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銘罷免案不通過 致詞感謝藍白合作 罷團:公民能量已發揮
中國國民籍立法委員林思銘罷免案今天投、開票,林思銘傍晚5時20分許自行宣布罷免案不通過,中選會也已公告結果為否決。林思銘表示,這次是民眾不斷催票、拉票,才讓反罷行動順利落幕,藍白合開出漂亮成績,未來在立法院將繼續合作,強化監督制衡;罷團領銜人謝婷婷則表示,公民能量已發揮極致,且大罷免走向變成政間口水戰,超越公民控制範圍,盼民眾不要為了結果傷心。
國民新竹縣部今天同步計票,不少支持者到場為林思銘喊加油,林思銘致詞表示,被折騰了一個多月,這次是民眾不斷催票、拉票,才讓這場反罷行動順利落幕,盼讓台灣走向正軌。
他說,感謝民眾主席黃國昌、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等各界相挺,藍白合才開出漂亮的成績單,未來在立法院將持續堅持藍白合作路線,加強監督制衡,讓政府好好做事。
國民新竹縣部主委陳見賢說,此次是執政與民團發起無差別大罷免行動,盼執政者尊重民意;對於明年新竹縣長選戰,新竹縣長楊文科受訪表示,相信新竹縣在國民主導之下,還是看到光明。
新竹縣罷免團體今天則在民進新竹縣部進行開票,多名志工在現場報票,立法院民進團總召柯建銘也現身關心開票,約待一小時即離開,未接受媒體聯訪。
新竹縣第二選區罷團領銜人謝婷婷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公民的能量已經發揮到極致,但大罷免後來的走向,甚至變成政間的口水戰,超越公民能控制範圍,盼公民勿因結果而傷心難過。
民進新竹縣部主委鄭朝方接受媒體訪問說,罷免投票已結束,盼未來台灣能更加團結,各政可坐下來好好談,也期望新竹縣立委持續於國會為地方爭取經費、建設。
國民立委林思銘罷免案投票結果今晚出爐,「同意」為3萬3813票,「不同意」為7萬6239票,中選會網頁公布結果為否決。
根據公職人員選罷法第90條,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25%以上),即為通過;相反的,有效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者,否決。林思銘選區投票人總數為23萬8499人,25%是5萬9625人。
(責任主編:莊儱宇)
其他人也在看

盧秀燕危險 鄭麗文:內政治明星不只一位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新任主席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不過,台中市團書記長李中質疑,鄭麗文一直沒表態「不參選總統」,憂心主席想參選總統,國民失去執政機會恐再次上演。對此,鄭麗文今(21)...
今日新聞NOWNEWS ・ 21 小時前

國民主席投票率僅39%過低!郭正亮揭主因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18日舉行主席改選,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不過,外傳投票率僅39.46%主因為「員失望」、「沉默抗議」等。對此,前立委郭正亮昨(21)日揭露,鄭麗文有告訴他,因為注意到...
今日新聞NOWNEWS ・ 5 小時前

鄭麗文願赴陸見習近平 矢板明夫揭介選 國共第三次合作恐成真
國民主席鄭麗文當選後表態願赴陸談判。矢板明夫警告,這可能促成「國共第三次合作」,衝擊力將遠超九二共識,對台灣國際地位與內部政局造成巨大紛化。並解析為何放棄「沒落貴族」郝龍斌,以及歷史上前兩次國共合作的教訓。
風向台灣 ・ 1 天前
鄭麗文願會習近平 白支持 綠示警
(記者林銘翰、李成蔭、謝守真/連線報導)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表態,有意赴大陸與總書記習近平見面。民進立法院團幹事長鍾佳濱昨表示,鄭麗文的願景與抱負,民進團都予尊重,「未來如果是要往中南海跑,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台灣各政不得代表國家簽訂任何協議」。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再起!下游800公尺再現新壩體 居民緊急預警撤離
(記者許皓庭/花蓮報導)花蓮縣光復鄉再度出現堰塞湖警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21)日上午表示,於8時3 […]
引新聞 ・ 22 小時前


鄭麗文勝出!趙少康不認壓垮郝龍斌選情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舉結果揭曉,前立委鄭麗文打敗前副主席郝龍斌,力挺郝龍斌的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選前指控中國介選,引發爭議,選後趙少康被罵翻。不過趙少康21日晚上在節目說,不認為自己是...
今日新聞NOWNEWS ・ 4 小時前
曝「國民每年3億支出是沉重負擔」 羅智強捐50萬:響應鄭麗文小額募款
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新任主席後,為因應內財務挑戰,呼籲員發起小額募款。對此,藍營立委羅智強今(22)日宣布捐出新書所得款50萬元給國民,透露這筆捐款,對他而言有三層意義。羅智強表示,為因應國民...
華視 ・ 3 小時前
鄭麗文迎大選考驗!他分析:處理好2事即可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前立委鄭麗文當選主席,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指出,這屆主席的主要任務,是穩住當前局勢到2026、2028,千萬別出花樣、扯後腿;國民立委葉元之今(20)日在網路節目《...
今日新聞NOWNEWS ・ 23 小時前
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結盟小殺出重圍 聯合政府還有難關要克服?! 新政府沒有蜜月期 國內通膨+經濟衰退 國外面對美中地緣經貿變局|全球聊天室|#鏡新聞
日本史上首位女首相誕生!自民總裁高市早苗因為長期公明的離去,積極奔走、拉攏政壇勢力,最後和日本維新會簽署協議組成聯合政府。兩在安全保障、抑制物價、外國人投資與土地政策上取得共識,但仍有分歧,代表高市內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國內的高通膨、政治信心低迷,以及來自中國的軍事安全挑戰、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大棒,以及10月底一連串國際重要會議,考驗高市早苗應對進退的外交與談判能力。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7 小時前
日本憲政史新頁!高市早苗成第一位女首相
日本誕生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日本參眾兩院週二(10/21)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最終自民總裁高市早苗確定當選,成為第104任首相,也是憲政史上第一次的女首相。高市隨後公布內閣名單並即上路。而日股受到女首相的激勵,週一、週二連續上演「高市交易」,首次站上4萬9千點,直逼5萬大關,接連刷新最高收盤價。
TVBS新聞網 ・ 3 小時前
午夜特搜:麥玉珍進軍台中?證實瞄準「這選區」拚徵召
主播/劉品薇 台北報導民眾不分區立委麥玉珍,立委任期就到明年1月份,稍早傳出,她已經瞄準2026地方選舉,可能代表民眾出戰台中市北屯區的議員選舉。不過依照民眾的規定,如果要投入2026年地方選舉,必須請辭職,因此麥玉珍目前也已經請辭民眾的南投縣部主委,似乎就是為了提早開始為選舉做準備。對此麥玉珍也已經證實消息,但對於要選台中的哪一區,她沒有把話說死,倒是喊話中央,說徵召什麼、她就選什麼,還說如果不是直接徵召,而是要經過初選的話,她大概就不選了,甚至還笑說不能選台中市長嗎。但同時她也特別提到,台中新住民人數最多的,就是在北屯和西屯區,希望可以持續為新住民族群來爭取權益,從麥玉珍一番話也能看得出來,她現在爭取出線的野心。而麥玉珍有意進軍台中的消息傳開後,也立刻在網路上引發討論,多數網友似乎還是對於她過去在立法院的問政表現,有一些疑慮,畢竟麥玉珍過去失言記錄實在太多。像是就最近的花蓮災情來說,麥玉珍在委員會質詢時,不只問中選會,有沒有進入災區,還提到在花蓮災區的卡車司機,現在很缺檳榔,自己的姊妹還去幫忙募檳榔。讓衛福部官員現場聽了趕緊提醒,連說了好幾次檳榔不好。另外曾經讓外界
民視 ・ 1 天前
高市早苗打破玻璃天花板 日本誕生首位女首相|#鏡新聞
日本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正式誕生,自民總裁高市早苗,今天(10/21)下午在眾議院的首相指名選舉中勝出,成為日本第104任首相。新內閣也在今天(10/21)晚間,正式啟動,包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外務大臣茂木敏充等,還有兩名女性入閣。而就在高市當選日本首相後,中國似乎是急了,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立刻喊話,說希望日本,信守在台灣等重大問題上的政治承諾。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9 小時前
哪來的勇氣?海鯤號交艦跳票 顧立雄坦言太樂觀 綠委也搖頭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確定無法如期於今年11月底交艦。國防部長顧立雄20日在立法院國防委員會表示,潛艦若是首次自製,國際上一般需要7年,甚至有國家花了16年才完成,我國海鯤號在建造時程的安排「確實沒有理解現實可能遭遇的困難」。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也坦言,海鯤號測試時間僅安排6個月,是「過於樂觀」。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四中全會開幕之際 中國經濟增速再放緩
中國經濟增速第三季度再度放緩,其中零售業增加值更是降到了近一年來的最低點。這也為10月20日開幕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添加了壓力:中國經濟亟需解決消費需求不足、產能過剩這一長期結構性問題,但是地緣政治形勢又迫使北京繼續將資金投入高科技產業。
德國之聲 ・ 1 天前
水溝積淤泥高1.8公尺! 首用「潛鑽機」清除堆積泥沙
花蓮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受災,中央地方政府努力清除淤泥,也發現多處水溝蓋板疑似遭竊,詳細情況如何,連線記者李依儒。 #光復鄉#水溝淤泥#1.8公尺
東森新聞影音 ・ 1 天前
賀高市早苗當選日本首相!賴清德喊出「台日如同家人」
[FTNN新聞網]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日本於今(21)日召開臨時國會選出自由民主新任總裁高市早苗議員為第104任首相,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賴清德總統代表...
FTNN新聞網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