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有助長壽!1部位別丟 每天25克烘烤花生最好
花生不只是零食,而是延緩細胞老化的「長壽果」。最新研究顯示,每日攝取適量帶皮烘烤花生能有效延長細胞染色體端粒長度,減緩老化進程。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這項發現為花生的「長壽果」美名提供了科學佐證,證實它確實能從細胞層面延長壽命,為現代人的健康保養提供簡單可行的方案。
最新研究證實花生真能延緩細胞老化
張家銘表示,2025年發表於《Antioxidants》期刊的臨床試驗結果令人振奮。西班牙巴塞隆納的研究團隊發現,每天食用25克帶皮烘烤花生,能顯著延長染色體端粒長度。在為期六個月的研究中,58位18至33歲的健康年輕人被分為三組,分別食用不同形式的花生產品。研究結果顯示,只有食用帶皮烘烤花生的組別端粒長度明顯增加,平均增加了0.53個單位。
看更多:花生發黴有毒,發芽能護心、抗老化!花生芽抗氧化力比紅酒強數十倍 專家教你吃
端粒長度是決定生物年齡的關鍵指標
張家銘解釋,端粒就像是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套,守護著我們的遺傳訊息。每次細胞分裂時,端粒就會縮短一些。端粒縮短速度越快,老化進程就越快;反之則能延緩衰老與疾病發生。這也是科學家判定「生物年齡」的重要指標之一。在這項研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食用帶皮烘烤花生的參與者中,沒有一人出現端粒快速縮短的現象,而食用花生醬與對照組則分別有22%與38%的人出現此現象。
看更多:「端粒」越短老化越快 這方法可知身體細胞是否比實際年齡年輕
花生皮中的抗氧化物質是關鍵
研究發現,花生的保健力量主要來自那層常被忽略的紅色薄皮。花生皮富含m-香豆酸、白藜蘆醇、多酚類等天然抗氧化物質,這些成分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減少DNA損傷,從而減緩端粒縮短的速度。烘烤處理不僅讓花生風味更佳,也能保留纖維與植化素的完整性,而這正是花生醬等加工產品所無法提供的細胞保護力。
輕鬆將花生融入日常飲食的方法
張家銘建議,要獲得花生的長壽效益,不需要大幅改變飲食習慣。只要每天攝取約25克帶皮烘烤花生,就有可能為細胞帶來年輕化的效果。將花生融入日常飲食的方法很簡單,可以在早餐燕麥粥或優格中加入一小撮,作為下午的健康點心,或撒在沙拉、便當、湯品上增添口感。為了獲得最佳效果,建議選擇無調味、非油炸且保留花生皮的產品。
看更多:每天可以吃幾顆堅果、開心果、腰果?專家推這樣吃最健康
回歸自然飲食守護健康時光
在這個快速老化、慢性疾病盛行的時代,花生這種來自土地的天然食材,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對抗時間的方式。研究證實,越原型、越天然的食物,越有可能幫助我們延緩老化。花生不愧為「長壽果」,它不僅象徵長壽,更能實際延長細胞壽命,是真正的長生密碼。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張家銘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糖友想保骨本就別碰!大型研究證實:酒精與骨折風險有驚人關聯
毒雞蛋吃進肚子怎麼辦?毒物專家:最可能衝擊甲狀腺!「這樣做」可降低罹癌風險
15萬顆問題蛋流向9縣市 食藥署教你分辨家裡的蛋是不是該回收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SJ攻大巨蛋開唱!銀赫向媽介紹「台灣老婆們」 希澈吐槽:浪子
「韓流帝王」SUPER JUNIOR(SJ)今(14日)起連續3天與台灣老婆見面,登上人氣、票房指標臺北大巨蛋開唱,單場吸引近3萬粉絲、3天共9萬人次入場,創下新紀錄,他們既是首組登上臺北大巨蛋的南韓男團,也是截至目前海外歌手入場人數最高的團體。
鏡新聞 ・ 2 天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11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23 小時前
少吃多動也沒用?她半年胖6公斤好冤枉!醫揭「圍更年期」真相:10招穩胰島素、甩脂不復胖
台灣女性平均約在50至53歲左右進入更年期,但往往步入40歲、尚未停經之前,就會因為荷爾蒙變化,導致身心疲憊、變胖加速,甚至「少吃多動」的減重鐵律都不適用,堪稱是女性特別辛苦的時期。減重醫師鄧雯心指出,這段時間被稱為「圍更年期」(Perimenopause),是女性由生育年齡過渡到停經的自然階段,涵蓋未完全停經、但已有熱潮紅、情緒起伏、失眠與掉髮等更年期症狀,或是剛停經1~2年的女性。處在這個階段的女性或許會覺得「呼吸也會胖」,但其實重點不是「少吃」,而是「吃對」。面對失控的體重、體脂肪與腰圍,她建議10要點管控飲食,包括餐與餐之間空腹、每天至少喝2000c.c.純水、咖啡盡量控制在1~2杯、避免奶製品等。持之以恆,就能健康瘦下來。
幸福熟齡 ・ 1 天前
膽固醇太高別吃這種雞蛋!小心氧化膽固醇增加 血管發炎又變硬
膽固醇太高還可以每天吃雞蛋嗎?醫師表示,一天吃一顆雞蛋是沒問題的,但千萬不要用油煎或炸的方式,之前曾有研究發現,煎蛋裡面的「氧化膽固醇」會大幅上升,害血管發炎、變硬。 膽固醇太高可以吃雞蛋嗎?
健康2.0 ・ 11 小時前
減重小心!4種「液體碳水」地雷公開,喝錯等於多吃半碗飯
許多人以為「喝的比吃的更清爽」,但不少看似健康、實際上含有高碳水的飲品,常常讓減重成效停在原地。以下整理4種生活中最常被忽略的「液體碳水」地雷,減重族群務必要多加留意。
姊妹淘 ・ 22 小時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1 天前
咖啡+茶「2:3 黃金比例」曝光! 研究揭驚人保健效果:降低45%死亡風險
早上一杯咖啡提神、下午一杯茶放鬆,這樣的習慣可能比想像中更健康。最新研究指出,只要掌握咖啡與茶的「黃金比例」與飲用方式,不僅能補充水分,還與更低的死亡風險相關。
姊妹淘 ・ 10 小時前
「3超級食物」助消化、降發炎!營養師揭密:味噌滾5分鐘=好菌死光
發酵食物護腸道、抗發炎,但若烹調方式不當,好菌恐在高溫下全軍覆沒。營養師陳珮淳表示,泡菜、味噌、納豆都是常見發酵食物,不過市售泡菜多已加熱滅菌,好菌含量有限,而味噌中的乳酸菌在85°C以上幾乎無法存活,若經大火滾煮5分鐘,喝到的只是味噌風味鹽湯,建議起鍋前最後1分鐘再放味噌,有助於留住好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吃飯皇帝大!腸胃權威吳明賢拒絕「邊吃便當邊開會」:靠三好一心養生,曝最推薦早餐水果
臺灣成年人當中,約有15%會得到潰瘍。早年醫界普遍認為胃潰瘍與壓力、飲食或體質有關,直至1980年代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透過篩檢與治療,大幅降低國人胃潰瘍與胃癌發生率。國際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許多人仰賴胃藥舒緩胃痛、胃脹氣等毛病,其實該檢討的是飲食習慣:「你有沒有好好吃飯?」身為腸胃科醫師,他給大家最好的建議就是「寧可把食物當藥物吃,也不要把藥物當作食物吃」。
幸福熟齡 ・ 4 小時前
瘦瘦筆爆紅/台灣胖子有多少? 真實數據嚇死人
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代謝危機。國健署統計顯示,全台20歲以上成人有高達50.3%、約988萬人過重或肥胖;更有超過8成糖尿病患者同時面臨體重問題,形成日益嚴重的「糖胖症」。健保署資料顯示,糖尿病每年醫療支出超過250億元,若加上減重用藥需求,在腸泌素類藥物崛起下,有關減重健康規模經濟將突破千億元。
鏡報 ・ 12 小時前
每天多吃這一樣,失智風險竟降7成!60歲前記住這幾件事延緩失智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流行病學調查,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高達7.99%,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失智症意識提升 及早介
健康2.0 ・ 11 小時前
血液如檸檬汁!他自行停用胰島素 血糖飆至850險喪命
一名54歲男子因工作忙碌壓力大,自行停用胰島素一週,結果昏倒在家中,送醫檢查發現血糖飆升至850 mg/dL,為正常值的8.5倍,確診為糖尿病酮酸中毒合併高滲高血糖狀態。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頭痛要小心了!4部位「出現症狀不能拖」:恐是腦中風、癌症前兆
身體出現疼痛時,很多人習慣忍一忍就過了,但要小心這些「看似小毛病」的痛,其實可能是癌症、腦中風等嚴重疾病的警訊!越南健康媒體《SOHA》就指出,如果你常在以下4個位置出現持續的疼痛,務必要提高警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攝護腺癌居「台男發生率第3名」 別輕忽頻尿、夜尿警訊!
台灣血腫權威醫師、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今(17)日傳出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據了解,陳耀昌曾在64歲時罹患攝護腺癌,外界猜測可能是癌症復發而病逝。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顯示,攝護腺癌已成為台灣男性發生率第3高的癌症,民國111年發生人數高達9062人,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1.6人。專家提醒,若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病逝享壽76歲 醫界與文化界深感惋惜
被譽為「台灣骨髓移植教父」、血液腫瘤醫學權威的陳耀昌醫師,今(17)日傳出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消息一出,不少醫師及衛福部長石崇良紛紛悼念,直呼令人萬分不捨。「骨髓移植教父」陳耀昌病逝 醫界不捨
台視新聞網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