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由不愛管人!68%Z世代拒升遷 專家憂「管理斷層」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來看不同的年齡層對於工作有相當不同的觀念。例如要不要升遷當主管,三十歲以下的Z世代進入職場一段時間後,有晉升小主管的機會,不過卻有人是搖頭拒絕。根據最新調查,有68%的Z世代拒絕接管理職,寧願斜槓、經營副業。企業觀察,這是因為Z世代在網路興盛的社會下長大,重視自由、自我價值。這看在年長一些,44歲以上的X世代來說恐怕有些不可思議,因為在過去只要有晉升領導者的機會,就算薪資沒有明顯提升,他們也在所不惜。兩個世代觀念有非常大的差異。專家也點出,這恐怕造成企業管理斷層,該怎麼因應?來看我們的分析。
每天朝九晚五,趕在下班前把自己的工作內容處理完,Z世代拒絕加班文化,現在更有調查顯示,68%的Z世代受訪者,不追求管理職,除非擔任主管的利益,能真正反映在薪資上,Z世代員工:「我不會想答應欸,要管一堆人一堆事情,還要很準時上班,失去自由,收到一堆訊息下班生活變得很煩。」
不需要拿苦來受,不會讓我有成就感,Z世代對管理職,愈來愈不感興趣,打破企業階梯,擁抱職涯極簡主義,這也顛覆45到60歲X世代的觀念,X世代認為,只要能擔任領導者或小主管,就算薪資沒有明顯提升,也認為是受到重用與肯定。
企業總經理唐源駿:「使命必達終身僱用,組織被看到利益以外很重要的事被社群肯定。」Z世代的成長背景,伴隨著網路興起,更在乎自我認同與價值,因此許多年輕人,選擇協槓兼職,一方面從事自己喜歡的事,一方面又能增加收入,調查統計,有57%的Z世代經營副業,千禧世代,X世代與嬰兒潮世代,比例分別是48%31%和21%。
專家表示,日常工作能為他們副業提供資金,讓他們去追求更符合身分認同的事,Z世代員工:「目前待在辦公室會特別 無 聊,錢不錢是其次,最主要是自由跟滿足感跟快樂程度,我兼職咖啡廳,對我來說,跟人多互動多聊天,多見識的感覺。」
東吳企管EMBA教授歐素華說:「中階主管沒有發展第二企業成長曲線,對企業來說就沒有貢獻新世代喜歡業外兼工創造自己獨有的價值。」如果出現管理斷層,企業能做的,是試著讓Z世代理解,管理任務不是上對下的主從關係,可以轉換教練式的陪伴。
企業總經理唐源駿:「儲備幹部教職訓練幫助管理工作不會那麼害怕。」Z世代將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視為基本權利,鬆動職場上線性晉升的模式,這樣的現象,也正在翻轉傳統企業的思維。
其他人也在看

高階人才來台 再開放零售、生技業
國外高階人才來台渠道加大!經濟部修改經濟特殊專長規定,再開放「零售服務業」與「生技業」兩產業,凡相關領域工作經驗8年以上,都可以「外國特定專業人才」身分申請。等於零售業跨國高階主管、生技高級技術人員都能依法來台工作,受攬才法居留權益保障,新法明年1月上路。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
台股今年僅漲14.76% 亞洲墊底僅排第七名
空頭大軍來襲,台股表現失色!根據投顧機構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1月21日為止,台股僅上漲14.76%,表現差強人意,輸給韓國、越南、香港、日本、印尼及新加坡等6大亞洲市場。本周(11/17-11/21)外資卯起來大砍台股,短短單周就狂賣台股1453.21億元。
自由時報 ・ 1 天前私大境外生爭奪戰 口碑成關鍵
少子化嚴重衝擊高教,境外生成為各大學積極爭取的重要學生來源。「2025私立大學校院校長會議」21日在輔仁大學舉行,討論議題聚焦海外招生與境外生輔導等議題。多所私大均認為,「口碑效應」是招生關鍵,如何協助學生適應在台生活,考驗校方配套能力。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謝侑芯骨灰今早抵台 相關手續本週完成
距離台灣女網紅謝侑芯在馬來西亞意外離世已近一月,其骨灰終於返回故土。家屬代表於火化儀式結束六天後,親自護送骨灰搭機返台,並於今(22日)中午順利抵達。
鏡報 ・ 1 天前
7成民眾挺「鞭刑打詐」!他曝真正原因嗆爆
[NOWnews今日新聞]鑑於台灣詐騙猖獗,有立委呼籲效法新加坡修法,將鞭刑入刑罰,才能有效嚇阻犯罪。根據《TVBS民意調查中心》調查顯示,無論政傾向,皆是贊成的比例高於不贊成,共有70%民眾贊成&...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小三數學考「1897-392」最接近多少?家長怨:孩子選「1500」怎會錯
嘉義一所國小的三年級數學考題近日引爆討論,一題「1897-392」的估算題讓家長、老師與網友三方熱烈交鋒,貼文更是在網路上掀起一片討論。
造咖 ・ 13 小時前
OPPO Find X9系列銷售創高!哈蘇全焦段快閃信義區,消費者如何體驗「旅拍神機」?
自10月底上市以來,OPPO Find X9系列以突破性的「哈蘇全焦段大師影像」與旗艦級性能,成功掀起市場熱潮,上市首週即刷新OPPO歷代旗艦銷售紀錄。為讓更多消費者親身體驗「旅拍神機」的非凡實力,OPPO於今(22)日至11月30日,在台北信義商圈打造「OPPO Find X9 系列|哈蘇超越所見 Find Gallery」限時體驗空間,邀請消費者一同以哈......
風傳媒 ・ 1 天前
台電獲首屆「ESG for Culture影響力獎」雙獎 肯定保存電力文資、推廣電業文化
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今年舉辦首屆「ESG for Culture影響力獎」,台電以長期投入電力文資保存與推廣電業文化獲得肯定,獲得「長期夥伴獎」與「資源協助獎」雙項殊榮。
品觀點 ・ 1 天前
天氣一冷就衝薑母鴨、羊肉爐?醫點名「這1種人」補再多也沒用 很多人都中招
天氣一轉涼,就急著吃薑母鴨、羊肉爐? 別人說「很補」就跟著吃,結果越補越上火、冒痘痘? 手腳冰冷、氣色差,卻不知道自己到底該補什麼?其實不是進補沒效,而是你「補錯了」! 常見的進補體質與飲食建議 中醫體系醫療長周宗翰醫師提醒,進補不是把所有好東西吃下肚就好,而是要看體質「缺什麼、補什麼」。補錯了,反而會火上澆油,加重身體負擔! .氣虛型→容易累、說話有氣無力、常感冒你該這樣吃: 以「補氣」為主。可適量食用 山藥、黃耆、參、雞湯、四神湯、牛肉,為身體打氣。要避開這些:生冷瓜果、冰品、白蘿蔔(會破氣,抵銷補氣效果)。 .血虛型→臉色蒼白或蠟黃、頭暈、嘴唇白、指甲易斷你該這樣吃:以「養血」為主。可補充紅棗、桂圓、當歸、桑葚、豬肝、菠菜、葡萄。要避開這些:寒涼食物及過度辛辣的刺激物。 .陽虛型→手腳冰冷、特別怕冷、精神不振、容易腹瀉你該這樣吃:以「溫陽散寒」為主。可吃羊肉、韭菜、肉桂、核桃、薑,讓身體由內暖起來。要避開這些:任何冰品、冷飲、生菜沙拉等寒性食物。 .陰虛型→口乾舌燥、手心腳心熱、晚上睡不好、易長痘你該這樣吃:應以「滋陰潤燥」為主。可吃百合、銀耳、蓮子、梨子、黑芝麻、黑豆。要避開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數發部無人機高空基地台 擬於2026年第3季技術驗證
(中央社記者趙敏雅台北22日電)為了提升通訊應變韌性,數發部啟動規劃開發國產雙旋翼無人機高空基地台,將以國產無人機為載具,打造高機動性的高空基地台。數發部資源管理司司長曾文方表示,無人機飛行高度估計可達2000公尺,提供半徑20公里的通訊涵蓋,拚明年第3季初步技術驗證。
中央社 ・ 1 天前
台北買房夢越來越遠? 他曝房價和20年前「差距驚人」 網嘆:只能被洗出去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予芊/綜合報導隨著台灣房價節節攀升,年輕世代買房壓力倍增,也讓許多人不禁感嘆,父母輩能在台北置產,如今的年輕人卻連新北都買不...
FTNN新聞網 ・ 16 小時前
當蜂蜜碰上肉桂 強強聯手治百病?專家:不能取代治療 注意用量
在醫藥發達的今天,天然療法仍受到青睞,最近Line又在瘋傳一則訊息,大加讚揚蜂蜜和肉桂的結合,可以緩解很多症狀,包括高血壓、感冒、膀胱炎、降膽固醇等等,幾乎變成了「什麼都有用」的神藥。專家表示,蜂蜜和
健康2.0 ・ 19 小時前
迎接超高齡社會 工研院攜手英國NHS啟動智慧在宅照護
在全球高齡浪潮加速、各國醫療體系面臨深度轉型的關鍵時刻,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指導下,工研院與英格蘭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 England)首次展開高層交流,聚焦在宅照護議題,建立合作橋樑並探索合作可能,後續將就在宅科技、健康監測與長照模式等領域持續深化交流,為跨國示範場域與在宅照護科技解決方案的推動奠定互動基礎。
NOW健康 ・ 1 天前
TWICE歌單搶先看!子瑜第一棒Solo 座位圖、交通、接駁車懶人包
TWICE世界巡迴演唱會《THIS IS FOR》高雄場在22日以及23日登場,除了彩瑛因罹病缺席外,其他八位成員已抵台灣,演唱會18:30登場,《太報》替ONCE整理演唱會亮點、交通與接駁車資訊。
太報 ・ 1 天前
胃癌成台日重大死因!醣聯合作日本醫院 進行GNX1021胃癌治療開發
醣聯 (4168)宣布,與日本北海道大學醫院(Hokkaido University Hospital)正式簽署合作研究協議,共同展開次世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GNX1021的精準醫療研究。本次合作將作為醣聯2026年啟動日本臨床一期試驗的重要前導里程碑,強化GNX1021在胃癌治療領域的臨床發展潛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G20峰會南非再對台出招?林佳龍認「這時很辛苦」:但台灣不只有晶片牌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今(22)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登場,南非政府先前對台灣頻頻出招,外界關注南非政府是否將在G20峰會再有動作。外交部長林佳龍接受《風傳媒》網路節目《下班國際線》專訪時表示,南非政府其實就是要做給北京看,台灣雖已收回晶片管制措施的預告,但台灣有的牌不只晶片,若南非有其他作為,台灣也會有所反制,才能阻止南非得寸進尺。南非政府自2023年12月......
風傳媒 ・ 1 天前
市場對 AI 科技泡沫疑慮升高 《金融時報》:比特幣成了投資人「預警系統」
[Newtalk新聞] 近期比特幣行情大震盪,周五(21 日)單日最低跌落至 80,600 美元,較十月初觸及的歷史高點 126,223 美元重挫逾 56%,年初以來已累計下跌近 11%,恐出現自 2022 年以來首見全年收跌的情況。對此,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欄作傢 Katie Martin 撰文指出,比特幣近來在全球股市震盪前率先大跌,意外成了投資人觀察市場體質的「早期預警系統」。她形容,比特幣自十月初以來已重挫三分之一,跌至約 84,000 美元,「只要再跌 84,000 美元就能回到合理價值」。 Martin 在文章指出,比特幣多年來被宣稱是貨幣、抗通膨工具或避險資產,但實際上更像是主流投資人測量市場情緒與投機熱度的「氣壓計」。近期多次都是比特幣先大幅下挫,全球股市再跟著走弱。周四(20 日)因輝達(NVIDIA)亮眼財報,市場稍微回穩,但比特幣突然跳水,再度拖累股市走低。 並提到多數受訪的投資人都相信,當前的人工智慧(AI)行情確實有「泡沫」特徵,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出現回檔幾乎是必然。「不一定會崩盤,但很可能會出現一、兩次修正。」關鍵問題已從「是否
新頭殼 ・ 12 小時前
深夜收到老闆line害人壓力爆表!該如何是好?政府給答案
幾乎每個上班族都曾在夜間收到主管的工作資訊,讓人糾結不已。最近一名網友就稱,曾在凌晨2時收到老闆透過Line傳來的工作通知,引發網友熱議,也再次掀起對「下班時間該不該回訊息」的爭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