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統一」選項浮檯面?川普對台政策悄轉向 學者示警1危機:邊緣化加速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治國方略計畫的資深研究員史蒂芬‧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發表專文主張,美中應在台灣議題上重新建立政治互信,甚至考慮發表新的聯合公報或各自聲明,公開交換「再保證」,以避免台海戰爭風險升高,其中保證方案中包括,美國歡迎任何「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的結果,「和平統一」也在內。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在臉書發文表示,華府對台政策風向正在轉變,台灣在大國博弈中的主動性被稀釋,議題定調從「維持現狀」滑向「有限妥協」,以換取區域降溫。
史蒂芬‧沃特海姆指出,台海緊張局勢近年已達危險臨界點。北京透過軍演、越中線與封鎖模擬行動加大壓力;台北在賴清德上任後採取「強化主權」路線,使兩岸關係陷入零和對立。美國則在軍事支持與政治表態上越來越偏向台灣,削弱了以往「一中政策」的模糊平衡,導致北京認為華盛頓正在「默許台獨」。
沃特海姆建議川普政府(或美國未來政府)應主動提出一份「台灣保證方案」,內容包括:一、美國將明確、永久地「不支持台灣獨立」,並不允許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二、美國歡迎任何「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的結果,包括「和平統一」;三、美國重申「和平」是唯一可接受的手段。
「降溫派」成美國顯學?川普走向務實管理風險
對此,翁履中表示,這篇文章再次顯示,華府對台灣議題的主流論述在川普回歸一年不到的時間內,已經悄然轉向。卡內基屬於美國一線戰略智庫,沃特海姆的觀點固然代表個人,但當相近主張在主要平台與機構中頻繁出現,便可視為政策圈浮現的新共識雛形:以「明確不支持台獨」與「將和平統一納入可接受選項」作為對北京的再保證。這一脈絡與近期蘭德等機構學者的「降溫派」主張高度一致,顯示美方戰略界正從拜登時代的「價值表述」,走向川普時代務實「管理風險」,因為川普想的不是支持民主,而是創造繼續美中交易的條件。
翁履中指出,華府風向轉變背後的邏輯其實也反映了美中之間的差距縮小,導致美中競爭的機會成本持續上升,也讓美國社會與財政優先順序更希望能回到內政議題。華府並不尋求為台灣或是任何外國,引發一場無法控管的衝突,因此政策設計開始朝「穩定框架」靠攏;代價是台灣在大國博弈中的主動性被稀釋,議題定調從「維持現狀」滑向「有限妥協」,以換取區域降溫。
翁履中提到,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在此氛圍下呈現的邊緣化跡象比預期中更快速。CNN披露台灣外長在紐約設宴無美方官員出席,不僅是一次協調失利,更像是政策氣候轉冷的指標性案例。與馬英九與蔡英文時期相比,華府對台互動的「禮遇度」明顯下降,氛圍更接近陳水扁晚期華府對台「過度冒進」的戒心時刻。
翁履中強調,台灣面臨的核心風險不是戰爭本身,而是被排除在大國對話之外,卻仍自我感覺良好的強調自己的定位是「棋手」。北京以「不戰而屈人之兵」逐步塑造新常態,台北若缺乏可驗證、可傳遞、可操作的策略框架回應,最終可能只能接受他人定義的「和平」。在美中同時尋求彼此保證的進程中,台灣需要提出自身版本的「和平路徑」與「風險控管機制」,以維持最低限度的議價權。政府若打算持續以高分貝強硬的抗中保台訊號作為對外主旋律,風險在於不太在意台灣的川普,恐怕更直接的「納管」讓台灣知難而退,而非更堅實的支持。
《風傳媒》讀者調查▸「護國群山」如何助台灣守住「矽島」地位?
我們不只站在科技革命的浪頭,更處在地緣政治的風口。
讓你最關心的產業議題,成為我們持續追蹤的動向!
☛立即填問卷,分享你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看法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美國公布「美中貿易協議細節」!北京承諾採取10項行動...白宮指「協議措施僅是暫時」: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風險仍存在
白宮表示,「這項貿易協議是1個巨大的勝利,不過,關於關稅和稀土的協議措施都是暫時的,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風險仍然存在」...
放言 Fount Media ・ 1 天前
中德外長通話 王毅再提反台獨:陸曾支持德統一、德應同理反分裂
大陸外交部長王毅3日應德方請求,與德國外交部長瓦德富爾(Johann Wadephul)通話。王毅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德關係最重要的政治基礎。中方曾無條件支持德國統一,希望經歷分裂之痛的德國能充分理解和支持大陸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一切台獨行徑。此前瓦德富爾原定10月26日訪問大陸,卻在行程出發前突然取消。德方拒絕明確指出是由哪一方主動取消了此次訪問。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外長通話交鋒! 德先稱「一中」自行定義、延後訪中 王毅要求反台獨
中國外交部週一(3日)晚間釋出新聞說,中國外長王毅已經和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Johann Wadephul)通電話。瓦德福先前曾高調抨擊中國在南海與東亞的行為,並表示德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由德國自己解釋。王毅在這場通話中,要求德國「反對一切台獨行徑」。
太報 ・ 1 天前法官裁定繼續支付補助 川普政府稱將部分發放食物券
(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兩位法官裁定政府必須繼續支付「美國營養補充援助計畫」(SNAP,俗稱食物券)後,美國總統川普政府今天表示,聯邦政府將於11月「部分恢復」發放。
中央社 ・ 1 天前
若中犯台出手協防? 川普:習近平知道動武後果
川習會中沒有提到台灣讓外界相當意外,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受訪時表示大家心照不宣,川普強調,中國自己知道如果以武力犯台後果會相當嚴重。此外,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EPS高達21.67!這電子大廠「霸氣賺兩股本」聲勢狂飆 PCB族群同步起漲、AI概念股全線沸騰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MSCI季度調整進入最後倒數,市場氣氛全面升溫。法人預期,台灣指數在第3季表現亮眼,台股與MSCI台灣指數漲幅皆居新興市場前...
FTNN新聞網 ・ 13 小時前
統籌分配款暴增 民團與在野小籲全民監督 (圖)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4日上午偕同台灣基進、時代力量、台灣綠、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等本土在野在立法院外舉行聯合記者會表示,中央對地方的普通統籌分配稅款,明年度將暴增至8488億元,要求台中市長盧秀燕、台北市長蔣萬安回答統籌分配稅款用途,呼籲全民一同監督地方政府。
中央社 ・ 20 小時前
美智庫指海鯤號三弊端 邱毅:恐淪最大爛尾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知名軍事政治雜誌《國家利益》(TheNationalInterest)日前以「台灣潛艦困境的教訓」為題刊出文章,稱台灣潛艦國造計畫陷入管理不善、資源不足與合約內鬥問題,對...
今日新聞NOWNEWS ・ 15 小時前
龜甲萬醬油防腐劑超標4倍 邊境攔截銷毀
食藥署今天(4)公布邊境食品查驗不合格名單,1批日本進口龜甲萬醬油,檢出防腐劑超標4倍,百餘公斤產品必須在邊境退運或銷毀。另有2批越南進口WAKE-UP碳酸飲料,檢出非准用的調味劑,近8000公斤產品須在邊境退運或銷毀。
中時新聞網 ・ 21 小時前
日本熊害再添一亡魂! 秋田縣採菇婦倒臥山中、遺體有啃咬痕跡
日本秋田縣湯澤市的山林中,週一(3日)發現了一具週日(2日)上山的老婦人遺體,屍體有被啃咬痕跡。警方以傷勢判斷,這又是一位遭到熊隻攻擊死亡的受害者。
太報 ・ 1 天前

健保署COPD照護費明年起調高
[NOWnews今日新聞]急重難罕科別的醫療人力持續流失,健保署長陳亮妤提到,目前正在盤點醫護人員的出走,對於相關科別會在支付制度上翻新。其中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論質計酬(P4P)方案,預...
今日新聞NOWNEWS ・ 19 小時前
世界大賽史上最狂G7!冠軍機率9度劇烈變動 創歷史紀錄
2025年世界大賽第七戰成為棒球史上最瘋狂的比賽之一。洛杉磯道奇與多倫多藍鳥激戰至延長賽才分出勝負,這是大聯盟史上僅第三次出現「冠軍戰決勝場進入延長局」的情況。最終,道奇以一記罕見的雙殺守備結束比賽,奪下隊史第二連霸,也讓這場大戰注定被載入史冊。
鏡報 ・ 1 天前
「鳳凰」強度上看強颱! 專家警告:非常接近台灣東部
中央氣象署預估,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將於明(5)日生成!氣象專家林得恩提醒,目前位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性低氣壓(TD29)發展條件相當有利,不僅有高度機率發展為颱風外,強度甚至可能達到「中颱至強颱」等級。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馬斯克大膽預言!5年內手機、App全面消失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Musk)近年將他個人的企業焦點轉到AI,近日馬斯克針對AI發展做出大膽預測,認為未來5~6年內,智慧型手機與應用程式(App)都會被AI取代,手...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粿王「美國行」最新鐵證曝光!他「1舉動」藏不住
娛樂中心/江姿儀報導男星范姜彥豐日前指控粿粿與男星王子(邱勝翊)有不正當男女關係,王子發文道歉認了「(與粿粿)超過了朋友間應有的界線」,1日粿粿回應時也認了「與王子有踰矩行為」。兩人過去出遊、貼文的甜蜜對話也被網友們挖出,其中粿粿與王子「美國行」,竟被網友直擊,2人同遊鐵證曝光。
民視 ・ 1 天前

范姜彥豐、粿粿結局?律師預言「三輸」:難複製Andy老師 曝唯一贏家
藝人范姜彥豐與妻子粿粿婚變風波持續延燒。在范姜彥豐日前公開指控她婚內出軌男星王子(邱勝翊)後,粿粿於1日發布長達17分鐘的影片親自回應,承認與王子有「踰矩的行為」,對此表達歉意。對此,就有律師分析,此事件最終恐形成「三輸案件」,唯一贏的就是吃瓜群眾。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說謊成性?黃明志控「救護車遲到1小時」 馬國衛生部:26分鐘抵達
「護理系女神」謝侑芯日前赴馬來西亞工作,卻不幸傳出在飯店猝逝,死因疑點重重。警方指出,黃明志當時也在現場,雖他否認吸毒,但尿檢顯示對4毒品呈陽性反應。而日前他指控救護車遲到將近1小時,但馬國衛生部隨即駁斥此說法,強調救護車在26分鐘內就抵達現場施救。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