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大罷免」五大看點:動員冷卻了,能緩和台灣社會撕裂嗎?
8月23日台灣將舉行「大罷免」第二輪投票,共有七席國民立委將接受選民考驗,選區集中在台灣中部。
這場由公民團體發起、執政民進支持的罷免行動,試圖翻轉2024年選舉後「朝小野大」的立法院格局,依罷免成案順序分為兩次選舉。
BBC中文採訪的多名學者都觀察到,本輪選情明顯「降溫」,罷免團體士氣受挫,民進也因為執政面臨「內憂外患」減少動員,預計投票結果維持「零席」被罷免,立法院朝野對立的「政治僵局」還有待解決。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綠營主打的「抗中保台」論述,並未延續到這次選舉。外界也密切觀望中部選情,將如何影響被視為國民主席大熱、現任台中市長盧秀燕的政治能量。
1. 罷免方士氣受挫
823第二輪「大罷免」一共涵蓋七名國民立委,包含新北市選區的羅明才、新竹縣選區的林思銘,以及台灣中部的五名立委:台中市選區的江啟臣、顏寬恆、楊瓊瓔,南投選區的馬文君、游顥。
這次選舉範圍相對小而集中,有別於726第一輪「大罷免」包含24個立委選區、遍及台灣多個縣市。
多名專家指出,此次選情熱度與上輪比較,無論是網路輿論聲量或地方選區動員程度,都有顯著落差。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劉嘉薇教授向BBC中文表示,罷免方經歷上次一席都未成功的挫敗,普遍陷入沮喪情緒,內部也產生不少檢討聲音;前次結果也使幾名罷團要角接連退出,包含曾作為罷免領銜人、聯電創辦人曹興誠,都曾指要罷免團體「放下罷免」、「民主進步去努力」,對氣勢產生打擊。
七個選區的罷免團體都曾向媒體表態不放棄,但隨著投票日接近,過去一週谷歌的搜尋趨勢排行榜上,前25名都不見與「罷免」有關字詞,本地媒體對大罷免的報導數量也遠低於前次。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張峻豪教授向BBC中文分析,罷免團體以素人志工為主要參與者,在知名要角和熱心金主退出後,選舉資源不如先前充足,加上此次選區集中台灣中部,都未分佈都會區,「媒體關注度本來就較低」,也使整體宣傳效果降低。
前次罷免方積極投入「網路空戰」——包含台灣電影圈工作者拍攝罷免短片,作家楊双子發動1043位作家聯署,還有投票前夕社群平台Threads上一波「百工百業挺罷免」的發文等,在此次也不見類似操作。
張峻豪在台中生活,仍能看到兩方支持者張貼標語、站路口拉票等,但感受氣氛明顯較冷清。他指出,此輪罷免對象大多是資深立委,且好幾位出身於政治世家,其中有五位更是在2024大選中取得高於過半的得票數,罷免方在推動罷免「本身難度就較高」。
此次七個選區長年是綠營的「艱困區」,選民結構偏藍營,地方政治勢力不易被挑戰,罷免團體在動員連署階段就不如預期,因而來不及送出連署書,成案較晚,才會延到23日投票,形成第二輪選舉。
張峻豪解釋,外界普遍預測這次選舉可能維持「零席」被罷免,「勝負值清晰」,罷免方評估勝負對於改變國會席次影響力不大,選情也就隨之降溫。
2. 賴政府的「內憂外患」
除了罷免團體,執政民進的動員力度也趨冷。
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顏維婷向BBC中文表示,這次選舉仍可感受到罷免團體努力推動,「想把理念傳遞出去」,但在支持罷免的民進方面不僅沒有強烈動員,甚至有「反動員」態勢,「無論是線上線下,強度都比726之前少了非常多」。
賴清德政府在726罷免後民意滿意度明顯下滑。近期多項民調都顯示,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滿意度皆跌破三成創新低,不僅在社會引發內閣重組的討論,內也出現檢討聲浪。
日前台灣前副總統、曾任民進代理主席的呂秀蓮,公開建議賴清德辭去民進主席,以挽救民意。
顏維婷指出,賴清德政府這段期間須承受前次罷免失利結果,面對民意檢視、重新盤整施政方向,應對接連到來的第二輪大罷免。明顯例子是,其先前反對國民、民眾通過普發全民現金一萬元新台幣的法案,近期則放軟態度接受。
該舉措引起民進內爭論和支持者反彈,指行政院原本主張此舉違憲,舉債發錢違反財政紀律,未真正解決問題,也顯得自相矛盾。
「外界看來民進好像很迷失,他們還沒找到有效方法,策略方向不請楚,議題設定方面也失去主導權。」
劉嘉薇也觀察到,有別於一個月前,賴清德正面臨更嚴峻的「內憂外患」考驗。
她解釋,目前台美關稅談判尚未完成,8月1日美國公布的對台對等關稅,是既有稅率再疊加20%,「疊加稅率」概念被外界質疑政府溝通「不透明」,民眾也普遍擔憂民生經濟受到劇烈影響;另外,前陣子颱風造成台灣南部重大災情,政府也被批評救災不利,執政滿意度受到影響。
前次罷免結束後,身兼民進主席的賴清德曾在民進中常會表示,面對8月23日罷免投票,「民進會繼續與罷免團體同行」,要求中央部與各地公職全力支援公民團體。
劉嘉薇指出,賴清德先前雖然有此公開表態,但面對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民眾期待執政專心處理關稅跟內政」的聲音,其難以施力助選,反罷方的動員力道也隨之降低。
3. 「抗中保台」牌失效
值得關注的是,726罷免罷免團體和民進主打的「抗中保台」論述,也未延續到這次選舉。
上回不少選後評論都指出,罷免方訴求的「抗中保台」意識型態路線在國會議員層級的罷免案未奏效,其主張多位遭提案罷免的立委「親中」與中國關係密切,而非以這些立委問政或選區服務不佳為罷免理由,導致結果全面失敗。
劉嘉薇指出,「抗中保台」牌在前次罷免未形成幫助,該路線僅凝聚綠營同溫層,卻把中間選民化為敵人,對動員投票沒有助益,甚至形成負面效果,激發不少非理性行為,引發民眾反感。
張峻豪表示,「抗中保台」是民進近十年選舉的「神主牌」,在上次無法發揮作用,甚至造成反效果,民進基於理性考量,會改變操作策略外,這次七席立委選區多集中政治勢力更為傳統的選區,相較於國家發展、兩岸關係議題,選民關係與投票行為與地方派系、意見領袖連結更深。
這也形成此次罷免團體的訴求偏向討論地方性議題,試圖呈現該立委對地方建設失職、多年政見未落實、青年發展困境,或有貪污前科等經歷。
「但我相信『抗中保台』這個概念還是會繼續出現在台灣選舉中,尤其是2028年總統大選,」張峻豪指出,台灣選民思考國家層級的領導人時,還是會衡量其對於兩岸關係、國防外交的論述跟理念。
顏維婷則指出,「中國對台灣的野心全世界都知道,存在一個主權對另一的主權挑戰的客觀事實」,但「抗中保台」口號經歷多次選戰,已被高度「工具化」跟「政治化」,隨著雙方立場極化,這個國安問題卻變成只有單一政在談,無法溝通和形成共識,是台灣目前需面對的困境。
4. 「符合常態」的罷免選舉
多名專家都認為,此次罷免選舉在規模縮小、藍營基層實力強、勝選氣勢延續等三個條件下,罷免方更難罷免成功,結果很可能是「7:0」。
顏維婷表示,隨著選舉熱度「降溫」,此次結果會更接近過往罷免選舉的「模式」,投票率不會像前次這麼高,進而出現「同意票數和不同意票數都超過門檻」的罕見情況。
根據台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通過罷免必須達成兩項門檻:一是「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二是「同意票數達原選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簡言之,即使投票結果是同意罷免大於不同意,若人數不達門檻,一樣無法形成罷免。
顏維婷解釋,「通常罷免選舉不會通過,都是因為同意票根本不會達到門檻」,但上次罷方與反罷方強烈動員,使原以「負面動員」為主的罷免選舉,出現大量投下「不同意罷免」的選民,形成「不同意票又都多過於同意票」的狀況。
回顧726罷免選舉,整體平均投票率突破55%,高於過往台灣所有罷免選舉的投票率,其中花蓮選區傅崐萁的投票率甚至突破六成。
包括台北市王鴻薇、台北市徐巧芯、新北市葉元之、台中市羅廷瑋、花蓮縣傅崐萁等人,同意票雖然都超過選舉人數四分之一的罷免門檻,但靠著「不同意票數高於同意票數」而免於被罷免。
顏維婷指出,隨著罷免選舉選情「冷卻」回歸「常態」,台灣社會內部撕裂的狀態也會有所緩和。目前民眾對罷免案的攻防和關注降低,公眾討論主要集中在8月23日要同步舉行的「核三重啟公投」。
「726的社會對立有點嚴重,雙方政治人物在過去幾個月要負非常大的責任,仇恨動員支持者、激化對另一方的敵意,」 她解釋,台灣極化情況並未走到極端,民眾普遍接受罷免結果,認為符合民主體制、有其正當性,但仍是需要關心的現象。
5. 奠定盧秀燕地位?
此次七位面臨罷免的立委當中,台灣中部選區立委就有五個人,其選情和結果也被認為將牽連中台灣的政治版圖,是檢驗台中市長、國民中生代政治人物盧秀燕影響力的機會。
外界普遍認為盧秀燕是2028年國民有望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也是國民近期面臨主席改選的有力人選之一。
盧秀燕從政超過20年,有多屆立委經驗,2022年成功連任台中市長,「台中媽媽」的親民形象受到其選民認可。
這兩輪罷免選舉都可見到盧秀燕積極助選的身影,不僅陪同中部立委掃街拜票,也多次與國民主席朱立倫聯手為反罷免造勢活動站台。
劉嘉薇指出,這次罷免選舉對於盧秀燕是一次政治檢驗,「如果這些立委沒有被罷免,將代表盧秀燕輔選成功,墊高她在內和台灣政壇的地位。」
張峻豪則認為,這次選區基本上都是藍營優勢選區,對於盧秀燕而言只是「守成」,「她能不能把影響力或政治能量,擴張到中台灣之外,我覺得還需要更多努力,也不會把這次罷免結果連結到她的政治影響力上。」
但他也觀察到,盧秀燕已在為未來競逐總統大位做準備,目前對競爭主席不感興趣,可能是擔心該職位耗損其政治能量,「想要減少犯錯」,想循上次侯友宜不選主席、直接競選總統的路線前進。
顏維婷也指出,盧秀燕是當前國民中生代重要政治政治人物,無論823結果如何,「她何時會承接國民領導人位置,各方都會關注。」
其他人也在看

陳嘉宏專欄:盧秀燕將為鄭麗文當選付出政治代價
包括國民人自己在內,許多人都將新任的國民主席定位為「過渡主席」,任務是帶領國民撐過這兩年,於2027年中提名下任國民總統候選人(極可能是盧秀燕);如果一切順利,過渡主席甚至可能提早辭卸主席職務「大政奉還」,讓總統被提名人完成「政合一」帶領國民完成政輪替。只是,這說法忽略最大在野主席本身所具備的高度政治性,這項職務不僅擁有極高的政治話語權可以形塑自己的政治風格,也可以制定提名規則左右總統提名人選──此刻鄭麗文的出線就徹底打破這種所謂「過渡主席」的認知。
鏡報 ・ 1 天前
盧秀燕危險 鄭麗文:內政治明星不只一位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新任主席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不過,台中市團書記長李中質疑,鄭麗文一直沒表態「不參選總統」,憂心主席想參選總統,國民失去執政機會恐再次上演。對此,鄭麗文今(21)...
今日新聞NOWNEWS ・ 3 小時前
郝龍斌有藍縣市長力挺為何輸給鄭麗文?沈富雄揭關鍵原因
前國民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主席,政治效應才剛開始發酵。外界原先預期國民縣市長紛紛表態力挺下,郝龍斌在國民主席改選有明顯優勢,但最終卻讓鄭麗文異軍突起、成功翻盤。對此,前立委沈富雄也分析關鍵原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鄭麗文當選主席!議員吐露基層焦慮 曝一票人「氣到想退」
國民主席選舉結果塵埃落定,由前立法委員鄭麗文爆冷擊敗被視為組織動員代表的郝龍斌,成為國民新任主席,後續政壇變化,備受各界討論。就有議員爆料已有不少人對此結果「氣到想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國民鄭麗文主席出線 一場北京政治清洗的起手式
[FTNN新聞網]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一個只拿到6.5萬國民員票支持的國民新主席,鄭麗文的出線從讓內中華民國派跌破眼鏡...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鄭主席三大挑戰1/派系選後待整合 揭鄭麗文逆襲郝龍斌關鍵
鄭麗文將於11月1日全代會正式就任主席,但內不只兩岸主張意見分歧,藍營正副議長系統、地方派系在魁選舉各擁其主,接下來能否迅速整合?牽動明年九合一布局與輔選量能。郝龍斌雖獲得彰化謝家、雲林張家、屏東周家、台東吳俊立等藍營傳統地方派系相挺,但全台22縣市及海外開票結果,郝最終僅在雲林縣、屏東縣小幅勝出,其餘縣市都被鄭麗文拿下。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2 小時前
鄭麗文願赴陸見習近平 矢板明夫揭介選 國共第三次合作恐成真
國民主席鄭麗文當選後表態願赴陸談判。矢板明夫警告,這可能促成「國共第三次合作」,衝擊力將遠超九二共識,對台灣國際地位與內部政局造成巨大紛化。並解析為何放棄「沒落貴族」郝龍斌,以及歷史上前兩次國共合作的教訓。
風向台灣 ・ 1 天前
趙少康籲消除親中力量 鄭麗文:希望選舉激情早一天結束
即時中心/潘柏廷、謝宛錚報導前藍委鄭麗文日前獲得6萬5122名員支持,成功當選新任國民主席,她也是繼洪秀柱後第二任女性主席,受到外界高度關注;不過,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昨(19)日在臉書向她喊話,如要帶領、協調縣市長及立院團,要非常努力加大改革力道,降低消除親中力量,「否則會令不出中央」。對此,鄭麗文今(20)日受訪僅表示,「希望選舉的激情能早一天結束」。
民視 ・ 1 天前
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再起!下游800公尺再現新壩體 居民緊急預警撤離
(記者許皓庭/花蓮報導)花蓮縣光復鄉再度出現堰塞湖警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21)日上午表示,於8時3 […]
引新聞 ・ 4 小時前
「國民紅統化」民進大選躺贏?鄭麗文上位 他示警綠營1件事
國民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前立委鄭麗文以壓倒性差距,擊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成為國民新任主席,後續政壇變化,備受各界討論。國民中央於昨(19日)午間收到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來賀電,鄭麗文主席當選人亦回覆電文致謝。許多人嘲諷國民「紅統化」,以後綠營大選很好打了,不過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就提醒,民進不能再用「中國人/台灣人」這種簡單的二分法,否則只會增加對立,限縮了的民進的政治空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政最新民調曝! 民進回升2%.國民下滑3.3%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國民魁之爭落幕,但根據最新民調,政支持度不增反減,比起上個月,國民下滑3.3個百分點,加上鄭麗文才剛當選,卻不斷被質疑立場偏向「親中」,尤其日前喊話「九二共識是通關密語」,被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批評,是要通向統一嗎,但鄭麗文回擊,不要裝傻,要嚴肅地去面對兩岸關係。準國民主席鄭麗文VS.記者說:「邱毅跟蔡正元有可能當一級主管嗎,好大家每天都在幫我報派很多的人事,我怎麼請得動他們啦。」是否讓輔選有功者,入主決策核心?準國民主席鄭麗文,四兩撥千金,而針對基層憂心,至今尚未表態不選2028,似乎為親征大選留下伏筆?準國民主席鄭麗文說:「國民裡頭未來有能力也有能量,可以問鼎總統的政治明星有可能不只一位,很有可能包括盧秀燕市長大家不用擔心。」看來要擘劃執政藍圖,得先消弭各方湧現的焦慮,除了務運作外還有兩岸路線,日前鄭麗文表態有意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更喊話「九二共識是通關密語」。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說:「重點,是要通到哪裡,是要通到配合習近平國家統一嗎。」準國民主席鄭麗文說:「陸委會主委,不要裝傻裝不懂啊,因為以他的身分跟位置應該要,更嚴肅地或是更慎重地去面對兩岸的關係。」眼下要擺脫「親中」標籤,不過過去一個月,魁選舉競爭激烈,政支持度不增反減。根據最新民調,有32.9%的民眾支持民進,另外2成左右支持國民,再跟上個月相比,民進回升2個百分點,國民下滑3.3個百分點,民眾則原地踏步,而分析游離的中間選民,也有增多的傾向,恐怕影響地方大選布局。立委(國)羅智強說:「我相信外界的各種一些意見,我相信鄭麗文主席她都會把它放在心上的,主席選舉相當的順利的落幕之後,那我覺得我們所有的國民內的朋友們,那我們可以就繼續團結下來。」對手羅智強,選後率先高喊團結,不過一開局分歧便浮上檯面,各方整合成當務之急。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小時前
鄭盼見習近平 他憂:更容易插手台灣
[NOWnews今日新聞]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選後也不避諱說,願意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說,這場選舉的結果將對台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首先,國民的底色已由藍轉紅。過...
今日新聞NOWNEWS ・ 10 小時前
「親中」鄭麗文當選魁 藍議員:怕被貼紅統標籤
政治中心/林彥君 宋弘麟 台北報導鄭麗文勝出,成為百年大第二位女性魁,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2026地方選舉,以及2028總統大選,被視為藍營2028共主的盧秀燕今天終於打破沉默,喊話團結,不過國民地方民代直言,鄭麗文兩岸政策激進、親中,怕被貼上紅統標籤。
民視 ・ 1 天前
鄭麗文當選感言 明確闡明國民未來路線
(記者蕭文彥台北報導)國民新任主席鄭麗文昨天在中央發表當選感言,明確闡述未來國民的對外關係路線,他說,中國國民未來的對內外關係,一定秉持著對等、尊重、互惠的原則,我們絕對不讓台灣成為麻煩製造...
自立晚報 ・ 1 天前
風評:「天選之女」的誕生?
國民主席選舉,鄭麗文毫無懸念地以過半得票率當選,百年大迎來第二位女性主席,她的特別不在於性別,而在於她的政治經歷、政治性格迥然有別於「傳統國民」,對鄭麗文而言,帶不帶得動這個老舊的機器,不無疑問;對國民而言,如何適應這個風火輪一般的主席,同樣也是考驗。第一位女性主席洪秀柱是「國民的阿信」,資深立委立下戰馬功勞,國民聲勢最危急之際,扛起總統大選......
風傳媒 ・ 1 天前
以哈停火9日就破功? 以軍對加薩發動報復空襲|#鏡新聞
加薩停火協議破功了嗎?以色列在昨天(10/19)對加薩走廊地區發動一系列空襲,造成多人死傷。以軍控訴哈瑪斯擊殺以色列士兵才會反擊。這場攻擊則成了美國斡旋促成的停火,截至目前為止最嚴峻的考驗,美國副總統范斯則表示,長遠的和平目標不變,也表示美國政府近日就會派人前往關注狀況。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
鄭麗文表態願見習近平 卓榮泰:盼她拿出「這力道」與對岸健康有序交流
國民主席選舉由前立委鄭麗文勝選,她昨日受訪時被問到是否考慮赴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她直言「當然要」。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1)日在立法院受訪時表示,鄭麗文主席如果有機會站在中華民國主權不被侵犯、剝奪,而且不會改變台灣人民自由、民主生活方式,這個前提之下,與習近平能夠見面,他倒期待鄭麗文拿出日前贏過中國國民五位主席候選人的力道跟習近平見面,那這樣雙方進行健康有序的交流,我們會予以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介選疑雲!傳9月拍板相挺鄭麗文 鍾佳濱喊話:國民要面對
即時中心/顏一軒、陳治甬報導媒體報導,當局於9月下旬所召開的高層會議中,拍板力挺前立委鄭麗文擔任國民新主席,認定她曾高喊「我是中國人」及「拉下總統賴清德」的對台工作目標與北京當局一致。對此,民進立法院團幹事長鍾佳濱今(20)日回應,台灣是一個民主多元的國家,各政內部也會有不同想法的員,但若新主席存有為某境外勢力棋子或工具的可能性,國民本身要去面對。
民視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