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痠背痛不是單純年紀大!中醫揭身體1警訊
[NOWnews今日新聞] 現代人長時間久坐、長期使用手機電腦,或是工作壓力大、運動不足,常常出現肩頸僵硬、腰背痠痛、手腳麻木等問題,這些症狀常被誤認為是「年紀大了」、「老化的自然現象」,但從中醫角度來看,其實是身體在發出明確的警訊「氣血運行」出問題。
明悅中醫診所院長曾雴瑜指出,中醫觀點認為,當人體氣血運行順暢、經絡暢通,身體自然無病無痛;一旦氣血受阻、經絡不通,就容易產生疼痛、痠麻、緊繃等症狀。
但造成氣血不暢的原因相當多,曾雴瑜指出,包括
1.久坐少動:缺乏運動,氣血無法正常流通。
2.姿勢不良:長期彎腰駝背、低頭族,導致局部肌肉緊張、氣血瘀阻。
3.寒氣入侵:冷氣房、冷水洗澡、衣著單薄使寒氣侵入經絡,造成氣滯血瘀。
4.情志不舒:壓力大、情緒鬱悶會造成肝氣鬱結,進一步影響氣血運行。
曾雴瑜表示,不同部位的痠痛,對應到不同的經絡與臟腑功能;中醫治療時,會根據症狀選擇相應的穴道,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曾雴瑜提到,在飲食調養上,活血祛寒的天然食材也可輔助改善氣血不暢與痠痛症狀。建議多攝取生薑、蔥白或是桂圓、紅棗,當歸、川芎等,可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另外,曾雴瑜提醒,運動後不宜吹冷氣或立刻沖冷水澡,避免寒氣趁虛而入。久坐每小時應起身活動,做些肩頸與腰部伸展動作;同時注意保暖,特別是腰背與關節部位,避免寒邪侵體。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稱「民眾有疑慮可先不吃蛋」!挨轟失言 姜至剛認:講得不夠精準
80歲母顧癱兒50年崩潰弒子!遭判刑 衛福部長:我支持總統特赦
芬普尼毒雞蛋還在回收!食藥署曝進度「4天追回3萬顆」
其他人也在看

柏加大「智能病毒」提煉稀土 美中供應鏈角力添新變數
柏克萊加大主導的研究團隊,透過基因工程改造無害病毒,使其如同「智能海綿」般從水中捕獲稀土金屬,並通過溫和調節溫度和酸鹼度...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華人漫畫家莫大軍 鼻髮眼傳神畫川普
世界日報時事評論專欄漫畫家莫大軍筆下政治人物百態,他15日參加美國孔孟學會活動時表示,畫政治人物的漫畫,最好無需標註其姓...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山下智久私約周杰倫謝台粉不打擾! 明連辦3場見面會曝這樣練體力
日本男神山下智久明(15日)將在Legacy TERA連辦3場見面會,今下午已搭機抵台的他,受訪時透露很開心每次來到台灣,無論是粉絲還是媒體都很熱情地迎接他,還說:「已經記得台灣的味道了。」問起他台灣是什麼樣的味道?他很有哏地說:「很好吃的味道!」展現幽默有才氣的一面。
鏡報 ・ 2 天前
17日起16家金融ATM能領普發1萬! 注意「4情境」恐提領失敗
普發現金下週一(17日)開始可以使用ATM領取,民眾只要認明提款機上有貼「普發現金」貼紙,該ATM就可以領取普發現金,但要注意有4種情境可能會領取失敗;而針對久未使用變成控管帳戶的民眾,中華郵政表示,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
「使用瘦瘦針」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減半 BMI高者效果更顯著
被醫界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不僅有助減重,還與大腸癌死亡率下降有關聯。根據最新研究顯示,使用瘦瘦針的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僅約15.5%,而未使用者則高達37.1%,差距超過一倍,此發現引發醫學界高度關注。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20 小時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8 小時前
吃飯皇帝大!腸胃權威吳明賢拒絕「邊吃便當邊開會」:靠三好一心養生,曝最推薦早餐水果
臺灣成年人當中,約有15%會得到潰瘍。早年醫界普遍認為胃潰瘍與壓力、飲食或體質有關,直至1980年代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透過篩檢與治療,大幅降低國人胃潰瘍與胃癌發生率。國際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許多人仰賴胃藥舒緩胃痛、胃脹氣等毛病,其實該檢討的是飲食習慣:「你有沒有好好吃飯?」身為腸胃科醫師,他給大家最好的建議就是「寧可把食物當藥物吃,也不要把藥物當作食物吃」。
幸福熟齡 ・ 1 小時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2 天前
80歲楊麗花健檢沒紅字!養生法大公開 醫:4情形容易喘要小心
80歲「歌仔戲國寶」楊麗花健檢完全沒紅字!不過她自曝唯一的小毛病是「比較容易喘」。醫師表示,80歲了健檢完全沒紅字真的很令人佩服,會有點喘可能是正常衰老情形,但是也提醒,如果喘的症狀是最近才出現,或愈
健康2.0 ・ 8 小時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1 天前
陳耀昌攝護腺癌逝!醫曝「2族群」高風險 出現3症狀要小心
台灣血腫權威醫師、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有「台灣骨髓移植教父」的美稱,今(17)日傳出因攝護腺癌復發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對此,國健署表示,有罹患「性病」或是「攝護腺炎」的男性,通常有較高機會罹患攝護腺癌,若經常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一定要盡早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減重小心!4種「液體碳水」地雷公開,喝錯等於多吃半碗飯
許多人以為「喝的比吃的更清爽」,但不少看似健康、實際上含有高碳水的飲品,常常讓減重成效停在原地。以下整理4種生活中最常被忽略的「液體碳水」地雷,減重族群務必要多加留意。
姊妹淘 ・ 19 小時前
膽固醇太高別吃這種雞蛋!小心氧化膽固醇增加 血管發炎又變硬
膽固醇太高還可以每天吃雞蛋嗎?醫師表示,一天吃一顆雞蛋是沒問題的,但千萬不要用油煎或炸的方式,之前曾有研究發現,煎蛋裡面的「氧化膽固醇」會大幅上升,害血管發炎、變硬。 膽固醇太高可以吃雞蛋嗎?
健康2.0 ・ 8 小時前
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病逝享壽76歲 醫界與文化界深感惋惜
被譽為「台灣骨髓移植教父」、血液腫瘤醫學權威的陳耀昌醫師,今(17)日傳出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消息一出,不少醫師及衛福部長石崇良紛紛悼念,直呼令人萬分不捨。「骨髓移植教父」陳耀昌病逝 醫界不捨
台視新聞網 ・ 1 小時前
咖啡+茶「2:3 黃金比例」曝光! 研究揭驚人保健效果:降低45%死亡風險
早上一杯咖啡提神、下午一杯茶放鬆,這樣的習慣可能比想像中更健康。最新研究指出,只要掌握咖啡與茶的「黃金比例」與飲用方式,不僅能補充水分,還與更低的死亡風險相關。
姊妹淘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