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怕痛」恐懼:劉謙慧醫師教妳放鬆完成五分鐘抹片檢查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
子宮頸癌長期以來被視為女性健康的「沉默威脅」之一。其主要成因為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多數經由性行為傳播。由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唯有透過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與治療。台灣自民國84年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政策以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已下降超過七成。然而,仍有不少女性因擔心檢查過程中的疼痛或感到尷尬,而對例行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心存抗拒,導致延誤就醫與治療。
專訪劉謙慧醫師:內診不適感解密—恐懼源自緊張而非疼痛
女性對於婦科檢查的恐懼常導致延遲就醫。許多人因聽聞過往不愉快經驗,對內診產生陰影,可能讓她們錯失早期防治子宮頸癌的機會。劉謙慧醫師強調,真正讓人感到不適的,往往不是檢查本身,而是因為緊張導致的骨盆肌肉緊繃。「當骨盆肌肉過度緊繃,就像是在對抗檢查器具,自然會覺得不舒服。」她解釋道:「若能配合深呼吸、放鬆身體,整個檢查過程只需幾分鐘,就能輕鬆完成,非常快速且安全。」
釐清健康迷思,怕痛而不敢檢查?
劉謙慧醫師解釋,抹片檢查過程約僅需三到五分鐘:
1. 事前準備:檢查前一天最好別有性行為、別沖洗陰道。
2. 平躺放鬆: 平躺於婦科檢查椅上,雙腳輕鬆置於腳架,關鍵在於放鬆骨盆肌肉,避免身體緊繃。
3. 輕放擴張器: 醫師會使用經潤滑的陰道擴張器(俗稱鴨嘴器),輕輕放入陰道以觀察子宮頸位置。
4. 取樣細胞: 接著醫師會利用小刷子或抹片棒在子宮頸口輕輕旋轉,收集表層細胞。整個取樣動作僅需幾秒鐘,不會造成傷口或疼痛。
5. 後續說明: 檢體隨後送交實驗室分析,醫師會依據結果建議後續追蹤或搭配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查,以提升準確度。
預防勝於治療:定期篩檢,守護健康
子宮頸癌從細胞輕微異常到癌化,通常需要數年時間。若能在早期發現異常,即可透過簡單治療阻止惡化。劉謙慧醫師強調:「很多女性覺得自己沒有症狀就不需要檢查,但事實上,子宮頸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徵兆。」
劉謙慧醫師提醒,台灣的子宮頸癌篩檢政策相當完善。婦女應善用政府提供的免費資源,定期追蹤,才能及早發現、即時治療:
● 30歲以上女性:每年享有一次免費 子宮頸抹片檢查。
● 25歲(含)至29歲女性:每 3年 享有一次免費抹片服務。
唯有定期追蹤,才能及早發現異常、即時治療,避免病變惡化。
劉謙慧醫師叮囑:五分鐘的溫柔,換來長久安心
「婦科檢查其實是一種溫柔照顧自己的方式。」劉謙慧醫師呼籲所有女性:「每一次抹片檢查,都是為了守護未來的妳。把握健康主導權,別因害怕而錯過早一步發現的機會—花五分鐘關心自己,就能換來長久的安心與健康。」
劉謙慧醫師,專精於婦產科臨床與女性健康推廣,擅長以親切、溫柔的溝通方式,協助女性正確認識身體、消除對婦科檢查的恐懼。目前以個人專業角度推動女性衛教,致力於建立信任與安心的醫療關係。
IG連結:instagram.com/drcayla.lau
其他人也在看
外表纖瘦不一定瘦?醫揭「隱形肥胖真相」:除了難受孕,早產及流產風險也恐飆高
國人肥胖比例逐年上升,其中女性過重與腰圍過大的情形尤為顯著。最新調查顯示,育齡女性的過重盛行率與腰圍過大比例近年急速攀升,不僅影響外觀,更牽動生育力與孕期健康。醫師提醒,即使外表看似苗條,若內臟脂肪超標,仍屬「隱性肥胖」高風險族群,應及早檢視生活習慣,從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管理體重,為自身與下一代健康......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23 小時前Gavi推動子宮頸癌疫苗 140萬名女性免於死亡
(中央社日內瓦16日綜合外電報導)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今天宣布,一項為期3年、將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引進低收入國家的努力,已成功避免140萬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
中央社 ・ 1 天前美智庫向台獻策 學者觀察:總統重討論、蕭副重細節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17日專電)能源為台灣重大挑戰之一,核能更牽動敏感神經。華府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曾向台灣政府提出建議,參與的專家蒙哥馬利今天形容,向賴總統的簡報更像是討論;蕭副總統極重視細節。
中央社 ・ 21 小時前
金曲歌王印尼慘遇天災人禍 感嘆「大難不死」
黃子軒今年以《牛騷》奪下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與「最佳客語歌手獎」,日前他帶著「山平快樂團Slow Train」赴峇里島,與竹製樂器音樂家Rizal Hadi攜手創作、錄製新 EP《BALI》,出發前就因印尼局勢動盪感到忐忑不安,沒想到抵達後又連遇豪雨、水災與停電等突發狀況,更慘的是,團員們回台後陸續出現感冒、水痘與蕁麻疹等症狀,讓他打趣說:「天災、人禍、病痛都遇上,想必大難不死必有佳作。」
太報 ・ 22 小時前鋁箔紙不只包食物!鋁箔紙的7個生活妙用大公開:清潔銀飾、增強Wi-Fi訊號都行~
說到鋁箔紙,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用途大概是包食材、入烤箱或保鮮。然而,鋁箔紙的功能可能遠比你想像中多!鋁箔具備絕緣、防潮、阻隔氣體與水分等多重特性,因此除了烹飪用途外,還能在生活中發揮各種「神級妙用」。以下就帶你一起看看「鋁箔紙7大活用術」!鋁箔紙的7種生活妙用一、幫食材快速結凍或解凍由於鋁箔紙的導熱......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23 小時前
秋冬掉髮加劇? 營養師曝「蛋白質、B群」是關鍵營養素
隨著季節轉換,天氣變冷,許多人發現掉髮情況似乎加劇。營養師彭逸珊指出,頭髮本身有一定的生長週期會自然脫落,但若掉髮情況過於嚴重,可透過補充蛋白質、礦物質鋅、維生素B群及生物素等四大類食物來改善。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日成長戰略大臣城內實稱,將密切關注長期殖利率走勢和金融市場動態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日本成長戰略大臣城內實表示,日本長期債券殖利率是由市場根據多種因素決定的。城內實週二在東京向媒體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長期殖利率走勢和金融市場動態。城內實拒絕評論首相高市早苗即將推出經濟方案的規模。不過,他表示,將會密切關注中國針對日本的措施對宏觀經濟的任何影響。城內實指出,現在評論這種影響可能朝那個方向發展還為時過早。
財訊快報 ・ 21 小時前
健康險全外溢、全發小樹點 國壽持續投資保護健康破2億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李衣綸/台北報導 有鑑於日積月累的健康行為正一步步提升保戶健康,國壽宣布「健康險全外溢」,並從2026年起將外溢回饋方式由保費折減升級為「全發小樹點回饋」。國泰人壽2024年啟動「健康新組織、健康全外溢、健康點數GO、國泰健康家」4大行動方案,承諾每年億元投資健康,至今不到一年時間已投入逾2億元。2025國泰人壽保戶健康年報更...
匯流新聞網 ・ 21 小時前
財劃法之亂!卓榮泰曝恐舉債5600億:編不出也無法執行國民版
藍白聯手下,立院再次通過國民版財劃法,明訂明年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今年。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8)日在質詢時強調,歲計賸餘用完後,未來每一筆特別預算都是舉債;明年總預算已舉債三千億,財劃法修法後還需舉債兩千六百億「編不出來、無法編列、無法執行國民版財劃法」。他也表示,週四會提出行政院版財劃法,希望立院審慎看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普發1萬ATM領現!未成年PK父母「像在分家產」上警局談判 精神醫曝解方
政府普發1萬元現金陸續入帳,今(17日)起開放ATM領現金,但這次普發,13歲以上青少年可自行登記入帳,卻意外引發親子「大戰」。精神科醫師臨床觀察,不少家庭為了這1萬元「屬於誰」發生衝突,雙方價值觀不同,甚至還有孩子因此離家出走、鬧上警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李多慧長年維持48公斤!早餐吃「蘋果沾花生醬」 自製菜單公開:好吃又能減肥
南韓啦啦隊女神李多慧來台超過3年,在球場上跳舞時充滿爆發力,但私下形象又相當親切可愛。外界常好奇她如何在保持良好體力的同時,又長年把體重控制在48公斤,她近日在 YouTube 上傳新影片,難得公開日常飲食控制方法,立刻吸引大量粉絲點閱討論!
姊妹淘 ・ 11 小時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實測曝光!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不可能一勞永逸
瘦瘦針減重藥物「猛健樂」雖然效果顯著,但許多人關心停藥後體重是否會快速反彈。根據一項刊登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的大型臨床試驗,停藥一年後體重平均反彈14%,雖然未完全回到治療前狀態,但也證實減重如同馬拉松,沒有任何減重方法能「一勞永逸」。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
吃飯皇帝大!腸胃權威吳明賢拒絕「邊吃便當邊開會」:靠三好一心養生,曝最推薦早餐水果
臺灣成年人當中,約有15%會得到潰瘍。早年醫界普遍認為胃潰瘍與壓力、飲食或體質有關,直至1980年代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透過篩檢與治療,大幅降低國人胃潰瘍與胃癌發生率。國際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許多人仰賴胃藥舒緩胃痛、胃脹氣等毛病,其實該檢討的是飲食習慣:「你有沒有好好吃飯?」身為腸胃科醫師,他給大家最好的建議就是「寧可把食物當藥物吃,也不要把藥物當作食物吃」。
幸福熟齡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