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多發性骨髓瘤的微量殘存疾病:病人需要知道的事
文/羅浚晅醫師、林建廷醫師(卡洛生醫團隊)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種源自骨髓中漿細胞的血液惡性疾病,長久以來,多發性骨髓瘤一直被視為無法根治的疾病。隨著現代醫學治療進步,越來越多病人可以在治療後達到「深度緩解」,甚至在檢查中找不到癌細胞存在的證據。但醫師們知道,即使傳統檢驗呈現「完全緩解」,病人體內仍可能潛藏殘留極少量的腫瘤細胞,這些就是所謂的「微量殘存疾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本文將帶您認識新概念── MRD的定義、偵測方式、臨床意義,以及它在治療決策與新藥核准中的角色。
一、什麼是微量殘存疾病(MRD)?
多發性骨髓瘤的病人,在接受治療後,醫師會告訴您「血液和尿液裡已經測不到異常蛋白(M蛋白),骨髓檢查也看不到癌細胞」。這樣的「完全緩解」,是不是表示病就好了呢?答案是:還不一定。
因為在多發性骨髓瘤中,「完全緩解」是指血液與尿液中測不到異常蛋白,骨髓檢查也沒有明顯腫瘤細胞。但這未必代表癌細胞真的完全清除乾淨,因為即使只剩下十萬個細胞裡藏一顆骨髓瘤細胞,只要最後一顆癌細胞沒有被消滅,也可能在未來造成疾病復發。
MRD就是這些傳統檢測方法看不到,但先進檢測技術可能發現的殘存腫瘤細胞。換句話說,MRD就像是「顯微鏡下的癌症指紋」,它比傳統的完全緩解更嚴格,敏感度更高,更不容易遺漏疾病。因此,MRD檢測讓醫師能更有信心了解治療是否徹底清除腫瘤,並預測患者的長期預後。
二、MRD 的偵測方法
你可以想像,假設綠豆就是正常細胞,而紅豆就是癌細胞。如果在一大缸的綠豆中,混入少數幾顆紅豆,要用肉眼挑出紅豆來,應該很吃力,如果用儀器輔助就顯得容易許多。目前臨床上主要的高度敏感檢測MRD的方式,檢體來源可以是骨髓或周邊血液,通常採用骨髓檢體會更敏感:
(1) 次世代流式細胞檢測(Next-Generation Flow, NGF): 利用多色多參數流式細胞儀檢測骨髓瘤細胞表面標誌。敏感度可達10^-5(十萬個正常細胞中找到一個骨髓瘤細胞)。
優點:相對快速、標準化逐漸確認。台灣多家醫院皆已引入源自歐洲的Euroflow檢測方式,可以提供國際級水準的便捷服務。
限制:對檢體品質要求高,血量的要求也較多。資料的判讀仰賴臨床背景與長期的實務經驗,不同的判讀者間的歧異相對常見。
(2) 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偵測腫瘤細胞獨特的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序列,也就是癌細胞的「指紋」,對癌細胞特定基因進行深度測序。敏感度可達10^-6(百萬個正常細胞中找到一個骨髓瘤細胞)。
優點:靈敏度最高,可做追蹤比較。
限制:費用偏高,目前台灣仍鮮少有醫院提供此檢測。通常需要初診斷的癌細胞檢體當作基準值。
三、為什麼 MRD 這麼重要?
(1) 預後指標: 研究顯示達到MRD陰性的病人(代表檢測不到殘存癌細胞),無論在無惡化存活(PFS)或整體存活(OS),都顯著優於MRD陽性者。也就是說,MRD陰性是比傳統「完全緩解」更加可靠的好消息。
(2) 追蹤治療成效: 傳統血液檢查只能看到「大方向」,MRD可以告訴醫師治療是否足夠徹底。若病人在多次檢查均呈現持續MRD陰性,則復發機率明顯下降。未來,甚至有可能根據MRD狀況調整治療強度和療程,降低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以提升生活品質。
(3) 臨床試驗的重要終點: 由於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試驗需多年追蹤,等待整體存活數據可能耗時很久,甚至長達5年以上。目前MRD逐漸被視為「替代終點」,能在早期就反應出新藥的療效,大大節省時間成本。
四、MRD 與治療決策
病人最關心的問題是:「MRD檢查結果會改變我的治療嗎?」隨著藥物的快速進步發展,促使醫師可能遭遇這樣的情境對話。
(1) 治療持續或停藥的依據: 若病人已連續一段時間MRD陰性,有些研究正在探討是否可以「縮短或暫停維持治療」,以減少副作用與經濟負擔。相反地,如果治療後仍呈現MRD陽性,可能需要考慮更積極有效的藥物組合或臨床試驗,及早應變。
(2) 風險分層的補充工具: 傳統上,高危險染色體異常的病人預後較差,但如果這群病人達到MRD陰性,他們的生存表現會接近一般風險族群。這顯示MRD 能夠「跨越」部分基因風險的限制。
(3) 臨床的個人化治療: 未來的治療策略,可能會依照MRD結果來「量身調整」,而不是一律固定療程。
五、藥證核發中的角色
過去,新藥要獲得藥證,多半依靠「整體存活率」或「無惡化存活」的臨床試驗數據,直白的說,就是要知道「病人活多久」或「多久沒惡化復發」來決定。然而,這往往需要等待數年時間。隨著MRD檢測技術成熟,越來越多藥廠與監管單位(如美國FDA、歐盟EMA)開始接受MRD陰性率作為新藥上市與否的評估指標,尤其是在「加速核准」中扮演重要角色。換句話說,對病人而言,這意味著MRD不僅僅是科學研究的名詞,而是真正影響「藥物上市」與「病人能否及早使用新藥」的關鍵。
六、病人應該如何面對MRD?
(1) 與醫師討論檢測需求: MRD 是一個重要但不需要恐慌的名詞,並非所有病人都需要頻繁做MRD檢查,醫師會依照病情、治療階段等來建議檢測頻率。
(2) 理解MRD陰性不代表「百分之百痊癒」:雖然MRD陰性代表治療效果非常好,但MRD檢測仍存在偵測極限。在偵測極限以下,仍可能存在極少數偵測不到的腫瘤細胞,因此仍需定期追蹤。
七、總結
微量殘存疾病(MRD)就像是「癌症的隱形殘影」。在多發性骨髓瘤中,MRD 的出現已成為治療評估的一項革命性指標,改變了我們對疾病深度緩解的定義,也讓治療決策更精準。透過靈敏的檢測方法,MRD不僅是預後的重要指標,更是新藥加速核准上市的重要依據。對病人來說,認識MRD能幫助您與醫師進行更深入的討論,了解治療背後的科學依據,並在未來有機會享受更加個人化、減少經濟與生理負擔的治療。在抗癌的道路上,MRD是一盞指引方向的燈,雖然不能保證絕對安全,但絕對能幫助我們看得更遠、更清楚。
其他人也在看


斯里蘭卡校園環保 資源回收帶動風氣
斯里蘭卡慈濟,最近開展了一項環保計畫,重點關注廢棄物管理。志工前往可倫坡一所小學,向師生們說明目前地球環境受到的威脅,學校可以逐步做出環保行動,首先就是設置回收桶,也和大家討論出,生活上那些行為就...
大愛電視 ・ 1 天前日成長戰略大臣城內實稱,將密切關注長期殖利率走勢和金融市場動態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日本成長戰略大臣城內實表示,日本長期債券殖利率是由市場根據多種因素決定的。城內實週二在東京向媒體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長期殖利率走勢和金融市場動態。城內實拒絕評論首相高市早苗即將推出經濟方案的規模。不過,他表示,將會密切關注中國針對日本的措施對宏觀經濟的任何影響。城內實指出,現在評論這種影響可能朝那個方向發展還為時過早。
財訊快報 ・ 1 天前
支持行政院「硬起來」 黃偉哲:財劃法惡修充滿政治報復
針對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修法引發南北失衡疑慮,台南市長黃偉哲今(18)日受訪時直言,新版財劃法「越修越糟」,更形容其中「充滿政治報復」,尤其是對中南部民眾極不公平。他支持行政院「硬起來」,提出相對應措施,避免地方建設被全面卡死。黃偉哲指出,此次財劃法二修版本幾乎沒有經過社會溝通與充分討論,立法院便逕自將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全球大頭條】日中外交危機延燒! 共軍「黃海實彈射擊」劍指日本|#鏡新聞
日本和中國的外交危機時續延燒,中國當局更宣布,從17日開始到19日,要在黃海中部的部分海域,舉行實彈射擊。包括我們的總統賴清德,17日也呼籲中國克制,不要成為區域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而「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蘇嘉全,17日也說,中國對每件涉及台灣的事都在抗議,但現在這些抗議行為看起來變本加厲,那其實日本各界對於中國這樣的挑釁都非常憤怒,而對中國來說,也未必能在國際關係得到好處。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空腹血糖210!54歲男靠3招不吃藥降血糖 連血壓血脂也變正常
54歲男上班族員工健檢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10mg/dL,因為自己的爸爸就是因糖尿病引發心肌梗塞過世,決心不靠藥物、力行飲食控制和生活型態改變逆轉三高。他早睡早起、每日散步、控制碳水化合物與油脂攝取等方
健康2.0 ・ 17 小時前
他耳朵「1處冒焦黑斑點」!檢查竟罹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異狀也可能透露大腸健康!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他曾在義診時遇到一名患者,因長期失眠前來求診,發現對方耳廓附近出現「焦黑色斑點」,且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狀況,推斷可能是大腸出問題,患者趕緊到醫院做檢查,發現患「第三期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嘴巴長皰疹不只是免疫差!醫揭「大腦未來風險」 曝5建議:讓身體語言變保護行動
嘴角的小水泡,與大腦退化暗藏祕密連結?基因醫師張家銘近日表示,在門診裡,他常聽到這樣的話,「張醫師,我嘴巴最近又長皰疹了,是不是太累了?」大家對唇皰疹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壓力太大、熬夜太多、免疫差等表層原因,但其實小小的皰疹,背後可能是在提醒「大腦未來的風險」。
鏡報 ・ 11 小時前
李多慧長年維持48公斤!早餐吃「蘋果沾花生醬」 自製菜單公開:好吃又能減肥
南韓啦啦隊女神李多慧來台超過3年,在球場上跳舞時充滿爆發力,但私下形象又相當親切可愛。外界常好奇她如何在保持良好體力的同時,又長年把體重控制在48公斤,她近日在 YouTube 上傳新影片,難得公開日常飲食控制方法,立刻吸引大量粉絲點閱討論!
姊妹淘 ・ 1 天前
研究證實:別再熬夜!60到65歲是男性最艱困時期 這4件事越早做越好
「我平時身體挺硬朗的,怎麼說倒下就倒下?」一名年逾六旬的男性因突然不適送醫,滿臉不解地向醫師提出疑問。醫師則無奈搖頭表示,60到65歲正是男性健康風險大幅攀升的關鍵年齡段,若生活習慣稍有鬆懈,過去累積的問題往往在此時集中爆發。(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實測曝光!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不可能一勞永逸
瘦瘦針減重藥物「猛健樂」雖然效果顯著,但許多人關心停藥後體重是否會快速反彈。根據一項刊登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的大型臨床試驗,停藥一年後體重平均反彈14%,雖然未完全回到治療前狀態,但也證實減重如同馬拉松,沒有任何減重方法能「一勞永逸」。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不會老?陸53歲男子「童顏童聲」 罹患罕見疾病半世紀才確診
大陸重慶市永川區一名53歲男子李明(化名)因出生時遭遇臀位難產並伴有嚴重窒息,導致罹患罕見的垂體柄阻斷綜合症,但直至近期他才得知自己患有這種疾病。
中天新聞網 ・ 11 小時前
不吃甜就安全?營養師點名「常吃這幾樣」血糖飆更快 餐後立刻吃水果也不OK
很多人以為只要不吃甜食,血糖就能穩,但其實要控糖不踩雷,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先了解「GI值、GL值」這兩個關鍵指標,才能吃得安心又聰明! GI值vs GL值 .GI值(升糖指數):是指食物吃下去後,讓血糖上升的「速度」。像一碗白飯GI值高,吃完血糖會快速升高.GL值(升糖負荷):則是指一整份餐對血糖的「影響程度」。如果同樣是一碗飯,加上蔬菜與蛋白質,GL值就會下降,因為整體升糖速度被平衡了 日常這樣吃 有效控醣 .主食選全穀類燕麥、糙米、全麥麵包、玉米、地瓜等食物,富含膳食纖維,能減緩醣類吸收速度,幫助血糖平穩不會突然飆升.蛋白質優先選擇豆製品豆腐、黃豆、黑豆、毛豆都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含有植化素與膳食纖維,能幫助控制血糖,還能增加胰島素敏感度,讓身體更有效率地利用能量.蔬菜澱粉1:1餐盤中蔬菜量應與主食量相當,可增加飽足,並延緩血糖上升;特別是香菇也是蔬菜.水果餐間吃兩餐之間吃水果,可減少血糖起伏,若餐後立刻吃,容易造成血糖高低不穩.增加整餐豐富度每餐有蛋白質、蔬菜與全穀類,就能有效降低整體GL值,控糖更輕鬆 這些食物要少吃 幫助穩住血糖 若平常不小心攝取到高風險食物,也會讓血糖一下子
常春月刊 ・ 15 小時前
32歲男天天「靠1物」充飢 血糖狂飆680!醫嘆:再晚恐中毒亡
一名32歲男性司機因三餐不定時,常喝珍珠奶茶這類含糖飲料充飢,且外食也高油、高鹽、高糖,致其空腹血糖竟高達680mg/dL(正常值上限99)、糖化血色素超過15(正常值上限5.6%),已達嚴重糖尿病!醫師呂昀珊表示,糖尿病嚴重恐致酮酸中毒、甚至死亡。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薑母鴨一餐破千大卡!營養師曝「4招」:這樣吃更營養
這幾天受到東北季風及強冷空氣南下影響,天氣越來越冷,天冷時就有不少民眾想吃薑母鴨和羊肉爐暖暖胃。不過,這些美食的熱量其實並不低,營養師余朱青表示,一餐薑母鴨的熱量可能就超過1000大卡,且鈉含量也高達2700毫克,建議民眾適量攝取,以免水腫或發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女星驚見甲狀腺結節!3營養素護甲狀腺 2飲食法助防癌
51歲台語歌手楊慧絜半年前做全身健康檢查時,赫然發現有3顆甲狀腺結節,讓她擔心影響嗓音。哪些飲食會影響甲狀腺功能?營養師黃淑惠提醒,甲狀腺亢進患者要控制碘的攝取,而維生素D、硒、鋅是保護甲狀腺的重要元
健康2.0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