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習近平的「千秋功業」——「收復台灣」還是「解放思想」?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日之間圍繞台灣問題的爭執日益升溫,卻在無形中遮蔽了另一個更值得關注的信號——習近平近日高調出席胡耀邦誕辰紀念活動所帶來的象征意義。對於當下的中國政治而言,“收復台灣”(不排除武力選項)與“解放思想”(推動和平性的社會改革),幾乎代表著通往未來的兩條不同路徑。若從歷史的長時段視角衡量,後者無疑更有可能成為真正具有建設性的政治遺產。
中美貿易戰歷經數年起伏,自上月釜山峰會之後,兩國在全球經濟版圖中的結構性格局愈發呈現“並立”。一方面,自工業革命以來長期處於被動位置的中國,如今能在全球供應鏈和金融體系中重新取得關鍵地位,殊為不易;另一方面,若將這一階段性的戰略平衡誤讀為有能力在台灣問題上通過強勢手段與日本及其盟友“正面碰撞”,則可能重蹈晚清甲午戰爭的覆轍——因戰略冒進暴露制度脆弱,最終吞下深遠代價。
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空前高調紀念胡耀邦,不僅具有象征層面的突破,也釋放出某種猶疑乃至試探性的政治信號:這位權力集中程度空前的領導人,是否正在考慮重新開辟政治空間,部分借鑑胡耀邦當年倡導的“解放思想”?若以思想松綁作為凝聚社會共識的方式,從而推動中國重新回到改革與現代化的軌道,這無疑將比任何短期的地緣政治動作更深刻地影響其歷史評價。
“收復台灣”與中國內部的結構性風險
在中國政治語境中,“收復台灣”經常被敘述為民族復興的必然步驟,不僅是國家實力的象征,也成為判斷領導力的政治標尺。然而,問題在於:這樣的民族主義敘事是否能夠真正支撐中國未來數十年的制度競爭力?
從經濟發展層面看,中國當前面臨的主要瓶頸並非外部沖擊,而是內部機制的僵化。過去十年,雖然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擴張取得亮眼成就,但制度環境的收緊正在削弱其可持續性:
高度集中的政策決策、社會空間的持續壓縮,使創新生態日益保守;國家扶持產業往往導致產能過剩和激烈的內卷競爭。而出於地緣政治上的“風險防範”,全球產業鏈正加速重組,資本與技術流動亦更加敏感。例如,中概股在海外遭遇連續審計,導致大量企業從紐約退市;融資渠道收窄,限制了科技企業的國際擴張能力。
同時,從治理層面觀察,“收復台灣”在象征意義上的政治收益,無法解決中國內部愈加凸顯的結構性難題:人口老齡化加速、地方財政壓力驟增、青年失業率攀升、社保缺口擴大、社會流動性下降所導致的群體焦慮等。這些挑戰的復雜性,即便伴隨一次外部地緣政治勝利,亦不會自動消失。
換言之,在未來的歷史評估中,真正影響中國國家能力的,並非在當下實現罔顧制度差異的“統一”,而在於能否通過制度松綁與社會信任重建等,重新釋放經濟社會的內生動力。若內部結構持續僵化,即便完成形式上的統一,也難以提升國家能力,反而可能進一步擠壓資源、加重治理負擔。
“解放思想”與國際性制度競爭
從國際視角看,美中兩強在經濟規模上的此消彼長固然重要,但世界更關注的是兩國在“制度競爭”上的差距:透明度、法治、科研自由、資本市場可信度、政策可預期性等。
“收復台灣”固然可以帶來短暫的民族主義動員,但無法改變外界對中國制度收緊趨勢的警惕,反而會加劇風險評估中的不確定性。
相反,“解放思想”所代表的改革方向——恢復政策辯論、允許社會試驗、給予市場更大自由、激活官僚體系的專業能力、強化法治監督等——均有助於重建國際信任,使中國從“高度警惕的孤立巨人”回歸為“可預測的大國”。這種制度層面的改善,其長期戰略價值遠勝於一次性的地緣政治成就。
韓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所做出的選擇,為中國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平行案例:當經濟瓶頸、外交壓力與社會緊張共同逼近時,韓國並未訴諸民族主義的“對外沖突”或統一議程,而是選擇制度開放與民主化。1987年後的改革釋放了深厚能量,通過科研投入、制度升級和國際規則參與,韓國迅速躍升為全球科技與文化強國。
因此,中國當下的真正瓶頸,既是八九六四時期未竟改革希望的延續,也是崛起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面對的結構性考驗。若不能依靠制度創新與思想開放來提升國家彈性,即便勉強完成統一,也難以承受後續的治理成本,國際形象與公信力亦難以改善。
習近平的政治遺產:真正的歷史檢驗
當外界普遍將習近平的歷史地位與台灣問題綁定時,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正在浮現:在政治結構日益緊縮的條件下,中國是否仍有重新開啟改革空間的可能?
習近平主動提升胡耀邦紀念規格,至少表明改革時代的某些象征力量仍具社會召喚力。真正問題在於:其是否願意在高度集權的政治架構下,重新為中國打開一個可討論、可試驗、可創新的社會空間?
如果答案趨向肯定,那麼他的歷史地位將不取決於台灣問題,而取決於能否帶領中國突破制度邊界,實現新時代的“思想解放”。歷史上的偉大領導者,往往並非因民族主義動員而名留青史,而是因其能夠引領國家擺脫舊框架、創造新的制度與思想空間。
換言之,不管“收復台灣”的誘惑何等強烈,習近平最終的“千秋功業”,不會由該地緣政治姿態所決定,而將取決於其是否有勇氣突破自身政治體系設定的邊界,使中國真正走上思想開放與現代治理之路。
呂恆君(Dr. Hangkun Strian),華裔德籍漢學家,柏林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哲學博士。研究領域涵蓋文學史、電影、國際關系及基督宗教本土化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呂恆君
其他人也在看
日中緊張 專家:日本只要什麼都不做 就會很難看
對於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說,持續提高回應層級,引發日中關係緊張。不過,台灣認知戰專家劉文斌指出,現在硬是將姿態拉高,但只要日本「什麼都不做」,「就很難看」。他預估接下來會散播假訊息,致力分化日本的在野,他呼籲台灣的外交部門將我國的應對經驗提供給日本政府,進而實質增進台日關係。 官員陸續抨擊日本 主要想達成兩大目的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答詢時提到,「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並可能引發東京方面的軍事回應。中國官方這段時間持續有官員強勢發言,呼籲高市早苗收回「台灣有事說」的言論,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威脅「只好毫不猶豫斬掉骯髒的脖子」,遭日本人強烈抨擊;接著,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向中國媒體表示,日本現職領導人公開發出試圖武力介入台灣問題的錯誤信號,講了不該講的話,越了不應碰的紅線。 高市早苗則在日前提及她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確認要推動戰略互惠關係,以及構築穩定的雙邊關係,這個大方面沒有改變,但日本政府對於「存亡危機事態」的立場也沒有改變。 對於中國官方近日的言論和對日實施的禁令,中原大學資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劉文斌表示,近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高市早苗再出手!宣布成立日本版「政府效率部」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兌現「負責任財政支出」承諾,日本政府今(25)日宣布正式成立日本版的「政府效率部」(DOGE),該部門由財務大臣片山皋月帶領,編制約30人,並將在2026年正式運作,減少政府不必要的開
台視新聞網 ・ 21 小時前盧秀燕:公職唯一效忠中華民國 不應有其他國籍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24日電)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表示,公務人員或民意代表應以中華民國為唯一國籍與效忠對象,不應有其他國籍,不論中國、美國、日本或任何國家都不應該。
中央社 ・ 1 天前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讓中國不滿 日政府表態:無須檢討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一席「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言論,意外引發中國當局不滿,對日本實施多項制裁。針對中日雙方關係陷入緊張,日本政府今(25)日在內閣會議上針對高市早苗的言論表示,政府對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既有立場「完全不變」,也不認為有重新檢討的必要。
民視 ・ 22 小時前
羊肉爐配酒!她吃完隔天心悸 醫揭大地雷恐致內出血
天氣轉冷,不少民眾習慣進補暖身,一名女子日前食用羊肉爐並搭配2口米酒,當下感覺身心溫暖,未料隔天卻因頭暈、心悸就醫,整個人虛弱到無法站穩。內科醫師傅裕翔指出,進補對長輩容易造成身體負擔,特別是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等藥物的患者,可能增加瘀青、流血或內出血風險。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健保卡換維骨力!嘉義布袋診所「5年詐財88萬」 老醫師、夫妻下場曝光
嘉義縣布袋鎮一間診所以維骨力、鈣片等保健品作為誘因,吸引居家照顧員持長輩健保卡取藥,嘉義地檢署查出,診所5年下來,一共詐領健保費共88萬餘元,全案偵查終結,將曾姓醫師與負責人黃男、白女提起公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賴總統投書獲迴響! 美退役少將讚:國防計畫精彩|#鏡新聞
總統賴清德,昨天(11/25)投書「華盛頓郵報」,承諾加大國防預算,引來前美國軍方高層和議員的支持。包括美國退役海軍少將蒙哥馬利,以及美國眾議院的「共和外交委員會」,都在社群上稱讚賴總統,也認為美國應該給予台灣支持。而前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才剛致電美國總統川普,談到台灣回歸中國勢在必行,不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昨天(11/25)受訪強調,美國對台灣的立場「沒有改變」。
鏡新聞 ・ 1 小時前
國籍法修法爭議!侯友宜:我們的國家叫中華民國
針對陸配參政權的爭議,國民立院團提出《國籍法》修正草案,對此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最重要的我們的國家叫中華民國,我們每一個人就是要效忠中華民國,所以是我們的態度都不變的。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誤導】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稱「台灣是中國一省」?超譯片段!僅稱「未見決議文本有任何改變」
網傳「聯合國回應高市早苗言論」的影片及訊息,央視記者於 2025 年 11 月 17 日在聯合國例行記者會上,詢問「官方文件(2758 號決議)中的正式用語仍然是『台灣是中國的一省』,這正確嗎?」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里克(Stéphane Dujarric)並沒有直接回答「正確」還是「不正確」,而是回覆「我不認為大會文本有任何改變。」(I’m not aware of any change in General Assembly texts.)。檢視《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無論英文版還是中文版,皆沒有「台灣是中國的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的文字記載,網傳訊息超譯迪雅里克的發言,與事實不符。
MyGoPen ・ 1 天前
單親媽想不開「殘殺2子望同上路」獨活冷血:我生的有權「帶走」他們
新北市一名蘇姓單親媽媽去年在一家汽車旅館以枕頭悶死9歲、6歲的一對兒女。新北地方法院國民法庭之前審理時,蘇女辯稱,孩子是自己所生,因此有權「帶走」他們,其想法被認為極為卑劣、自私,且手段相當兇殘,判蘇女無期徒刑;案經上訴,最高法院駁回,全案定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好市多黑五「網黃架上露胸」拍照:把自己賣掉 官方震怒:禁止再入場
台灣好市多「黑色星期五購物週」24日開跑,超優惠價格天天吸引大批會員進場掃貨。然而,擁有上萬追蹤的人氣網黃卻選擇在黑五開跑首日混進賣場內掀開上衣裸露胸部拍下照片,上傳至X(前推特)平台,在網路上引起熱論;對此,好市多回應已禁止該名女子再次進入。同時強調,若相關情節查證屬實,將移請警方偵辦,並呼籲會員共同維護良好消費環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面對一個分裂的世界 二十國集團將何去何從?
本屆南非G20峰會是在地緣政治競爭加劇、沖突和戰爭升級以及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召開的。悲觀者如法國總統馬克龍認為二十國集團行將結束,但以巴西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則主張繼續推行多邊主義。
德國之聲 ・ 1 天前
民眾:支持台灣自主防衛 「強力把關」1.25兆國防特別預算
總統賴清德日前以「我將提升國防預算以捍衛我們的民主」投書華爾街郵報,並指出將於近期提出400億美元(約1.25兆新台幣)特別預算案,民眾主席黃國昌今(11/26)天表示,民眾一定強化台灣自主防衛的能力,但過程中絕對不能架空台灣民主,接下來會站在務實、理性的態度,強力地為人民把關。
太報 ・ 3 小時前
國防手冊被當垃圾!全國家戶普發「小橘書」 民怒大樓物業丟回收
有「小橘書」之稱的全民安全指引,陸續普發全國,卻引發在野質疑浪費錢,拼湊資訊!內政部長劉世芳今天嗆提供錯誤訊息的人,要嘛是公主病或王子病,這本小橘書一定比小紅書更有參考性質,呼籲大家應該先看,再決定要不要丟到垃圾桶。不過被列在首批發放的台北市,卻有不少民眾反映里長裝傻不發,還有大樓管理員直接拿去回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全台薑母鴨店不賣白飯?內行網友指出「這」關鍵原因
生活中心/李筱舲報導最近天氣逐漸轉冷,許多民眾喜歡趁冬天享用熱騰騰的薑母鴨火鍋暖身。近日,一名網友在社群上表示,自己在一家薑母鴨店聽到老闆說:「全台薑母鴨沒有一間有賣白飯的」,讓原PO好奇提問:「台灣到底有沒有賣白飯的薑母鴨店?」文章一出,立即引發網友熱議。
民視 ・ 18 小時前

爭論:《聯合國憲章》中的敵國條款還在適用嗎?
日本高市首相「台灣有事」說掀起的風浪尚未有平息的跡象,中國駐日使館日前提出《聯合國憲章》裡的「敵國條款」,稱賦予了二戰戰勝國打擊法西斯的權利,日本則回應稱該條款已過時。
德國之聲 ・ 1 天前波羅的海、台灣海纜遭破壞頻傳 美議員提案因應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華盛頓25日專電)近來波羅的海、台灣海峽等地區的海底電纜遭切斷事件增加,美國跨派聯邦參議員提出法案,要求強化美政府在相關國際組織的參與,加強與夥伴合作,以因應海底光纖電纜的安全及維護問題,並呼籲國務院投入更多資源。
中央社 ・ 6 小時前
集保結算所歡慶36週年 員工同賞《造山者-世紀的賭注》
集保結算所成立36週年,今年以電影欣賞方式於臺北大直美麗華百樂園放映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與全體同仁共同見證臺灣邁向晶片強國的史詩之旅,也藉此期勉同仁不忘初心,在金融市場持續砥礪前行。
品觀點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