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膽固醇總超標?營養師推「一食材」降10%,這樣吃更防大腸癌
一提到蒟蒻,很多人馬上想到「低熱量、低負擔、減肥必備」,甚至連綾瀨遙都曾靠它瘦身成功甩掉6公斤。但蒟蒻的功效其實遠比想像更多,近年研究發現,它不只幫助控體重,更能促進腸道健康、預防大腸癌,甚至對穩定血糖與延緩認知退化都有潛在助益,可說是被低估已久的「腸活超級食材」。從降三高到防失智,小小一塊蒟蒻預防生活習慣病威力驚人
群馬大學食健康科學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鳥居征司,長期鑽研蒟蒻的健康功效,他指出,蒟蒻之所以能帶來這麼多益處,秘密就在於「葡甘露聚醣(Glucomannan)」與「神經醯胺」兩大明星成分。而蒟蒻的主要組成是膳食纖維,這也讓它的健康魔力更全面,以下功效就能說明一切:
1.排毒、養腸、控血糖一次搞定
蒟蒻的主要成分葡甘露聚醣,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在腸道中吸附食物殘渣和有害物質,它還會透過膨脹與物理刺激,促進腸道蠕動,自然幫助排便順暢。
更棒的是,葡甘露聚醣還能增加腸道益菌、抑制壞菌,維持免疫平衡,從而降低大腸癌風險。群馬大學的動物實驗也發現,它能抑制大腸癌發生率與癌細胞生成。
這些膳食纖維還能放慢腸道吸收速度,使餐後血糖升得更平緩,減少脂肪囤積與胰島素波動,有「穩糖又穩體重」雙重功效!
2.降血脂
如果你的膽固醇總是亮紅燈,不要只怪罪吃太油,可能是「黏性不夠」。蒟蒻的葡甘露聚醣能像小膠水一樣黏附膽酸,阻止膽固醇被身體反覆吸收,順利降低壞膽固醇與總膽固醇濃度。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分享,一篇刊登於《AJCN》的系統性回顧研究顯示,每天攝取約3克蒟蒻葡甘露聚醣,平均可把壞膽固醇降低10%,效果甚至比早睡還驚人!
3.不只美肌,還能守護腦健康
提到神經醯胺,多數人想到的都是保濕、美肌功效。但鳥居教授指出,蒟蒻所含的「蒟蒻神經醯胺」其實還有抑制阿茲海默症關鍵蛋白質「β類澱粉蛋白」累積的作用。
隨著年紀增長,大腦清除β類澱粉蛋白的能力會下降,恐累積成斑塊,干擾神經傳導。由於從蛋白累積到出現阿茲海默症症狀,可能要花20~30年,因此年輕時就要開始預防。鳥居教授特別推薦,50歲左右的族群可將蒟蒻納入日常飲食,為大腦健康加分。
吃蒟蒻要選對!教授:別選「蒟蒻粉」製品
要想吃出健康功效,蒟蒻可別隨便挑。鳥居征司教授提醒,應選擇以「蒟蒻原料」製成的產品,才能攝取到較高濃度的神經醯胺;而用「蒟蒻粉」製作的效果就相對有限。
吃法也是必須注意的一環。由於蒟蒻本身幾乎沒有熱量與其他營養,吃太多不只可能讓你吃不下其他食物,還可能造成腹脹或營養失衡,適量才最關鍵。
這樣吃三高不上身!蒟蒻教授公開護胃抗癌食譜
因此,想在生活中悄悄改善血糖、血脂、肥胖與老化風險,每天在一餐中加入適量蒟蒻就對了!例如把白麵條換成蒟蒻麵,就是既簡單又有效的做法。
營養師薛曉晶也建議,可用蒟蒻飯取代白飯,或用蒟蒻麵涼拌,搭配黑木耳、洋蔥、杏仁等幫助膽固醇代謝的食材,就能輕鬆組出一份三高友善菜單,讓健康更升級。
如果你還在煩惱蒟蒻該怎麼料理,不妨參考這些簡單又美味的食譜吧:
【薑炒高麗菜蒟蒻】:腸胃道調理讚
這道料理結合蒟蒻膳食纖維與高麗菜,能延緩腸道吸收速度,高麗菜的維生素U還能護胃黏膜,而生薑的辛辣風味則幫助減少鹽分,穩血糖又保護腸胃,是蒟蒻料理的首選!
材料:豬肉片70g、蒟蒻50g、高麗菜2-3瓣、生薑3g、沙拉油1小匙。
調味料:酒1小匙、醬油1/2小匙、鹽胡椒少許。
做法:
豬肉切成3公分寬段,撒上鹽與黑胡椒調味(份量外)。蒟蒻切成細絲或薄片。
平底鍋加入沙拉油和薑片,中火炒香。
薑味散發後,加入豬肉與蒟蒻,中火拌炒至均勻。
待肉色變白後,加入切成大塊的高麗菜一起炒,全部食材熟透後,倒入調味料 A。最後用鹽和黑胡椒調整味道即可。
【蒟蒻蘑菇燉煮】:預防大腸癌效果up
這道料理將菇類富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β-葡聚醣與蒟蒻搭配,不僅排便效果更好,防大腸癌的功效也升級!
材料:蒟蒻50g、鴻喜菇30g、舞菇30g、沙拉油(或芝麻油)1小匙
調味料:醬油1大匙、酒1大匙、味醂1小匙、水1大匙、七味粉依個人喜好
做法:
蒟蒻用湯匙切成一口大小,鴻喜菇與舞菇去蒂後拆散。
鍋中加入蒟蒻,中火炒約 1 分鐘,不加油先炒蒟蒻能去除澀味。
加入沙拉油、鴻喜菇與舞菇,炒至全部食材熟透。
倒入調味料 A,炒至湯汁收乾,依個人喜好撒上七味唐辛子即可。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n
更多早安健康報導
誰說便祕沒救?專家公認10大「腸道回春習慣」第1名竟然不是吃菜 本來好好的,為什麼突然得癌症?腫瘤醫點名5大癌前警訊:身體快崩潰
其他人也在看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19 小時前
9種髒蔬菜農藥殘留多!小蘇打+鹽洗也沒用 專家推2種菜農藥最少
想要多吃青菜,又怕有農藥殘留?營養師李婉萍表示,9種常見蔬菜容易有農藥殘留,若未妥善清洗,長期食用可能危害健康,推薦5招清洗蔬菜,也可以多吃2種農藥殘留風險最低的蔬菜。 農藥沒洗乾淨,吃下去會怎
健康2.0 ・ 19 小時前
男不能說的秘密 肛門卡杯子 醫看:太扯了
[NOWnews今日新聞]中部一名男子連續三天腹脹、無法排便,疼痛難耐急赴醫院求診。醫師安排X光檢查時意外發現,他的肛門深處竟卡著一個直徑約6公分、高約8公分的陶瓷杯,杯口朝下嵌入腸道,導致部分腸段缺...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趙露思甩嬰兒肥靠「這招」!醫證實:做法超正確 燃脂效率提升10%
陸劇《許我耀眼》女主角趙露思狠甩嬰兒肥,身材蛻變成為熱議焦點。她透露自己的瘦身秘訣之一,就是晚餐提前在6點前吃完,並以花椰菜和芹菜等高纖蔬菜為主食。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只是明星偏好,更有多項國際研究證實其減重效果。 提早吃完晚餐 提升燃脂效率 用餐時間真的會影響體重嗎?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暨成人體重管理林承達醫師說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內分泌學會研究發現,晚間用餐者的血糖峰值比傍晚用餐者高出近20%,脂肪燃燒效率則降低約10%;營養學期刊指出,睡前兩小時內進食會讓肥胖風險暴增5倍,顯示提早用餐的減重成效明顯優於晚間用餐。林承達醫師解釋人體代謝在早晨最活躍,順應生理時鐘進食能提升營養消耗率,避免熱量在睡眠時轉為脂肪囤積。若將進食時段控制在早上8點到下午2點之間,不僅全天飢餓感更穩定,夜間脂肪燃燒效率也顯著提升,對代謝健康有正面幫助。 花椰菜低卡高纖 吃得飽又能瘦 為什麼花椰菜成為減重聖品?林承達醫師說明其關鍵在於它的低熱量與高纖維特性,每100公克花椰菜僅含25大卡,卻能提供超過2公克膳食纖維與每日所需維生素C。當纖維在腸道中移動緩慢,就能延長飽足感並穩定血糖,避免飯後血糖波動引發的飢餓感,進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戒菸3年竟肺癌末期!他靠「1方法」抗癌成功 5公分腫瘤消失了
南投一名45歲吳姓男子,6年前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被告知若不治療,平均存活期僅4到6個月。後來在台中榮總胸腔腫瘤團隊的建議下,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治療後體力與生活品質明顯改善,4至5公分的腫瘤幾乎消失,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歌手石琇惠術後成植物人 女兒抗議醫療過失 嘉基:尊重司法
藝名石琇惠的7旬王姓婦人因胃癌一期,去年到嘉基醫院手術後成植物人 ,在加護病房躺了285天後往生,女兒質疑執刀的周姓醫師醫療疏失,到嘉義地檢署檢控告周醫師,今天到醫院舉牌抗議。院方回應表示,王婦呼吸衰竭並非因接受內視鏡黏膜剝離術治療與重症肌無力風險所導致,本案已進入司法程序,盼藉由審理讓真相與責任能
自由時報 ・ 13 小時前

名醫會客室/女性頭號殺手不是乳癌 這個疾病病癥不同更可怕
文/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心血管中心專科護理師潘姿菁 圖:潘韶甫醫師 一名64歲女性,本身無特殊疾病史,近期主訴上腹部疼痛。先前於消化內科接受相關檢查,但未
好醫師新聞網 ・ 12 小時前
很多人都被騙了!醫點名「這5種零食」沒有你以為的健康 海苔、寒天果凍上榜
邱筱宸醫師在臉書分享,長年吃素的她時常嘴饞,看到標榜植物性來源的零食,外表清爽、成分也看起來單純,就會以為「這應該比別的健康吧?」結果有時候仔細一看成分表,才發現裡頭其實藏著不少營養陷阱。對此,就來和大家一起拆解五樣常見的素食零食選項,分析它們的優缺點,讓我們都能吃得開心,也吃得安心。 1、消化餅乾名字健康,但不一定都幫助消化。很多人以為「消化餅乾」比較健康,甚至適合長輩或小孩吃,但它們多半由精製麵粉、糖和油製成,有些還加了氫化植物油。幾片餅乾就可能接近一碗白飯的熱量,糖和油的比例也不低。.優點:方便取得、好保存、快速消除飢餓感.注意:熱量不低、脂肪種類需留意,建議適量吃就好 2、花生仁湯溫暖甜湯,糖分大魔王。花生本身是優質脂肪與蛋白質的來源,但當它變成甜湯,常伴隨多餘熱量。一碗下肚,熱量可達400-500大卡,糖含量甚至超過25克。.優點:提供飽足感、富含蛋白質.注意:血糖控制或有三高的人要特別斟酌頻率與份量 3、即食海苔片輕盈的外表,小心高鈉。很多人愛吃海苔片,因為它薄薄一片、吃起來感覺沒負擔。但市售海苔有時為了提味,會加入大量鹽、油和調味粉,一小包的鈉含量就可能超過300毫克。.
常春月刊 ・ 18 小時前
1蔬菜健康又美味…日研究顯示具「抗癌潛力」
生活中心/翁莉婷報導許多人上班忙碌經常將「泡麵」當作三餐的選項之一,是快速解決飢餓感的方便選擇,不過單吃泡麵可能不太有飽足感也不健康,為了補充更多營養不少人會往裡面加肉、蛋等配料。醫師邱筱宸近日在臉書分享1則貼文,在白飯或泡麵中加入「1蔬菜」可有效減緩血糖波動,吃完後也不會太快感到飢餓。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6 小時前
遊日染流感吃成藥 65歲男突尿不出來「膀胱險裂」醫警告:這藥物易中招
日本流感疫情不斷升溫,民眾前往日本旅遊要特別當心。醫師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65歲男子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他自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沒想到隔天出現無法排尿情況,在日本就醫被緊急使用插尿管處置,在日本就多花了4萬元醫藥費。醫師提醒,若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可能會造成攝護腺肥大病史的病人「急性尿滯留」,最嚴重可能膀胱破裂。
太報 ・ 1 天前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蔬菜有益健康,醫師邱筱宸特別推薦海帶芽,因為它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礦物質,研究發現,吃白飯時加4克海帶芽者的飯後血糖、胰島素值,都低於沒吃海帶芽的人。另一項研究發現,連吃8週海帶芽點心的人,壞膽固醇(LDL)可降低7.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20萬人注意了! 衛福部開放「終身一次免費篩檢」來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20萬人注意了!為強化B、C型肝炎防治,國健署今年8月1日起全面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只要是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國健署指出,新措施預估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指出,許多慢性肝炎患者早期無明顯症狀,而透過擴大篩檢能提早發現潛...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進補別亂吃!大學生吃羊肉爐突「中風」 醫揭「1元凶」釀禍
隨著天氣轉冷,許多人相約吃薑母鴨、羊肉爐等食物進補,不過北榮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醫師張清貿提醒,食補並非人人適合,若本身有免疫疾病,恐越補越糟。他的門診曾出現一名大學生因吃羊肉爐而中風,檢查才知是紅斑性狼瘡釀禍,由於羊肉爐屬熱補食物,容易活化免疫系統,進而攻擊血管,若有血栓恐導致中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吃生菜沙拉小心反害身體更累!醫揪「4大營養黑洞」 尤其這3種人不適合
許多人午餐、晚餐常會選擇來一碗生菜沙拉當作輕盈的一餐。看似健康、清爽又不負擔,但邱筱宸醫師分享,在門診中,經常遇到女性朋友問:「醫師,我中午都戒掉碳水、改吃健康的生菜沙拉了,怎麼還是會經常感到整天疲倦沒力氣?」 生菜沙拉的3大營養優勢 1、高膳食纖維:促進腸胃蠕動,有助預防便祕與維持腸道菌相健康。2、富含植化素與抗氧化物:像是β-胡蘿蔔素、葉黃素、茄紅素、花青素,有助抗發炎、延緩老化。3、熱量低、體積大:提升飽足感,是控制體重的好工具。 生菜沙拉的4大營養陷阱 1、以葉菜為主的沙拉,若無蛋白質來源,不僅容易餓,長期下來更可能導致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根據NHANES 2011-2014美國成人飲食資料,豆類攝取普遍不足,而豆類是B群維生素、鐵、鋅等關鍵微量營養素與蛋白質的重要來源。若僅吃葉菜類沙拉而忽略豆類或堅果補充,可能導致上述營養素攝取不足。.建議加入蛋白質食材:毛豆、鷹嘴豆、豆腐、豆干、藜麥等,這些都是優質蛋白來源!2、醬料熱量高+添加物多=額外負擔市售沙拉常見千島醬、凱薩醬,每包熱量動輒200大卡以上,還含有高糖、反式脂肪與乳化劑等添加物。.自製醬料選擇建議:橄欖油+檸檬汁、味噌
常春月刊 ・ 17 小時前
吃油其實不可怕?醫揭血管真正殺手竟是「它」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都認為,吃「油」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甚至導致血管堵塞。不過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真正的凶手並不是油,而是精緻澱粉與糖。大量攝入不只會傷害血管內壁的「保護膜」,更會進一步提高三酸甘油酯,讓血管發炎更嚴重、內皮更脆弱!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4 小時前
帶狀皰疹恐留下「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醫籲:皰疹在「2大」部位要特別小心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也常發生在糖尿病、癌症、腎臟或肝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人。壓力大、睡眠不足者亦屬高風險族群。年齡愈大,病毒再活化的機率愈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廷儀表示,壓力大、睡眠不足…
華人健康網 ・ 17 小時前
60歲男沒有胸悶痛!起床「1症狀」急就醫 竟是心梗
提及心肌梗塞,一般會想到胸悶痛、頭暈、肩頸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但醫師劉中平表示,一名60歲男子長期高血壓,某天因起床嘔吐數次,上午9時就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男子的心臟已受損,已是急性心梗,因此緊急改送急診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耳朵有「焦黑斑點」竟是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上的異常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訊!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一則驚人病例,他在義診時遇到一名因長期失眠求診的患者,檢查時發現對方耳廓出現「焦黑色斑點」,加上患者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症狀,研判可能是大腸出問題。經進一步檢查後,證實患者已罹患第三期大腸癌,所幸及時發現得以治療。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第四期肺腺癌奇蹟逆轉 物流司機靠免疫療法存活6年 腫瘤幾乎看不見
吳先生在6年前、39歲時摸到右頸鎖骨旁有個約5公分的大硬塊,就醫竟是罹患第四期肺腺癌,癌細胞已轉到腦部、骨頭及淋巴,基因檢測沒有突變,接受腦部放療與化療,效果不佳,後來檢查出免疫指數(PD-L1)表現高,採取免疫療法合併化療至今,成功控制腫瘤,幾乎看不到腫瘤,體力也恢復,重回職場擔任物流業司機養家,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