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20% 中國100% 川普關稅清單、各國如何應變?重點一次看
川普4月3日宣布對全球貿易夥伴開徵新關稅,稱之為「解放日」,並以此為由,使各國展開貿易談判,在8月1日最終期限將屆之際,大部分主要貿易夥伴稅率開獎,台灣稅率為20%。而日前先與美國達成協議的日本、南韓與歐盟等各為15%,包含對美投資、開放市場等;印度則吞下25%的稅率,東南亞諸國如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均為19%,寮國、緬甸高達40%。而川普8月11日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將對中國商品加徵更高關稅的暫緩期再延長90天,
川普10月10日對中國新增的稀土管制措施大表不滿,甚至要開徵100%關稅,隨後態度又放軟,引發市場新一波動盪。
川普解放日關稅至今經歷了什麼?新一波關稅稅率是多少?這次如何計算?台灣、各國又如何因應?Yahoo奇摩新聞帶你一文看懂。
川普關稅全面開獎 回顧「解放日」4個月歷程
自川普4月3日宣布對185國開徵對等關稅以來,全球市場波動不斷。富比士(Forbes)統計,截至7月8日,川普的關稅政策總共「髮夾彎」(flip-flop)了28次,包括自宣布後,被美媒發現用「對美貿易順差除以出口總額」、而非先前聲稱的精密公式來決定稅額;接著,又豁免半導體、藥品等品項。
當堅稱「絕不讓步」不久,川普又改口,表示願意就關稅展開談判,4月6日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稱關稅將由「川普自己決定」,4月9日則大轉彎宣布暫緩90日,只收10%的基礎關稅。於此之際與中國大打關稅戰,直至雙方坐上談判桌。
5月8日,英國成為首個達成協議的國家。越南則在7月2日加入,關稅從原先的46%變成20%,進入越南的美國產品則是零關稅,但美方認定透過越南「洗產地」者,關稅變為40%,越南政府也擬祭出一連串貿易詐欺等政策,展現誠意。
在各國持續與美方談判的同時,7月6日川普宣布,將從隔天開始寄發信件,將關稅實施日的時間延長至8月1日,首批包含日本、韓國等14國,稅率自25%起跳;第二批則有8國,稅率最高達50%,苦主為巴西,在信中更表達巴西當局的不滿,稱其對前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獵巫審判」。7月10日則對加拿大出手,告知將開徵35%關稅。
7月8日川普發文表示,新關稅「不會再延期」,讓各國紛紛加緊腳步與美談判。川普7月23日宣布,分別與日本、菲律賓與印尼達成協議,美國對日關稅從25%下調至15%,菲律賓、印尼則為19%。歐盟7月27日與美國敲定協議,稅率為15%,兩大盟邦避免一場更嚴重的貿易戰。
白宮美東時間7月31日公告最新關稅名單,台灣稅率為20%。至此美國2024年前十大貿易逆差國,除了中國、墨西哥尚在談判,其餘稅率都已抵定,分別是歐盟(15%)、越南(20%)、愛爾蘭(15%)、德國(15%)、台灣(20%,暫時性)、日本(15%)、南韓(15%)、加拿大(35%)。
另外,也有部分國家慘吞高額稅率,包括敘利亞(41%)、寮國(40%)、緬甸(40%)、瑞士(39%)、伊拉克(35%)、塞爾維亞(35%)、阿爾及利亞(30%)、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30%)、利比亞(30%)與南非(30%)。
白宮表示,對於美國為貿易順差的國家,稅率將維持在10%,而大部分貿易夥伴為順差國。亦即此波名單,關稅在10%到41%之間。
另一方面,7月31日川普拍板對銅「半成品」課徵50%關稅,8月1日生效,但課稅對象並非預期的原材料,引發美國銅價暴跌,但專家表示相關消費品價格仍可能上漲。
各國稅率對比如下:
川普最新對等關稅公式是什麼?何時實施?如何計算?
針對最新一輪的「信件關稅」,7月8日被問及如何決定稅率時,川普表示基於「常識(common sense)、貿易逆差以及過去美國如何被對待」。
川普日前在內閣會議表示,一封信就代表一個協議,因為美國無法與200個國家逐一談判,因此決定用更廣泛的方式來進行。他說,希望外國公司接受關稅,否則就來美國建廠,收到信件的國家,新稅率預計8月1日實施,不會再延期。而川普7月31日簽訂的關稅名單行政命令,包含台灣等國家,將於行政命令發布7天後的東部時間凌晨12時01分起,也就是台灣時間8月8日中午12時01分起開始生效。
對等關稅的基本概念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比如在同品項貨物中「你課我多少稅我就回敬多少」,因此在川普表示開徵對等關稅前,外界認為所牽涉的對象、品項與內容非常複雜,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四月時,川普用「十分簡單」的公式,再度刷新各國認知。
此前華爾街日報報導,4月3日關稅牽涉到兩個部分,首先對所有貿易夥伴開徵10%的「基準關稅」,同時對部分國家加徵額外關稅,計算方式是「一國2024年對美國的商品貿易差額,除以美國從該國進口的貨物的價值」,包含「貨幣操控和貿易壁壘」,最終稅率為上述數字一半的「折扣對等關稅」(Discounted Reciprocal Tariffs)。
台灣對等關稅20%
在四月的名單中,台灣稅率達到32%,如今調降為20%,但相較日本、南韓的15%,仍高出5%;與東南亞先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如菲律賓、印尼等的19%,高出1%。將於行政命令發布7天後的東部時間凌晨12時01分起,也就是台灣時間8月8日中午12時01分起開始生效。
目前就白宮公布的文件與媒體消息,尚未揭露台灣是否有相應條件,台灣總統府預計8月1日上午11時30分說明。總統賴清德上午發文表示,這是「暫時性關稅」,因為談判的程序安排,台美雙方還未完成總結會議,因此,美方先對台灣公布20%的「暫時性稅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而台美雙方後續也將就供應鏈合作及232條款相關議題一併磋商。後續的記者會也稱,談判到目前為止雖然有階段性成果,從32%調降至20%,但這非台灣談判的最終目標,後續談判將爭取對台灣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
根據經濟部,不適用對等關稅稅率的產品包括藥品、半導體、木材相關產品、特定關鍵礦物、能源及能源產品。
回顧談判過程,行政院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推出新台幣880億元的產業支持方案;台美4月11日展開首次視訊會議、5月1日在華府舉行首輪實體磋商、6月25日進行第二輪對等關稅實體磋商,7月8日第三度在美磋商。
川普對等關稅各國如何回應?
中國
中國一度作為美國唯一開徵超過100%的對象,被單獨列出,談判截止期限為8月12日。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目前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平均關稅為51.1%,而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平均關稅為32.6%。
面對新一輪戰場,7月8日官媒《人民日報》刊出評論,警告川普切勿恢復關稅重燃貿易戰,批評關稅是霸凌行為,表示「對話與合作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正確道路」,並批評任何想要與美國達成協議、而損及中國利益者,中國將採取果斷措施。
中國在前一輪對等關稅與美國僵持不下,直至5月12日暫時達成共識,發布聯合聲明,確定相互調降關稅,為期90天,美國對中國關稅由145%下降至30%、中國對美國則由125%減為10%,等於各減115%,同時同意建立貿易磋商機制。
美中兩國的關稅休戰原定於美東時間12日零時1分(台灣時間中午12時1分)到期。就在華府與北京貿易休戰期限即將到期的數小時前,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對中國商品加徵更高關稅的暫緩期將再延長90天。
這項行政命令將避免美國對中國商品關稅加徵到145%,中國對美國商品課徵的關稅最高也可達到125%,如此會導致近乎貿易禁運的狀況。
10月10日,川普突然發文,不滿對中國對稀土新一波出口管制,稱要以100%關稅回擊,還表示11月1日起對重要軟體實施新的出口管制,再度引發市場動盪,美國股市出現四月來最大跌幅,加密貨幣更迎來史上最大崩盤潮之一。
中國則批評川普加徵關稅的舉動,並捍衛稀土政策,但並未提高對美關稅。13日川普再度發文,緩解美中緊張關係,稱習近平「心情不好」,透露協商空間,表示還是會出席APEC峰會,「川習會」並未取消。
就中國出口稀土新規,其10月9日發布「公布對境外相關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及「公布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對境外稀土物項、稀土技術實施出口管制,並規範邏輯晶片、存儲晶片、具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慧須逐案審批。
根據新規,全球各地公司銷售的產品內,只要中國所產特定稀土原料占產品價值0.1%以上,就須向中方申請許可;使用到中國採礦、提煉或製磁技術生產的稀土,也受到出口管制。
南韓
南韓稅率與4月3日相同,都是25%。南韓產業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7月7日在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進行會談,呼籲美方下調對南韓汽車、鋼鐵產品的關稅。
韓聯社引述分析人士,雖然信函帶給南韓壓力,但如今談判期延長,南韓政府應集中在提出支持美國關鍵領域並強化其製造能力,比如晶片、造船等。對南韓來說,汽車是談判中的優先事項,2024年韓國汽車出口總額為347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佔49.1%。
本次貿易談判,堪稱是李在明新政府外交政策的首場重大考驗,李在明主打的是韓美同盟「務實外交」。
川普7月30日宣布,美國和韓國達成一項全面且完整的貿易協議,南韓將提供3500億美元用於他挑選的投資項目,並購買價值10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美國同意對韓國徵收15%的關稅,比先前宣布的稅率低了10個百分點。
日本
日美最新達成的關稅協議中,除了對等關稅下調至15%,對日本汽車的稅率也從25%減半至12.5%,加上現有2.5%關稅,合計也為15%,日本稱生效時間尚未確定。
川普則稱日美協議為「史上最大的貿易協議」,川普稱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美國將獲得90%的利潤。日本還將開放市場,包括增加美國大米進口75%,根據美國國會資料,美日協議框架中,日本每年還要購買7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放寬對美國安全認證車輛的監管等。而日本藥品與半導體產品若有關稅,將不會超過其他國家。
另一方面,隨著石破茂下台,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相、新任自民總裁高市早苗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就寫入協定的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她在選前表示:「如果出現損害國家利益的不平等部分,就有可能重新談判。」
印度
印度吞下25%的稅率,川普表示印度對美商品關稅過高,且其購買俄羅斯石油與軍事設備,形同在烏克蘭戰爭上資助俄國,因此還要開徵「懲罰性稅務措施」。
對此,印度政府回應正在研究川普關稅對經濟的影響。美聯社指出,華盛頓一直致力與印度深化關係,作為地緣政治上對抗中國的夥伴之一,但對其加徵新關稅,講使兩國關係漸入複雜。
「懲罰措施」8月27日公布,對多項印度產品再加徵25%的關稅,使其最高總稅率來到50%,在川普對等關稅中名列前茅。
歐盟
歐盟執委會主席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川普在蘇格蘭西部的豪華高爾夫球場,會晤約一小時後,共同宣布協議達成,15%的稅率較最初的減少一半。
歐盟與美國的貿易量佔全球的三分之一,川普稱超越日本,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協議」,表示歐盟將對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並大幅增加對美軍事與能源設備的採購。
關稅為基本上是「全面適用」,涵蓋藥品、汽車與半導體,但敏感的酒類尚在討論,此外對鋼、鋁的關稅仍在50%。另一方面,也有零關稅的部分,包括飛機零件、特定化學品、特定學名藥、半導體設備、部分農產品、天然資源與關鍵原材料,歐盟希望將此份名單持續擴增。
范德賴恩說,這是所能達到「最好的結果」,強調協議將帶來穩定、可預測,對雙方企業來說都非常重要。汽車大國德國對此表示歡迎,強調避免了出口經濟與汽車產業的大型貿易衝突。
墨西哥
面對7月15日30%的最新稅率,以及川普重砲批評墨西哥販毒集團猖獗問題,墨西哥雖也表達批評,但總統薛恩鮑姆仍重申與美達成協議的信心,強調會有更好的條件。薛恩鮑姆強調,有些底線不能讓步,比如國家主權。
事實上,墨西哥大多數產品進入美國仍可免稅,只要其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而加拿大待遇也相同。
川普7月31日表示,墨西哥目前的關稅將維持25%,並給予90天的談判緩衝期,表示與薛恩鮑姆通話成果良好,「越來越了解彼此」。墨西哥是美國最大進口來源,同時也是僅次加拿大的重要出口市場。加拿大
加拿大
加拿大屬於《美墨加協定》(USMCA)一員,符合相關協定內容的產品,將豁免對等關稅,另外能源和鉀肥為10%。
而川普7月31日簽署行政命令,其他加拿大產品關稅,將由25%提高至35%;前一日,加拿大公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川普發文表示,這將讓美加「很難達成貿易協議」。
不過,在《美墨加協定》(USMCA)豁免確認後,8月底加拿大總理卡尼表示,加國85%對美貿易屬於免稅,且加拿大的關稅協議是「所有國家中最好」,並取消多項對美報復關稅。
與此同時,雙邊貿易談判仍在持續,加國官員10月12日稱朝「正確方向前進」,企業也在重新調整,以防過度依賴美國。美加談判重點包括鋼鐵、鋁、能源,之後擴及汽車與林業等。
巴西
巴西7月10日的關稅信函與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川普在信中將關稅與波索納洛的審判掛鉤,稱本次稅率從10%一下暴增為50%的原因,部分是因為「巴西對自由選舉暗中攻擊,並侵犯美國人民的言論自由」。
這讓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超級不爽,態度強硬表示將會「對等報復」,強調雙邊貿易對美國不利之指控,並非事實,美國對巴西反而是順差。魯拉的說法事實上也獲美國政府數據支持,2024年美國對巴西的商品貿易順差,達到74億美元。
魯拉在日前金磚五國(BRICS)的峰會上,被問及川普對金磚國開徵10%稅率時,魯拉說:「世界已經改變,我們不需要一位皇帝」。
川普7月30日透過行政命令,確認巴西在10%的基準關稅上,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加徵40%的關稅,總稅率達至50%;但近700項產品(約占44.6%)列40%關稅豁免清單。但事實上被豁免關稅,包括重要輸美商品如新鮮柳橙汁、商用飛機,使衝擊減少。不過咖啡產業未被豁免,但作為全球最大咖啡豆出口國,加上氣候變遷壓縮產量,巴西並不難找到市場,反而是美國有30%的咖啡豆來自巴西,消費者恐適應一陣子。
彭博7月23日報導,深受關稅衝擊的巴西與墨西哥,兩國領導人已通話,尋求推動雙邊貿易關係。在川普第二任期就任前,兩國已私下接觸,如今因關稅大刀迫在眉睫,更加緊談判腳步。
10月6日傳出魯拉和川普進行了一次長時間通話,表示雙方相談甚歡,並「交換電話號碼」、建立直接溝通管道。有專家認為,兩國目前可能在海地安全危機方面有所合作。
東協
在東協諸國中,此前僅有越南與美國達成協議,這次大部分成員國皆已「收信」,稅率從25%到40%不等,其中泰國稅率維持在36%、馬來西亞則上漲1%來到25%。
菲律賓與印尼已率先與美達成協議,稅率各為19%。川普7月22日在白宮接待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小馬可仕也成為川普重返白宮後,首名會晤的東南亞領導人。
菲律賓19%的關稅事實上高於4月初17%,美國進口產品則有零關稅的優惠,此外雙方將加強軍事合作,但其他細節公布較少。
印尼方面,除了同意修改一些非關稅障礙,比如取消數位服務,包括對社群媒體廣告等的徵稅,還同意取消對美國商品運裝前檢查等,並接受美國聯邦汽車安全標準、取消對關鍵礦物的出口限制等。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7月31日與川普交談,最終馬國稅率為19%,據了解吉隆坡在幾個關鍵問題上讓步,包括清真認證和稀土供應。安華另外補充,川普已確認出席下一屆東協峰會,10月將在吉隆坡登場。
在泰國方面,稅率同為19%,BBC揭露報談判過程充滿挑戰,在最終期限前兩天才敲定。首先是政局不穩定的泰國,將維吾爾庇護者送回中國,激怒美國;再來是美國想要進入關鍵的農產品如豬肉市場,讓全球農業巨頭、本土正大集團持續當局遊說,政府被內外夾擊。不過,目前對於泰美關稅之間的細節亦尚未披露。
撰稿編輯:顧佳欣
審稿編輯:黃婉婷
看更多相關新聞
貝森特估10月底前完成多數貿易談判 中國、墨西哥與台灣仍是焦點
川普說話不算話?課徵日本「疊加式」15%關稅
關稅挹注填不了坑 美2025會計年度前10月赤字擴張1090億美元
川普發文向習近平許願:多採購美國大豆
砸大錢遊說川普談判失靈? 外媒揭:「這招」更見成效
其他人也在看

中國外交部籲「暫勿前往日本」 台灣人嗨喊:第一次這麼支持中國
中國外交部在該公告中表示,今年以來日本社會治安惡化,針對中國公民的違法犯罪案件頻傳,並指出多起在日中國公民遭襲事件尚未破案,導致整體安全情勢持續惡化。此外,中方批評,日本政府近期針對台灣問題發表「露骨挑釁言論」,進一步破壞兩國人員交流氛圍,並對在日中國公...
CTWANT ・ 12 小時前
藍委竟要陸委會帶沈伯洋去中國「澄清誤會」 梁文傑回應了
即時中心/林韋慈報導今(13)日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出席兩岸時事記者會,記者提問關於昨(12)日國民立委徐欣瑩質詢時提議,由陸委會率隊帶沈伯洋去中國澄清誤會、交流,梁文傑回應,徐委員立意良善,但對中國的本質不夠清楚。徐欣瑩昨日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質詢時,先質疑邱垂正沒有好好與中國交流,並表示應該進行破冰之旅、和平之旅,率先去大陸交流。邱垂正則回應,「如果是對等尊嚴,兩岸有需要、人民支持,這當然是陸委會職責所在。但截至目前,中國仍要求我們要答應他們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空間,我們無法答應這種消滅中華民國、併吞台灣的政治前提。」針對邱垂正的回應,徐欣瑩竟建議邱去跟中國反映,「你有提過要過去嗎?你就去好好跟他談嘛!軟硬的話都可以講啊!甚至可以帶民進立委沈伯洋過去澄清一些誤會也不錯,對不對?」對此,梁文傑回覆記者提問表示,「澄清誤會,我覺得對來說沒有誤會這兩個字,他只有你投降或不投降」。他說,如果你投降的話,對岸會歡迎你,像現在某些人的作為就是這樣,他認為,徐欣瑩旳立意是良善的,但是她政權的本質不太了解。原文出處:快新聞/藍委竟要陸委會帶沈伯洋去中國「澄清誤會」 梁文傑回應了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沈伯洋、八炯、閩南狼連遭中國懸賞通緝!時代力量反應曝光了蔡英文訪德「霸氣喊話市長1句」超疼台灣寶貝!網哭:怎能不愛她國民籍5連霸議員詐助理費近900萬 判囚7年4月定讞
民視影音 ・ 1 天前
快訊/中日衝突升溫!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今(14)日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這項緊急通告援引了日本社會治安持續惡化以及政治言論衝擊兩大理由,形同對日本發出非比尋常的旅遊警示,恐將對兩國間的人員交流和觀光產業投下震撼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高市早苗發言引發中日外交風波,北京將如何反制
日本高市早苗首相的涉台發言引發一連串的中日外交風波,中國以強勢的戰狼外交風格回應讓中日關係的脆弱本質立即曝光。中國強勢批評高市言論干涉內政,將造成嚴重後果。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更新】川普第二任期內首次 批准3.3億美元對台軍售案
美國國防部週四(11/13)宣布,國務院已批准一項金額上百億台幣的對台軍售項目,這也是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以來的第一筆對台軍售。
太報 ・ 1 天前
要中國人「暫勿前往日本」!台灣網友笑翻:第一次這麼支持中國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昨(14)日晚間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公告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台灣網友更狠酸,「第一次這麼支持中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關稅協議 傳美方獅子大開口
外傳美方開出台美對等關稅貿易協議價碼,要求投資金額介於韓國3,500億美元、日本5,500億美元之間。涉外知情人士否認,與日韓由政府投資模式不同。代表經濟部參與「第五輪關稅談判」的經濟部次長何晉滄明確表示,若有進一步消息,行政院經貿辦會公布,並無「承認對美投資金額」一事。
工商時報 ・ 1 天前
中日關係緊張升高!北京數度嗆聲「迎頭痛擊」後 籲公民暫勿前往日本
中日因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的發言,緊張情勢進一步升溫。中國外交部和中國駐日大使館14日突然發布通知,呼籲中國公民暫時避免前往日本。
太報 ・ 11 小時前
美批准3.3億美元對台軍售 國防部:美售戰機等零附件 提升應處襲侵能力
美國國務院已批准一項對台灣軍售案,提供總值3億3000萬美元的戰機備件及維修零件等,這也是新任川普政府首次宣布對台軍售。國防部今天表示,感謝美國持續協助台灣維持足夠的防衛能量,此次供售F-16等機型非標準航材零附件,除有助維持空軍戰機戰備、鞏固空防,亦可強化防衛韌性,提升應處灰色地帶襲侵能力。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強烈抗議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 陸外交部召見日本大使:14億中國人絕不答應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先前在國會提到,如果台灣有事,可能會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這番話引發大陸官方極度不滿。大陸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昨(13)日「奉指示」召見日本駐大陸大使金杉憲治,就高市早苗言論,提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台美關稅談判只差臨門一腳?外媒爆料「恐投資3千億美元」美官員:年底前有望再簽新協議
[FTNN新聞網]財經中心/綜合報導台美「20%+N」的關稅談判仍持續中,據《中央社》報導,美國一名資深官員今(14)日在背景簡報中透露,美方正與多個貿易夥伴同...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日本不示弱!外務次官召見中國大使抗議薛劍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發表「台灣有事」相關言論,引發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揚言「斬首」,官媒也連日發文批評。中國外交部副部長13日召見日本駐華大使,日本外務事務次官船越健裕今(1...
今日新聞NOWNEWS ・ 21 小時前
要中國公民勿赴日!外交部:日本領導人發表涉台露骨挑釁言論
[Newtalk新聞] 中國持續增加對台軍事威脅之際,日中緊張情勢升溫。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日本眾議院答詢時表態,若「台灣有事」(發生緊急狀況)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日本安全保障法中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引起北京當局不滿,中國外交部和中國駐日大使館14日突然發布通知,呼籲中國公民暫時避免前往日本。 中國外交部領事司通告宣稱:「今年以來,日本社會治安不靖,針對中國公民違法犯罪案件多發,發生多起在日中國公民遇襲事件,部分案件迄未偵破,中國公民在日本安全環境持續惡化。近日,日本領導人公然發表涉台露骨挑釁言論,嚴重惡化中日人員交流氛圍,給在日中國公民人身和生命安全帶來重大風險」。 中國外交部領事司通告指稱:「外交部和中國駐日本使領館鄭重提醒中國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已在日中國公民密切關注當地治安形勢,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加強自我保護。如遇緊急狀況,應立即向當地警方報案,並與中國駐日本使領館取得聯繫尋求協助。」 高市早苗7日在日本眾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如果「台灣有事」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不過仍要看
新頭殼 ・ 13 小時前
外傳美需索台灣3500至5500億美元 施俊吉:好幾代人積蓄必須拒絕
美國媒體Politico針對台美關稅談判,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美方要求台灣投資「介於韓國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間」,而台灣目標月底前與美敲定協定。對此,財經出身的前行政院長施俊吉今(13日)表示,台灣必須拒絕美國的需索,因為這項介於台幣10.85兆至17.05兆的鉅資是好幾代台灣人的積蓄,我們這一代人有什麼權力能將它送給美國人?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美國政府開門即推百億軍售!售台F-16、C-130、IDF零件 DSCA:助維持戰備
美國政府結束關門狀態後,國務院向國會發出多項軍售通知,其中就包含對台軍售價值3.3億美元(約新台幣102.8億)的非標準零附件,內容包括F-16、C-130和IDF戰機,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強調,此軍售會改進台灣面對眼下和未來的威脅的能力,維持F-16戰機、C-130運輸機和經國號(IDF)戰機的戰備狀態。根據國防安全合作局新聞稿指出,駐美台北經濟......
風傳媒 ・ 1 天前
與日緊張升溫 中國發「黃海實彈射擊」警告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月因發表「台灣有事論」,引發中國強烈不滿,中日緊張升溫,不只中國外交部發布通告,提醒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中國江蘇省鹽城海事局亦發布航行警告,提醒11...
今日新聞NOWNEWS ・ 4 小時前
靜待川普政府最後拍板 美官員爆料:台灣關稅談判有重大進展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推動全球對等關稅政策,台灣目前暫時性關稅稅率為20%,雙方正就關稅框架持續談判。外媒13日引述美國資深官員指出,美國與台灣的貿易談判已取得「重大進展」(significant advances),預期更多協議有望在年底前敲定。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經典賽》日本陷「雙重危機」三巨頭若缺席 恐成史上最冷清一屆
明年3月登場的世界棒球經典賽(WBC)被視為日本隊挑戰二連霸的重要舞台,卻在開賽前陷入主力球星可能缺席、轉播權又引發民怨的「雙重危機」。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