民樂、民有部落等居民仍暫時安置於秀林國中,秀林鄉長王玫瑰表示,居民撤離時倉促未攜帶衣物,經昨晚會議決議,今天上午在警力陪同下開放30分鐘返家取
新頭殼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淹靳珩隧道幾滅頂 溢出橋成巨瀑
花蓮縣 / 綜合報導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因擁有美麗的溪流與壯闊的景象,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朝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因立霧溪堰塞湖可能造成的危險,園區全面禁止進入,有遊客失望地表示行程全被打亂,但為了安全願意配合。而靳(音同「進」)珩隧道的西口正好鄰近壩體的上游處,本來和溪水有段明顯距離,現在水面幾乎要把隧道口滅頂,魯丹橋也因湖水流出,形成小瀑布。壯闊的山林美麗的溪流,滿是巨石的峽谷,許多遊客會到太魯閣國家公園,欣賞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近期不分國內外,民眾慕名而來卻有點失望...。遊客郭小姐說:「只是說突然行程打斷了有點失望,因為昨(18)日說有地震,所以昨天晚上我們也是有點擔心。」即使敗興而歸也沒關係,因為安全最重要,因為園內立霧溪堰塞湖水淹路面,就怕潰決致災,太管處也在紅色警戒期間,禁止人員進入,因為水位上升又快又急。過去與步道有一大段距離的溪流,17日堰塞湖形成的上午,水就淹到山壁的一半,到了下午短短幾個小時內,水位已逼近燕子口步道。再來看看靳珩隧道,西口正好鄰近壩體的上游處,本來和溪水有明顯距離,現在隧道口幾乎被蔚藍的水面滅頂。至於隧道內場面也很驚悚,沒被水淹到時一滴水都沒有,但水一淹上來覆蓋路面,甚至一度淹到成年人膝蓋,大量的水從隧道口旁傾瀉而下,一旁的護欄被沖得不斷搖晃。隧道口的魯丹橋,變成小型瀑布,跟過去形成強烈對比,人人愛去的知名景點,如今卻變成淹水警戒區,也提醒再提醒千萬別靠近,等危及解除後再到此一遊。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警戒! 立霧溪堰塞湖壩體滲流1/立霧溪堰塞湖壩底滲流水位仍高 怪手降挖「拆彈」
立霧溪形成堰塞湖已經第3天,今(19日)林保署觀察到堰塞湖壩底有缺口不斷滲流出水,雖然有水流排出的現象,但水位仍不斷上升,距離壩頂只有5公尺,短期恐怕發生潰決,今(19日)下午大型機具持續挺進中橫公路施作開挖工程。
鏡新聞 ・ 1 天前
快訊/法國羅浮宮發生搶劫!驚爆9件藏品被盜走 緊急疏散休館一天
法國巴黎羅浮宮館藏知名達文西的作品〈蒙娜麗莎〉,是不少人都回前往朝聖觀賞的地標。不過羅浮宮今(19)日發生搶劫事件,官方也在推特緊急宣布休館一天,根據外媒報導,共有3名蒙面男子犯案,盜走9件館藏珠寶,目前相關單位還在評估這些贓物的價值。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鄭麗文昔喊我是中國人!今成藍營新領袖 賴瑞隆:盼她站在台灣這邊
即時中心/顏一軒、謝宛錚報導前立委鄭麗文以過半得票率當選國民主席,將在11月1日起走馬上任,由於她出身民進,直到2005年才受到榮譽主席連戰之邀加入國民,引發諸多討論;她甚至還曾喊出「我是中國人」的言論,政治光譜的擺動備受外界檢驗。對此,民進立委賴瑞隆今(19)日分析,鄭準主席過去的談話以及主戰的思維,讓大家非常訝異,如今成為藍營第二位女性主席,期盼她能帶領國民,站在台灣這一邊,而非中國那一邊。
民視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