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登革熱群聚「7天零新增」疾管署副署長南下視察防疫
疾管署副署長林明誠今(18)日南下視察屏東縣萬丹鄉登革熱群聚疫情,並拜會屏東縣副縣長黃國榮,雙方就防疫策略交換意見。目前屏東萬丹鄉群聚累計3例確診個案,近7日已無新增病例,預計將持續監測至12月8日。
林明誠表示,目前為萬丹鄉本土登革熱疫情控制的關鍵期,需密切觀察疫情變化。他肯定屏東縣政府在得知高雄市確診病例曾有元泰街市場活動史後,迅速採取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安排市場周邊及個案活動地區擴大範圍強制清除孳生源、緊急噴藥撲殺病媒蚊、加強當地攤商健康監測與擴大採檢,並請周邊醫療院所加強疑似個案通報。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2025)年截至11月17日,全台累計29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分布於高雄市14例、桃園市7例、台南市3例、屏東縣2例、宜蘭縣、台北市及新北市各1例,無重症及死亡病例。另有231例境外移入病例,為近6年同期第三高,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以印尼61例最多,其次為越南58例、菲律賓31例及泰國24例。
林副署長提醒,目前南部氣候條件仍適合病媒蚊生長,登革熱的流行與居家內外環境狀況息息相關。他呼籲民眾務必落實積水容器「巡、倒、清、刷」,主動清除家戶內外、工作場域等地的孳生源,並配合政府防治工作,以降低病媒蚊密度。
「只要環境中沒有孳生源,就不會有登革熱。」林副署長強調,民眾進行戶外活動時,應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的防蚊藥劑,避免蚊蟲叮咬。
疾管署也提醒,若民眾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醫師則應適時使用NS1快速診斷試劑進行檢測。
登革熱病患居家期間仍須留意防蚊,並特別注意是否出現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登革熱重症警示徵象,以便及時獲得適當的臨床處置,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延伸閱讀
身揹50年刑期為愛再犯案 通緝男策劃跨境運毒落網
癌症、失智不會一起發生?醫揭:生活習慣是關鍵分岔口
高市早苗「談台」引發陸日緊張 外交部:台灣不是問題是解答
其他人也在看

腸病毒進流行期!伊科11型好凶 1月大女嬰「喝不下奶」送醫隔天亡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轉冷,腸病毒仍凶猛奪命!疾管署今(18)日公布,近期腸病毒疫情上升,上週門、急診就診人次甚至再增加近4%,研判進入流行期。值得注意的是,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中部1個月大女嬰,因出現活力不佳、喝奶量減少等症狀,送醫收治於小兒加護病房,次日出現意識改變、休克,急救後仍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感...
匯流新聞網 ・ 8 小時前
竹科管理局帶領廠商 赴德國搶生醫商機 (圖)
竹科管理局18日表示,副局長陳國樑(右7)帶領7家園區廠商,參加德國杜塞道夫MEDICA展,推動園區生醫產業國際化,爭取全球市場商機。
中央社 ・ 11 小時前
用20分鐘「怒氣儀式」舒壓! 專家:摔枕頭、棍子敲地宣洩情緒
根據外媒《Bustle》報導,直覺顧問瑪吉克(Mia Magik)指出,釋放怒火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進行「憤怒儀式」,像是刻意穿衣打扮、在一杯水中攪入正向期待;也有較激烈的方式,例如捶打枕頭、對著空間大喊。她甚至在國際線下課程中帶領參加者到森林裡一邊尖叫,一邊揮棍敲打地面...
CTWANT ・ 8 小時前
唱和中媒?王鴻薇跟進抨擊普發全民防衛手冊 林楚茵:傳聲筒再+1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國防部今(18)日召開記者會,透露已印製1,100萬份紙本的新版「台灣全民安全指引」,並在明(19)日起分批發放給國人,整體過程則需花6,447萬餘元;豈料,除中國官媒《今日海峽》發文抨擊外,藍委王鴻薇還問,經費動用第二預備金支應,是明年要打仗?還是急著消化預算浪費公帑?對此,綠委林楚茵在社群痛批,王鴻薇跟著攻擊,連用詞都沒什麼差異,這不是巧合,根本「傳聲筒再+1」。
民視 ・ 4 小時前

酷洛米降臨桃園! 仙草嘉年華11/22「紫色花海」夢幻登場
2025桃園仙草嘉年華即將於本週六(22)日在楊梅休閒農業區盛大開幕,今年以「花開紫境・相遇楊梅」為主題,特別邀請人氣角色酷洛米擔任花之使者,搭配2公頃仙草花與2.1公頃波斯菊花田,打造夢幻紫色仙境,活動將持續至12月7日。
中天新聞網 ・ 4 小時前
花蓮觀光業慘澹 徐榛蔚:受到美國關稅、年金改革影響
花蓮縣議會今(18)日舉行縣政總質詢,民進籍議員林則葹要求縣長徐榛蔚回答未來花蓮觀光的對策,徐榛蔚卻突然提出,今年因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以及公務員年金改革進到第7年,讓民眾荷包不斷縮水,這些都會影響...
華視 ・ 11 小時前
生技要翻身?「新藥研發廠」成唯一漲停股 6天狂飆逾29%
[FTNN新聞網]受美股4大指數收黑影響,台股今(18)日開低震盪,截至9點15分左右,暫收27,152.9點,加權指數重挫294.41點、跌幅1.07%。不過盤面仍有部分個股逆...
FTNN新聞網 ・ 12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7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21 小時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1 天前
一閉眼就睡著?醫揭真相示警:可能比失眠更危險 下午3點別喝咖啡了
你是否也羨慕那些一躺下就能立刻入睡的人?許多人認為「倒頭就睡」代表睡眠品質良好,但醫學研究卻指出,過快入睡可能是健康警訊,表面上看似睡得香甜,實際上可能整夜都在與缺氧狀態搏鬥。 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近十億人 慢性睡眠剝奪狀態下容易「秒睡」 根據2019年發表於《The Lancet》期刊的研究,全球約有9.36億成年人患有輕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其中4.25億人患有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這種疾病會導致睡眠期間呼吸道反覆阻塞,血氧濃度反覆下降,使患者處於慢性睡眠剝奪狀態,因此一旦有機會躺下就會「秒睡」。未經治療的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2至3倍,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約30%,中風風險更是一般人的4倍。長期缺氧還會影響大腦功能,導致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增加失智症風險。研究顯示,約70%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同時有肥胖問題,肥胖是此疾病最強的風險因素。 良好睡眠品質不在於入睡速度 而在於整夜睡眠的深度與連續性 在Sleep Medicine Reviews期刊中的雙胞胎研究分析指出,約40%的失眠問題與遺傳因素有關。科學家已識別出數百個與睡眠相關的基因變異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3 天前
13歲就胖到85kg!可藍自創「柳丁減肥法」狂減35kg 醫警告:種下易復胖因子
藝人可藍以模特兒身分出道,曾出書分享自己從85公斤成功瘦身的經歷,近日上節目《新聞挖挖哇》再度分享細節。她透露,當時使用的是自創的「柳丁減肥法」,花費4年順利地瘦下35公斤,看似相當有效,卻也被醫師指出「容易復胖」。
姊妹淘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