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漸失?全美爆反川普示威 主辦單位:700萬人上街抗議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
美國昨(19)天爆發規模空前的「不要國王(No Kings)」反川普示威行動,主辦單位聲稱,全美超過2,700場集會活動,合計近700萬人上街反對川普。包括紐約、華盛頓特區、芝加哥、邁阿密到洛杉磯皆湧現龐大人海,成為建國25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抗議。
敗象已露?綜合外媒報導,全美各大城市都出現大量抗議者上街遊行,他們高喊「民主,不是君主(Democracy not Monarchy)」、「憲法不是可選擇題(The Constitution is not optional)」等口號,表達對川普第二任期以來,持續擴張總統權力的不滿;川普政府今年以來持續透過行政命令削弱聯邦機構、動用國民兵進駐多個州份、並施壓司法部對政敵提告,引發各界批評。
在華府與紐約,抗議人潮雙雙超過10萬以上。紐約時報廣場周邊街道擠滿人群,空中有無人機與直升機盤旋,警方全程監控,但未發生衝突或逮捕事件。
川普陣營事前批評示威活動,與極左組織「安提法」(Antifa)有關,稱這是「仇美」集會。但多數參與者強調,他們走上街頭是因為「愛國」,因此必須守護岌岌可危的民主。
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華府集會上表示:「我們不是因為仇恨美國而來,而是因為我們愛美國。這一天,將載入美國史上最龐大的和平抗議紀錄。」
康乃狄克州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則形容,全國民眾的踴躍參與「令人屏息」。許多抗爭者表示,現在就是美國「民主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來自密西根州的退休公務員科爾(Peggy Cole)為慶祝70歲生日,特地開車近10小時到華府參加示威。她認為這是令人恐懼的時代,因為川普正在「瓦解我們的民主」。
在亞特蘭大集會上,喬治亞州參議員華諾克(Raphael Warnock)表示,這不是權力者恣意妄為的時代,「而是人民展現力量的時刻」。
部分示威者穿著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服飾,揮舞「美國不需要國王」標語,呼籲民眾共同挺身而出對抗川普、捍衛憲政體制。
部分抗議人士身著充氣青蛙、恐龍、獨角獸裝,將活動化為嘉年華式「街頭民主」節慶。
反移民鎮壓、政府關門 民怨沸騰
抗議行動的背景,是川普政府近期擴大移民突襲與遣返行動,並動用聯邦軍力進入民主執政的城市。洛杉磯抗議者貝亞斯(Gilberto Beas)表示,這是對移民與人權的警訊:「這是給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的訊息—停止你們正在做的事。」
芝加哥成為抗議焦點之一,群眾高舉「Hands off our Democracy」、「ICE OUT!」等標語。影星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也現身痛批川普,不應在街頭派兵、不該製造混亂,「Go to hell(下地獄吧)!」
同時,聯邦政府因預算僵局而再度關門,引發公務員與勞工團體不滿。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員工安東尼‧李(Anthony Lee)表示:「我當公務員20多年,眼看政府服務被瓦解,真的很可怕。」
國民出動兵戒備 抗議擴散至海外
為防範衝突,德州、維吉尼亞、堪薩斯等多州州長事先動員國民兵待命,但多數集會平和落幕。少數零星事件包括南卡州一名婦人揮舞槍枝挑釁,以及喬治亞州一名男子搶奪旗幟等,均被警方迅速處理。
在歐洲、加拿大也出現聲援集會,德國柏林、西班牙馬德里、義大利羅馬,以及英國倫敦,都有大批群眾走上街頭,高喊「拒絕獨裁,支持民主」。多倫多美國領事館前,抗議者揮舞「Hands off Canada(從加拿大把手拿開)」標語,抗議川普近期對北部鄰國的施壓。
路透社/益普索(Reuters/Ipsos)最新民調顯示,僅40%受訪者贊同川普表現,58%美國民眾不滿其施政。分析指出,川普自重返白宮以來大幅集中權力,導致國內分裂情況加劇,越來越多民眾擔憂美國正走向極權;但有分析師擔憂,若川普持續強硬行徑、最高法院又持續偏袒行政權的話,政治衝突與分裂只會越演越烈。
德國示威者在布蘭登堡門前舉星條旗抗議。(圖/美聯社提供)
原文出處:快新聞/民心漸失?全美爆反川普示威 主辦單位:700萬人上街抗議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歐洲不應依賴中國」 德央行總裁籲對中採「更具攻擊性」策略
川普怒轟哥國總統縱容毒品生產 下令凍結2.1億美元補助
川普成「傳聲筒」!普丁開條件換和平 烏克蘭痛批「等同自殺」
其他人也在看
川普:可下調對中國關稅,不願上演「稀土遊戲」,看好大豆協議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方「有能力降低」對中國實施的關稅,但前提是「中方也需要為美方做些什麼」。他並強調,不希望中國與美國在稀土領域「玩遊戲」,意即不願見到關鍵原材料被用作地緣博弈的槓桿。川普是在週日(19日)搭乘空軍一號期間對媒體釋出上述訊息。其談話被市場解讀為在既定強硬框架下,保留談判調整關稅的空間,條件性地交換彼此關切;同時對戰略性礦產的供應安全畫出「不可碰觸」紅線。就農產品方面,川普重申對大豆採購協議持樂觀態度,稱「相信能與中國達成協議」。在中美經貿互動時起時伏之際,若農產品先行突破,或成為重啟更廣泛對話的「破冰」抓手,並有助於緩解近月來因關稅與出口管制升溫所帶來的市場不確定性。與此同時,中國官方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9月自美國進口大豆降至零,為自2018年11月以來首見;同一期間,自巴西到港1,096萬噸、年增29.9%,占當月進口85.2%;自阿根廷到港117萬噸、年增91.5%,占比9%。受南美供給充裕與中美貿易摩擦下關稅因素影響,買盤明顯轉向南美。單月合計進口1,287萬噸,為歷史次高。
財訊快報 ・ 15 小時前比特幣走跌、金價創高、10年公債殖利率下跌…「還有更大隱憂在後頭」 蔡明彰示警:1類股小心
2家美國地區銀行暴雷,加上台積電(2330)走上艾司摩爾(ASML)模式,財報很好反而走跌,台股上周五(17)收跌345點,報27302點,成交量5329億元,周線連3紅,周指數小漲0.45點。分析師蔡明彰點名市場臨3大警訊,包含比特幣短線破底、黃金續創新高,以及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破4%,更重要的是台股位在2萬7千高點,一有風吹草動可能就面臨大規模獲利了結賣壓出籠。
中時財經即時 ・ 21 小時前
逼烏投降!傳川普咒罵澤倫斯基:割讓領土、否則將被「摧毀」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17日於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會面,討論美方出售烏克蘭戰斧飛彈可能性。當時消息皆指出,川普將暫緩提供援烏戰斧飛彈。19日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多名知情人士表示,美烏會晤當日川普不斷咒罵澤倫斯基,並敦促澤倫斯基接受俄羅斯結束戰爭的條件,並警告稱如果烏克蘭不同意終戰,將被「摧毀」。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美國爆發「反對國王」抗議行動 民眾怒斥川普政府侵蝕民主
根據《CNN》報導,全美50個州共舉行超過2500場大小集會,規模為近年罕見。在紐約、華盛頓特區、芝加哥、洛杉磯及邁阿密等主要城市,抗議人潮蔓延街頭。紐約時代廣場一早便湧入數萬人,示威者手持「民主不要君主制」、「憲法不是可有可無」等標語,高喊「這就是民主!」現場鼓...
CTWANT ・ 1 天前
無視全美示威 川普AI片疑投「屎彈」挑釁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多地已過週末再度發生「NoKings」(拒絕國王)的反川普示威潮,成千上萬的民眾走上街頭,表態反對威權主義日益增長,不只遭共和批評是「仇恨美國(HateAmerica)...
今日新聞NOWNEWS ・ 23 小時前《社會》正式換季!今起雨連下一周 氣溫暴跌低溫剩21度
【時報-台北電】隨著炎熱天氣告一段落,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台灣將正式進入換季階段,颱風「風神」路徑偏向南海,對台灣的直接影響減弱,但其外圍環流結合東北季風,未來幾天各地將出現明顯降雨與降溫,北部與東北部高溫下滑至約26至30度,中南部早晚也轉涼;中央氣象署提醒,明起清晨北台灣低溫約21至23度,其他地區氣溫也將下降,民眾外出應注意保暖。 氣象專家林得恩今(19)日於臉書指出,隨著正式進入換季時節,颱風「風神」在環境導引氣流影響下,正朝西北方向前進,預計將穿越菲律賓中部陸地後進入南海,對台灣造成直接影響的機率已明顯降低。 林得恩表示,今起至周二(19至21日),受「風神」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雙重影響,全台降雨機率提高,特別是迎風面地區可能出現大雨甚至豪雨,沿海風浪也會明顯增強,天氣型態與前兩周相比截然不同。 林得恩指出,自明(20日)起東北季風將再度增強,迎風面水氣明顯增加,降雨範圍與強度同步擴大;氣溫方面,北部、東北部及東半部將逐漸轉涼,中南部早晚也會出現涼意。 林得恩預測,桃園以北、東北部及東半部白天高溫約攝氏26至30度,新竹以南高溫約30至34度,離島地區,包括澎湖、金門、馬祖則約
時報資訊 ・ 1 天前前ICE局長批川普:移民執法讓幹員處於「惡劣處境」
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幹員的任務及所受的訓練,本來是負責美國邊境安全,尤其是在南部邊境沙漠地區抓捕毒販及打擊販運人口...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6 小時前
南韓科學館野放「國寶級東方白鸛」 疑長時間關籠壓力過大身亡
根據《韓聯社》報導,該活動原計畫象徵自然保育成果,現場安排放飛三隻被列為國寶級瀕危鳥類的「東方白鸛」。然而其中一隻雄鳥掙脫木製籠子後無法順利起飛,隨即跌落地面。現場動物園管理員立即將其送往圍欄內進行急救,但最終仍宣告不治。負責照料該鸛的獸醫與專家表示,這...
CTWANT ・ 22 小時前
撿便宜菜要快! 三星蔥一週漲近5成最貴飆500元
財經中心/葉為襄、賴文軒、黃富溢 台北宜蘭報導颱風外圍環流加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想撿便宜葉菜類和三星蔥的民眾手腳要快,菜販說蔥和芹菜有回漲的趨勢,南部蔥一公斤將近300元、芹菜一斤居高不下要200塊,但其他葉菜類一斤三四十元,而宜蘭的三星蔥,上週一公斤批發價300多,最高價飆漲到500元,一星期漲將近五成。
民視財經網 ・ 11 小時前全美再現「無王日」反川普示威 公民團體憂政府監控
(中央社華盛頓18日綜合外電報導)全美各地今天舉行抗議總統川普執政的「無王日」示威活動,公民團體指出,聯邦政府可能使用人臉辨識、駭客技術入侵手機等科技,監控參與示威的民眾。
中央社 ・ 1 天前假日急症中心11月將上路! 工會憂急重症人力流失加劇
因基層醫療院所假日開診率較低,衛福部預計在11月推動「假日急症中心(UCC)」試辦計畫,健保署與衛生局也持續評估6都提出申請的14處地點。但醫師工會認為,UCC可能加劇正規急重症醫療人員的「相對剝奪感」,並導致醫療人力進一步流失到基層。多數基層醫療院所假日並未開診,導致病人無處可去而直奔急診。衛福部
自由時報 ・ 18 小時前

以色列再襲加薩釀傷亡後 停火協議恢復執行
[NOWnews今日新聞]以色列軍方已過週日再度空襲加薩的拉法(Rafah)地區,理由是當天發生多起哈馬斯成員隔著停火分界線、朝以軍開火的事件。對此,哈馬斯宣稱毫不知情,指控以軍新一波襲擊已造成至少2...
今日新聞NOWNEWS ・ 22 小時前
日91歲上皇后美智子生日近況公開 骨折痊癒但心衰指數偏高
根據《富士電視新聞網》報導,美智子殿下去年10月右大腿骨骨折後,經長期復健,現已恢復至幾乎與受傷前相同的狀態。她每天在仙洞御所進行步行訓練與輕度運動,但侍醫團隊仍密切觀察其心臟與血栓情形。為防止深部靜脈血栓復發,殿下每日補充足量水分並避免過度勞累。過去一年...
CTWANT ・ 21 小時前

綠營給鄭麗文2期盼1提醒 國民嗆「3字」內急喊別嚇跑中間選民
[Newtalk新聞] 國民主席選舉18日落幕,由前立委鄭麗文勝選,預計11月1日完成交接後正式上任。對此,民進發言人發言人吳崢表示,民進對新任國民主席有兩個期盼、一個提醒,希望國民能回歸理性問政,將國家利益置於政之上,共同面對當前國家安全的挑戰,國民則以3個字「您哪位?」回應,有網友傻眼直呼:「國民發言這麼沒禮貌嗎?」 對於鄭麗文的當選,吳崢說,期盼鄭麗文能堅守主權立場,將守護台灣安全置於政利益之上;也期盼國民在國會理性監督、積極問政,不要提出傷害台灣、違憲違法的法案。也提醒國民防範中國勢力滲透,更不應因政私利與中國唱和,做認知作戰的在地協力者。 吳崢也提到,這次國民主席選舉過程中,已明確顯示中國勢力的介入與滲透,新任主席以及國民全上下都應審慎防範,國家安全零容忍、沒有灰色地帶,朝野應共同加強國安防護,抵抗中國各種滲透行為,更不應因政私利與中國唱和,甘做認知作戰的在地協力者。 國民隨後在臉書發文寫道:「有關本主席選舉,國民對民進相關評論的一個提醒:您哪位?」立刻有疑似中國人的網友以簡體字留言高喊:「你看,趙少康sb說大陸介入選舉,民進
新頭殼 ・ 1 天前《社會》「健康詐騙」猖獗 新制3年零成效
【時報-台北電】市售保健食品琳瑯滿目,但有不肖業者打著「健康」之名行「詐騙」之實,讓民眾大傷荷包,還耽誤治療時機。為打擊「健康詐騙」累犯,衛福部食藥署祭出停業或歇業重罰,但新制上路3年,成效仍掛零。 許多民眾喜歡購買保健食品,希望強健身體或緩解病痛,但這些產品既非藥品,也不是具備「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法規上僅被視為一般食品,以《食安法》管理,不得宣稱醫療效能,違者可處60萬到500萬元罰鍰;如誇大不實、易生誤解,可處4萬到400萬元。 據統計,全台2024年食藥違規廣告裁處8006件,共3.7億元,其中1家業者多達9項產品受罰,累計罰款1844萬元,也有多家業者動輒20多件產品受罰,累計罰款高達700、800萬元。但業者似乎罰不怕,迄今電視、網路仍持續刊播相關廣告。 為避免宣稱誇張療效的食品廣告頻繁刊播,持續誤導消費者,食藥署2022年8月發布修正廣告處理原則,若同一產品廣告再次違規,1年內受罰2次,得命其停業一定期間;1年內受罰3次,得命其歇業、廢止公司登記或食品業者登錄。但新制實施以來,全台未曾祭出停歇業處分。 土城醫院腎臟科主任蕭景中表示,保健食品缺乏有效監管,常遊走在法律邊
時報資訊 ・ 1 天前
35歲時曾照顧5歲的她!酒吧老闆娶「同齡朋友女兒」 母暴怒堅決反對婚事
由日本搞笑藝人藤井隆與藝人井上咲樂主持的綜藝節目《新婚夫妻來報到!》今(19)日播出的最新一集中,邀請了一對年齡相差30歲的夫妻在節目上分享新婚生活。這名丈夫今(2025)年53歲,與主持人藤井隆同齡;成為全職主婦的妻子則只有24歲,比井上咲樂小2歲,然而丈夫甚至和岳母同齡,而2人的相遇經歷曝光後,更是引發網友熱議。
鏡報 ・ 23 小時前
災後責任政治民調出爐 跨派74%認為中央地方應負責
財團法人台灣民意基金會今(20)日公布「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水患成災與責任政治」民調結果。調查顯示,民眾對花蓮縣政府與中央政府的救災表現評價呈現明顯落差,而災後遲無官員負責的現象,已引發跨派強烈質疑。
品觀點 ・ 2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