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健忘更早出現!醫揭「失智症6大前兆」 性情大變=大腦在求救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長輩若突然「性情大變」,恐是失智症前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享失智症6大徵兆,分別是「突然冷漠、焦慮或恐慌變多、暴躁、疑神疑鬼、陰晴不定、什麼都不想做」,若想保護大腦,建議養成固定睡眠時間,多補充抗發炎飲食,還要保持社交,研究發現孤獨感會增加失智風險50%。
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大腦在記憶開始衰退前,會先用情緒與行為示警,最常被忽略的徵兆是「輕度行為障礙」,他們即使記憶正常,但大腦已經出現阿茲海默病變,包括類澱粉蛋白(Amyloid-β)沉積上升、tau蛋白病理改變、海馬體萎縮、神經絲蛋白升高、管理情緒的邊緣系統出現異常。
黃軒分享失智症6大早期行為信號,若「新出現」且「持續6個月以上」就應注意,首先是突然冷漠、失去興趣,對喜歡的活動不再熱衷,並非不想動,而是大腦動力系統(多巴胺路徑)失衡;再來是焦慮或恐慌變多,容易心慌、睡不好,研究發現,焦慮與阿茲海默症的tau蛋白堆積相關;以及衝動、暴躁,前額葉抑制力下降的表現。
還有變得多疑、容易誤會他人,恐是大腦解讀社會訊號的能力出現問題;情緒反覆、陰晴不定,情緒像是溜滑梯,突然開心或悲傷,其實是神經傳導物質逐漸混亂;最後是動機下降,變得什麼都不想做,總是覺得麻煩,其實是大腦獎酬迴路(reward system)受到影響。
黃軒建議,若想保護大腦,應養成規律作息,例如固定睡眠時間,幫助「腦淋巴系統」清除毒蛋白,還要每天至少活動20至30分鐘,運動能降低tau蛋白增加速度,飲食方面多攝取抗發炎食物,如蔬果、深海魚、堅果,少吃高糖、加工、油炸,同時保持社交,研究發現,孤獨感會增加失智風險50%,並設定生活挑戰,像是曬太陽、學新單字,能夠刺激前額葉,維持活性,家人則應多一點陪伴與理解,協助長輩一起面對變化。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板機指≠手太操!恐是慢性發炎 醫點名「3類人」是高危群
不喝酒卻肝硬化!醫揭「1關鍵」釀禍 腹肥胖風險增1.8倍
吃薑母鴨進補「恐變熱量炸彈」!營養師揭5招去油、減鈉
比胖更危險!「1體型」恐增失智、中風風險 BMI正常也中鏢
其他人也在看

護腎又抗發炎!醫大讚1蔬菜 抗癌含量「多綠花椰菜50倍」
苦味食物護腎臟!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名30歲女生出現尿蛋白及水腫,他除了開立藥物外,也請患者多吃苦味食物,沒想到一個月後,患者尿蛋白、便秘及青春痘都獲得改善。洪永祥分享3大苦味護腎食物排行榜,分別是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綠花椰芽及苦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驚!28妙齡女被愛犬咬掉嘴邊肉 黃金6小時靠PRP增生療法搶救成功
28歲胡小姐日前在家與愛犬互動時,因犬隻情緒突變撲咬其臉部,造成她嘴邊皮膚與肌肉撕裂缺損、血流如注,家屬連忙將她送醫,完成緊急修復,成功保住她的臉部線條與笑容,恢復正常飲食與工作生活。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外科醫師陳明澤表示,狗咬傷並非小擦傷,若延誤就醫,恐導致皮膚壞死、毀容、蜂窩組織炎或永久疤痕,嚴重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男性發生率女性2倍 胃癌「一症狀」常被誤認消化不良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胃癌長期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發現常常為時以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提醒,這是因為胃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常被誤認為胃炎或消化不良,導致延誤診斷,民眾一旦出現食慾不振、上腹悶痛、體重減輕、黑便或吞嚥困難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國人因為胃癌喪命者共約2200人,位居十...
匯流新聞網 ・ 23 小時前
全國競技體操錦標賽 劉彥甫地板奪金 (圖)
114年全國競技體操錦標賽16日在新北市厚德國小體操館舉行大專社會男子組賽事,在地板項目中,台北市立大學大一新生劉彥甫(圖)以12.366分奪金。
中央社 ・ 20 小時前
減重小心!4種「液體碳水」地雷公開,喝錯等於多吃半碗飯
許多人以為「喝的比吃的更清爽」,但不少看似健康、實際上含有高碳水的飲品,常常讓減重成效停在原地。以下整理4種生活中最常被忽略的「液體碳水」地雷,減重族群務必要多加留意。
姊妹淘 ・ 16 小時前
藝人梁云菲輕生獲救報平安 籲「對身心疾病患者多一些愛與關心」
藝人梁云菲驚傳輕生獲救!今(17)日在社群媒體發文,透露自己「自殺未遂」,目前性命無大礙、住院觀察中。並坦言「身心疾病患者,真的很辛苦。」、「請世界多給一些愛與關心、耐心。」日前,梁云菲曾在社群媒體發...
華視 ・ 1 小時前挪威大勝義大利 1998年以來首度晉級世界盃
(中央社米蘭16日綜合外電報導)挪威今天以4比1大勝義大利,闖進將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同舉辦的2026年國際足總世界盃。這是挪威自1998年以來首次晉級世界盃。
中央社 ・ 6 小時前
藥材就在冰箱裡!中醫揭「藥食同源」日常食材養生祕訣
食衣住行之中,「食」始終是民生首要。從古語「民以食為天」到養生風氣盛行的現代,人們愈加關注如何吃得健康。然而食物種類繁多,到底該怎麼選擇?中醫「藥食同源」的概念指出,許多日常食材本身就具備調理身體的作用,只要善用冰箱裡常見的食物,也能達到保健效果。 根據《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記載,食物與藥物同樣具有寒、涼、溫、熱等「四性」,以及酸、苦、甘、辛、鹹的「五味」屬性。中醫認為,只要依照個人體質選擇對應食物,便能從飲食中達到調理、預防疾病的功效。 蔥、薑、蒜都屬辛溫食材林百齡中醫師指出,居家常見的蔥、薑、蒜,都是屬性為「辛溫」的食材,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並有助於緩解感冒。其中,蔥具開胃與改善過敏體質的效果,但體質燥熱或容易流汗者應避免過量;薑具有抗感冒與止嘔作用,但胃食道逆流者需留意;蒜則擅長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因具抗凝血特性,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須謹慎食用。 而屬性甘平的紅棗、枸杞與山藥則以補氣養血見長。紅棗能提升免疫力與穩定血壓,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份量;枸杞有助於護肝與改善眼睛疲勞,但過量恐引發腹脹或腹瀉;山藥則能促進消化、穩定血糖,但因含鉀量高,腎病患者不適宜食用。 中醫師推薦
常春月刊 ・ 3 小時前
不只防皮蛇!研究:打帶狀皰疹疫苗者「失智」風險較低
帶狀皰疹不只會造成神經痛後遺症,讓人痛苦不堪,甚至與失智有關!一項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的大規模研究顯示,接種帶狀皰疹疫苗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未接種者低了20%。醫師建議,50歲以上、免疫力較弱者應主
健康2.0 ・ 5 小時前MLB/山本由伸公開愛犬Carlos!從收容所到大聯盟狗明星 與大谷愛犬Decoy已成好友
洛杉磯道奇日籍王牌山本由伸近日更新Instagram,首次完整公開他的愛犬「Carlos」,並分享牠從收容所到成為家中一員的暖心故事,引發球迷熱烈討論。 Carlos原本是被遺棄的流浪狗,如今不...
聯合新聞網(運動) ・ 22 小時前
自認不危險? 沈伯洋:真正被通緝的是中華民國國軍
總統賴清德日前為民進立委沈伯洋發聲,再次點名立法院長韓國瑜,指出所謂「桌腳被砍」並非台灣內部政爭所為,而是來自大陸對我國主權與民主的挑戰。沈伯洋今(17)日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表示,自己只是即將被通緝的人,但真正已經被通緝的是中華民國的國軍。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台美發布匯率聯合聲明 外界推測關稅談判結果將揭曉
台美日前首度發布台美匯率議題聯合聲明。外界認為台美關稅談判結果即將揭曉,預期央行未來干預匯率頻率會減少。但這份聲明發布後,新台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夜盤急升,市場浮現預期升值心理。另外,川普(Donald Trump)日前也撤銷超過200種食品進口關稅,專家預期,如果我國輸美產品,在美國市場無可替代,關稅稅率可望調低。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日本流感大流行!醫示警「8族群」:落地48小時最危
生活中心/楊佩怡報導日本近期流感疫情大爆發,東京、神奈川、埼玉等地陸續發布「流感流行警報」,且今(2025)年日本流感疫情,比起往年還要早了快1個月進入大流行,因此官方再三呼籲民眾做好防疫措施。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提醒,若是在國外不幸確診流感,「48 小時黃金治療窗」要盯緊,一旦出現流感症狀,就要在當地就醫。
民視 ・ 21 小時前
懼高下車了?這「記憶體封測大廠」股價5天飆破40%...國家隊脫手提款2.9億 它月營收年增52%也被丟
[FTNN新聞網]記者陳宣穎/綜合報導台股上週(11/10~11/14)加權指數收在27397.50點,週跌253.91點、跌幅0.92%。根據「玩股網」統計,觀察八大公股近5日上市賣...
FTNN新聞網 ・ 15 小時前
失智症名醫講座》報名期限延長!11/22(六)最後名額倒數中,別再錯過
緊急通知!失智症名醫講座延長報名時間啦!名額再開,座位有限,報名最後機會,趕緊把握啦~這一次我們將邀請失智症權威醫師親自解析,從失智症早期篩檢、診斷方式、家屬照護、新藥評估⋯帶您一起暸解失智症。時間為11月22日(六)下午14:00,講座地點遷至小樹屋「香楠703」,好康機會別再錯過。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男學生「天天吃烤香腸」竟罹大腸癌亡!譚敦慈揭「這水果之王」能排毒
烤香腸味道香氣濃郁,一口咬下後爆汁,再來一碗飯,超級滿足,但注意還是要適量食用!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分享案例,曾有一名18歲男學生因為長期吃烤香腸,就醫驗出大腸癌,後來永別於世。對此,譚敦慈指出,燒烤食物易有致癌物,並推薦「食用芭樂」,可以把體內毒素排除!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黑米、白米、糙米、泰國米哪個好?「它」吃完血糖破220 比白米還恐怖
不吃白飯,改吃別的米對身體血糖有比較好嗎?醫師分享網路影片,由糖尿病患者實測白米、糙米、黑米、紅米、泰國米、壽司米等對血糖影響,結果超驚人,壽司米吃完血糖直接破220 mg/dL,比白米還可怕。
健康2.0 ・ 1 天前研究發現外泌體生成缺陷 與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
丹麥研究人員近期發現外泌體生成缺陷,與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該研究已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上。根據科學網站《SciTechDaily》報導,大腦細胞會產生外泌體,即非常微小的顆粒。丹麥奧胡斯大學生物醫學系的研究人員指出,這些顆粒似乎在阿茲海默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有吃也不吸收 胰臟癌飲食管理不易!營養師揭5大狀況應對策略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癌症治療多需搭配飲食控制,但胰臟癌患者因疾病影響容易吃不下、或是吃很多也還是瘦,飲食管理非常困難。李婉萍營養師提醒,胰臟掌管分泌消化酵素與胰島素兩大功能,癌症本身或術後、化療常造成「胰臟外分泌功能不全」,狀況常見有體重下降、脹氣、腹瀉、便秘等,飲食策略應配合症狀表現調整。 吃很多還變瘦?胰臟癌飲食狀況3大常見特徵 胰臟癌病友家屬可能擔心親人怎麼都不吃?李婉萍營養師進一步說明,胰臟分泌消化酵素,把蛋白質、油脂、澱粉分解,讓人體吸收;胰島素則讓血糖進入細胞轉為能量。「胰臟外分泌功能不全(PEI)」,指的是酵素到不了小腸,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質分解不佳,影響營養吸收。 臨床最常見的胰臟癌飲食困擾包括,脂肪與蛋白質未充分分解,腸胃症狀明顯,出現脹氣、腹瀉、油便、灰白大便等,有時剛吃幾口就得跑廁所;以及營養流失,體重與肌肉量也會下降,吃很多卻持續變瘦。另外,胰臟癌患者胰島素分泌變差,易發生血糖不穩,甚至糖尿病,因此「胰臟癌飲食」通常也同時是「血糖控制飲食」,不是少吃甜就好。 少量多餐、每餐要有蛋白質 飲食策略配合症狀調整 要維持體力、阻止體重下滑,重點不是要逼自己硬吞,
健康醫療網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