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動為什麼沒效?關鍵在「荷爾蒙」!醫師靠4招8個月瘦20公斤,這樣打造不復胖體質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
很多人都有這些困擾,外食多、壓力大、睡不好,明明也開始「少吃多動」,體重卻只降一點就卡關,甚至一放鬆又反彈。其實,身體不只看「熱量」,更在意你吃進去的是什麼、怎麼吃,以及你的睡眠與壓力狀態!
最高時期甚至超過90公斤的初日診所減重專科魏士航醫師,他並沒有靠極端飲食或大量運動,而是透過「211餐盤」與3個關鍵改變:穩定血糖的飲食、改善睡眠與壓力、建立長期可維持的生活節奏,在八個月內成功減下20公斤,至今五年從未復胖!「很多人誤以為減重是少吃多動,其實真正能瘦下來、也能維持的,是讓身體回到『自然想瘦』的狀態。」
魏醫師親測:用「211餐盤」取代算熱量
魏醫師一開始也嘗試過熱量控制,但發現「數字遊戲太難持續」,後來找到最適合的方法:211餐盤法,以身體飽足回饋來吃,讓血糖與胰島素穩定,變成可長期執行的日常。
211餐盤一餐分為四等份:
2份蔬菜:增加膳食纖維、抗發炎、助飽足。
1份蛋白質:魚、豆腐、蛋、豆製品等優質蛋白。
1份碳水:五穀飯、地瓜、藜麥等好碳水。
搭配「盡量原型食物」,不必精算卡路里,以食物比例與身體的飽足回饋來吃,讓血糖與胰島素穩定、減少脂肪合成,成為能持之以恆的底層習慣。
別再硬拚「少吃多動」:代謝適應讓你越減越難
多數人嘗試減重時都從「熱量赤字」出發,但魏醫師指出,身體辨識的不是卡路里,而是營養與荷爾蒙反應。當你長期吃太少或動太多,身體會自動啟動容易觸發「代謝適應」(身體進入省電模式、基礎代謝下修),讓代謝變慢、越來越難瘦。
減重關鍵原則:
別執著卡路里數字:重點是營養平衡與血糖穩定。
不要短期爆瘦:極端節食只會降低基礎代謝、提高復胖風險。
改變生活節奏:睡眠、壓力、運動缺一不可。
飲食、運動都做了還是瘦不了?少的恐是營養
常見有些人飲食、運動都正確,卻怎麼樣都卡關?很多人其實不是吃太多,而是吃太少該吃的東西,如維生素D、C、鋅等營養素缺乏,都會讓代謝運作停滯。當補足缺乏後,代謝自然會被「重新開機」。
做法建議:「缺就先補」,明確缺乏時,可先以保健品或醫療級營養補充/點滴快速回填,再回到均衡原型食物維持。目標不是多吃保健品,而是修復代謝所需的關鍵齒輪。
3個飲食技巧:挑對食物、避開陷阱、掌握進食順序
一、挑對食物:211×原型食物
蛋白質:魚海鮮、蛋、豆製品、適量白肉
蔬菜:餐盤一半,多色多纖
碳水:糙米/五穀、地瓜、藜麥等低升糖來源
二、避開三大陷阱(不是永遠不吃,但比例要大幅降低)
含糖飲料
精緻澱粉/糕點
高度加工與油炸食品
它們最麻煩的是血糖大幅波動 → 胰島素高頻分泌 → 胰島素阻抗,進一步推動腹部脂肪、脂肪肝。
三、吃的順序:水 → 肉 → 菜 → 飯 → 果
先喝水:啟動代謝
先蛋白質:刺激腸泌素、延緩胃排空、拉長飽足
再蔬菜:纖維先墊底
最後碳水:血糖更平穩,少衝高少墜落
外食混碗(如丼飯)就不強求;在家或能選擇時,盡量分層吃,讓腸道荷爾蒙配合食物型態發揮。
想不復胖?4關鍵打造「抗發炎體質」
魏醫師強調,「不復胖」的關鍵在於降低慢性發炎。
抗發炎體質四要素:
運動: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能講話但不能唱歌),搭配肌力訓練。
睡眠:睡不好會讓皮質醇上升、血糖失衡。
壓力管理:壓力大時身體會啟動「儲脂模式」。
飲食:原型食物、多蔬果、多植物性蛋白最穩定。
他分享一位工程師個案:「每天忙到熬夜,體重卡關不動。結果只要那週睡好,體重就順著掉。」這讓他更確信,睡眠是減重最被忽略的關鍵。
魏士航醫師說:「減重不是對抗身體,而是找回與身體合作的方法。」與其追求短期爆瘦的數字,不如打造能長期維持的生活型態。讓身體代謝自己回正軌,瘦就成為自然狀態。
延伸閱讀
她靠「這樣靠牆」瘦6.7公斤、腰圍小10公分!教你用「瘦姿勢」啟動核心瘦腰法
從104公斤瘦到53公斤...42歲個管師分享:藥物和保健品不是仙丹,減重成功靠的是…
「跳繩減肥」好處多,3大運動菜單快筆記!日瘦身專家加碼公開「空氣跳繩」的跳法、運動時間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更多良醫文章
帕金森氏症多發生在55歲!從清潔劑到重金屬,生活中5大危險因子要小心
一個台灣男生經驗談:和外國女人做愛與和亞洲女生做有什麼不同?
其他人也在看

身體會「記仇」!血糖回穩心衰竭風險仍在 掌握糖尿病前期5警訊做好預防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世界糖尿病日」就是期望大家更專注這項慢性病。現在有研究指出,即使成功逆轉糖尿病、血糖控制穩定、甚至停藥,仍不能掉以輕心! 根據最新研究,只要曾罹患糖尿病,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比一般人高出50%。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提醒,糖尿病對身體的傷害是長期累積的結果,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尤其肥胖是導致心臟衰竭的重要關鍵。 肥胖是心臟衰竭的關鍵 周建安指出,刊登於《Circulation》期刊的瑞典研究,分析了超過67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及260萬名健康對照者,追蹤長達20年。結果發現,糖尿病患者若能良好控制血糖、血壓與血脂,確實能降低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但「心臟衰竭」仍是例外,肥胖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進一步發現,光是體重過重,就可解釋糖尿病患者約三成的心臟衰竭風險。這是因為脂肪組織會釋放發炎因子,使心臟與血管長期處於低度發炎狀態。《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綜述指出,高血糖造成的氧化壓力會在細胞中留下「代謝記憶」,即使血糖回到正常,細胞仍持續受損,導致心臟衰竭風險無法完全消除。 5個糖尿病前期
健康醫療網 ・ 16 小時前
泡菜傳統高鹽飲食、青少年愛甜飲!韓國政府出手控糖減鈉
韓國鈉糖攝取報告出爐,年輕女性與中壯年男性成高風險族群。(圖片來源:Food Navigator) 撰文=編輯部 韓國食品藥物安全處(MFDS)公布2019至202
食力 ・ 12 小時前
有食譜》2025小雪吃什麼?4步驟自製「薑桂溫腎茶」加黑豆祛寒暖身
小雪節氣象徵著氣溫明顯轉涼、降水變多,高海拔地區甚至可能開始出現零星小雪,雖尚未進入最寒冷的時候,但日夜溫差加大,容易削弱身體的免疫力,使人更容易受寒。中醫強調「冬令養藏」,而小雪正是冬季養生的關鍵時刻,若在此階段沒有好好調理身體,便可能因受寒而使舊疾再度發作。
優活健康網 ・ 14 小時前
秒睡未必好!揭露「睡眠負債」8 大警訊,你中了幾項?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許多人以為「躺下 5 分鐘就能入睡」代表睡眠品質好,但日本睡眠專家梶本修身警告,這種快速入睡往往不是天賦,而是交感神經疲勞的警訊。當長期睡眠不足、生活壓力大、身心耗竭時,大腦會啟動「緊急關機模式」,讓你瞬間入睡,但睡眠品質其實不佳,還可能伴隨睡眠負債累積。睡眠負債的 8 大警訊梶本修身列出 8 項睡眠負債症狀,只要中 2 項以上,就要提高警覺:在火車、公車上很容易睡著躺下 5 分鐘內立即入睡半夜醒來超過 2 次起床 4 小時後就感到疲倦周末睡眠時間比平日多至少 2 小時起床時總覺得沒有睡飽鬧鐘叫不醒下午容易打瞌睡、精神渙散快速入睡 ≠ 高品質睡眠,反而可能代表夜間覺醒次數多、深睡眠不足,甚至影響免疫力、記憶力與代謝健康。為什麼理想的入睡時間是 10~20 分鐘?正常的睡眠週期應該經歷「淺睡眠 → 深睡眠 → 快速動眼期(REM)」。若入睡過快,可能是腦部極度疲勞直接跳進深睡眠,反而打亂正常睡眠節奏,導致白天精神不佳、情緒不穩,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如何改善睡眠品質?要遠離睡眠負債,關鍵在於規律作息與睡眠衛教:固定作息:每天固定時間睡覺與起床,即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6 小時前年奪逾千條命!醫提醒胃癌早期無症狀,出現「5徵兆」:食慾不振、上腹悶痛...快做檢查
日前,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莊人祥在臉書證實,於擔任疾管署署長期間即被診斷出胃癌,目前已完成治療,恢復狀況良好。此消息引起醫界與社會各界關注,也再次提醒大眾,應提升對胃癌的警覺與防治意識。醫師提醒,胃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常被誤認為胃炎或消化不良,導致延誤診斷。若出現相關不適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年奪逾千條......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9 小時前
發熱衣會過期!UNIQLO揭「保暖期限」 3NG穿法一次看
冬天要到了,不少人都準備拿出發熱衣禦寒。近日台灣UNIQLO在IG中發布貼文,分享發熱衣其實有保存期限,過期的話保暖效果會大打折扣。另外,日媒報導指出,穿發熱衣時盡量不要在底下再穿一件衣服,否則會影響保暖效果。
鏡報 ・ 1 天前
立冬進補補錯「血脂」恐飆升! 怎麼補才健康?進補該注意什麼?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 吳儀文11月7日立冬來臨,許多人會在這時進補以強健體質,但心血管中心主任曾國翔醫師提醒,冬季補身的同時,民眾也別忘了「血脂平衡」與「血管健康」的維持,特別是習慣外食、日常飲食偏油或重口味的上班族,進補如果沒有節制,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加劇心血管負擔。冬天進補切勿補過頭!以免造成血管雙重壓力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已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5名,而且20歲以上國人血脂異常盛行率已達3成。不過,高血脂的症狀並不明顯,初期不易發現,因此約有4-7成民眾並不自知,若未獲得良好控制可能會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對國人健康而言是一大威脅。而且曾國翔醫師提到,氣溫下降易使血管收縮、循環壓力增加,導致血壓隨之上升,這也讓冬季成為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節,若此時又大量食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等高脂進補料理,或是因為天氣冷而減少活動量,更會對血管造成「雙重壓力」。立冬怎麼進補才正確?該吃什麼才好?立冬若要進補,小心別補錯,如果補過頭、補得太油反而會導致血脂飆升,影響自身健康。曾國翔醫師提醒,進補時應以少油、少鹽、清淡、高纖為原則,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6 小時前小便灼熱又腰痛?別再拖!醫曝「腎盂腎炎」4警訊+5招預防:這種食物最好少吃
「一開始只是頻尿、灼熱,以為又是泌尿道感染,沒想到隔天腰痛、高燒,痛到整個人直不起來。」許多女性都曾有這樣的經驗,泌尿道感染似乎總在生理期前後、喝水太少或憋尿後找上門,但若症狀突然惡化,就得警覺可能不是單純膀胱炎,而是細菌已經攻上腎臟,演變成腎盂腎炎。泌尿道感染三部曲:尿道炎 → 膀胱炎 → 腎盂腎......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9 小時前年輕人也會椎間盤突出!久坐、姿勢不良成隱形殺手....醫推「1訓練」助強化腰部核心肌群
一名23歲男性騎機車環島8天,每天騎車7-8小時以上,返家後發現右腳間無法抬高,走路時感到右腳乏力,但無腰酸背痛現象。經診斷發現,竟是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致。醫師指出,這類病例近年在年輕族群中明顯增加,與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息息相關。建議避免長時間固定同一姿勢,平時也可從事腰部核心肌群強化運動。......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9 小時前
台灣「獨老宅」數量10年翻倍! 新北奪冠、桃園漲幅驚人
全台高齡化持續加速,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第一季,「僅老年人口」住宅已達85萬戶,其中「獨老宅」高達65.5萬戶。六都中,新北獨老宅13.1萬戶居冠,桃園暴增至5.2萬戶,增幅高達132.2%;台中、台南、高雄也快速攀升。專家指出,年輕人口外移與少子化,使長者獨居比例持續上升,甚至可能在未來影響住宅市場的供需結構。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堅果有益健康,核桃更是首選。營養師薛曉晶表示,最新的臨床研究與大型觀察研究顯示,核桃的健康益處極多,不只能降血脂血壓、護心血管、降低慢性發炎、調節腸道益菌生態、降低失智風險,還能預防糖尿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劉品言喜迎愛女分享生產過程 揭曉寶寶小名!曾翻白眼打槍連晨翔
劉品言19日宣布順利產下女兒,透過經紀人分享:「關於寶寶的部分,目前會先幫寶寶保留一點隱私空間(生日、重量等),請見諒。小公主小名是連TT,生產過程很順利,TT沒有讓媽媽太辛苦,是個平安健康的寶寶,謝謝大家的愛與祝福。」
鏡報 ・ 2 天前
不實指控被當庭抓包!陳智菡要賠林智堅30萬 律師嘆:為法盲致哀
民眾立院團主任陳智菡2024年在臉書指控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讓馬偕兒童醫院容積率從250%暴增到450%」,遭林智堅提告妨害名譽。台北地方法院昨(20日)宣判陳智菡敗訴,須賠償林智堅30萬元。對此,律師黃帝穎直言,敗訴關鍵在於陳智菡引用的「判決書」根本與事實不符,相關指控更在庭上被立即戳破。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6 小時前
星談心/自願休學讓媽媽愧疚 賴佩霞淚崩:她沒有耽誤我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賴佩霞與媽媽相依為命,當時媽媽加入了互助會,結果被倒會損失很多錢,「晚上我聽到媽媽在被窩裡面哭,其實我書讀得很好,但是我跟我媽講要休學。」這件事一直讓媽媽耿耿於懷,不過賴佩霞從沒怪過媽媽,「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些童年時的心結,我用自己的方式把...
CTWANT ・ 1 天前
9種髒蔬菜農藥殘留多!小蘇打+鹽洗也沒用 專家推2種菜農藥最少
想要多吃青菜,又怕有農藥殘留?營養師李婉萍表示,9種常見蔬菜容易有農藥殘留,若未妥善清洗,長期食用可能危害健康,推薦5招清洗蔬菜,也可以多吃2種農藥殘留風險最低的蔬菜。 農藥沒洗乾淨,吃下去會怎
健康2.0 ・ 20 小時前
趙露思甩嬰兒肥靠「這招」!醫證實:做法超正確 燃脂效率提升10%
陸劇《許我耀眼》女主角趙露思狠甩嬰兒肥,身材蛻變成為熱議焦點。她透露自己的瘦身秘訣之一,就是晚餐提前在6點前吃完,並以花椰菜和芹菜等高纖蔬菜為主食。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只是明星偏好,更有多項國際研究證實其減重效果。 提早吃完晚餐 提升燃脂效率 用餐時間真的會影響體重嗎?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暨成人體重管理林承達醫師說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內分泌學會研究發現,晚間用餐者的血糖峰值比傍晚用餐者高出近20%,脂肪燃燒效率則降低約10%;營養學期刊指出,睡前兩小時內進食會讓肥胖風險暴增5倍,顯示提早用餐的減重成效明顯優於晚間用餐。林承達醫師解釋人體代謝在早晨最活躍,順應生理時鐘進食能提升營養消耗率,避免熱量在睡眠時轉為脂肪囤積。若將進食時段控制在早上8點到下午2點之間,不僅全天飢餓感更穩定,夜間脂肪燃燒效率也顯著提升,對代謝健康有正面幫助。 花椰菜低卡高纖 吃得飽又能瘦 為什麼花椰菜成為減重聖品?林承達醫師說明其關鍵在於它的低熱量與高纖維特性,每100公克花椰菜僅含25大卡,卻能提供超過2公克膳食纖維與每日所需維生素C。當纖維在腸道中移動緩慢,就能延長飽足感並穩定血糖,避免飯後血糖波動引發的飢餓感,進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男不能說的秘密 肛門卡杯子 醫看:太扯了
[NOWnews今日新聞]中部一名男子連續三天腹脹、無法排便,疼痛難耐急赴醫院求診。醫師安排X光檢查時意外發現,他的肛門深處竟卡著一個直徑約6公分、高約8公分的陶瓷杯,杯口朝下嵌入腸道,導致部分腸段缺...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名醫會客室/女性頭號殺手不是乳癌 這個疾病病癥不同更可怕
文/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心血管中心專科護理師潘姿菁 圖:潘韶甫醫師 一名64歲女性,本身無特殊疾病史,近期主訴上腹部疼痛。先前於消化內科接受相關檢查,但未
好醫師新聞網 ・ 12 小時前
很多人都被騙了!醫點名「這5種零食」沒有你以為的健康 海苔、寒天果凍上榜
邱筱宸醫師在臉書分享,長年吃素的她時常嘴饞,看到標榜植物性來源的零食,外表清爽、成分也看起來單純,就會以為「這應該比別的健康吧?」結果有時候仔細一看成分表,才發現裡頭其實藏著不少營養陷阱。對此,就來和大家一起拆解五樣常見的素食零食選項,分析它們的優缺點,讓我們都能吃得開心,也吃得安心。 1、消化餅乾名字健康,但不一定都幫助消化。很多人以為「消化餅乾」比較健康,甚至適合長輩或小孩吃,但它們多半由精製麵粉、糖和油製成,有些還加了氫化植物油。幾片餅乾就可能接近一碗白飯的熱量,糖和油的比例也不低。.優點:方便取得、好保存、快速消除飢餓感.注意:熱量不低、脂肪種類需留意,建議適量吃就好 2、花生仁湯溫暖甜湯,糖分大魔王。花生本身是優質脂肪與蛋白質的來源,但當它變成甜湯,常伴隨多餘熱量。一碗下肚,熱量可達400-500大卡,糖含量甚至超過25克。.優點:提供飽足感、富含蛋白質.注意:血糖控制或有三高的人要特別斟酌頻率與份量 3、即食海苔片輕盈的外表,小心高鈉。很多人愛吃海苔片,因為它薄薄一片、吃起來感覺沒負擔。但市售海苔有時為了提味,會加入大量鹽、油和調味粉,一小包的鈉含量就可能超過300毫克。.
常春月刊 ・ 1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