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太苦了!潛在漲幅達37% 。1300元以下都是買點
文 ‧ 洪崇晏
相信有投資朋友發現,聯發科(3454)來到1300元左右壓不太下去,即使外資狂砍,但聯發科就是壓不到1000元,昨(4)日外資回頭買超2866張,反而是不斷發利多的本土投顧還是賣超,合理懷疑是有壓價的嫌疑,畢竟短期績效才能對投資人有所交代,但外資看的還是那一大段魚尾巴。今日台股下殺,又是補聯發科的好機會。
現在來看看外資與本土投顧給出的報告,會發現他們說的話跟做的事完全不同調,說法不重要,實際作為才是真實的。
外資:
摩根士丹利、高盛等證券相繼出具報告,認為聯發科(2454)毛利率前景恐有下修疑慮,因此紛紛下調估值。其中高盛除調降評等至「中立」,還將目標價下修至1,400元,降幅14%。大摩最近一個多月來,連續三度調降聯發科目標價,從1,800元降至1,588元、1,388元、法說前夕再降至1,288元,評等則早於9月中下旬即領先市場由「優於大盤」降至「中立」,相當罕見。
大摩大中華區半導體主管詹家鴻在最新釋出的個股報告中指出,聯發科第3季毛利率為 46.5%,低於預估的 47.5%,單季毛利率未達標僅是開始,第4季預估為46%,也低於長期目標水準47%,甚至2026年仍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
由於高階智慧機晶片無法為終端客戶帶來新價值,低階產品又面臨價格競爭,加上Meta的AI ASIC專案仍未定案,使未來毛利率有下修空間,明年可能下探至45%,暗喻每股稅後純益(EPS)也可能下調,因此給予「中立」評級、目標價1,288元。
本土投顧:
聯發科(2454)AI業務進展明顯加速,兩家主要投顧國泰期貨與富邦投顧同步指出,公司AI ASIC專案已步入量產前期,將自2026年起成為主要成長引擎,帶動營收再創新高。國泰期貨預估2026年營收將達6,955億元,年增16.7%,富邦投顧則上調目標價至1,800元,潛在漲幅達37%。
國泰期貨報告指出,聯發科旗艦SoC天璣9500需求優於預期,除大陸品牌外,年底將擴展至印度、東南亞與歐洲市場,預期2025年營收年增12.3%,達5,959億元。Smart Edge平台受惠AI消費產品滲透率提升,年增率上看四成,汽車業務則在大陸數位座艙導入下年增逾倍。研究部預估,聯發科2025與2026年每股盈餘(EPS)分別為67.96與81.95元,評價區間上移至19倍本益比,目標價1,550元,維持「買進」評等。
該報告強調,聯發科AI ASIC業務將自2026年起顯著貢獻營收,首年貢獻估達11.3億美元,並延續至2027年。車用晶片亦成功取得中國車廠新案,2026年車用營收將倍增於前一年。儘管代工費用上升導致毛利率微減至47.3%,但受惠產品組合改善與AI滲透率提升,整體獲利動能仍具延續性。
富邦投顧則指出,「等待終於迎來結果」,聯發科AI ASIC專案進度符合預期,TPU晶片已完成設計並投片,現正進入量產準備階段。公司對10億美元營收目標保持信心,但實現與否取決於台積電(2330)2026年下半年CoWoS產能供給。根據通路調查,Google已將聯發科TPU專案出貨目標自60萬顆上修至100萬顆以上,以平均單價3,000至4,000美元推算,2026至2027年潛在市場規模可達40億美元。
報告另指出,聯發科第二家ASIC客戶可能為Meta,該公司預計12月決定「Iris」專案供應商。若聯發科成功取得整顆晶片設計案,單價可達每顆8,000至9,000美元,將明顯提升產品含金量與獲利結構。富邦預估聯發科2026與2027年EPS分別為73.61元與92.56元,維持「買進」評等並調升目標價至1,800元。
▲聯發科日K線圖(圖片來源:Yahoo股市)
理財周刊 / 致富關鍵 就在理財-原文來源--聯發科太苦了!潛在漲幅達37% 。1300元以下都是買點 - 理財周刊
其他人也在看

焦點股》聯發科:外資終於回頭大買 股價黑翻紅
眾多外資質疑IC設計聯發科(2454)明年AI ASIC專案貢獻與手機晶片價格競爭,自9月中旬到11月3日外資狂賣聯發科逾4.7萬張,拖累聯發科股價頻頻破底,因第三季毛利率低於預期,再度引發外資下修評等與目標價,但外資心口不一,昨日回心轉意,反手買超聯發科2866張,為9月中旬以來最大買超手筆,今日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個股/聯發科法說會後 新目標價出爐!
聯發科(2454)AI業務進展明顯加速,兩家主要投顧國泰期貨與富邦投顧同步指出,公司AI ASIC專案已步入量產前期,將自2026年起成為主要成長引擎,帶動營收再創新高。國泰期貨預估2026年營收將達6,955億元,年增16.7%,富邦投顧則上調目標價至1,800元,潛在漲幅達37%。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股收跌399點!十大權值股4檔翻紅 鴻海、聯發科漲逾1%最狂
台股今(5)日受到美股回檔拖累、賣壓全面湧現,盤中一度重挫743點,終場跌勢收斂到399.5點、以27717.06點作收。十大權值股中,有4檔順利翻紅,包括鴻海(2317)、聯發科(2454)漲逾1%,廣達(2382)、中華電(2412)小漲0.7%左右;台積電(2330)則下跌45元、收在1460元,跌幅達2.99%。
Yahoo奇摩股市 ・ 4 小時前

記憶體股火熱,華亞科調薪直逼台積電?謝金河盤點各大廠嘆:台灣仍在喝湯
台股5日早盤衝至28554點,再創歷史盤中新高,但終場下跌218點,失守5日均線28253點;另一方面,台塑集團旗下記憶體大廠南亞科技終(2408)上(10)月合併營收達79.08億元,月增18.66%;年增高達262.37%,創下2021年9月以來新高,傳出將大幅調薪,新進碩士學歷員工月薪有望漲破6萬元,直逼台積電水準,南亞科證實有調整,但外界傳言過於誇大......
風傳媒 ・ 3 小時前
台股盤中挫逾700點 (圖)
市場擔憂AI熱潮泡沫化,美股4大指數收黑,台股5日開低走低,盤中低點下探27373點,挫逾700點,隨後跌點收斂,台積電下跌50元,至1455元,權值股、AI族群、高價股疲軟。
中央社 ・ 3 小時前
【Hot台股】台股暴跌700點後上演V轉秀?網喊「國安終究是多軍的」 專家這樣看
「還沒撿完就拉上來了」「有人被洗出去嗎」「大爆VVVV 彎腰撿鑽石」「今天這個盤,是靠記憶體拉回來的!」「特價結束了嗎」「空頭結束了?好快」「突然又一片樂觀」「價跌量縮 大家都惜售」「今天一定有護盤」「今天甜甜價撿好少,只撿了GG靈骨」「有道歉表集體焚化區嗎」「國安終究是多軍的」。
Yahoo奇摩股市 ・ 3 小時前
5日空頭重襲台股 亞航無人機題材逆風起飛
台股5日受美股重挫影響,加權指數開盤即遭重擊下跌330點,10日線遭摜破,開盤後30分前整體盤面表現幾乎全倒,僅觀光餐飲勉強維持在平盤以上,電子相關類股中又以電子零組件跌幅最深,而全球掀起運備競賽更持續帶動軍工股中的亞航(2630)股價開低震盪走高,隨後呈現平盤間上下整理,展現高度抗跌走勢。
理財周刊 ・ 3 小時前
矽光子紅花遍地開!這IC封測廠「獲利季增139%」強拉漲停 立碁轉弱下殺半根
[FTNN新聞網]記者江佳蓉/綜合報導台股加權指數今(3)日終場漲101.24點,收在28,334.59點,漲幅0.36%,矽光子(CPO)族群近期因輝達(NVIDIA)GTC大會點火、...
FTNN新聞網 ・ 1 天前台股多殺多!跌破28,000點後 月線成多頭防守關鍵
受到美股科技股重挫,那指及半費指數各重挫2.04%及4.01%,以及台積電ADR跌3.55%等衝擊,台積電(2330)一早開低後重挫50元拖累指數超過400點,致台股加權指數一早最低來到27,373點、狂挫744點。
中時財經即時 ・ 3 小時前台積電一口氣狂殺45元 台股收盤跌399點 3檔黑翻紅超強
人工智慧產業估值再遭市場質疑,美國半導體及AI族群股價下殺,台股今(5日)早盤一度重挫超過700點,盤中跌幅收斂,但仍無法站回28000點關卡,終場收在27717.06點,下跌399.50點,權值股台積電跌45元,收在1460元,盤中最低殺至1455元。
中時財經即時 ・ 1 小時前
智邦目標價1430元 今日大跌8%給上車
美系外資再度調高網通大廠智邦(2345)目標價!美系外資看好,智邦新增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客戶,將出貨800G產品,加上AI加速器表現優於預期,調高今、明、後年獲利表現,目標價從原本的1,250元,調高至1,430元。
理財周刊 ・ 3 小時前台股盤中挫逾700點 AI股疲軟、台積電跌50元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5日電)市場擔憂AI熱潮泡沫化,美股4大指數收黑,台股今天開低走低,盤中低點下探27373點,挫逾700點,隨後跌點收斂,台積電下跌50元,至1455元,權值股、AI族群、高價股疲軟。
中央社 ・ 3 小時前
台股殺破27400! 陸行之示警「學美國市場出貨模式」
市場擔憂AI熱潮泡沫化,美股4大指數全數收黑,台股今(5)日盤中狂殺743點,最低來到27373點,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個人臉書上提醒,美股出現「營收指引一家比一家好,但盤前盤後一家比一家跌得重」
中廣新聞網 ・ 3 小時前《熱門族群》法人挺封測雙雄 刷新目標價
【時報-台北電】調研機構ALETHEIA指出,儘管AI帶動的需求成長廣為市場熟知,下一波新興應用對先進封裝的帶動效應仍被低估,且對CoWoS供需結構產生深遠影響,初次將封測雙雄京元電子(2449)、日月光投控(3711)納入研究範圍,給出300元與330元推測合理股價,凌駕內外資研究機構。 台股4日與亞股其他主要市場齊下挫,封測雙雄股價雖同樣開高走低,日月光投控終場下跌2.85%、收239元,京元電跌幅更達4.46%收214元,股價幾乎回測5日線。所幸,內外資研究機構持續看多基本面,給出的目標價持續調升,封測雙雄不愧是盤面當紅炸子雞。 ALETHEIA說明,就算台積電積極擴張CoWoS產能,2024~2027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約65%,但現階段供應依舊吃緊,潛在缺口逾20%,且供不應求恐惡化,2027年缺口擴大至逾30%,主要客戶如輝達、博通、超微等均積極與封測廠洽談,以確保長期產能配置,皆凸顯市場需求的急迫性。 在此供需失衡背景下,封測廠亦加速擴產,同期間產能年複合成長率達60%,法人預料將是多數新AI/高效能運算(HPC)晶片主要先進封裝測試供應商。 ALETHEIA預估日月光投控的
時報資訊 ・ 7 小時前
愛普Q3獲利創新高! 法人喊Q4再創佳績
記憶體設計與封測廠愛普科技(6531)在AI浪潮推動下迎來轉折性季度。第三季合併營收達14.95億元,年增17.3%;毛利率提升至46%、營益率26%,營業利益達3.81億元。稅後淨利7.06億元、每股盈餘(EPS)4.35元,創下歷史新高。外資持續看好,預期第四季營收將高於第三季,顯示營運動能持續強勁。目標價也上修至475元。
理財周刊 ・ 3 小時前
爆單到2026!「它」Q3 EPS飆過10元、首度單季賺超過一個股本
[FTNN新聞網]記者黃詩雯/綜合報導半導體濕製程設備與材料廠弘塑(3131)公布2025年第三季財報,單季表現亮眼,稅後淨利達3.03億元、每股盈餘(EPS)10.4元,...
FTNN新聞網 ・ 22 分鐘前
台股跌破28000大關!法人調降、維持標的評等一次看
[Newtalk新聞] 台股今天(5日)大盤接近大跌1點15分前,跌逾385點,跌幅收斂來到27731點。隨著2025年第三季進入尾聲,整體科技產業在AI伺服器、高速傳輸、光通訊及半導體先進製程帶動下,供應鏈動能維持強勁。雖短線部分族群受季節性修正及研發投資影響,營收與獲利動能略有分歧,但長線仍以AI、高頻高速傳輸與綠能轉型為主要成長主軸。 達發、台燿、勤誠、宏捷科與中砂等台股供應鏈公司,在AI伺服器、光通訊及先進製程材料領域均展現明顯成長潛力。台燿與勤誠受惠AI硬體需求推升,營收與市佔持續擴大;中砂則憑藉N2製程材料優勢,提前卡位先進製程商機。相對而言,達發短期面臨研發費用與價格競爭壓力,獲利動能放緩。 在國際市場方面,Palantir、AMD與Super Micro等美系AI核心企業財報普遍優於預期,顯示AI產業鏈應用進入落地階段。Palantir商業AI平台AIP快速滲透企業端,AMD持續擴充AI GPU產品線,Super Micro則受AI伺服器訂單遞延影響短期營收,但長線展望不變。 以下是國泰證期今天(5日)早盤後整理解析市場聚焦個股表現: 1、達發 產品組合優化與存貨回沖利
新頭殼 ・ 1 小時前《盤中解析》電金走疲失28K 拚穩27700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美國聯準會(Fed)下個月降息疑慮、美國政府關門擔憂,投資人更對漲幅過高的個股有所戒備,科技股、加密幣跌幅最劇,美國10年期公債上漲,殖利率略降至4.09%,周二美股四大指數全墨,費半大跌4%。周三亞股同樣難逃頹勢,科技股賣壓蔓延全球,Kospi指數盤中重挫5%、日經225指數同樣下跌逾2000點或4%以上,周三台股開跌330.65點報27785.91點,指數盤中重挫至27373.05最低、下跌743.51點,失守28000大關,且5日、10日、月線全面告失,AI、半導體、被動元件、電機等成重災區,電金走弱,然部分記憶體、觀光餐旅、航運,盤中試圖守住27700,跌幅逐步收斂。 台股ADR表現,晶圓雙雄ADR週二雙跌超過3%,台積電ADR周二大跌3.55%,收在294.05美元,較台北交易溢價20.7%;聯電ADR下跌3.06%,日月光ADR更挫5.06%。周三權值王台積電(2330)早盤以1480元開出,跌破1500元關卡,盤中最低至1455元、下跌50元或3.43%。聯電(2303)、鴻海(2317)、台達電(2308)、日月光投控(3711)等均全面下滑。
時報資訊 ・ 3 小時前《台北股市》外資砍倉444億 老手揭「2進2出」策略
【時報-台北電】台股11月啟動「大怒神」模式,昨(4)日早盤一度大漲220點,盤中卻翻黑重挫逾300點,終場下跌218點作收,單日上沖下洗超過520點,包括宇瞻、神達、十銓、華晶科、建準等多檔人氣指標慘摔跌停,其中外資連3天賣超,累計提款444.73億元。專家分析外資3大動機,由於透過0050賣出一籃子股票效率高,因此一手透過台積電、0050出貨,但一手轉進鴻海、廣達,11月換股動作加大。 資深分析師陳榮華表示,「川習會」後台股震盪加劇,由於從過去5次川習會後2個月的台股表現觀察,期間漲跌互現,雖有4次小漲,但無明確方向性,本次會議因缺乏重大市場決策,因此對國際股市和台股的短線影響力很小,重要性不如國際股市與外資動向、美Fed降息預期、地緣政治變化,以及AI產業趨勢,全球AI應用的擴張和各國政府的AI投資政策。 歷史數據顯示,9月向來是台股表現最差的月份,但今年9月打破魔咒,強勢上漲6.55%,10月續揚並創新高,顯示市場動能強勁。但他也提醒,大盤創高後,未來走勢將更為複雜,宜採「主動選股」與「靈活調整」策略,建議成長股與價值股並重的方式進行區間操作。 在看好的重點產業方向,除AI相關
時報資訊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