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進流行期 單周破萬人就診 1月大女嬰併發重症亡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疾管署今公布,國內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計1萬1223人,較前一周上升3.9%,進入流行期。今年腸病毒重症達19例、含9例死亡,以感染「新生兒殺手」伊科病毒11型最多(17例),創6年同期新高,其中新生兒重症就累計15例。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上周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為中部1個月大女嬰,11月上旬出現食慾及活力不佳,急診就醫發現血壓偏低、發炎指數上升,白血球增加、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懷疑敗血症,收治加護病房。次日出現意識改變、休克,急救後仍不幸死亡,發病2天後死亡。經通報檢驗,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近期腸病毒疫情上升第46周(11/9~11/15)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萬1223人次,較前一周1萬806人次上升3.9%,達流行閾值,研判進入流行期;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
曾淑慧表示,過去腸病毒主要集中在夏季,但今年上周進入流行期,主要與病毒株轉換有關,去年以克沙奇病毒為主,今年1、2月轉換為伊科病毒,主要好發於新生兒,一個月前社區流行病毒株轉換為克沙奇病毒,預期腸病毒疫情會流行到1月中,寒假後疫情才會下降。
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1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9例死亡),以感染伊科病毒11型(17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5型(各1例),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15例,呼籲民眾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提醒,國內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大人小孩皆應保持警覺,持續落實個人手部衛生,並請教托育機構人員及家長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尤其是「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以肥皂或洗手乳勤洗手,且要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表示,成人及小孩皆有可能感染腸病毒,尤其成人感染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易疏於防範而傳染給家中幼兒,呼籲民眾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孕婦及新生兒照顧者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及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儘量不要與有症狀的人接觸。家中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多加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如有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降低重症風險。
疾管署呼籲,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可能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情形,且病程發展快速,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嚴重可能威脅生命,因此一旦有上述症狀,務必儘速就醫。5歲以下嬰幼童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請留意嬰幼童健康狀況,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其他人也在看

疾管署:腸病毒疫情反常升高進入流行期
(記者陳金寶台北報導)疾管署今天表示,11月9至15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共1萬1223人次,新增1個多月大的女嬰染伊科病毒11型發病2天死亡,研判疫情反常進入流行期,估到明年放寒假才會降溫。...
自立晚報 ・ 22 小時前腸病毒異常升溫 女嬰重症亡
疾管署十八日表示,台灣新增一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中部一個月大女嬰,十一月上旬食慾及活力不佳,送醫收治於小兒加護病房,次日出現意識改變、休克,急救後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之後,確認感染伊科病毒十一型併發重症。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疫情上升,研判已經進入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十六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六型及克沙奇A五型。今年累計十九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九例死亡),以感染伊科病毒十一型(十七例)居多,其次為克沙奇A十六型及克沙奇B五型(各一例)。為近六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十五例;呼籲民眾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疾管署呼籲,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可能會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新生兒染腸病毒發病1日亡 醫籲孕婦產前14天有症狀速告知
天氣漸涼,腸病毒疫情卻不減反升。台中市龍井區1名僅1個月大的女嬰感染伊科病毒11 型,病情在1天內急轉直下,於11月10日重症病逝。小女嬰為早產、低體重的新生兒,9日出現食慾下降、活動力變差等症狀,家屬緊急送醫後隨即收治加護病房,但仍於隔日宣告不治。個案經18日經疾管署研判為確診個案。今年全國累計19例腸病毒重症,其中台中市占6例,均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快訊/腸病毒破1.1萬人就診進入流行期!1月大女嬰染「伊科11型」休克歿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19)日宣布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12萬人次,達流行閾值(11,000人次),研判進入流行期;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中部1個月大女嬰,11月上旬因食慾及活力不佳,送醫收治於小兒加護病房,次日出現意識改變、休克,急救後仍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國軍艦排字「從從容容」 王世堅笑稱台灣「也不是省油的燈」
中國解放軍在長白山艦甲板上排出「從從容容、游刃有餘」大字,引用民進立委王世堅質詢名句,引發兩岸熱議。王世堅18日在立法院受訪笑說:「這是兩岸難得的共識!好金句大家都有使用權。」他強調,台灣「也不是省油的燈」,應對態度同樣從容不迫,但「真的沒必要動刀動槍」。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1個月大女嬰染伊科病毒休克病逝 重症死亡數創6年同期新高
衛福部疾管署今宣布,上週門急診就診計1萬1223人次,腸病毒疫情進行流行期。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中部1個月大女嬰,今年累計1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造成9人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
NOW健康 ・ 1 天前


腸病毒型別大洗牌 克沙奇A型接棒攀升
過去腸病毒流行多出現在夏季,偶爾也會在冬季才進入流行期,今年同樣屬於時序延後,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今(18日)表示,國內已在上週正式進入流行期,主要是因為「病毒型別轉換」。曾淑慧進一步說明,今年初國內主要流行的是伊科病毒11型,感染族群以新生兒為主,幼兒感染後多為輕症,因此社區病例並不明顯,不過近期病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流感累計35死 重症95%未接種疫苗 (圖)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圖)18日表示,今年10月起本流感季累計300例重症病例及35例死亡,其中重症病例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95%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中央社 ・ 1 天前
安理會通過川普加薩和平計畫 授權國際部隊進駐加薩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提出加薩20點和平計畫,盼終結持續2年的以哈戰爭。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今日以13同意票、0不同意票、2棄權票通過該項計畫。該決議案授權國際穩定部隊進駐加薩,實現加薩地區非軍事化;並建立由川普領導的加薩過渡行政機構「和平委員會」,監督加薩重建與經濟復甦。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日韓流感疫情上升!台上週增42重症、10例死亡
日本流感疫病例暴增,更是16年首度於11月發布「流行警報」,因此影響台灣也越來越多人施打疫苗,並關心流感狀況。根據疾管署公布最新資料,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583.3萬人次,而近7日新增42例流感重症患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中市現腸病毒重症個案 衛生局籲加強防疫
台灣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案例,為中部1個月大女嬰,感染伊科病毒11型後不幸病逝。疾管署今(18)日表示,腸病毒疫情已達流行閾值,正式進入流行期。今年累計19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其中9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中市衛生局呼籲家長與托育機構提高警覺,落實手部衛生與環境清潔,降低病毒擴散風險。
全國廣播 ・ 1 天前
馬太鞍溪堰塞湖藏1.1億方土砂! 專家:去化需10至20年
花蓮縣政府今(18)日公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對馬太鞍溪堰塞湖後續處置的最新評估,截至11月12日堰塞湖蓄水量已減至約53萬噸,但仍殘留約1億1,000萬立方公尺土砂,加上上游崩塌區近2億立方公尺鬆動土方,專家研判完全去化預估需10至20年時間。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腸病毒進流行期!伊科11型好凶 1月大女嬰「喝不下奶」送醫隔天亡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轉冷,腸病毒仍凶猛奪命!疾管署今(18)日公布,近期腸病毒疫情上升,上週門、急診就診人次甚至再增加近4%,研判進入流行期。值得注意的是,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中部1個月大女嬰,因出現活力不佳、喝奶量減少等症狀,送醫收治於小兒加護病房,次日出現意識改變、休克,急救後仍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感...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腸病毒流行期來襲!1個月大女嬰染伊科病毒送醫隔日死亡
台灣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案例,為中部1個月大女嬰,感染伊科病毒11型後不幸病逝。疾管署今(18)日表示,腸病毒疫情已達流行閾值,正式進入流行期。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疾管署警示國內流感疫情12月再升溫 中國大陸及日韓提前流行
中國大陸與日本、南韓等鄰近國家流感疫情均呈上升趨勢,進入流行期。疾管署今天分析日本今年疫情提前升溫,有病毒型別轉換等4種原因,建議赴日前先打疫苗,國內疫情則預估12月上旬再升溫。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快訊/瑞雙公路22.5K巨石坍方 雙向交通受阻封閉中
新北市雙溪區102線22.5公里處今天(18日)上午7時許發生坍方,數塊巨石從邊坡滑落覆蓋整片道路,導致雙向交通受阻,警方已分別於102線27K(雙溪端)及102線15.8K(瑞芳端)處設立管制點,另通報公路局雙溪區公所派員協助清理,請駕駛用路人改道行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他耳朵「1處冒焦黑斑點」!檢查竟罹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異狀也可能透露大腸健康!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他曾在義診時遇到一名患者,因長期失眠前來求診,發現對方耳廓附近出現「焦黑色斑點」,且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狀況,推斷可能是大腸出問題,患者趕緊到醫院做檢查,發現患「第三期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日本流感大爆發!醫揭「海外感染真相」:90%重症因硬要玩 教6招自保
流感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人在國外,醫療不熟、語言不通、身體又虛,那才是真正的重症風險。重症醫師黃軒分享,只要做到以下6招,你不只能避免海外被流感「電爆」,甚至能讓你的旅行更輕鬆、更安全、更自在! 如何避免在海外得流感重症? 1、出國前至少2週打一劑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所有出國族客的最強護身符。研究顯示:可降低 40–60% 感染風險;病程較短、重症與住院率大幅下降。2、長途飛行記得「保濕鼻腔」很關鍵飛機上的濕度常低於 20%,比沙漠(25%左右)還乾。乾燥鼻腔會讓黏膜防禦力下降,讓病毒更容易黏上你。飛機上的「鼻腔保命三步驟」:.生理食鹽水噴鼻:每2–3小時補一次水分,讓黏膜保持「濕潤+活著」。.多喝水:不是口渴才喝,是持續補.不要喝酒:酒精會讓黏膜更乾,更脆弱。而且在飛機上代謝酒精會更慢,頭會更痛。3、隨身攜帶「抗流感的急救包」.口罩:密閉人群=病毒高速公路。戴著就對了。.乾洗手:每次摸過門把、桌面、電梯按鈕→手不是手,是病毒停機坪。兩滴酒精,比你想的更管用。.生理食鹽水鼻噴劑:讓鼻腔一直處於「濕潤防守模式」。保持濕潤→纖毛活動正常→病毒難黏上。乾燥=病毒穿牆模式ON。.加碼妙招:在
常春月刊 ・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