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發炎恐致癌!持續吃「深色莓果、豆製品」可改善
常覺得疲累、肩頸痠痛,可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劉博仁醫師表示,長期慢性發炎會提高罹癌風險,而能夠每天改變發炎反應的方式,就是持續吃抗發炎食物,包括深色莓果、豆製品與十字花科蔬菜等。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發炎本來是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但如果發炎反應無法完全關掉,像火種一樣一直悶著,會慢慢消耗免疫系統,讓身體處在長期疲乏、腸胃不適、皮膚粗糙、情緒不穩、代謝下降的狀態。長期下來,更會與過敏、自體免疫疾病、心血管問題、肥胖、甚至癌症有關。
劉博仁指出,想要改善慢性發炎,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每天吃抗發炎的食物,吃對食物能促進身體自我修復與調整。他列出十大抗發炎食物,首先是深色莓果與鮮豔水果,如藍莓、草莓、葡萄,含花青素、多酚、維生素C,能抗氧化、調節發炎反應。
綠葉菜與十字花科蔬菜如菠菜、甘藍、花椰菜、芥藍,富含蘿蔔硫素、葉酸和纖維,可支持身體解毒與細胞修復。全穀雜糧如糙米、燕麥、蕎麥、藜麥,其膳食纖維會在腸道內轉換為短鏈脂肪酸,有助免疫平衡、降低腸道發炎。
豆類與黃豆製品如黑豆、毛豆、豆腐、味噌,提供植物性蛋白與異黃酮,能幫助荷爾蒙與代謝調整,減少炎症反應。堅果與種子如核桃、杏仁、亞麻籽,含不飽和脂肪、維生素E與抗氧化多酚,有助保護血管與細胞。
富含Omega-3的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其EPA、DHA能直接下調身體的發炎訊號。初榨橄欖油含有橄欖多酚如羥基酪醇,是地中海型飲食抗發炎的核心脂肪來源。發酵食品如優格、克非爾、泡菜,提供好菌並與膳食纖維形成「腸道修復雙效」。
香料與藥草如薑黃、薑、蒜、洋蔥、迷迭香、羅勒,其多酚與精油能抑制發炎途徑,是料理中最簡單的抗發炎小調整。茶與可可的兒茶素與可可黃烷醇能支持血管健康與抗氧化,劉博仁建議適量飲用即可,且不要加糖。
延伸閱讀
影/鎖定獨居嬤!高雄通緝犯假冒兒友人賣慘 詐走1.2萬
陳佩琪參選2026澎湖縣長?民眾高層:第一次聽到
影/鳳凰釀豪雨打滑?台東「槽化車高速衝撞路邊」
其他人也在看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8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1 天前
她靠「1飲食法」狂瘦25公斤,暴食症不藥而癒…別到50歲才知道,這些「超級食物」越吃越不健康
搭上那些被廣為推薦的營養食物熱潮,你開始吃大量的杏仁、菠菜、薑黃、黑莓、藜麥或黑巧克力等,卻覺得愈來愈沒有活力、身體虛弱,或許是你最愛的「超級食物」背後,藏著一個隱形殺手,那就是許多植物都會製造的化學毒物:草酸。我也曾為了實行健康飲食,在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草酸,導致身體愈來愈不健康。在步入50歲時,才終於找到病根……
幸福熟齡 ・ 9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3 天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1 天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4 小時前
這些食物看似健康但其實超恐怖!蘇打餅乾、發酵乳都入榜 小心糖尿病
蘇打餅乾、麥芽可可飲,這些看起來營養的零食其實一點都不健康,千萬要少吃!初日診所減重主治醫師陳威龍指出,許多被視為健康的食品,如阿華田、營養口糧、發酵乳和蘇打餅乾等,實際上可能暗藏高糖、高碳水和高脂肪
健康2.0 ・ 11 小時前
瘦瘦筆爆紅/台灣胖子有多少? 真實數據嚇死人
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代謝危機。國健署統計顯示,全台20歲以上成人有高達50.3%、約988萬人過重或肥胖;更有超過8成糖尿病患者同時面臨體重問題,形成日益嚴重的「糖胖症」。健保署資料顯示,糖尿病每年醫療支出超過250億元,若加上減重用藥需求,在腸泌素類藥物崛起下,有關減重健康規模經濟將突破千億元。
鏡報 ・ 1 天前
實測曝光!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不可能一勞永逸
瘦瘦針減重藥物「猛健樂」雖然效果顯著,但許多人關心停藥後體重是否會快速反彈。根據一項刊登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的大型臨床試驗,停藥一年後體重平均反彈14%,雖然未完全回到治療前狀態,但也證實減重如同馬拉松,沒有任何減重方法能「一勞永逸」。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吃飯皇帝大!腸胃權威吳明賢拒絕「邊吃便當邊開會」:靠三好一心養生,曝最推薦早餐水果
臺灣成年人當中,約有15%會得到潰瘍。早年醫界普遍認為胃潰瘍與壓力、飲食或體質有關,直至1980年代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透過篩檢與治療,大幅降低國人胃潰瘍與胃癌發生率。國際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許多人仰賴胃藥舒緩胃痛、胃脹氣等毛病,其實該檢討的是飲食習慣:「你有沒有好好吃飯?」身為腸胃科醫師,他給大家最好的建議就是「寧可把食物當藥物吃,也不要把藥物當作食物吃」。
幸福熟齡 ・ 1 天前
80歲楊麗花健檢沒紅字!養生法大公開 醫:4情形容易喘要小心
80歲「歌仔戲國寶」楊麗花健檢完全沒紅字!不過她自曝唯一的小毛病是「比較容易喘」。醫師表示,80歲了健檢完全沒紅字真的很令人佩服,會有點喘可能是正常衰老情形,但是也提醒,如果喘的症狀是最近才出現,或愈
健康2.0 ・ 1 天前
32歲男天天「靠1物」充飢 血糖狂飆680!醫嘆:再晚恐中毒亡
一名32歲男性司機因三餐不定時,常喝珍珠奶茶這類含糖飲料充飢,且外食也高油、高鹽、高糖,致其空腹血糖竟高達680mg/dL(正常值上限99)、糖化血色素超過15(正常值上限5.6%),已達嚴重糖尿病!醫師呂昀珊表示,糖尿病嚴重恐致酮酸中毒、甚至死亡。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工程師暴吃後超自責!醫揪「真正兇手」:靠自律、補充品也沒用
許多人減重失敗,常會自責意志力不夠。一個工程師只要熬夜就會狂吃漢堡、炸雞、奶茶,且越吃越餓。對此,醫師楊智鈞表示,熬夜確實會讓人餓,但越吃越餓、越吃越亂,則是腸道微生物群失衡所致。壞菌透過菌腸腦軸發出更餓的假訊號,讓人吃進更多垃圾食物。「當壞菌製造的毒素已經跑進血液,靠飲食、自律、補充品追不上失衡速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煮味噌湯時間點有學問!營養師:超過85°C好菌全滅
天氣轉涼,許多人喜愛以一碗熱騰騰的味噌湯暖胃,但高溫烹調會破壞味噌中的好菌。營養師陳珮淳指出,研究發現味噌中的乳酸菌在85°C以上幾乎全數死亡,建議在湯起鍋前最後1分鐘才加入味噌。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熱潮紅、失眠,更年期一定要補充荷爾蒙嗎?教你「吃對蔬果」助緩解更年期不適
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s)是一類天然存在於植物中的營養素,其結構與人體雌激素相似,因此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進而影響體內的生理機制,幫助身體維持激素穩定。然而,植物性雌激素也常被質疑——吃太多會不會致癌?子宮肌瘤患者能不能吃?本篇一次解析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機轉、常見食物來源及潛在副作用......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0 小時前
控糖不用戒碳水?營養師曝第1口是關鍵:「肉→菜→澱粉」3招穩血糖,南瓜、橘子都能吃
控制血糖不只是糖友的專利,其實對減重和白天想有好的精神狀態也會有幫助。穩定血糖的飲食要怎麼吃?除了食物總量控制外,要先了解對控糖有益的食材種類和用餐順序,來看婉萍營養師分享控糖飲食建議有3招!
幸福熟齡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