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全人工心臟」!雙輔助器取代整顆心臟救回末期心衰患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臺大醫院高階循環輔助團隊日前成功為一名極端末期心臟衰竭患者,執行心臟移除仍存活「植入兩套長效型模擬全人工心臟」手術。患者原本因心臟功能完全衰竭,無法依賴傳統治療存活,如今在手術後恢復良好,已能進食與行走,開創心臟移植前過渡治療的新契機。
挑戰醫療極限!雙輔助器取代整顆心臟
該名46歲男性患者因擴張型心肌病變導致心臟功能急遽惡化,數度心臟驟停,先後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及靜脈-動脈葉克膜(V-A ECMO)治療,仍無法穩定。儘管曾植入暫時性左心室輔助器,但患者仍不斷出現嚴重的心律不整,經評估無法進行心律不整電燒術,病情陷入危急。
面對國內尚無全人工心臟(TAH)醫材可用,以及健保現行規定僅能終身給付一套心室輔助器的限制,團隊毅然採取創新方案——移除壞死的心室,改以兩套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分別取代左、右心功能。外科團隊切除患者的左右心室後,植入兩套長效型心室輔助器以維持全身血液循環。術後患者雖無心跳,但仰賴兩套輔助器穩定提供連續血流,實現「功能性全人工心臟」的效果,並成功跨越醫材與保險制度的雙重限制。
30天存活率53% 成功過渡至移植率26%
這項術式在國際上被視為全人工心臟(TAH)替代方案之一,特別適用於無可用TAH醫材或不適合傳統治療的極端重症病患。根據國際多中心研究數據,此策略可讓患者達成30天存活率53%、成功過渡至移植率26%。
目前患者已穩定康復並進入復健階段,等待未來的心臟移植。此次手術的成功,正是多年經驗與跨科整合的成果,展現出醫療團隊「從急救到重生」的臨床能量。
【延伸閱讀】
憂傳統血管繞道手術風險高? 「迷你人工心臟」取代葉克膜更適人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肝癌發生、死亡居高不下 醫:約7成帶有B肝 (圖)
「2025 B肝早篩檢早治療 拒絕肝癌遺憾」記者會17日舉行,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楊宏志(右)在簡報中指出,國內肝癌發生數與死亡數長年居高不下,且肝癌患者約7成患有B肝。
中央社 ・ 1 天前
建築工墜地面目全非 整形外科「隱形切口」讓臉上不留疤
46歲王姓建築工在高處施工時失足,從5公尺高的平台跌落,臉部著地瞬間造成多處顏面骨折,整張臉嚴重腫脹,嘴唇深度撕裂且無法清楚說話,整形外科醫療團隊評估後採用「隱形切口」方式,不僅沒在臉上留下外露傷口,同時重建顏面骨骼,讓患者感動:終於有勇氣再看自己的臉!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台南逾千件登革熱孳生源來自住家 盆栽、容器凹槽成防疫死角
台南今年雖未能守住零本土登革熱,但截至目前僅3例確診,疫情未擴大。時序雖已進入秋冬,但台南氣溫仍偏暖,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提醒,斑蚊可能躲藏室內溫暖處,統計114年舉發登革熱孳生源場域及發現陽性容器態樣,以住家逼近7成占大宗,截至目前舉發1582件,逾千件都來自住家。
中時新聞網 ・ 15 小時前
拉清寒生一把 安心就學築夢踏實
2025年慈濟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 花蓮場在慈大建國校區舉行,共有486位學子獲得肯定。就讀花蓮高工二年級的何同學,單親的新住民背景,主動為生病的母親,扛起家務,同時積極向學;不向罕見疾病低頭的...
大愛電視 ・ 15 小時前
炸雞排、炒飯、洗黑鍋、裝鐵窗他都會 口頭保釋後黃明志求打零工維生
藝人黃明志因捲入網紅謝侑芯在馬來西亞的猝逝案,演藝事業遭受空前重創。儘管他已於13日下午獲口頭保釋(警方擔保下獲釋),從拘留中重獲自由,且初步排除涉案可能。但命案影響所及,他原訂排到明年底的工作全數取消。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7 小時前
日本熊害 楓葉季富士山人潮不減
日本熊害人數創新高,今年已造成 13 人喪生,200多人受傷,消息也在國內外引發關注。不過正值楓葉季,旅遊熱潮依然不減,遊客表示避免前往人煙稀少的深山,應該就相對安全。 湖光山色,映襯著秋日楓紅...
大愛電視 ・ 20 小時前
面對辦公室政治?學會鯊魚法則,用智慧游出自己的航道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職場如深海,人人都是鯊魚。《鯊魚法則》提醒我們:唯有專業、策略與格局,才能在內鬥與壓力中優雅生存。學會觀察、選擇與帶領,才能從競爭者變成真正的領航者。鯊魚法則:學會在職場深海裡,用專業與智慧優雅生存在職場裡,並非每個人都想合作。當內鬥與權力角力取代團隊信任時,工作環境就會變成一片鯊魚盤據的深海。這片海沒有硝煙,卻充滿暗潮。能夠長久游下去的,不是最強勢的人,而是最冷靜、最懂策略、最具格局的人。當職場變成鯊魚群:留下來的,是最懂得生存的人。【鯊魚法則】揭露了一個現實:當組織只剩內耗與績效壓力,優秀的人往往會選擇離開。留下的,不一定是最強,而是最懂適應的人。這樣的職場氛圍,讓人學會觀察、學會應對,甚至在壓力下成長。唯有那些不被情緒左右、能以理性看局勢的人,才能在「鯊魚群」中穩住姿態,繼續前行。空降主管的試煉:一場關於智慧與定力的深海航行對空降主管而言,每一次接手新團隊,都是一次未知的深海探險。這裡可能有沉默的抵制、表面的服從、暗中的挑戰。越想用力量壓制,越容易被環境反噬。真正的智慧,是先觀察水流、辨識方向,再選擇何時出手、何時轉彎。在深海裡,游得快不如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3 小時前
TANK換心肝狂喊祖國!網揭「重回到20多歲」2狀態:如此幸運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歌手TANK(呂建忠)過去因健康問題在事業上升期突然淡出演藝圈,暴瘦模樣也讓粉絲替他擔心,今年4月,他首度坦承早在2024年11月已於中國接受「心臟與肝臟」雙器官移植手術,且當地官方稱是亞洲首例,轉眼手術滿1年,TANK於本月9日亮相中國音樂節,精神與氣色明顯好轉,不僅中國歌迷感到安心,連路過網友都忍不住驚嘆他「真的變好了」,不過也有網友重提TANK換心肝手術的過去,點出2狀態「太幸運」。
民視 ・ 19 小時前大陸CPB聯賽搶台將!曹錦輝、林益全傳西進 最新回應有玄機
中國大陸以發展職業棒球為目標,新成立的中國棒球城市聯賽CPB(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預計明年初開打,近日傳出曹錦輝、林益全等人有機會西進大陸打球,引發高度關注。對此,林益全團隊低調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目前在評估中。
中時新聞網 ・ 11 小時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2 小時前
80歲楊麗花健檢沒紅字!養生法大公開 醫:4情形容易喘要小心
80歲「歌仔戲國寶」楊麗花健檢完全沒紅字!不過她自曝唯一的小毛病是「比較容易喘」。醫師表示,80歲了健檢完全沒紅字真的很令人佩服,會有點喘可能是正常衰老情形,但是也提醒,如果喘的症狀是最近才出現,或愈
健康2.0 ・ 1 天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一閉眼就睡著?醫揭真相示警:可能比失眠更危險 下午3點別喝咖啡了
你是否也羨慕那些一躺下就能立刻入睡的人?許多人認為「倒頭就睡」代表睡眠品質良好,但醫學研究卻指出,過快入睡可能是健康警訊,表面上看似睡得香甜,實際上可能整夜都在與缺氧狀態搏鬥。 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近十億人 慢性睡眠剝奪狀態下容易「秒睡」 根據2019年發表於《The Lancet》期刊的研究,全球約有9.36億成年人患有輕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其中4.25億人患有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這種疾病會導致睡眠期間呼吸道反覆阻塞,血氧濃度反覆下降,使患者處於慢性睡眠剝奪狀態,因此一旦有機會躺下就會「秒睡」。未經治療的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2至3倍,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約30%,中風風險更是一般人的4倍。長期缺氧還會影響大腦功能,導致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增加失智症風險。研究顯示,約70%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同時有肥胖問題,肥胖是此疾病最強的風險因素。 良好睡眠品質不在於入睡速度 而在於整夜睡眠的深度與連續性 在Sleep Medicine Reviews期刊中的雙胞胎研究分析指出,約40%的失眠問題與遺傳因素有關。科學家已識別出數百個與睡眠相關的基因變異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李多慧長年維持48公斤!早餐吃「蘋果沾花生醬」 自製菜單公開:好吃又能減肥
南韓啦啦隊女神李多慧來台超過3年,在球場上跳舞時充滿爆發力,但私下形象又相當親切可愛。外界常好奇她如何在保持良好體力的同時,又長年把體重控制在48公斤,她近日在 YouTube 上傳新影片,難得公開日常飲食控制方法,立刻吸引大量粉絲點閱討論!
姊妹淘 ・ 7 小時前
實測曝光!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不可能一勞永逸
瘦瘦針減重藥物「猛健樂」雖然效果顯著,但許多人關心停藥後體重是否會快速反彈。根據一項刊登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的大型臨床試驗,停藥一年後體重平均反彈14%,雖然未完全回到治療前狀態,但也證實減重如同馬拉松,沒有任何減重方法能「一勞永逸」。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