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沒包袱 美新世代研究員入台灣宮廟研究統戰課題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趙麗妍華盛頓/台中3日專電)美國研究員宋濟民走入台灣遶境的奇幻現場,眼前幼犬可愛到想伸手摸。友人急擋下,「這可是宮廟大哥寵物」。他動念研究廟宇又延伸至北京統戰,觀察到統戰牽涉幫派,台灣人研究起來有點危險,「我是外國人不怕」。
●追著狗走進宮廟:宋濟民的北京滲透調查之路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研究員宋濟民(Ben Sando)史丹佛大學畢業後,又在喬治城大學拿了個亞洲研究碩士學位。「史丹佛+喬治城」的學歷雖然不比耶魯哈佛鑲金,仍可想像不到30歲的宋濟民下一步不是國會幕僚,就是往國務院走。
像宋濟民這樣的新興研究員從智庫轉入公部門,華府不知有多少。但是他最近一篇「透過公開紀錄揭露台灣寺廟中的統戰網絡」,打破多年來美中博弈的高尚大研究框架,原來「華府青壯派成功記」,可以混搭對台灣廟宇文化及滲透樣態的研究。
韓國原是宋濟民的研究起點。但在朋友邀訪下,他2022年到2023年體驗嘉義城隍廟、萬華青山王,暗訪遶境到西螺太平媽祖文化祭,富饒又層層疊疊儀式、飽滿的顏色到樂聲,讓他把眼光從韓國移開,把自己走入台灣宮廟深處。
宋濟民10月中旬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話的方式可以截成兩大段,開場有些獵奇,話鋒一轉,往正經嚴肅的話題直去。
「一次我看到廟前有隻狗,我跟朋友說要摸一下,朋友急忙提醒,要我看狗主人手臂上的刺青」。
可以說,大哥的刺青開啟宋濟民人生的台灣宮廟幫派接觸史。他在現實生活中與宮廟主委的小孩互動,於虛擬的網路空間搜尋各種關於涉入廟宇的幫派英文文獻,再讀到北京「以情促融」統戰及滲透。
●「我是老外比較沒關係」
台灣人研究這些議題可能有些人身安全的顧忌,記者就知道一位以洋名行走江湖,連姓氏都不願曝光的台灣研究員。宋濟民倫敦出生,華府落腳,無包袱追宮廟與幫派、北京的關係。
「黑道(對台灣研究員來說)有點危險,當外國人其實比較可以研究。例如許多關於黑道的故事不是由台灣人寫下,而是由外國學者或是旅外的台灣研究員紀錄」,宋濟民說。
要深入了解「宗教、經濟與基層組織」構成的體系,零星研究、新聞報導、訪談及司法案例,仍無法讓宋濟民填補對台政治影響網絡中的空白。
他轉向「商業情報軟體」查詢企業與個人之間的私人經濟關係。這類軟體的供應商蒐集大量可公開查詢的企業登記資料。宋濟民得以搜尋與政治戰有關的個人或實體名稱,找出最終誰從特定企業中獲益。
●研究指統戰誘因結構 鎮瀾宮:信仰文化交流
宋濟民的研究聚焦在「鎮瀾宮」,以及如何與鎮瀾宮的高層建立關係。鎮瀾宮主辦的大甲媽祖遶境,對台灣人影響極大,尤其中部地區。他的研究發現,向鎮瀾宮和大甲媽祖遶境中最有權勢的領袖之一提供財務誘因。
宋濟民指出,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目前受僱於一家在中國天津建設「媽祖廟文化園區」的公司,也帶台灣信徒前往中國媽祖廟參拜,並從中獲得經濟利益,顯示鄭銘坤赴中的動機,可能與一般台灣媽祖信徒不同。
他說:「我認為這是值得關注的事,也希望台灣人能理解,也許某些具影響力的廟宇領袖,如鎮瀾宮這樣的中心人物,正受到中國金錢或利益的引誘,可能影響台灣內部民意。」
產出近20頁的報告,資料來源多是中文,對宋濟民來說,有夠難做。他必須同時閱讀台灣和中國的媒體訊息,去理解中國內部如何報導這些宗教領袖。問題在於,中國內的相關報導往往不存在。
像鄭銘坤這樣比較知名的人物,中國媒體仍有報導他與王毅會面、或與國台辦主任見面的紀錄,使宋濟民得以拼湊、試圖接近全貌。不過另一項挑戰又來:要了解鄭銘坤在中國實際擁有什麼資產,絕非容易取得的資訊。
即使透過資料庫查找鄭銘坤,中國同名同姓的不只一位,還得逐一比對紀錄,再和網路上公開資訊比對,連結線索。不過僅靠資料庫不夠,還得做中文資料的比對與查證。所以這類研究必須結合中文能力與對台灣廟宇文化的理解。
宋濟民「多線辦案」的心力沒白費,這份報告是「全球台灣研究中心」近期點閱率最高的分析之一。不過,身在華府學術圈,人人都有「我下一份厲害的研究何時產出」、「我的Linkedin自介要放哪些連結」的壓力。
針對宋濟民的研究報告,鎮瀾宮透過文字稿表示,鎮瀾宮與天津媽祖文化園區合作方式,以提供廟宇建築、祭典科儀、經營管理及文化創意經驗為主,鄭銘坤代表鎮瀾宮交流工作經驗,無任何「雇傭」關係。
鎮瀾宮說,台灣宮廟系統常聘有顧問類職位,只是提供建議及資源為主,與公司聘任不同。天津媽祖文化園區也有分靈供奉「大甲媽」,前往中國媽祖廟參拜和一般廟宇一樣,都是信仰文化交流。
●八家將越受誤解越疏離 下份研究還原完整面貌
宋濟民新的研究方向,依舊離煙霧繚繞的宮廟不遠。他認為八家將長期遭汙名化,外界的理解太過扁平,他想寫篇分析呈現八家將更完整的面向。
他說:「許多台灣人對八家將有偏見,覺得他們沒受教育、製造問題。現在有人開始擔心,如果台海爆發危機,中國可能利用黑道或八家將製造騷亂,比如開槍或攻擊民眾。這種想法對他們不公平。」
宋濟民說,這些年輕的八家將或黑道成員,其實只是想找份收入、尋找歸屬感,受到懷疑的心情只會把他們越推越遠,更難融入社會。
例如,影集「零日攻擊」暗示這些年輕男性可能在中國攻擊時成為威脅。但多數人或許不了解,八家將是在民主制度下成長,可以說是天然獨的世代。宋濟民表示,八家將的老大或許與中國有往來及收錢,但那不代表八家將會聽令,為北京攻擊親友。「不可能的。」(編輯:陳承功)1141104
其他人也在看

專騙投資失利者 「活人棺」生基位詐老翁數百萬元
70多歲的王姓老翁,因過去投資失利,遭詐騙集團鎖定,以俗稱「活人棺」的生基位業務買賣詐騙手法,誆稱改運後可彌補他百萬損失,讓老翁畢生積蓄幾乎蒸發。日前老翁再度接到詐團面交取款的要求,台北市大安分局員警得知老翁已非初次受害,立即佈局,安排老翁假意配合,最終成功於上月底在羅斯福路1處超商外埋伏,當場逮捕
自由時報 ・ 1 天前荷蘭大選計票結束 中間派葉騰險勝極右對手
(中央社海牙3日綜合外電報導)荷蘭大選所有選票今天終於完成計票,中間派領袖葉騰(Rob Jetten)以2萬8455票的些微差距,險勝極右派國會議員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
中央社 ・ 1 天前
日本自駕遊遇到熊怎麼辦?NHK:別按喇叭
[NOWnews今日新聞]不少台灣民眾到日本旅遊時,會選擇自駕遊的方式,不過近來日本熊害問題嚴重,甚至還傳出熊吃人的案例,這也讓人擔心若在開車時碰到熊該怎麼辦?日本放送協會(NHK)近來透過影片向民眾...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美國政府入股稀土公司 降低對中國供應源依賴
(中央社紐約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稀土磁鐵製造商Vulcan Elements今天宣布,美國政府將成為公司的股東。此舉顯示美國正致力減少仰賴中國供應源。
中央社 ・ 1 天前洩虐囚影片反被捕 以色列前軍法署長遭控妨礙司法
以色列當局3日拘留該國前軍法署長托默-耶路薩米(Yifat Tomer-Yerushalmi)少將,指控她洩漏一段顯示以軍士兵在拘留中心虐待加薩被拘留者的影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表示,影片外洩對「以色列國家形象造成嚴重損害」。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托默-耶路薩米在10月31日辭去軍法署長職務,並在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不滿墨西哥庇護涉政變前總理 秘魯宣佈斷交
秘魯政府3日宣布,由於涉及政變的秘魯前總理「查維茲」,逃入墨西哥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秘魯決定與墨西哥斷交。而墨西哥外交部目前沒有回應。 秘魯外交部長「狄齊拉」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當天稍早得知,查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富商15年6婚6離!「豪車、別墅全是假」詐逾800萬…前妻怒組「婦仇者聯盟」討錢
中國一名男子15年間假裝富商結過6次婚,實際上卻是以此行詐,向多名女子借款潛逃的他共騙走數百萬元人民幣,最終在受害前妻的報警、警方追查之下遭逮。不料,警方還查出這名男子名下豪車、房產全為是造,行為涉及詐欺與重婚罪,而他的前妻們也決定組成「婦仇者聯盟」提告求償。
鏡報 ・ 1 天前
香味可助記憶、異味卻留陰影?!醫師解密嗅覺真相!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考季將近,不少家長與學生為了提升專注力,嘗試各種「開竅祕方」。一則新聞報導中提及根據德國研究發現「聞玫瑰香氣竟能幫助提升記憶力」,實驗顯示有聞香組的記牌準確率高達97%,遠勝未聞香組的86%。報導中專業醫師解釋,這是因為嗅覺系統可直接刺激大腦中樞神經,促進記憶與專注力,甚至影響情緒穩定與學習效率。近日,這項研究再度掀起熱議,同時也提醒民眾——嗅覺不僅關乎味道,竟也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學習表現與人際互動。 嗅出距離感?!異味恐成社交絆腳石! 然而,當嗅覺能強化記憶時,若氣味變成「異味」,同樣也會烙印於他人心中。根據美國心理學家Rachel Sarah Herz研究指出:「嗅覺是決定第一印象的關鍵感官,影響人際關係與情感連結!」,相較視覺與聽覺更能影響人際互動。神經學證實,氣味會直達大腦的「杏仁核」與「海馬迴」——這兩個區域分別掌管情緒與記憶,因此氣味能瞬間引發好惡反應。當氣味令人愉悅時,會產生親近與安全感;但若氣味刺鼻或令人不適,則會觸發潛意識的「距離防禦機制」,讓人下意識想遠離。 醫師提醒:嗅覺疲勞讓你「無感」卻讓他人無法忽視! 璞悅美學皮膚專科診所黃菁馨醫師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紐時:中國20年前已走上對美經濟「脫鉤」之路
(中央社台北4日電)紐約時報報導,中國20年來致力於降低對美國的經濟依賴,已經建立能夠用來對抗美國經濟施壓的「卡脖子」環節,如稀土、藥物原料、電器設備等製造,如今更加強調自立方針,也讓西方對中施壓的籌碼日益受限。
中央社 ・ 1 天前
前《福斯新聞》主播稱自衛刺死8旬母 渾身血向鄰居求助報警
美國前《福斯電視台》電視台主播莫克,上月31日清晨涉嫌在家中刺死80歲母親。警方表示,受害者身上多處刺傷,送醫後仍宣告不治,莫克面臨一級謀殺指控,保釋金定為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千萬元。
鏡新聞 ・ 1 天前
「爸」氣不再?超過四成父親憂鬱風險高!家庭經濟壓力成隱形炸彈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台灣超過四成爸爸出現中度以上憂鬱傾向,主要壓力來自經濟負擔與育兒壓力。傳統「男人要堅強」的觀念,使許多父親選擇隱忍情緒、忽略心理健康,導致憂鬱症未被發現。研究指出,父親憂鬱不僅影響自身情緒與生活品質,也可能對孩子的情緒發展與行為造成長期負面影響。專家呼籲,應建立父親心理健康篩檢與支持系統,推動友善家庭職場政策,破除男性就醫與表達情緒的禁忌,讓父親能被理解與支持,家庭健康才更完整。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超過四成台灣爸爸呈現中度以上憂鬱傾向,主要壓力來源來自於家庭經濟困難。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之後,近八成父親坦言家庭開銷明顯增加,不少人難以應付突如其來的支出壓力;而今年受到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影響,更有高達23%的爸爸表示其工作、收入或投資受到明顯衝擊。父親的憂鬱,社會卻常選擇忽略傳統印象中,男性應堅強、抗壓,是「家庭支柱」。然而,這樣的社會期待反而讓許多父親選擇隱忍情緒,不主動尋求協助。一旦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又缺乏適當紓壓與支持,憂鬱症便悄然上身。董氏基金會引用《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機械公會:明年第2季產業趨勢 有機會開始好轉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4日電)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今天表示,2026年第1季產業趨勢預期會越來越明朗,第2季產業有機會開始好轉,他表示,台灣資通訊和機械業同時具備優勢,全球貿易變局下,在發展人工智慧(AI)與智慧製造應用前景,「台灣並不會輸」。
中央社 ・ 1 天前
中市議員檢視人行道改善進度 籲市府加快速度
台中市議會今進行都發建設業務質詢,民進議員陳淑華指出,2021年外國媒體報導台灣人行地獄後,迄今已快四年。檢視台中市人行道的問題,許多人行道狹窄的問題,變電箱、電信箱、消防栓依然佔據人行道。而今年內政部全民參與改善調查,全國十大爛人行道裡台中市佔了八條。陳淑華說,2023年就要求盧秀燕應該要以專案計畫執行人行道暨環境整體改善,以專案預算來進行台中市的全面改善。只是當時盧秀燕竟然辯稱原有預算在建設局內就有,已足夠應付人行環境工程無需專案,否定專案政策。結果四年了,檢視下來,台中市竟然在十大爛人行道佔了八條,意指台中市不重視,沒有足夠預算來改善人行道才會如此。陳淑華、陳雅惠、蕭隆澤說,中央補助400億台中市是獲得最多補助的城市,但2026年底盧秀燕任期結束前,台中市的人行環 ...
台灣新生報 ・ 23 小時前
中市民代質疑身障權益被忽視 海線兒童缺遊具
臺中市議會今(4)日民進籍市議員王立任、謝志忠、張玉嬿、黃守達共同質疑(見圖),臺中市共融公園分布嚴重失衡,無障礙遊具在海線地區僅有3座,凸顯城鄉差距持續擴大,呼籲建設局正視區域平衡,並保障身心障礙兒童的遊憩權益。根據臺中市政府統計,全市共有約232座共榮公園,但從分布情形來看,公園資源高度集中於市區與屯區。若進一步檢視「具備無障礙遊具」的公園,更可見山海線地區在公共建設上明顯被邊緣化。這樣的發展結構,不僅造成城鄉落差,也反映出市府長期忽視非市區居民需求的問題。王立任指出,以海線八區(大安、外埔、大甲、龍井、大肚、清水、沙鹿、梧棲)為例,總人口約51萬人,但公園數量有限僅有36座,平均每座公園需服務約1萬4千人;反觀屯區人口約55萬人卻擁有53座公園,平均每座公園服務屯 ...
台灣新生報 ・ 23 小時前
慢性肺阻塞列十大死因 健保署加碼2500萬調升照護費
慢性肺阻塞簡稱COPD,去(2024)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8位,死亡人數超過6000人;而國內最新肺阻塞病人照護調查也出爐,COPD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共病比例超過6成;急性惡化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更是提高4.6倍。因此健保署宣布,從明年起將挹注2500萬,全面調升COPD照護費用,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普發一萬! 最大旅展登場 各業者祭出優惠搶商機
生活中心/孟嘉美、宮仲毅 台北報導週三就要開放登記普發一萬,您想好要花在哪了嗎?全台最大旅展,台北國際旅展,這麼剛好,週五登場,旅行社業者、航空公司摩拳擦掌,想搶商機!紛紛祭出機票優惠、萬元有找行程,買氣超夯!
民視 ・ 5 小時前她高考上岸3原因想換普考缺…網勸別跟錢過不去:這點可遇不可求
公務員考試有分高考和普考,高考起薪比普考高,不少人會衝著薪水拚高考,不過一名網友高考上岸後,發現工作內容不如預期,要常常犧牲假日,通勤時間又長,讓她開始考慮普考。
聯合新聞網 ・ 21 小時前
紐時揭中國多年構築堡壘 減少西方脫鉤衝擊
[NOWnews今日新聞]自川普第一任期時,對中國展開第一輪貿易戰以來,近年美中脫鉤、東西脫鉤已成為重要議題,川普重返白宮後,更在全球範圍發動關稅貿易戰,重點打擊中國。然而,有外媒分析指出,其實過去2...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